法治中国要尽力杜绝冤假错案

字数:1974访问原帖 评论数:9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3-04-27 22:04:00 更新时间:2022-06-10 23:05:54

楼主:昱谷  时间:2013-04-27 14:04:00
法治中国要尽力杜绝冤假错案

文/昱谷

前日,因“死刑保证书”备受关注的李怀亮案有了最后定论,河南省平顶山中级人民法院宣告,李怀亮无罪,当庭释放。(4月27日《长江日报》)

“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这是老百姓时常听到的一句话,实际上这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在司法中需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对于被告人行为的认定要遵循是什么就是什么,按照法律该怎么定性就怎么定性,该怎么判处就怎么判处。这是司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保证公平正义的现实需要。

李怀亮无罪,在被羁押了12年后,获得了平顶山中级人民法院的无罪判决,他终于重获自由,这是正义,虽然来得有点晚,但还是来了。人生能有多少个12年?2010年,赵作海案被认定为错案,其之前被判处死缓,到出狱时已失去自由十一年。虽然他们失去自由数十年,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至少与已被执行死刑的河北的聂树斌、内蒙古的呼格吉勒图,在“真凶”出现数年后,仍未出现清查案情的曙光相比,无疑是幸运的。

十多年间,平顶山中院先后判处李怀亮死刑、死缓,而河南省高院则两次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撤销该判决,将案件发回重审。河南省高院的第二次撤销判决作出于2006年9月27日,次年5月, 该案交由公安机关补充侦查。随后的6年,李怀亮进入了漫长的超期羁押时段。如果不是2012年2月被曝光的一份“死刑保证书”,这个10多年前的、还处在“审判拉锯”中的刑事案,恐怕不会为公众所知。

司法机关与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家属签署“死刑保证书”,这令人不可思议,而签订的目的便是为了受害人家属不再上访。不难想象,这份“死刑保证书”让受害人家属不再上访的目的就是所谓的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但应当知道,社会的稳定不是以破坏司法的公正性为代价的,更不是以牺牲公民的权益为代价的,如果为了被害人家属不再上访这个意义上的稳定还制造了冤假错案,其实是制造了另一个不稳定,试想,究竟是制造一个错案更影响稳定还是未破案更影响稳定,显而易见是前者。受害人家属的权益当然要保障,那就是有关部门要早日破案,将凶手绳之以法,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告慰死者的灵魂。但,这是以真凶受到法律的惩处为前提的,而不是其他人。

冤假错案之所以会在网络上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一方面是对于错案受害人的同情,另一方面是错案对于公平正义基石的破坏,单就一件错案来看,似乎就是李怀亮是受害者,其实,受害者又远远是李怀亮一人?凶案死者的家属不是受害者吗?突然而来的本以为是凶手的人其实不是凶手的事实对死者家属的打击是巨大的,他们又会痛苦、会彷徨,对真凶何时落网没有把握。司法机关本身不是受害者吗?办案的不严谨造成了错案,浪费了多少司法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公信力。再者,法制不是受害者吗?严格依法办事是不应该造就冤假错案的。

在刑事诉讼的一系列程序中,从公安机关的侦查,到检察机关的批捕和公诉,再到法院的宣判,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前一环节的审查功能,如果检察机关认为公安机关的证据不足或者抓错了人,可以不批准逮捕或者要求补充侦查。检察机关在批捕后发现有错误甚至也可以撤回起诉,而法院在审理环节发现有问题当然也可以做出无罪判决,这是《刑事诉讼法》所明确规定的,公检法三家的关系是“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现实中,三家机关之间的相互配合似乎更多一些,而相互制约则较为少见,甚至出现政法委召集后召开协调会的情况。窃以为,公检法之间办理刑事案件虽应当配合,但这应当体现在各司其职,程序衔接上,在法律赋予其相互制约的功能上应当进一步完善,此能减少错案的发生。

每一起冤假错案都是对社会、国家和司法系统的沉重一击,应当进行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冤假错案,如何避免?而这些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或者书面的泛泛而谈上,而更加应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完全杜绝错案或许并无可能,但是,抱着认真、严肃的态度却一定能减少冤假错案,至少,任一环节在发现有错后能及时纠正,错案最终形成后要勇于担责,还事实以真相,这不仅是对当事人的负责,也是对社会、国家和公众的负责,更是对法制的负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2月23日在北京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指出,各级人民法院要依法公正审理每一个刑事案件,及时准确查明事实,正确应用法律,依法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确保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事实、法律和时间的检验。

楼主:昱谷  时间:2013-04-28 11:12:13
@wfwfwfswz 杜绝是目标,尽力达到。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