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死者有知乎?无知乎?”

字数:1342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6-04 01:45:38 更新时间:2022-06-06 04:54:35

楼主:ty_ZYP455  时间:2022-06-03 17:45:38


子贡问“死者有知乎?无知乎?”——《孔子家语》品读札记——卷二·致思第八
春华秋实 原创
2022.05.24日
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仿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
(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赐:子贡的名,姓端木。“子贡问孔子:死去的人有知觉呢?还是无知觉呢?”今天的人们,对子贡之所问感到太小儿科了。非也!那时三千年前科技欠发达的时代,即使今天科技如此发达,对于刚刚入世的年轻人,同样会有这样的疑问向长辈求索,所不同的是,不会那么直白、直率地提出这样的疑问,那样会显得自己太无知。
(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仿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孔子说,我要说死者有知觉,恐怕那些孝顺子孙因送别死者而仿害了生者;我要说死者没有知觉,又怕不孝之子,抛弃亲人而不埋葬。”孔子不愧于是至圣。这么简单的问题,到他这儿却成为高深的哲学命题。无论是古代抑或现代,无论是入世很浅的年轻人,抑或是老年人,同样疑惑“死者有知与无知”的问题。“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仿生以送死。”这样的实例在古代屡见不鲜。今天嘛!如若无精神疾病,正常的人恐怕不会有了。《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之死,她的侍女丫鬟瑞珠触柱而亡。鄙人认为,少女瑞珠之所以一头碰死在柱子上,大概是相信“死之有知而仿生以送死”吧!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最疼爱的女儿胜玉,一天午饭时,餐桌上有条鱼,阖闾先尝尝,觉得味美,不舍再食,赐给女儿食。胜玉觉得父王吃剩下的鱼给自己吃,甚为不满,回房间自刎而死。阖闾又上演了一场悲剧,诳骗坑杀万人为自己女儿陪葬。瑞珠若懂得“死之无知”的话,能触柱而死陪主子仙去吗?胜玉若懂“死之无知”的道理,能自刎而死吗?至于阖闾诳骗坑杀万人为自己的娇女陪葬,那是另一种杀人的方法而已,绝不会自欺欺人的认为“死而有知”。如果阖闾也认为人“死而有知”的话,那么,他们夫妇为什么不陪同女儿于九泉之下同享欢乐呢?
(孔子接着说:“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孔子语重心长的谓子贡说:“赐啊!你不必知道死者有知还是无知,这不是现在急于了解的事,以后你自然会知道。”同样的事,子路问过老师死亡是怎么回事?孔子略带生气的语气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意思是说:你尚未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为什么先知道人死是怎么回事呢?还有一次子路问事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总之,作为老师,不是不想告诉学生人死亡是怎么回事,而是让他们先学习人生存在的意义,在有生之年做应该做的事,做对人类有意义的事。至于人为什么会死,死了有知还是无知,到了“天命之年”,或者晚些时候自然就懂得了,何必要过早地让学生明白“死者有知与无知”的道理呢?
春华秋实 原创(48篇)
2022.05.24日
楼主:ty_ZYP455  时间:2022-06-05 09:09:44
@鲜虞郭峰 2022-06-03 21:10:57
看来老孔还真是个“因人施教”的典范。对子贡类善于思索者给出了两种答案的不同导向,让其自己去求解;而对子路一类憨直筒子则直接告诉他该怎样做。
-----------------------------
《论语》、《孔子家语》诸篇不难看出,“因人施教”可谓是“冬日之阳”,给人激励、希望、努力方向。谢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