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作者:薛海权

字数:945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6-07 19:54:30 更新时间:2022-06-08 12:33:24

楼主:薛海权  时间:2022-06-07 11:54:30
云冈石窟——作者:薛海权


云冈石窟凿建于山西大同市(平城)西部的武周山,距大同市区大约十七公里。整个石窟群开凿于山的南麓,东西绵延一公里。主要洞窟45个,大小佛龛252个,造像51000躯,是中国最大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并称为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从文成帝和平年初(460)起,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前后进行了60多年,直至迁都洛阳大规模的由皇家支持开凿活动方结束。但由有财力的官绅和崇佛民众的开凿依然进行,如今在“昙曜五窟”以西的山体山的洞窟就是那时期的遗存,但是,从规模上来说明显要小的多,艺术上与东部,特别是“昙曜五窟”不可同日而语。一千多年间不断历经战火不断遭到破坏,但也经很多朝代不断修葺,虽历尽千余年的风雨侵蚀,依然气势恢宏。
云冈石窟的开凿分为早、中、晚阶段。早期由昙曜倡导主持的“昙曜五窟”气势恢宏具有深厚的印度键陀罗艺术风格;中期,精雕细琢,装饰华丽,复杂多变色彩丰富,富丽堂皇,逐步显示出本土(北魏时期)的艺术特色。晚期,雕像均不大,造像“清瘦俊美”。开创中国石窟艺术“瘦骨清像”的风格。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轨迹,由此逐步本土化。反映了佛教在中国逐步世俗化、民族化的轨迹和历程。




昙曜法师,北魏时期僧,生卒年代不详。出生地也不尽详细,一说他可能是北魏向西域拓展时掳掠凉州(今甘肃武威)民众填充北魏疆土时来到平城(大同)。“其一生处于风云变幻的时代”,但出于对佛教的虔诚,对佛法的矢志不渝,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坚持复兴佛教活动。在政治、经济、教化、译经方面有很多建树,是北魏时期居功至伟的法僧。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太武帝废佛,佛教凋零。后把持朝政的,极力倡导崇儒、崇道宰相崔浩,道人寇谦 之及太武帝相继去世。佛教的新生出现了一线生机。
据《续高僧传》记载昙曜,“少出家,摄行坚贞风鉴闲约,坚守戒律,节操高拔。”深得太子拓跋晃(恭宗)知遇和礼敬。
有了皇家的支持,本身继任了沙门统(掌管佛教事务的职位)。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佛教得到复兴。在复兴佛教的同时力倡开凿石窟。他巧妙又智慧地将他所建的佛像都对应北魏时期的几位皇帝,将皇帝说成是人间的佛。这无疑给他的开凿石窟事业取得了皇家巨大的支持。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