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说苑》卷7政理诗解1先德后刑出礼入刑有功必赏有过必诛

字数:1585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6-08 23:09:51 更新时间:2022-06-09 07:04:49

楼主:牟向东  时间:2022-06-08 15:09:51

刘向《说苑》卷7政理诗解1先德后刑出礼入刑有功必赏有过必诛

题文诗:

政有三品:王者政化,霸者政威,强者政胁,

夫此三者,各有所施,化之为贵.化之不变,

而后威之,威之不变,而后胁之,胁之不变,

而后刑之;至于刑者,则非王者,之所得已.

是以圣王,先以德教,而后刑罚,立以荣耻,

而明防禁;礼义之节,崇以示之,货利之弊,

贱以变之;修近理内,政橛机礼,壹妃匹际;

则莫不慕,义礼之荣,恶贪乱耻.所由致之,

其化使然.隆礼重法,德主刑辅,出礼入刑.

季孙问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其则何如?

孔子谓曰:子之为政,焉用杀也,子欲善而,

民自善矣.君子德风;小人德草;草上之风,

其必偃也.孔子言明,其化而已,治国二机,

刑德是也;王者尚德,而布其刑,霸者治国,

刑德并凑,强国先刑,而后其德.夫刑德者,

化所由兴.德者养善,而进阙也;刑者惩恶,

而禁后者;德化之崇,故至于赏,刑罚之甚,

而至于诛;诛赏以别.贤与不肖,而列有功,

与无功也.故诛赏也,不可以缪,诛赏缪则,

善恶乱矣.有功不赏,则善不劝,有过不诛,

则恶不惧,善不劝而,能以行化,乎天下者,

未尝闻也.尚书有曰:毕协赏罚,此之谓也.

【原文】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 为贵矣。夫化之不变而后威之,威之不变而后胁之,胁之不变而后刑之;夫至于刑者,则非王者之所得已也。是以圣王先德教而后刑罚,立荣耻而明防禁;崇礼义之节以示之,贱货利之弊以变之;修近理内政橛机之礼,壹妃匹之际;则莫不慕义礼之荣,而恶贪乱之耻。其所由致之者,化使然也。

【注释】


修近理内(修好近邻,治理好内政),政橛机之礼(肃正宫内礼节),壹妃匹之际(与配偶会合专一)

“出礼入刑”: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所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二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

【原文】


季孙问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 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言明其化而已矣,治国有二机,刑德是也;王者尚其德而布其刑,霸者刑德并凑,强国先其刑而后德。夫刑德者,化之所由兴也。德者,养善而进阙者也;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故德化之崇者至于赏,刑罚之甚者至于诛;夫诛赏者,所以别贤不肖,而列有功与无功也。故诛赏不可以缪,诛赏缪则善恶乱矣。夫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善不劝而能以行化乎天下者,未尝闻也。书曰:'毕协赏罚’,此之谓也。

【注释】
《论语》:颜渊篇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①,必偃②。”
①草上之风:谓风吹草。上,一作“尚",加也。“上之风"谓上之以风,即加之以风。②偃:倒下。
翻译:季康子向孔子问政事,说:“假如杀掉坏人,以此来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国家,怎么想到用杀戮的方法呢?您要是好好治国,百姓也就会好起来。君子的品如风,小人的品如草。草上刮起风,草一定会倒。”

德者,养善而进阙者也(任用贤人补充空缺的职位);

毕协赏罚:尚书《康王之诰》: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皆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诞受羑若,克恤西土。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敬之哉!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译文:太保召公和芮伯同走向前,互相作揖后,同向康王再拜叩头。他们说:“恭敬地禀告天子,伟大的天帝更改了大国殷的命运,我们周国的文王、武王大受福祥,能够安定西方。新逝世的成王,赏罚适度,能够成就文、武的功业,因此把幸福普遍地留给我们后人。现在大王要敬慎啊!要加强王朝的六军,不要败坏我们高祖的大命。”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