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仇•杀   

字数:173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6-15 03:40:10 更新时间:2022-06-15 17:23:10

楼主:wenlgjr  时间:2022-06-14 19:40:10
权•仇•杀

吴越争霸,已是春秋后期的事情了。有意思的是,先是吴败越,后是越亡吴,其间充满了戏剧性冲突,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吴越春秋”。

像越国大臣文种设计向吴王夫差献美女西施(也算是原始的美人计),使夫差为西施美色所迷,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铸成亡国大错;像勾践得以放归后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像“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样简单的为君之道竟被文种以“伏剑而死”验证,却为曾陪着勾践赴吴当了差不多三年“阶下囚”的大臣范蠡以“功成遂退”化险为夷……等等,都成了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但,最该让人记取的应是因了权和仇,所展开的杀戮!

要说吴国,不仅古老,还颇有来历。吴国的创始人是吴太伯,他是周文王的大伯父,是个孝子,为了顺从父王关于身后王位上的安排,便携二弟东逃,以便把未来的王位顺畅地让给三弟(即后来周文王的父亲)。正是这个老大,东逃至蛮荒之地(相当于今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代代相传,经历了几百年的开发,直到春秋后期吴王阖闾时,开始强大。乃借从楚国逃到吴国的伍子胥的献策,大败楚,直至攻入楚都城郢都,遂成“春秋五霸”之一。

其实伍子胥初到吴国,即建言当时的吴王僚(吴王餘眛之子,在位十二年)伐楚,当时的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是吴王僚的堂兄,即后来夺了王位的阖闾)识破了伍子胥的意图,乃说:“胥之父兄为戮于楚,欲自报其仇耳。未见其利。”伍子胥亦猜到了这位公子光另有他志,便心生一计,向其推荐勇士专诸(《史记•刺客列传》有载,系有名的刺客)。此举正中公子光下怀,“乃客伍子胥”(奉伍子胥为座上客),伍子胥则避嫌,“退而耕于野,以待专诸之事。”伍子胥装作没事人,暗暗埋下了借公子光之力完成报父兄之仇的伏笔。

公子光欲夺王位,伍子胥欲报家仇,当然是一拍即合,彼此心领神会。也是事有凑巧,吴王僚十一年(前516)楚平王(名居,在位十三年,曾冤杀伍子胥之父兄)死,僚便借楚国丧之机,派自己的弟弟公子盖餘和烛庸率军包围楚国的六邑(今安徽六安市)、潜邑(今安徽霍山县东北),派叔叔季扎北上访晋观察诸侯动静。孰料包围上述两邑之吴军被楚军切断退路,成了孤军。这就给了公子光实施宫廷政变一个极好的机会,遂与专诸进行了一番密谋,于吴王僚十三年四月丙子(实为三月丙子,即夏历三月二十九)这天,“光伏甲士于窟室,而谒王僚饮。……使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刺客专诸则借此不过一眨眼的“进食”机会,迅速取出藏匿于鱼肚中的匕首刺杀王僚,自己亦被杀于现场。

公子光便这样在一场预谋的宴饮中完成了政变,夺取了王位,“是为吴王阖庐。”公子光的叔叔季扎闻变返回吴国后,采取了“哀死(吴王僚)事生(吴王阖庐),以待天命”的态度,对新吴王一无威胁;新吴王的两个“堂弟”即出兵身陷楚国的公子盖餘和烛庸则降楚,引来了日后的杀身之祸。

登上王位的公子光,自然要感谢当时“退而耕于野”的伍子胥,“举伍子胥为行人(掌宾客之礼的官名)而与谋国事。”同时,封从楚国逃至吴国的伯嚭(音丕)为大夫。此人的祖父也是被楚平王杀害的,在复仇这一点上与伍子胥有共同的利益。但伯嚭是个贪婪小人,后来位至太宰,被越国大臣文种用重金美女收买,不断在阖庐之子吴王夫差面前进伍子胥谗言,终致伍子胥为夫差所杀,这是后话。

再说吴王阖庐,对伍子胥的话言听计从,阖庐三年伐楚,杀投降楚的公子盖餘和烛庸;四年再伐楚,得六邑、潜邑两地;六年击败楚国进攻,又得居巢(今安徽六安市东北)。几乎是连年的战争,对于阖庐这自然是为了争霸,对于伍子胥则是一定要报楚平王杀父兄之仇。阖庐九年,伍子胥如愿以偿,吴军大败楚军,楚昭王逃离,吴军进入郢都,伍子胥“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

一个是公子光为了夺取王位,一个是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其间多少腥风血雨?一个“权”,一个“仇”,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到头来,阖庐死于越人之箭,又把仇恨交给了继承王位的儿子夫差手里。而吴王夫差被征服越国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最后亡在了越王勾践之手,落得自杀身亡。至于伍子胥,本是楚平王的受害者,要说,这家仇是不能忘记的,然而岂能如此作大,让社会一起跟着“报仇”?

为了一己之权,为了一己之仇,竟展开杀戮,所以孟子言“春秋无义战”,可谓看透了这残酷背后的操盘。“春秋五霸”,包藏了那个时代何等血腥的刀光剑影和落地人头!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