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书》(自传体长篇小说连载)

字数:17112访问原帖 评论数:2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6-27 01:32:40 更新时间:2022-07-31 16:11:27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6-26 17:32:40
《童年书》第一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故乡,是水的海洋。
印象中,那个年月故乡村东村西各有一条河,河是小河,宽不盈丈。村西的小河通着黄河水,常年是混浊的土黄色;村东的小河通着金堤河,水草茂盛,里面藏着许多水鸟。我们分别称之为家西河与家东河。村里当年还有好多水坑。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家西坑、家东坑与家前坑。顾名思义,家西坑即村西的水坑,通着家西河,家东坑是个死水坑,平时就积些雨水。我喜欢村子前面的家前坑,因为它周遭长着一大丛茂盛的芦苇,坑水还通着清澈见底的家东河,那时候我和童年的玩伴大军、三强经常跑到芦苇丛中去玩,但当有一次我们在芦苇丛中玩捉迷藏时,发现一只大黑狗正在啃一个死孩子的头,从此以后,我们就不敢再去家前坑玩啦。
那年月,豫北乡村缺医少药,乡下人生活艰苦,小孩子有个头疼发热的病,经常去找本村的赤脚医生去看,赤脚医生大多是农民出身,文革时赶形势学些医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因此医死小孩的事件经常发生,乡村人迷信,小孩死了是不可以入祖坟的,也很少埋,都是在荒地或芦苇荡里一扔了事。
水多,自然水鸟也多,印象中家东河畔芦苇茂盛,里面藏着许多水鸟,有白鹭、鱼鹰、翠鸟、灰鹭、野鸭、江鸥、大雁等。大雁秋季南飞的时侯,也经常在芦苇荡里落脚,大概因为家东河有鱼有虾,河水清澈,食物很丰盛。因此每年晚秋时节,到家东河芦苇荡落脚的大雁特别多。
有一年深秋,秋庄稼都已收割完毕,我们村前街的猎人王庆雷去光秃秃的田野里打猎。我们一帮乡下孩子跑在他身后看热闹,当时天空万里无云,一只孤雁在天上啊啊地叫着,在追赶远处的雁阵,也许是它受了伤,飞得很低,只有杨树尖子那么高,被庆雷一枪打了下来,落在刚犁过的新土上,大概有一只家鹅那么大,是灰色的,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我们都有些害怕,庆雷却不慌不忙,把大雁挑在枪杆上得意洋洋地回家了。
庆雷是我们村硕果仅存的猎人,他用的是双管猎枪,子弹是铁砂子。豫北平原其实猎物不多,主要是野鸡野兔子,还有大雁、黄鼠狼什么的。庆雷也主要是在农闲时打猎,他枪法很准,所以即便猎物少,次次也都是满载而归。
猎物倒在地上,血肉模糊痛苦挣扎的样子,对一个乡村小孩来说,是一种令人恐惧的视觉体验,我们常常做鸟兽散。但过不多久,那种好奇心便压住了恐惧心理,不几天,我们就又跟在庆雷身后,在秋罢光秃秃的田野里到处乱转了。
深秋的夜晚,我曾经偷偷地溜出家门,同三强一起到庆雷家去,帮他抓大雁。庆雷是三强的亲叔叔,我们去他家很随便。庆雷头戴着矿灯,背着猎枪,手里还拎着一个小塑料袋,里面香气扑鼻,据三强说是用香油和酒掺麻药(鬼才知道他从哪里搞来的麻药)拌的馍块。我们帮他打着手电,一行人朝着家东河进发了。外面是黑漆漆的夜,手电筒的微光把夜幕撕开一个小口子。一阵晚风吹来,凉意袭人,不大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村东家东河的芦苇荡畔。
庆雷让我们灭了手电,他自己朝芦苇荡中间的那条小路走去,不大会儿,他折转身朝我们做手势,我们便蹑手蹑脚朝芦苇荡深处走去。庆雷的前方约五十米,芦苇荡小路的深处,在矿灯的照耀下,我们发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有十几只大雁立在小路两边,把头深深地埋进翅膀里,正在酣然入睡,小路中间,有一只大雁东瞅西望,来回踱着步子,大概是在充当值班警卫的角色。庆雷摆摆手,让我们莫吭声,他从手中的口袋中掏出一个馍块,朝那只踱步的大雁旁边扔去,落在了小路边的水洼里,大雁大概是闻见了香气,迈着雍容的步子走过来,一口吃掉了,庆雷抓紧又扔了一个,又一口吃掉了。大雁大概是饿极了,饥不择食,随扔随吃,不大会儿,那只大雁头一歪,倒在我们摆手,大家蹑手蹑脚地走上前去,我敞开手中的麻袋,庆雷轻而易举地把倒地的大雁装在了里面,竟没有丝毫反抗,看来是药力彻底发挥作用了。我们又一起轻轻走上前去,一个个敞开口袋,让庆雷往里面装大雁,庆雷抓住站在地上酣睡的大雁脖子,就往口袋里装,大雁这时才如梦初醒,拼命挣扎,但为时已晚,不大会,两只酣睡的大雁已成囊中之物,只是,它们拼命挣扎发出的声音惊醒了其他大雁,都扑扑棱棱飞走了。
这边,庆雷不慌不忙,抬起戴着矿灯的头,举起猎枪,朝空中连发两枪,只听啪啪两声,两只大雁应声落地。
这次捉雁,捉的加上猎枪打下来的,一共五只大雁,大获全胜。庆雷去柳镇集上卖了四只,自家吃了一只,那几天,据三强说,庆雷叔叔家里,里里外外飘的,都是雁肉的香气。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6-30 10:25:47
《童年书》长篇自传体小说连载之二《水鸟的踪迹》)



猎雁事件之后,我对水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雁睡觉原来还有专门的警卫站岗,我原本以为水鸟都是傻乎乎的一窍不通。
那时候,我星期天的时候常常去家东河边给羊割草,有时是与大军、三强一起去,有时是我自己去。从那以后,我就特别留意芦苇荡中的水鸟,里面的水鸟真多,夏天常见的还有苇喳子(苇莺)、灰鹭与水鸡,苇喳子喜欢在芦苇梢上站着,芦苇在风中飘荡,苇喳子也随风摇曳,吱吱喳喳地乱叫,听一会儿就让人感觉好吵。灰鹭有着细高的腿与长长的喙,喜欢在河边浅水处,迈着雍容的小碎步,来回观察水中的鱼虾,一旦发现,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扎入水中,把猎物叼住飞走了。
这些水鸟中,我对水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天我独自在河边溜逛,忽然发现芦苇丛边上有几只黑色的小水鸡,像家里养的小鸡娃那么大,我想凑近去看,没想到几个小家伙慌张地跑到芦苇荡里躲起来了。我从芦苇荡中间的小路走过去,发现河中间的野荷花丛中,几个小水鸡正安静地围着水鸡妈妈游泳。水鸡妈妈浑身羽毛黑白相间,比一只鹌鹑大不了多少,正静静地在一张大荷叶上踱步,突然,她猛地朝荷叶的空隙中一扎,又一抽身,一只细长的柳叶鱼已被她叼入口中。几只小水鸡马上叫着围上来,水鸡妈妈把夹着鱼的喙伸过去,任小水鸡啄咬,不大会儿,柳叶鱼就只剩中间一小截了,水鸡妈妈把残鱼吐在荷叶上,关关地叫起来,这时突然从远处游来一只公水鸡,他的体型与母水鸡并无二致,只是喙与双足都是鲜艳的红色,他悠然地游过来,和母水鸡一起叼食着荷叶上的柳叶鱼,不大会就吃光了,两只水鸡又关关地和鸣起来。
许多年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上古代文学作品选课时,第一节课就是讲《诗经~关雎》,有同学问关关叫的关雎是什么水鸟时,老师说他也不知道是一种什么鸟,一般认为是鱼鹰。我在下边不禁哑然失笑。后来毕业分配到中学教书,教《关雎》一课时,发现课本注释关雎也解释为鱼鹰时,突然感觉我们的专家研究文学太不接地气了。
按我的理解,江鸥应该是一种来自南方的水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来到我们豫北这条小河的。我非常喜欢它们群栖群居的样子,从羽毛颜色来看,它们都是纯白的颜色,这一点很像白鹭,只不过它们常常栖息在芦苇丛中,白鹭则栖息在家东河东岸的杨树林中。
我对鱼鹰一度很感兴趣,老渔翁带鱼鹰出船捕鱼的事让我感到很神奇,让我觉得万物有灵,即使它们是经过驯化的。当我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在河边看到一只鱼鹰倏地飞走时,我在感到诧异的同时脑海中又浮现出它跟随老渔翁出船的情景,不知这孤零零的鱼鹰是怎么来到我们这条偏僻的豫北小河的。
在小学时我们曾学过一篇叫《翠鸟》的课文,具体在哪册课本我已忘记了。在我有限的阅读印象中,这似乎是一种栖息在山崖的美丽的鸟,很珍贵且不易被发现踪迹,生于平原当时未曾走出故乡村庄的我对翠鸟当然充满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向往。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一场夏雨刚过,空气清新,我又独自在家东河畔玩,忽然看到一只体型娇小花花绿绿的水鸟从高空俯冲下来,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从里面叼出一只亮晶晶的小鲫鱼片儿,向远处天空飞去了。我感到很新奇,便抓起一把土坷垃往前追,追到下方时,用一个土坷垃一投,竟然投中了,水鸟受到了惊吓,落下了一小撮花花绿绿的羽毛,小白鲫鱼片儿也从嘴里落到了地上,鸣叫着向远处天空飞走了。我高兴异常,把小鲫鱼片飞快地捡起来,和那些花花绿绿的水鸟羽毛一起,包在一片荷叶里,飞快地跑回家去了。
这是一只银白色的小鲫鱼片,非常漂亮,我把它带回家放在院子中的瓦缸里,由于受了伤,它一开始游时歪着身子,不大会就恢复正常了。但也许正由于受了伤,这只小鲫鱼养了两天就死去了,我有些伤心,呆呆地望着那只死去的小鱼与花花绿绿的水鸟羽毛出神,那一刻脑子里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那只体型娇小花花绿绿的小水鸟该不会是翠鸟吧?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7-01 09:42:53
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书》连载之三《我们去看翠鸟吧》)



接连几天,我一直在想着翠鸟的事,上课常走神。那时我在村小上三年级,学习成绩不好不坏。我满足于上课去学校,下课回家,在学校上课,回家写作业。星期天写完作业就去找大军与三强玩,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打弹弓打瓦,往女生的书包里塞大豆虫,所有童年期男生该做的淘气事我们几乎都做过。
星期天除了写作业,我干的另一件正事,是去家东河河滩放羊。我家养了一只小公羊,养小羊的原因主要是我看见大军家养的小公羊爱抵头,便缠着母亲去买了一只小羊羔,每天放着学就牵着羊去家西坑或家东河边上去吃羊,家东河畔有许多野草,高高细细的苇草,还有马齿苋、面条菜、茅草等,小羊羔很爱吃,一天天慢慢地长大了,好像还通人性,我一放学回家它就咩咩叫着跑过来,绕着我的腿撒欢儿,很喜人,我给它起名叫欢欢。
我经常牵着渐渐长大的小公羊去抵头,小公羊头上长着两个粗粗的紫色的小硬角,像两只加大型的朝天椒。我牵着膘肥体壮的小公羊欢欢去找大军的小公羊灰灰去抵头,灰灰经常是手下败将。但灰灰并不灰心,只见它倒退两步,后腿踏在一块高坡上,俯下头,在悄悄地发力,欢欢好像并没有把它放在眼里,它也后退几步,俯下头,箭一般地朝灰灰冲过去,四只羊角交织在一起,抵在中间谁也不让步,等了一会儿,灰灰明显体力不支,头一歪倒在了地上,打个滚儿,灰溜溜地躲一边凉快去了。我和大军、三强等几个小伙伴乐得哈哈大笑。
有一天去家东河滩放羊时,我把自己好像见到翠鸟的事情告诉了大军,并表达了自己的好奇,没想到大军眉毛一挑:这有什么好稀奇的,我们这边本来就有翠鸟啊?
真的?我更加好奇了:谁说的?
我爷爷!
这下,我好像有些深信不疑啦,因为大军的爷爷金星老汉是我们十里八村有名的老渔夫,他年轻时在江南跑过码头,家里有自己用高粱篾儿与麦莛子编的斗笠与蓑衣,还有一只用桐木做的小船,农闲时节常常在附近的大河小坑中出没。他说有翠鸟应该是没错,因为这个老渔翁对我们这一带的水鸟简直太熟悉了,简直是如数家珍。
金星爷知道翠鸟住在哪里吗?我问。
当然知道,他说住在南边金堤上的土洞里!
太好了,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翠鸟吧?!
中!大军肯定地说。
我高兴得一下子蹦了起来!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7-03 09:34:40
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书》连载之四《说说金堤》)



现在,该来说说金堤了。
到百度上去查,金堤原为著名的临黄堤,东汉主持水利的官员王景主修,取固若金汤之意,故名金堤。这些说法大多源自于古代史书,如《史记~河渠书》、《汉书》、《水经注》等,这些史实表明,金堤沿岸,即我的故乡所在的小村庄,历史上也曾是黄河故道。
对我的故乡曾是黄河故道这一说法,我从来就不曾怀疑过,证据有二:
第一个即我的故乡是沙土地,适宜种红薯、花生等作物。对故乡人来说,沙土可实在是个好东西,除了种植某些作物高产以外,沙土还可以用来炒花生。用沙土炒制的花生仁焦香崩脆,乃故乡一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人养婴儿也用沙土,谁家生了小孩,要换被窝,家人往往去村东的黄沙土岗子上拉一车沙土来,用细筛子筛出沙子中的杂质,再在火上高温炒熟,在太阳下曝哂,里面的细菌就杀净了,用暖沙土给婴儿换窝,孩子既舒适,又不会得皮肤病。沙土地的下层,是胶泥地,所谓胶泥,用考古学家的话来讲,其实就是夯土层,异常坚硬,挖出后拌上煤,是极好的燃料。沙土层加上下面的夯土层,表明我的故乡曾经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上大水或决口后,曾把之前的村庄埋于地下。
第二个证据,就是附近村庄的名字,如昌湖、泘沱、大没岸、沙滩等,大都是以水命名,说明在古代应该是有大河流过。
对金堤的来历,故乡人却有不同的说法,与史书记载迥异。其中最流行的一种应该是“秦始皇跑马修金堤"之说。相传秦时黄河发大水,故乡一带尽成泽国,上报到中央,秦王赢政率人马亲临故乡一带督导治黄,秦始皇在卫士陪护下,骑马绕黄河转了一圈,当地百姓在他骑马经过黄河的路线上修筑了金堤。故乡至今仍留有“北修长城挡鞑虏,南修金堤御黄水"之类的民谣流传,至于为何叫金堤,是因为秦始皇在组织民力修堤时,在堤的东西两头各压了一只金蛤蟆,取镇黄水之意。
历史传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幼年的我当然听到过各种传说,但我当时的兴趣点显然不在这些,对于幼时的我来说,金堤再伟大,地理位置再重要,它也只不过是我们村南边一条高约两丈余的土堤而已,土堤两边长着不知那年那月的刺槐与歪脖柳、红荆条,密密麻麻的灌木丛,里面藏着野兔、狐子和獾的洞穴,但如果说翠鸟也藏在金堤两畔高地上的土洞中,我就真的是第一次听说了。
关于金堤旧事,似乎还有一件可记。
那是1940年末,国民政府著名的倒戈将军石友三被部下高树勋策反,活埋于金堤河北岸。这一事件主要谋划人是卫立煌,且经过了蒋介石的批示,这一大案应该是我的故乡柳镇历史上第一次震惊朝野。石友三上世纪三十年代曾驻扎在柳镇并被活埋于金堤河畔,是我幼年时代乡村老人于瓜棚豆架下闲谈时,津津乐道之事,可惜的是,这段历史反映在书面文字中多有不确之处。
我参加工作后,曾经对这一发生在故乡小镇的民国大案很感兴趣,查阅了许多书面史料,也浏览了许多网上材料,史实多有悖常理,至今我仍记得有一次在网上浏览相关资料,看到文中有言石友三被活埋于柳镇的黄河岸边时,我深觉好笑,忍不住在下方留言栏中写道:
金堤河好吗,去历史地图上查查,柳镇民国时期有黄河流过吗?
如今再去百度石友三,这一结果已经改了,改为被活埋于金堤河岸边。
不知这一改动之中,有没有我那句评语的功劳,大家就姑妄言之姑听之吧!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7-04 10:15:39
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书》连载之五《邂逅竹叶青》



大军是我童年时关系最好的玩伴。现在想起来,他那时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吧,长得虎头虎脑的,方方的脸上一双细长的眼睛,笑起来常常眯成一条线。在我们村,他家住在东头,我家住在西头,距离有点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好朋友。那时我们上小学三年级,夏天的时候他常常穿越大半个村庄找我一起上学,有时碰上我午睡刚醒,眼神有些发呆,他就站在床边“咩咩"地学羊叫,一直把我逗得笑了起来。
大军家养了很多羊。现在想来我当时喜欢跟他一块玩的原因也实在是因为羊。因为在那时的我看来,大军家的那群羊实在太神秘了!譬如说为什么那只头羊只要叫一声,那么多正在吃草的羊都要停下来不约而同地跟它走?为什么小公羊那么爱抵头?这一切都吸引着我当时那颗好奇的心。以致于我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跟他一起去河边放羊,以致于最后爹娘拗不过我,给我也买了一只小羊。
就这样整个三年级我和大军放学后就做羊倌且乐此不疲,虽然当时我的学习成绩比大军要好出一些。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的生活轨迹循此下去,我在村里一直呆着做羊倌终老于乡间也未可知。但随后在我们放羊期间,却发生了一件让我至今想来仍觉毛骨悚然的事,这件事最终结束了我的羊倌生涯。
听大军的爷爷说,翠鸟就住在我们村南边金堤两畔灌木丛中的土洞里,平时喜欢在家东河的芦苇荡中觅食,但不太容易遇见,想见到翠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与耐心。于是我和大军就商定,每个星期天都牵着小羊去家东河河滩放牧,名义上是放羊,其实是为了等翠鸟。
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星期天做完作业后,我主动牵着那只宝贝羊去村东找大军,这次我们选择的放羊地点是在家东河东岸的河滩上。河边上是一片绿油油的茅草,羊津津有味吃着草,我们用网兜下河堵鱼,兜住鱼就用草茎穿鳃挂在河畔树上,这时突然听到岸上有小羊在很着急地“咩咩"叫,叫声很诡异,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就往岸上看,结果什么也没有,小羊却一直在叫!我们终于沉不住气了,一齐跑上岸去看,却不由得被发生在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那只咩咩直叫的小羊前方的茅草上,竟然疾跑着一条碧绿碧绿的蛇!那只蛇只有筷子粗细,竟然在茅草尖上疾跑如飞,实在太漂亮了!我一阵狂喜,扑下身子就准备抓,孰料那蛇在离我只有几米的地方突然停住了,三角形的小头一下子竖了起来,信子一吐一缩的,那时我是不怕蛇的,但那一刻却突然恐惧莫名,往旁边看大军,他也已吓得脸色煞白,大喊“快跑!”,我们便朝着村庄飞奔起来。
上气不接下气回到家,告诉了爹刚才发生的事情,爹也惊呆了!“那可是咱这边几十年不遇的毒蛇啊,叫竹叶青,又叫草上飞!还抓呢,算你两个命大,咬一口就没命了!"
这件事或许也应该算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奇遇吧,与此同时,我的羊倌生涯也戏剧般地结束了,如果说之前爹娘始终对我放羊提心吊胆,生怕我影响学习的话,那么这桩奇遇便成了他们禁止我放羊堂而皇之的理由。就连大军,爹妈也不许他放羊了。于是不甘寂寞的我们又干起了下河摸鱼爬树掏鸟蛋的勾当。
那时下河摸鱼大概分两种:一种是跳水摸鱼,这个方式其实应该叫踩鱼。现在想来家东河当时下河捕鱼的人很少,里面鱼很多,下去洗澡常常硌脚丫子,会游泳的人可以洗澡摸鱼两不误;另一种是趟水摸鱼,这往往是在河里水少的时候,在水浅的地方两边用土筑起坝,然后人赤脚下里面来回趟水,最后大鱼小鱼全被呛得露出了脊梁骨,尤其是大鲫鱼拐子,脊背那叫一个厚实!这时候人弯腰去抓,一抓一个准!而大军显然看不上这些,常常是我们在岸边看着他,他三下五除二,脱得赤条条地,扑通一声逃进河里就沒影了!大家都在失声尖叫的当口,他突然从不远处的水草丛中钻了出来,手里举着一只半斤重的鲶鱼!
那时家东河里有几处深两三米的地方,我们都称之为“土井子"。一般人游泳摸鱼,土井子是万万不敢去的,迷信说法是那里有水鬼,进去就出不来!但据大军讲,他每次去家东河里摸鱼,必定去土井子。为啥?水深鱼多呗!他常常得意洋洋地对我们炫耀:"里面有很多鲶鱼!"我们却并不讨厌他,因为他十分大方,摸到的鱼常常和我们一起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跟他玩的原因。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7-05 10:31:01
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书》连载之六《老渔翁是怎样炼成的》)



摸鱼是一个技术活儿,也是一种闲情。我们曾经在多雨的夏天,在家东河混水摸鱼,被硌牙鱼扎住过脚,被蚂蟥吸过血。也曾在秋季清澈见底的河水中追逐过一条大鲶鱼,追了好几里地才将它捕茯。但没多久,我就厌倦了这种游戏,我想捉翠鸟,捉翠鸟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时间,这是大军爷爷告诉我们的。而钓鱼,听说好像是最考验耐心与毅力的,于是我决心和大军爷爷学钓鱼。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大军的爷爷李景老汉是我们村硕果仅存的老渔翁,也是个十足的庄稼把式。那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古铜色的脸膛,人高马大,声若洪钟。做庄稼活,他是行家里手,耙地、扬场,使唤牲口,这些庄稼人的技术活谁如果不太清楚做法,一准会找李景老汉请教,也一准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农闲时节,李景老汉喜欢钓鱼,这个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豫北乡村并不多见,拿村里人的活讲,没日没夜土里刨食,长年累月忙得要死,好不容易到农闲了,还不好好放松放松,于是乎整日抽烟喝酒打麻将。但对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赌博的李景老汉来说,农闲时节钓钓鱼,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否则让老头子干嘛去呢?!
李景老汉爱钓鱼,据说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家里有一个日本老婆。日本女人是在海边长大的,喜欢养鱼,村人如是说。我对日本女人喜欢养鱼并不感到奇怪,只是对李景老汉为何娶了个日本女人感到很好奇,据村里的老人讲,李景老汉年轻时闯关东,踏实肯干,在大连那一带跑码头的苦力中有很好的名声,日本投降中国时,大军的日本奶奶的前夫在一次攻打炮楼的战斗中阵亡了,怀有身孕的大军奶奶成了俘虏,当地人都仇恨日本人,嚷嚷着要打死她斩草除根,是大军的爷爷当时挺身而出救下了她,她要感恩才嫁给大军爷爷的。
大军的奶奶的名字叫大西美佐子,当然这个日本名字是九十年代首次办身份证时的名字,大军让我看过。她的中国名字叫王清莲,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她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女人,个子不高,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的确喜欢养鱼。她家正当院有一口大粮缸,粮缸是水泥做的圆形缸,直径与高都一米有余,里面种着荷花,夏天粉红色的花苞挺出水面,衬着青枝绿叶,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煞是动人,走近荷花缸俯身看,缸里是一个十足的水底世界,红尾巴的大鲤鱼,浑身金黄或者银白的鲫鱼片子,还有在水面上来回穿梭觅食的长长的柳叶鱼……院子里朗日高照,李景老汉和老太太懒洋洋地坐在树荫下的藤椅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闲话,不时走近荷花缸拨拉开荷叶看看里面的游鱼……那种美感真的无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渐渐地,我似乎明白李景老汉为何那么喜欢养鱼,也那么喜欢钓鱼了。农闲时节,星期天的早晨,我常常起个大早,和大军一起跑到村东那条野河边,不用说,李景老汉早已在河边钓了个把时辰了。只见老汉坐在河畔的马扎子上,眯着眼,老僧入定般一动不动地盯着浮在河面上的七星漂……一点,再一点,鱼开始咬钩了,然后七星漂开始一点点往上拱,李景老汉迅即胳膊一甩,随着一串漂亮的水花,一条半斤多的黄金鲫已被李景老汉收入了鱼篓!
收秋后的农闲时节,我曾经跟随李景老汉到村西的野塘边去,看他钓黄鳝,李景老汉腰里挎着鱼篓,手里拿着用自行车辐条做的黄鳝钩,到了野塘边上,老汉先赤着脚沿池塘边来回观察,看到黄鳝洞口时,先拿着带嘴的酒壶往里面灌水,不大会儿,洞口就有气泡冒出来,老汉不慌不忙地把挂着一整条红曲鳝(豫北土话,即蚯蚓)的黄鳝钩放进洞中,试探性地里外抽动几下,感到钩上有力量时,便猛地往外一拔,一条金黄色的大鳝鱼便被他带了出来!
李景老汉还擅长浮钓,钓柳叶鱼或大黑鱼。钓柳叶鱼,他喜欢用大军奶奶用的小绣花针,在柴火洞中烧成小钩,串上极细的类似红虫的一种带血丝的红蚯蚓,串在细钩上,在水面上挑逗性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水面上的来回穿梭的细长的柳叶鱼一咬一个准。钓大黑鱼李景老汉更有办法。炎热的夏日午后,百无聊赖,老汉扛着充作钓竿的硬竹竿,粗麻绳做钓线,上面拴着细铁钉烧制成的大钩。来了村西的荷塘边上,仍然是先观察,看到荷叶的空隙中有一群游来游去活蹦乱跳的小黑鱼崽时,老汉就把从菜地里挖出来的又长又红的大蚯蚓挂在大钩上,在鱼崽群的边上来回穿梭,不大会就只听扑通一声,一条大黑鱼就从水下冲出来,咬钩上岸了!老汉不慌不忙把它放进鱼篓,复把大钩抛向水面,来回挑逗,不大会儿又扑通一声,又一条圆滚滚的大黑鱼咬钩上岸了。据老汉讲,这两条大黑鱼是一公一母,在鱼崽下的水里专门护崽呢,上钩的原因主要是大红蚯蚓极像水蛇,它们怕伤到孩子,才奋不顾身咬钩上岸的。
听了老汉的解释,我们都震撼于动物母爱的伟大,也诧异于这个庄稼老汉肚子里怎么藏那么多民间智慧。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7-06 21:52:07
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书》连载之七《蓬头稚子学垂纶》)



看大军的爷爷李景老汉钓鱼,看得我心里直痒痒,我决心要和李景老汉学钓鱼,要亲身体验一把垂钓的乐趣。
谈及垂纶的乐趣,常常想起小学语文课本上那首胡令能的名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遥问忙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把蓬头小儿垂钓的专心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那时故乡的村庄里大河小坑都蓄满了清清的水,也都有鱼虾。我曾经对村里大河大坑都有鱼虾感到很好奇,譬如村东的家东坑,压根就不通河水,就是一个典型的死水坑,平时就下雨时积些雨水,怎么也会鱼虾满塘?据村里的老人讲是坑里的水草的缘故,水草籽会繁生鱼,我曾经一度对这一说法半信半疑。但甭管如何说,村东的野河家东河无疑是我们这帮乡村孩子垂钓的好去处。那时的乡下生活清苦,买不起鱼竿,常常用竹竿或长树枝就地取材,去地里随便挖些蛐蟮(豫北土话,蚯蚓),再去村中的代销店,花两分钱买一组成套的七星浮漂及鱼钩丝线,往竹竿上一系,一个简易的鱼竿便做成了。
那时野钓,常常挨家长骂,说是骂,现在想来是担心。因为那条小河虽然不宽,但几乎每年都有溺水者。但顽童的心那能管得了那么多呢?!夏日周末的午后,我们常常是成群结队来到河边,一字排开,把挂好蚯蚓的鱼钩抛入河中,便静静地等待水中的动静。那时我们使用的鱼漂大多是七星漂,大概是用鹅毛管截成的,极轻极灵敏,鱼儿闹食引起的些微动静都可以看到,钓鱼能给来带来极大乐趣的一点就是,你永远也不能确切地知道,在水下吃食的到底是一条什么鱼……
那时钓鱼,常常要准备两副钓竿,两副钩线,一大一小。小竿小线钓小鱼,鲫鱼、鲤鱼拐子、红眼儿及麦穗、白条等。其实夏日最刺激的还是钓黑鱼,当然这种钓法都是我们跟老渔翁李景老汉学的,也加入了我们自己的创新。李景老汉钓黑鱼用大红蚯蚓,我们用小青蛙。家东河芦苇荡的北边,有一片野生藕,荷叶丛生。你在河边垂钓,若看到旁边荷叶丛里有一群小黑鱼崽在游,就要换钓竿了。用粗壮的树枝,系上粗麻绳,自己烧制的大铁钩,去旁边草丛里逮只小青蛙,往钩上一穿,把它投入小黑鱼聚堆的地方,在水面上来回晃动,这时只听水底扑刺一声,极响亮,这时你猛地把鱼竿往岸上一甩,一条大黑鱼便上岸了。把黑鱼放入水桶内,钓钩重新投入水中,不多时又会有一条大黑鱼上岸。原来是小黑鱼崽群下都会有一公一母游在下边,它们是在护崽呢。
钓鱼时间久了,慢慢地便掌握了鱼儿吃钩的规律,譬如鲫鱼吃钩会拱浮,鲤鱼吃钩爱"打桩",没鲫鱼那么快,硌牙鱼与鲶鱼吃钩最傻,直接拽钩就走,直接黑漂,泥鳅吃钩最琐碎,一点一点往下吞钩,最后拽住就往深水里走……
现在想来,我们当时钓鱼也不是为了吃,而单纯是为了好玩。但把抓来的鱼养在那里却是件让人挠头的事,乍开始我乘父母不备,偷偷地把一条刚下河钓来的大鲶鱼放在水缸里,母亲一次做饭去舀水,猛然看到一条长着胡子的大鲶鱼跃出水面,吓得身子猛一抖,葫芦瓢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气得母亲过后把我一顿好骂,从此后我再不敢往家里的水缸偷偷放鱼了。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7-09 11:46:20
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书》连载之八《植莲养鱼记》)



我家当院里有一只陶缸,陶缸很大,高约80厘米,宽约60厘米。陶缸原本是母亲盛面的用具,后来家里有了面瓮,陶缸用不着了,父亲便把它从厨屋搬到了当院,缸里贮上些井水,以备母亲喂鸡时拌食用。夏天一到,蚊子在里面产卵,繁生出许多跟斗虫(即孑孓,因爱在水中折跟斗,豫北土话叫它跟斗虫)。一天,我突发奇想,兴冲冲地跑去给母亲讲,我以后保证不在家用的水瓮里养野鱼了,改在当院的陶缸里养,让鱼把陶缸里那些令人恶心的跟斗虫都吃光。母亲刚开始有些犹豫,我知道她是怕我养鱼入迷,影响学习。但搁不住我软磨硬泡,母亲最后还是答应了。
其实当初我就清醒地知道,自己是想跟大军爷爷那样,学习古法养鱼。毋庸讳言,七八十年代我童年时的乡村生活很清苦。那时的乡下孩子也没有那么多好玩的玩具,于是乎上树抓鸟下河捕鱼便成了我们的拿手好戏。现在想来,我们抓鱼也不是为了吃,而单纯是为了好玩,或者是为了养野鱼。而今,养鱼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兴冲冲地跑到李景老汉家养鱼的大粮缸边,认真观摩了一番,便开始了自己的养鱼梦。为了让自己的鱼缸更有野趣更具原生态,还专门回村西的野塘家西坑里挖来睡莲一株,套瓦盆种植,又去家东河里野采来麦穗鱼、青鳉鱼及黑壳虾若干,在陶缸底部铺上从河滩上挖来的细砂,再放上几块光滑的鹅卵石,一个良好的鱼缸生态系统便形成了。
闲暇时踱步当院,看莲芽破土而出,渐渐伸展成叶,看麦穗鱼时而缸底找食,时而活泼地追逐着在水中来回折跟斗的孑孓虫,然后一口吞下,看青鳉鱼在水面嬉戏,看黑壳虾趴在莲叶上产崽,亮晶晶的小虾崽从腹下一个个逸出,再轻悠悠地滑翔到莲叶上,童年的我心中充溢着无限欢乐。
许多年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对许多古今中外名家谈闲情的散文印象颇深。在我看来,在陶缸中植莲养野鱼,亦应该是闲情或野趣之一种吧。周作人在《雨天的书》中曾经说过:"我们看夕阳,观秋河,喝不求渴的茶,吃不求饱的点心,皆为人生的乐趣之一种",诚哉斯言!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7-10 23:03:00
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书》连载之九《欢欢之死》



欢欢死了。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天边刚冒鱼肚白,大军起个大早到我家找我钓鱼,正是农闲时节,家里人都窝在床上睡大头觉,我正躺在床上做一个无头无尾的梦,梦见自己去家东地里玩,无意中发现了一丛野西瓜藤,顺着藤往里找,居然摸到了一只小西瓜,小西瓜圆圆的,拳头大小,上面有黑青相间的花纹,很漂亮。我高兴得什么似的,匆忙把小西瓜藏到了瓜藤下面的黄土窝里。过一个星期就扒开看看,小西瓜一天比一天大,我的心里乐开了花。突然有一个星期天,我照常去地里看野瓜,发现小西瓜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干枯的瓜蒂孤零零连在瓜藤上,我登时欲哭无泪,大吼大叫起来......这时才突然醒了,然后便听到了大军擂得山响的敲门声,这才想起昨天下午商量好的钓鱼之事,忙起来开门,还没走到大门口,突然被院子当中的一幕惊呆了!
当院正中间,我家的小公羊欢欢身子僵硬地侧躺在地上,四肢蹬得直直的,肚子撑得有鼓那么大,一只大眼睛死不瞑目地瞪向秋日高远的天空,身子下的地上有一堆松软的黄土,显然在它死之前经过了痛苦的挣扎。那一刻我的心针扎般的疼痛,也不顾给大军开院门了,歇斯底里地大喊起来:爹、娘,欢欢这是咋啦!
母亲慢吞吞地走出了堂屋门,对院子里发生的一切有些茫然。与此同时。大军也从我家黄土院墙的豁口处翻了进来,与我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母亲这时才如梦初醒地嘟囔起来:都怪我,都怪我,我不该心疼那一块馍!
一块馍?与欢欢之死又有什么关系?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大姐也起床了,我才听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星期六下午,姐姐从柳镇的中学回家过周末,一周的干粮还剩下了一些,有半罐头瓶咸菜和一块白馍,白馍上因为放得时间久了,长了一层白毛,很显然是发霉了,姐姐本来想扔掉,历来很节俭的母亲不同意,把馒头上的白毛擦了擦,在水里泡了泡,让欢欢吃了。当时吃完还没事,像往常一样活蹦乱跳的,到半夜里就一直咩咩叫,母亲以为是院子里的老鼠乱闹腾,就没起来看,孰料大清早就发生了这档子事!
那一刻我像个大人一样抱着头蹲在地上,心中痛苦莫名。往日牵着欢欢在河畔吃草的欢乐场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还有牵着它与大军家的灰灰抵头的场景......一幕幕,都是那么活灵活现!自从父亲不准我再去家东河放羊后,欢欢就一直被父亲圈养在小院的一隅,每次我从河边带着钓来的鱼儿欢快地回家时,它总要抬起头来叫几声,好像是欢迎,又隐约带着些被抛弃的哀怨,当时我还总觉的很好笑。而现在,我忽然很痛恨自己,痛恨自己那么快就移情别恋,没有再好好地陪伴欢欢玩几天。
别了,欢欢!永别了!
家里一发生稍微大点的事,父亲就习惯性地摸出烟袋抽旱烟,默默地抽了半天,和母亲商定的结果是,这只羊是我从小养大的,毕竟有了感情,就不要再杀着吃肉了(那年月,乡下人吃死鸡、死羊很普遍,算打牙祭),背到前村王屠户家里卖了吧,兴许能卖十块钱,十块钱在那个时候也不是个小数目,抵得上我姐姐一学期的学杂费了。
我默然地蹲在地上,对父母商议的结果不置可否,似乎听见了,又似乎什么也没听见。我冷冷的看着父亲从院子的墙角里摸索出一只编织袋,手似乎颤抖着把口袋往羊头上套,一点一点,很吃力,半个时辰,欢欢终于被装进了口袋,放在了父亲那辆半旧飞鸽自行车的大梁上,父亲推起自行车把做出要走的样子,那一刻我不知怎地又发出了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叫:不许卖,不许你卖欢欢!
父亲撤转身,表情有些惊愕:不能卖?那咋整?!
埋了!我大吼。
埋哪儿?
椿树底下!我指着平素拴羊的那棵老椿树,泪流满面。
父亲往地上啐了一口浓痰,从墙角找了把铁锨,三下五除二,很利落地在老椿树下挖了个深坑,把欢欢埋了。
埋完后,又扭转身恶狠狠地瞪着我吼:
倔种,我活半辈子没见过你这号的倔种!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7-12 11:00:24
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书》连载之十《又见翠鸟》



欢欢的死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世事无常,每次放学回来,看到墙角以前拴欢欢的地方空落落的,心中登时就会升腾起一种说不出口的失落与难过。好在时间可以抹平一切,在家沉寂了几天后,我又开始和大军、三强他们几个去家东河边疯玩了,谁让我是个干啥都没长性的顽童呢。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和大军一起起个大早,去家东河边的芦苇荡里钓鱼。沿着芦苇荡里的小路走到河边,只听到苇喳子(即苇莺)在芦苇丛里吱吱喳喳乱叫,非常热闹。河畔的空气也很清新,不时有小鱼小虾跃出水面,住在河对岸杨树上的白鹭当然不肯放过这捕食鱼虾的好机会,一趟趟地来回穿梭。我专注的看着水里的七星漂,很奇怪竟然半个时辰一动不动。正在暗自焦急的当口,我突然发现旁边芦苇棵上,有一只花花绿绿的小鸟一下子跌落水中去了,便不由得惊呼:大军,看,一只小鸟掉水里去了!
大军忙往水里瞅,也不由得叫出声来:啥掉水里啦!那不是翠鸟吗,正在河里捕食呢!
我这才猛地一惊,急忙往水中瞅,果然,那只鸟儿浑身黑蓝相间,和我上次见的翠鸟一模一样,只见它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不大会儿就从水里叼了只小鱼出来,向远处飞去了。
还愣啥,还不快追!大军吼我,一个箭步冲了出去!
我这才如梦初醒,也不顾得鱼竿了,撒丫子跟着大军跑了出去。
看翠鸟飞走的方向,的确是向南,它住在金堤上是确定无疑了,但它飞得那么快捷,我们俩刚跑出芦苇荡,它就欢叫着在天空缩成了一个小黑点,怎么会赶得上呢?又怎么到金堤那个地方去找它呢?!
我们两个也没有心思钓鱼了,提溜着鱼竿垂头丧气地回到大军爷爷家去诉苦。孰料老头眯着眼听我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后,没有吭声,而是吧嗒吧嗒地抽起了旱烟袋,抽了好一会儿,才扭转脸,用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我俩,问:谁给你们说的让你们在家东河等翠鸟的?
没人说啊,我俩面面相觑,没人说,是我们自己觉得上次就是在河边发现了翠鸟,才去那里边钓鱼边等它的!
哈哈哈哈,大军爷爷喉咙里突然爆出一阵大笑:你以为翠鸟是你想等就等到的吗?它飞那么快,那么敏捷,看见了你就能撵得上?!
我俩复面面相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大军爷爷往地上啐了口浓痰:听我的话,星期天没事时,你俩常去金堤上面转转吧,应该能发现它的洞,那才是翠鸟的老巢呢!
我和大军不说话,对视一笑,大家都知道下一步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说干就干,我和大军吃过午饭后,就径直沿着村南那条通向金堤的田间小道,往前走去了。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7-14 10:55:02
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书》连载之十一《高高的河堤》)

十一

接受大军爷爷的建议,我们几个小伙伴又开始在金堤上闲逛了。
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什么劳什子翠鸟,我是决不会到金堤上闲逛的。因为我姥娘家就在过了金堤南面不远的一个村庄,一踏上高高的河堤,就可以看到姥娘家的村庄,中间隔着一条波光粼粼的金堤河,每当看到姥娘家的村庄,我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母亲那充满哀怨的眼神,心中便会泛过一阵惆怅......
儿时,对于我们这些在乡村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来说,逢年过节最幸福的事,无非是住姥娘家了。那年月生活清苦,小孩子住姥娘家的目的无非是有好吃的好玩的。寒假开学时,班里的同学经常以炫耀谁在姥娘家住的天多为荣,好像谁住的天少,姥娘就不疼他似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通常是偷偷躲到一边,只有羡慕的份。
事实上我姥娘在我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小时候不懂事,看到别的孩子住姥娘家,就回家晃着母亲一直问:娘,别人都有姥娘,我怎么没有姥娘啊?
这时候我母亲就会揉揉眼,湿润着眼眶给我讲姥娘去世前的事,据母亲讲,姥娘去世前,母亲还很小,姥娘那时已经知道自己的病已经不行了,又不放心年幼的母亲,就成天在病床前唱那首悲伤的歌:
小公鸡儿,挪草垛,
没娘的孩儿,咋着过?!
说着说着,母亲就声泪俱下起来......
此后,我就很识趣地再也不敢问姥娘的事了。
但我对姥爷还有比较清晰的印象,他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印象中他就在我家住过没几次,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扫院子,扫完院子就叫我们起床,高声大嗓的,脾气有些暴躁。
姥爷也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死于胃穿孔。据母亲讲,他得这个病的原因主要在于姥娘去世后,他的生活没规律,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的,还爱在冬天吃个带硬皮的烤馍,不爱吃蔬菜,那年月医疗技术不发达,人没送到县医院就断气了。我还隐约记得姥爷去世是在一个冬天,母亲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旁的妗子劝她好久,她才抬起泪汪汪的眼说:嫂子,我以后回到娘家就没家啦!
妗子柔声细语地劝她:咋没家,俺家就是你的娘家!
母亲一头扑到妗子怀里,哭得更厉害了。
姥爷去世后,原本雷打不动的一年走两次亲戚(中秋与春节)改为一次,只在春节走。春节去姥娘家走亲戚是我儿时最快乐的事之一,天还不亮就急匆匆从床上爬起来,帮父亲收拾地排车和走亲戚要带的礼品,母亲每次看到我起那么早,又好气又好笑,说:平时太阳照屁股了还不起床,这下倒好,鸡没叫就醒了,谁还能把你自己放家不管吗?
吃过早饭,父亲就推出地排车,上面放上走亲戚带的礼品,让我和姐姐坐在车上,推着就上路了,母亲在后面跟着,走路慢,父亲过一会儿还要停下车子等等她。沿着出村的那条南北路一直朝南走,不大会就到了高高的金堤,下金堤后,过金堤河最省事,因为数九寒天的金堤河早已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地排车不用绕远路过桥,直接从冰面上过就行了,我和姐姐兴奋地坐在车子上,听着河冰在车轮下发出的吱吱声,心中充溢着无限的欢乐。不用说,过了金堤河,就是姥娘家那熟悉的村庄,舅舅、妗子、表哥、表姐已经做好了一大桌热腾腾的饭菜等候我们多时了......
很多年过去了,那些温馨感人的场景还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7-16 12:38:07
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书》连载之十二《捉翠鸟记》)

十二

听大军爷爷讲,翠鸟大多住在金堤两边的灌木丛里,因此,我们在金堤上的闲逛就绝对不是啥也不做的闲逛,而是处处留神着金堤两旁的动静。冬去春来,或许是我们等待的痴情终于感动了上苍,机会终于被我们等来了。这年小麦黄梢的时节,我们边在金堤上溜逛,边听着布谷鸟的叫声,心中充满着欢乐。这时三强忽然使个眼色,又打手势让大家不要大声说话。大家都狐疑地往天上看,随着几声悦耳又清脆的鸟鸣,一只翠鸟箭似地飞了过来,嘴里还叼着个亮晶晶的小鲫鱼片,大家都正在惊异的当口,小翠鸟已嗤楞一声钻进了老实奶奶庙后面的灌木丛里。
大家在惊讶的同时,又不由得不佩服这只翠鸟的智商,这下大家终于找到这么长时间才找到翠鸟窝的原因了,原来她把窝安在了一个大家充满敬畏人迹罕至的地方!
这个老实奶奶庙,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年历史了。
老实奶奶庙的来历,源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谁也不知道是哪一年,黄河发大水,故乡一带尽成泽国,又发生了瘟疫。这时,老实奶奶坐着个瓮窑子来到了故乡所在的村庄,治病救人,广行善事,她死后,当地百姓为她修造了一座庙,就在这金堤的一个堤口处,也取镇黄河洪水之义。
我对老实奶奶庙的来历,最感兴趣的就是立在庙前的那个石头瓮窑子,谁也不知道有多年历史了,夏天里面常常积些雨水,里面有很多令人恶心的跟斗虫。据说文革时破四旧,瓮窑子曾经被生产队里组织人拉到我们村后街放着,收麦时节用来磨镰刀。但到了这一年春节,生产队长山大爷大年初一起五更磕头,走到街中心的时候,忽然看见有两只大白羊在瓮窑子旁躺着休息,感到很奇怪,心说谁家的羊大冬天不窝在圈里,在这大街上休息干嘛,揉揉眼再看,两只大白羊又倏地不见了,心说肯定是遇见了神灵,又抓紧让村里的年轻人把瓮窑子抬回了原地。
或多或少有这部分原因,大家都对老实奶奶庙的来历充满了敬畏,平时玩耍也尽量绕道而行。没想到翠鸟竟然在这种地方做巢,真是太聪明了!万物有灵,看来此言不虚。
说干就干,我们来到了老实奶奶庙背面那块空地上,拨拉开灌木丛,拿起手电往里瞅,在那个翠鸟洞里,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只浑身羽毛呈宝石蓝颜色的翠鸟正在强光的照射下,惊恐地睁大眼睛,她的旁边,是好几只光屁股的小翠鸟,浑身呈粉红的肉色,眯眼不睁,正挤成一团争着往妈妈身边凑。我心中一阵狂喜,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洞里去捉小翠鸟,孰料手刚伸进洞口,就被老翠鸟狠狠地啄了一口,疼得我哎呀一声,忙把手缩了回来。大军不满地看了我一眼,大声吼道: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怕被老鸟啄?怕被老鸟啄就不要整天哭着闹着要翠鸟了!
说着从我手里抢过手电,直直地照进洞口,直接把手伸了进去,老翠鸟当然也不会放过他,但他能坚持,闭着嘴忍着痛,眉头紧皱,不大会儿,两只小翠鸟就被他掏了出来!
我看着洞里有三只小翠鸟啊!我忙提醒他。
不能斩草除根,要给老鸟留个念想,不然她会气死的!
这个家伙办法真多,不愧是李景老汉的后代!
还不快跑,老鸟会出洞报复的!
大军的一声吼提醒了我,大家忙撒丫子跑起来!
楼主:ty_北国雨  时间:2022-07-29 08:42:42
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书》连载之十三《养翠鸟记》)

十三

好不容易抓到两只翠鸟,大家都高兴得什么似的,都想把小翠鸟带回家养。最后商定的结果,是我和大军一人养一只。我和大军乐得屁颠屁颠地跑回家,让大军爷爷给做鸟笼。只见李景老汉不慌不忙,从后院墙角处扛来一小捆高粱秸,又是截杆儿又是破篾儿,不大会儿,两个精致的鸟笼就做好了。我和大东高兴得什么似的,一人拎一个鸟笼回家了。
没想到,接下来如何饲养幼鸟这个问题的确让我头痛。刚开始,我想给它打牙祭,从田里捉了几个蚂蚱回来,递到它嘴边,但它迷眼不睁,根本没有及时进食的意思。没办法,只好用手轻轻掰开嘴缝,却只见昨晚为它喂的一些小米粒竟然还有几颗在嗓子眼里卡着,一直也没有吃。
如此这般两三天,仍然不见小翠鸟大口吃食,每次都是喂半天才吃下去一小点。我实在受不住了,便去找大军想办法。大军也在给翠鸟喂食,急得什么似的。李景老汉却在旁站着,捻着山羊胡子不吭声,好一会才慢条斯理地说:不会养野鸟,我看你们还是把它放生吧!
放生?!我们当然不会。
便开始四处找办法。听说翠鸟很警觉,气性大,便在笼子里给小翠鸟造了鸟窝,用麦秸和小鸟羽毛做成,很精巧也很暖和,小翠鸟住在里面看起来倒是很舒服很享受,但还是不怎么吃饭。一次我突发奇想,心想这小翠鸟从小就在水边长大,肯定爱吃鱼虾,就去家东河那边逮了些小鱼小虾,放在碗里捣碎,用自己制的小勺子凑在小翠鸟的嘴边,孰料小家伙还是一动不动。我有些急了,就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小翠鸟的嘴掰开,用小勺子往嘴里灌,但小家伙还是一动不动,好半天才咽了一点,真是急死人了!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提着笼子又去大军家想办法,没想到大军朝我使个眼色,和我一起去找他爷爷去。李景老汉一看我们两个,呵呵地笑起来。突然,他嘟起嘴,吱吱啾啾地学起翠鸟叫来,那叫声婉转清脆,听起来和翠鸟的叫声并无二致。说来也怪,两只小翠鸟一听到他的叫声,竟一起扭动着身子,把黄黄的小嘴巴张得好大。李景老汉朝我们俩使眼色:还不快喂,喂啥吃啥!
大军赶紧跑厨屋里拿来半块馍,在水里泡了泡,馍馍便成了糊糊状,大军用勺子舀了一小勺,放在小翠鸟的嘴里,小翠鸟大口大口地吃着,真的像翠鸟妈妈在喂它一样......
这一下,我对大军爷爷这个小老头更加刮目相看了。姜看来还是老的辣!
就这样,我和大军也开始跟李景老汉学翠鸟叫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几天我们两个学的翠鸟叫就到了几乎可以乱真的地步。小翠鸟在我们的呵护下也一天天长大了,吃的食物也越来越杂,小米粒、小蚂蚱、小鱼小虾......我们看着两只小翠鸟从光屁股的小雏到一天天长出灰色的羽毛,从一开始的迷眼不睁到逐渐睁开双眼,到后来,小翠鸟变得越来越粘人了,即使我们不学翠鸟叫,只要看到我们喂食,它们都会吱吱地叫着,在笼子里扑棱着翅膀,张开可爱的小嘴等着喂食,每次看到这一幕,我和大军开心得心都化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