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

字数:957访问原帖 评论数:1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09-03-19 06:10:00 更新时间:2022-07-18 10:34:51

楼主:师志凌  时间:2009-03-18 22:10:00
《额尔古纳河右岸》

和很多日趋世俗化粗鄙化的大陆作家不同的是,迟子建一直在关注厚重广阔的东西,文字里洋溢着一种理想主义情怀。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以认真而自足的写作,为一个被遗忘的小民族。

全书以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诉在展开,作为一个老人,她看到了太多的事件,太多人的生和死,“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一种沧桑而自然的叙述方式。她的父亲林克,一个勇敢负责的猎人,她的母亲达玛拉,她的伯夫尼都是部落里的萨满……

这是自然的世界,自然的叙述,自然,一如生命本身的样子,一如流动的额尔古纳河,自存永存。万物是神万物有灵。他们住希愣柱,看星星,随驯鹿觅食而迁徙。如同刮风一样,部族里不时有人辞世,疾病、瘟疫、意外灾难……森林也不是世外桃源,不幸一样频频光临。来过俄国人,来过日本人,对于这个渴望和平宁静的民族,灾祸如瘟疫时时袭来。

这是一个拥抱前世、今生和来世的民族,在一个只重物质享受的世俗世界里,它的悲凉遭遇。在物质时代挤压下的内心挣扎,他们依赖的传统渐渐凋零,萨满的神器成了历史旧物,拖拉机的喧闹打破了森林的宁静。森林被乱砍滥伐,,驯鹿失去了食物,人们也失去了立足之地,被迫离开被毁坏的森林,前往迁徙地,从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生活。被圈养的不只是驯鹿,还有一个民族自由奔放的灵魂。能歌善舞的鄂温克人,会因此失掉自己和自然呼应的灵性吗?没有了驯鹿,远离了森林,遗失了传统,他们还是鄂温克人吗?

这是一种悲剧,那扫荡一切的物质化生活,也改变着鄂温克人,渐渐失落了自己的民族传统。他们可能一点点失落自己安静朴素的生活品性,沾染上物质时代的恶习:贪婪疯狂自私冷漠……人与人的争斗、算计,日甚一日。而额尔古纳河只是沉默着流动,不叙说什么。

读这本书有个感觉,情节是真实自然的,是自然演化,没有做作的虚构,确实是万物有灵的世界。而且故事繁杂人物众多,但人物太多了,而且大多匆匆出现、消失,让人难以理清头绪。如果能够提炼一下,浓缩成几个人物经历,可能吸引力更大一些。《额尔古纳河右岸》是沉静寂寞的,是一个鄂温克老夫人的叙说,亲身亲历,传达出原初的味道。但叙述者知识和视野的限制,可能使得思路没有更好地拓展开来,去观照一个小民族的命运。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著 北京出版社出版 定价:29元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