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论—地缘政治经典理论之二

字数:3045访问原帖 评论数:1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6-08 06:11:05 更新时间:2021-06-08 20:56:28

楼主:地缘探究  时间:2021-06-07 22:11:05
1890年,美国海军军官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一书。该书被认为是“海权论”的奠基之作,马汉也因此被尊为“海权论”的鼻祖。



一、马汉其人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出生于1840年,其父为美国西点军校的一名教授。马汉1859年毕业于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随后参加了南北战争。他在1862至1864年调海军学院任教,1867年之后多次在军舰工作,并曾担任巡洋舰舰长,积累了丰富的海上经验。1886至1889、1892至1893年,他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



受古希腊地米斯托克利和伯里克利的影响,马汉非常重视海洋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通过研究英帝国长期称霸世界的历史,马汉于1890年出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一书,提出“海洋中心说”,这使他名声大噪。由于在书中系统梳理了英国的发家史和海上霸权史,马汉在英国受到极大推崇。他接受了英国女王和首相的款待,牛津和剑桥大学颁赠他荣誉学位,《泰晤士报》更称他为“新哥白尼”。



马汉1889年在上校军衔上退役,此后即专心著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共写了二十本书和一百三十七篇专文。在退休之后,他也曾间断地替政府服务,充任顾问等职,不过那都无太多重要性,他的最大贡献还是在学术领域。
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所有曾在内战时服役的海军退役上校都升为(准)少将,马汉虽然接受了这份荣誉,但在著作上署名时,仍保留其“上校”头衔。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虽然已经七十四岁,他立即动笔替英国人说话。但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以严守中立为理由,下令禁止美国军官对战争作任何评论。马汉虽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海军史学家和战略家也不例外。他抗议无效后非常愤怒,两个月后,即1914年12月1日,因心脏病逝世于华盛顿的海军医院。



二、海权纵论
马汉的观点集中于“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12)》《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和《海军战略》。他的理论主要可以区分为三个部分:海战史学、海权思想和海军战略。



海战史学部分。从发表的作品来看,马汉是史学家的气质重于海权思想家。他在战争史学的不朽声誉主要建立在两本书上:《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12)》,这两本书的原稿都是马汉在海院中所用的讲义,主要内容为英国海军史。书中,马汉以重要海战的叙述为主体,然后再分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后果,而全部内容实际只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即说明英国的海洋优势实为海权运用的最佳例证。后世史学家对此种分析方式常有微词,主要是认为它过分简化,一方面马汉并未考虑在历史过程中还有若干非海洋性帝国的兴起,另一方面海权要素固然重要,但导致拿破仑失败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而马汉一概不予重视。如费希尔所言,马汉是把一个“必要”的理由视为“充分”的理由。



海权思想部分。马汉的海权是建立在海上经济与海上军事密切联系的基础上的。他对海权,或称海上势力,所下的定义是“包括用武力控制海洋或海洋的一部分的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平时贸易和海运”。马汉根据历史研究列举了构成海权的六个要素: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点、政府的特点,即影响海权产生、发展与存在的六项基本条件,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海权理论架构。关于海权的地位,马汉认为其具有战略意义与分量,“它们更常出现于战略范畴中,而非战术范畴中;它们涉及战役层面,而非战斗层面,因而充满了更为持久的价值”,对海权的控制能够左右战争的进程,进而改变国家的命运。在他看来,海权是改变国家间平衡状态的砝码,而对英国以及美国这类国家来讲则更是国家的命脉所在。



海军战略部分。1911年,马汉发表《海军战略》一书,该书有个冗长的副标题——“与陆上军事行动原则及实践的比较和对比”。《海军战略》受约米尼《战争艺术概述》影响较大。马汉认为《战争艺术概论》中有三大基本观念:集中的原则、中央位置与内线的战略价值、后勤与战斗的密切关系,并借用这些观念来形成其海军战略思想的基本架构。马汉认为“集中”是海军作战的“支配原则”,战斗舰队是作战的决定因素,中央位置与内线的意义在于能够快速集中,因此他有一句经常为人引述的格言:“永远不要分散舰队!”
在这三个部分中,马汉的海权要素观念不仅构成一套理论架构,而且也使他对未来世界格局作出了相当合理的预测。并且,他的海权思想由于与麦金德的陆权思想既对立又互补,遂在战争理论之外又被归于地缘政治的经典理论之一。
三、影响之远
马汉思想的产生,脱离不了他所生活与工作的年代。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相较于主要停留在轻工业领域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成果和生产方式第一次大规模应用于军事领域,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近代的军事工业体系,导致了“军事工业化革命” 的到来。作为战斗力基础的武器加快了更新换代的速度,新式武器层出不穷。木质帆船被铁甲舰取代,后装线膛枪炮开始普及,火车与汽车应用于军事运输,飞机坦克等机械化兵器开始出现,大大改变了战争的形态。而机械化最先实现的领域,无疑是在海军。随着铁甲舰的产生,大炮、巨舰成为海军的发展趋势;工业化后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增长,使得控制海上交通线迅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级。可以说,19世纪下半叶,海军实践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军思想也必然要有革命性的发展。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出版后,德皇威廉二世作为马汉理论的崇拜者,曾称自己不只是在阅读,而是在啃食马汉的书,他要求德国每艘军舰上都要有这本书;日本天皇曾命令每一所学校(中学和师范)都应购买该书的日译本《海上权力史论》,海陆军校也都采用它为教材。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马汉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各国海军军备竞赛的到来。



马汉虽然称赞和羡慕英国的过去,但对大英帝国的前途却表示怀疑,他认为美国有资格接替英国而变成世界上最伟大的海洋强国,并为美国出谋划策。随着美西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先后获胜,美国的影响由美洲至于两洋并最终扩散到世界最大大陆的边缘地带。而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海权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基础,马汉的理论也就因此备受推崇。美国总统罗斯福即称,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马汉逝世于1914年,如今已有一个世纪,但他的影响力仍历久不衰。美国的普里斯顿说:“今天,在美国海军中,任何军官研究战争时,仍会继续采用马汉的方法和理念。”不仅是美国,对于任何希望发展海权的国家来说,马汉的理论都是一剂良药,无论是真心借鉴其思想与方法来从事海上斗争,抑或是单纯运用其影响与警示来提高军事预算。
美国历史上比较缺乏有远见的战略家。从建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马汉绝对是美国最伟大、最有创见的思想家,并且从对世界的影响来看,这一阶段似乎美国也只有马汉称得上是思想家。“很少有人能像马汉一样,在世界大事上留下这样深刻的痕迹,更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亲眼看见其理论如此圆满地实现”。

参考文献:
①[美]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著,李少彦、董邵峰、徐朵等译:《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北京:海军出版社,2013年版;
②钮先钟著:《战略家:思想与著作》,上海:文汇出版社,2016年版;
③王艳阔著:《地缘探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21年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