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生活家》故事梗概4(cz二次构思)

字数:1476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7-13 03:06:45 更新时间:2022-07-15 04:56:18

楼主:tntczcz  时间:2022-07-12 19:06:45
《清代生活家》梗概设计


构思大框架

乾隆年间的袁枚是杭州人,即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又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美食家。当代的一个杭州人叫小乐,同为吃货和美食主播,携带采访任务来到随园,梦中竟然穿越到他写《随园食单》的那个年代——没想到,刚到随园的第一宴就碰到了张岱和李渔……此后陆续又有知名的清代生活家(清初立国到清末民初)一块儿来聚餐。小乐在这些饭局当中呢,一方面展现自己的做菜手艺,一方面又借机倾听和访问这些人的生活经验。二百余年的清朝风云,生活风采,就在这一饭局前后,浓缩体现。

本书采用古典戏剧“三集中”原则,即“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物集中。”

人物选取的主要原则是采用两两对应(两人为一组作比较)和相对原则:

1时间上从远及近
2地理上从南到北
3谈话人物重要性上一主一次(主次原则)
4人物覆盖各个行业(社会,经济,政治,人文,教育,军事……)
5话题由肤浅,轻松,趣味到深刻,严肃,政治性(即话题从艺术、娱乐、文化思想到社会、经济、政治思想)
6讲说生活哲理同时,同时附带讲述历史(贯穿清代历史发展与变革)

菜色选取原则

1一般一宴一菜,至多两菜。
2尽可能在随园食单内,可有一定创新和改造
3能结合人物谈论的主题,有引题作用
4在阐释道理时,有借“菜”发挥的作用
5主要食材上尽可能不重复













序章 随园寄梦:前情交代

介绍穿越回去的杭州人小乐,本乡本土,二十五六光景,热爱生活,充满幻想。A型血。刚学校毕业,因为大学期间做b站知名杭帮菜美食博主,因为自己酷爱美食,也时常自己专研,烧出的杭帮菜菜色俱佳,令粉丝羡慕不已,从而收获无数粉丝和流量。因其出色才能被报社看中,被应聘为是一家报社负责“美食与生活”版面的实习记者。近期,报社给其任务:写关于“清代生活家”的专栏系列文章,介绍清朝时期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生活理念,当然因为这也是一档以美食为特色的栏目,最好能结合美食。这令小乐既高兴,又忧烦。高兴在于,这是报社给予他转正前的重大实习任务,也说明非常看好和器重他;忧烦在于,清代众多生活家,又要与美食相关,如何选择代表人物,又如何表现其思想,成为对他写作生涯的大考验。

梦中想,吃饭想,走路想,总之一天都在苦思冥想。忽然,不知不觉走进杭帮菜博物馆,这是他做美食博主时常来的地方,看着里面对杭帮菜的介绍,图片,忽然袁枚的照片映入眼帘!对啊,袁枚!一代大美食家,也是他的偶像,既然要写这个课题,当然应该从他写起。可又从哪里写起?介绍中《随园食单》几字又刺激了他的神经,作为记者,想要搜集素材,不应去袁枚故居“随园”去看看吗?

想到这里,二话不说,定了车票,踏上旅程。第二天就来到南京的袁枚故居——随园。走进随园,被其中景色吸引,犹如进入宝室探秘,点点滴滴的景观,尤其看到袁枚的画像,令其不自觉落泪,似乎勾动其记忆,回想起袁枚的历史(介绍袁枚)。来到厨房,特外亲切,眼前似乎出现一帮子人,忙里忙后在洗菜,烧菜,端菜……似乎家里要宴请重要的客人。又来到厨房后面一口井前,往下面望去,忽然自己的脸变形了,变成一张陌生的脸。小乐回忆起来,原来自己竟然是袁枚随园的当家大厨王小余。而且,当年袁枚写这随园食单时,也受了他不少指导。(介绍行政总厨王小余;介绍食单)小乐拍拍自己脸,以为自己产生幻觉,可又疑心匆匆,怎么会对随园又这种莫名的亲切感,那些眼前浮现的一幕幕又如何解释?

回到宾馆,夜深,入睡前与房东简单聊了几句,房东得知他的身份,投出赞许的目光,笑着说道:“那你可要在这里多住段时日,如此才能多获取些灵感啊。”小乐点头表示赞同。离开前,房东一句话引起小乐的深思:随园啊,那可是有灵气的地方。若你真与这里有缘,说不定晚上你能梦到什么呢?说完,神秘一笑走开。那一笑,很熟悉,小乐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梦中,他又来到随园,今天似乎挺热闹,尤其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


本章主要内容:

1介绍小乐:当代美食博主,实习记者
2介绍袁枚: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乾隆年间的诗坛盟主,美食家。
3介绍行政总厨王小余:袁枚随园的当家大厨
4介绍随园



二章 袁枚和张岱:西湖与西湖醋鱼 (美食与文化)

正在恍神间,被随园管家叫住:“王大厨,您怎么在这里发呆呢?快啊,张岱大人要到了,厨房的人说找不到你,都乱成一锅粥拉!”说着,便拉着小乐往厨房走,小乐不明所以,也不敢违拗。进了厨房,只见大家伙才送了一口气,副厨师长说道:“太好了,王大厨回来了,大家赶紧开工。小乐偷偷问副厨师长,这张岱莫非就是《西湖寻梦》的作者?”副厨师长一脸困惑,“厨师长,今天你是怎么了啊?张大人从袁大人这里听说,你烧西湖醋鱼是一绝,今日特地赏光来此,就是为了品尝你的手艺呢!这不,鱼都到了,你怎么还愣怔呢?”后堂有人喊话,张大人驾到。于是小乐被催促着,只好展露自己的手艺,幸好西湖醋鱼他研究过,于是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

香喷喷的醋鱼端上,袁枚自豪向张岱介绍小乐:“张大人,这就是我家的大厨,叫王小余。他这余啊非鱼,可这烧鱼的功夫啊,真是一绝。”于是又让小乐介绍这道西湖醋鱼,小乐便把所学一一抖搂,接着美食博主的口艺,将这菜说得头头是道,美轮美奂。张岱一尝,果真如此,赞口不绝。接着袁枚又向小乐介绍张大人,其实借机吹捧几句。张岱,放到现在,他就是一玩主,就是一著名导游。《西湖梦寻》,脍炙人口,可是他这个游玩啊,是实实在在的人文苦旅,皆有身世之慨。所谓晴湖不如雨,雨湖不如雪湖有何道理?提到这点,张岱有些得意,开始娓娓道来。袁枚笑着对小乐说:“瞧,这就是文化人!你只会烧菜,可惜欠缺了文化,这杭帮菜的学问,可不光在香色行味,更重要是它背后的文化,这点啊,你可要和张大人多讨教讨教。譬如这西湖醋鱼里就有西湖的文化啊,你可知否?”本以为小乐不懂,这问是留给张岱,让他借题发挥用。没想到小乐竟然一笑,说我怎么不懂,于是将西湖醋鱼的来历典故说明,最后竟然还引用前人诗作一首,着实让袁枚和张岱大吃一惊。张岱更是大喜,拉着小乐同席,开始攀谈起来。随之谈到他的《西湖寻梦》,谈到文化,谈到生活。而袁枚也谈到《随园食单》以及美食文化。小乐倾听着,想到:这不就是他“美食与生活”专栏所需素材?于是认真倾听张岱与袁枚的交谈,偶尔也插几句,引导提问。这时小乐已经明白,自己这是在梦中穿越了。

醒来后,小乐立马开始撰写稿件,不知不觉深夜,这时房东进来,让他别太辛苦,写作太晚了对身体不好,说着给小乐送上一碗莲子羹。小乐道谢,吃完莲子羹,小乐觉得这房东人挺好。一看时间已经凌晨1点多,嘴里喃喃,再坚持半小时吧。结果写着写着,不到一刻钟就趴在案台睡着了……

本章主要内容:


1介绍张岱: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清代著名玩主、“导游”,《西湖寻梦》作者。
2介绍西湖醋鱼
3介绍《西湖寻梦》
3介绍袁枚的《随园食单》
4设想:以后每次宴会,都以一道杭帮菜作为引子,作为谈话的引题。每章谈话中,都穿插至少一个“生活家”的人生历程相关的小故事。重点:每章之杭帮菜的选取,要与人物及谈话内容相关,起到引导作用。

三章 蒲松龄和李渔:鬼神之说与戏剧思维 (文学艺术)

梦中场景又延续下去。此时,只见李渔姗姗来迟,手里还提着鲤鱼,嘴里叫唤着袁枚:“袁老弟啊,真对不住,钓鱼一时入了神,来迟了,抱歉抱歉!张陶庵走了没?”袁枚出来迎接:“走了,走了,你来这么迟,他哪里还耐得住,等你不住就又去游西湖拉!”诶,只听李渔一声叹气:“你看,听说他来吃醋鱼,我还专门去钓了活鱼。嘿,为了这条鱼,结果费了这老大时辰,人还没见到!你说气不气脑”正在李渔郁闷时,蒲松林迎上,笑道:“哈哈,谁叫你不守时,奈何人家不耐烦走了。”李渔和袁枚一见,竟然是蒲松林大哥,大喜,袁枚赶紧拥两人入席。“可惜,这鱼是新鲜的好鱼,就是已经吃过,再烧了吃也不得兴味!”袁枚道。李渔急道:“那怎么办?我好心抓鱼,你们倒好,连鱼汤都给留些。”语气中似有埋怨。蒲松林笑说:“这西湖醋鱼本来就没汤啊!要不,给你再烧个鲫鱼豆腐汤,简斋兄啊,我看这笠翁老弟是钓了半天鱼,口渴了啊!”说着大笑起来,袁也一起笑起来。小乐在一旁看着几人对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李渔也来了?难道真是那个《闲情偶寄》作者,鼎鼎大名的剧作家李渔?还有这蒲松龄?莫非是写《聊斋志异》那位?正胡思乱想之际,袁枚说:“小余啊,赶紧去做个汤食,别让我们的大剧作家渴到了!”说完哈哈大笑,又与几人攀谈起来。

小乐只好去厨房,做什么好呢?鲫鱼豆腐汤?刚吃完醋鱼,这鱼鲜味还没散,再来鱼汤,两鲜相似,必定失味。想来想去,忽然想到昨天那碗莲子羹,心下有了主意。于是一会儿功夫,一道西湖莼菜莲子羹出炉,端上席。辅以桂花糖调味,三人吃得直叹美味。李渔问道:都知道西湖莼菜汤鲜美,你又加了莲子,还用上桂花糖,这是何道理?小乐笑道,这是我的独家创新菜,接着说明如此配料的好处,三人点头诚服。袁某出题,不如借此菜,李渔哥来赋诗一首?后,蒲松龄和诗……三人嗑起瓜子,开始谈天论道。

李渔生性诙谐,他的《闲情偶寄》啊,很有意思,所以他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向小乐介绍装修房子的窍门,特别是要装成新中式古典风味的窍门,第二就是,现代人如果要做一台戏,应该怎么样来设计人物?他做了一些戏剧方面的介绍。(这个部分,可以根据闲情的内容以及跟其他人物之间的反差,来做一个设计)而谈到戏剧里如何虚构剧情这个话题,李渔立马推荐蒲松龄大哥,借此谈到神鬼问题,一方面增加趣味,另一方面也提供暗示,让小乐对自己身上发生的“怪事”得以开窍。圆满!第一场宴席结束,除了袁枚和张岱,小乐又见识了两位清朝生活家。

回去后,他也总算搞清楚,其中人物有些不在同一时段,本不可能有交集,比如张岱和李渔,和袁枚相差100多年。而李渔和张岱,尽管岁数相差二十多,但历史上似乎也并无交集。不过原来毕竟是梦,相当于忽略了时空和历史的障碍,交集只因人物间有着“共同之话题”。比如李渔和袁枚,作为清朝两位最大的吃货而关联,而张岱与袁枚的交集,大抵都生得比公安派和竟陵派晚,前者是两派的集大成者,而袁枚则更是突破两派,独成一家性灵派,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坛领袖,所以两者同样具有可比性。又因着袁枚文坛领袖的身份,在海内广交各路名家大师,随园家主的身份也是名声远播,附庸风雅欲沾随园之名者可谓络绎不绝,其又是出了名的美食家,所以家宴频频,正好作为给小乐欲采访人物作牵线搭桥的重要角色和中间桥梁。于是随着小乐之梦的延续,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陆续上演。至于这些历史人物之间的真实关联,毕竟不是真实历史小说,呵呵,梦幻而已,何必较真呢!


本章主要内容;

1介绍李渔:李渔(1611年—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闲情偶寄》作者,剧作家。
2介绍蒲松龄: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3介绍西湖莼菜莲子羹(备选:宋嫂鱼羹)
4介绍《闲情偶寄》
5介绍《聊斋志异》
6至此,写作缘由和契机都完整交代。



四章 郑板桥和吴昌硕:画里与画外 (绘画艺术)

清明节前,袁枚回老家祭祖,委派管家和大厨王小余,在此期间招待好来随园的客人,并还偷偷委派王小余,要陪客吃玩,并记录下言谈,等他回来后将所闻所见一一告知,不可遗漏。因为袁枚是个风雅之人,也极为细心,作为作家,建立随园,请客伴席就是为了搜集写作素材,虽然这次他有事离开,但仍有所牵挂,因为他知道春节刚过,最是那些文人雅士来踏青的好时节,所以很定会有许多贵客临门,既然与之插肩而过,不得面首,但留其音讯,笔墨也是好的,所以对此格外嘱咐与关照,小乐刚好也要记录这些作为写作素材,自然答应。交代完毕,袁枚走了。

前脚刚走,郑板桥与吴昌硕二人就携手双双到来,来到门前感叹:啊,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随园!郑板桥说:听说这随园里的菜,属当世绝品,有些菜色,连宫廷御宴都找不到呢?吴昌硕:哦,真有那么厉害?小乐和主管此刻已在门前恭候,将两人邀请进来。既然是明前,自然要让他们尝一下,杭州最出名的龙井虾仁。为何说宫廷也吃不到呢?因为需要清明前的龙井茶,还要江南的湖中刚捕上岸的新鲜虾肉。龙井虽说是贡茶,但其实都不一定是头一炒的茶叶,更何况虾肉,运到北方就不新鲜了,而北方的虾肉没南方饱满鲜滑……一番解释后,两位大画家满意点头,品尝后更是赞不绝口。之后两人品茗下棋,谈诗论画,不亦乐乎。
板桥有轶事,昌硕有逸闻,经小乐交叉介绍,两头采访。小乐穿针引线,相谈甚欢。
怎样从一个书画小白,成长为一个略懂皮毛的人?小乐虚心求教,两位大家,虽倾囊相授,但也只能点到为止。生活家传授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乐趣,琴棋书画,吃喝玩乐,吹拉弹唱,关键还要传授生活的哲理。临走时,小乐邀二人留下墨宝。两人合作一画,画的内容就是龙井虾仁,吴昌硕善工鸟兽,先画了一盘虾仁,金黄剔透,令人吞津;然后郑板桥轻描淡笔,在虾仁上点了几叶绿片,好似画龙点睛,一盘龙井虾仁就像活了似的,飘出阵阵龙井清香……




本章主要内容;

1:介绍郑板桥,吴昌硕
2:介绍龙井虾仁,菜色好处,做法,典故等
3:介绍二人的故事——“板桥有轶事,昌硕有逸闻”
4:两人谈各自对绘画的理解,绘画与人生的关系,生活哲理等





五章 曾国藩和胡雪岩:观人与观物 (为官与经商)

曾国藩为首,带了一批官员到随园。这次小乐准备了东坡肉,每人一块,大小均等,公平合理。曾对宝塔东坡肉赞不绝口,同时夸赞小乐,将东坡肉切成等分,不偏不倚,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官阶最大,而给开小灶,故而不会造成官员之间的嫉妒和腹诽。小乐挠挠肉皮,老实说道:“东坡肉讲究的就是肥厚相间,尺寸均匀,若是刻意给大人选快大的,这肥瘦比例失调,这东坡肉的口感和滋味也就没那么瘦腻中和了。而且生意人,若老是见有钱的,多加些菜量,没钱的,克扣些菜量,长此以往,客人必当察觉,久而久之也就没人来光顾生意了。”曾国藩拍案赞许,感慨道:“这就是为官之道啊!”继而又说出一番道理来。之后又对这些官员,结合着他的人生经历,讲怎么样观人、识人,他有一部《冰鉴》说得很清楚。正如这东坡肉,他也品出些道道,就如同苏东坡的诗词,味道浓厚,有如这道菜,可见东坡此人也是重口味啊!说完大笑,接着又讲起寿夭看脚踵、穷通看指甲等等,这些都是观人的技巧。可是,一个人生活的穷困和通达,怎么能够去看指甲呢?这会不会很荒唐呢?不是!曾国藩开始详解。识人鉴人,这,也是生活的一个部分吧?

接下去,胡雪岩也来了。不过刚看到曾国藩,就立马回避开。因为他在官府相好官员的,叫左宗棠,跟曾国藩不太对付,所以连带着他也有所忌讳。不过此时曾已经看到他,于是也不好再避嫌,只得笑脸迎上去,同席而坐。这次小乐上的菜是极为养生之菜,叫八宝豆腐。相传,八宝豆腐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御膳,清淡不油腻,又富含营养,十分养生,后来经过清代袁枚记录,这道菜流传至今。康熙在位期间,十分喜欢质地鲜嫩,滑嫩可口的食物,有一次御膳房里的大厨取用优质黄豆做成嫩豆腐,加上肉末和火腿末,香菇末,松仁末,蘑菇末,用鸡汤烩煮成羹状,康熙品尝后赞不绝口。小乐介绍说:“其实豆腐虽说是最常见的豆制品,但其营养极高,富含含铁、镁、钾、烟酸、铜、钙、锌、磷、叶酸、维生素B1、蛋黄素和维生素B6等,它的高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使之成为谷物的补充食品。其味甘,性凉,具有清热润燥、补血养颜、补脑健脑等功效。而且,其它八宝也各有其养生功效,所以此菜长期食用,可做药膳。”胡雪岩闻之大喜,一扫刚落座时的拘谨,开始侃侃而谈。因为他这人是最爱养生,因为作为大商人,平常饭局极多,山珍海味不知吃过多少,可长期如此,他发现自己身体反而不好了,就是现代人说得三高。后来因此开始重视饮食和养身之道。养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养身体,生理健全;第二是养性情,养心,要多接触赏心悦目的东西,比如搞搞收藏。谈完养生理念,他又开始谈生活的趣味。这得从他小时候说起,因为穷,所以小时候没少吃苦,所以赚钱后就开始享受。这不,刚刚他的胡府落成,奢华气派。曾国藩对此不太欣赏,因为他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简朴为本,而胡雪岩那是铺张浪费。因为有曾在,胡不愿多谈生活上这些奢华夸张的细节,而更愿意谈一谈他开设了胡庆余堂之后。
本章主要内容;

1介绍曾国藩,胡雪岩。
2介绍东坡肉,八宝豆腐。
3曾国藩谈为官之道,和识人鉴人。
4胡雪岩谈养生和经商之道。



六章 陈圆圆和李香君:死得冤枉与死得荒唐(传统女性,封建思想,女权)

杭帮菜:叫花鸡,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将之美名远播,家喻户晓。它是江南名吃,历史悠久,是把加工好的鸡用泥土和荷叶包裹好后,用烘烤的方法制作出来的一道特色菜。它又名富贵鸡,原是乞丐所创造,故称叫花鸡。为何叫富贵鸡,一说是朱元璋赐名,一说是乾隆皇帝赐名。

本章不提陈圆圆如何出场,直接开场,小乐已在向她介绍叫花鸡。典故讲完,陈圆圆默默不语,似乎想到自己凄惨的身世。看着这桌上的美食,想到:自古红颜多薄命,即便自己多有才华,世人也不会关心。世人关心的只是她与吴山桂的关系,与李自成的关系,以及将亡国的罪名加到自己身上。就如同这鸡,乞丐吃,就叫叫花鸡,皇帝吃就叫富贵鸡。世人如何评价她,根本由不得她。也正因为与“皇帝”牵涉到一起,她的生命也就被贴上了标签:红颜祸水,祸国殃民。不公啊,真的不公啊!陈圆圆兀自感慨,此刻又有一个柔美而凄婉的声音响起:“有什么不公的?你陈圆圆无论骂名,还是美名,都成就了你是”清朝第一”(美女或妖女),至少那两个男人都是真心爱你,而我呢,无论容貌还是才艺并不逊色你,却落得个所托非人,最终惨死的命运!”(相当于两个亡魂相见,即已知身世的“亡魂模式”)陈圆圆一看,原来是李香君,她的姐妹,两人抱头痛哭起来。各自向对方哭诉自己的悲惨,无奈。讨论中心:1亡国罪名是否应该加到一个弱女子头上2乱世之爱情,孰真孰假?艺伎之爱情,孰真孰假?为爱而就义(分大义和小义),是否值得?探讨过程,也可插入另外几位“秦淮八艳”的身世做对比。这章主打情感,以情动人,可多发感慨。她俩共同的结论是,艺伎之身份依然注定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就如同叫花鸡,吃着香,可名却“臭”——世人虽然喜欢她们的美色,但也会打心眼里轻贱她们的身份。所谓艺伎,戏子之流,都不过是表面风光而已啊。小乐在一旁偷听着,早已看出来,这是“亡魂模式”。他不想让两人如此遗憾而去,也因为在梦中,所以也就大胆和她们说了话:“其实到很多年后的未来,尽管有人仍误解你们。不过有人也为你们拨乱反正,正确的历史观也还你们一个清誉了。其实鸡还是那个鸡,不会因为皇帝吃过了,叫她富贵鸡,老百姓就不敢吃了。同理,也不会因为叫叫花鸡,老百姓就嫌弃吃了。瞧,作为杭帮菜的名菜,后世人对叫花鸡真是爱到骨子里的。所以不用自卑或自责,内在的优秀永远比外在的名声更重要!”两女感激涕零,竟然化作一道烟尘,消失不见,小乐一惊,心中暗念:果然是亡魂啊!望着桌子上没吃几口的叫花鸡,心里直喊可惜,于是偷偷撕扯开来吃。吃得打起饱嗝,摸摸肚子,一副幸福的模样,此刻,小乐梦醒。书桌上还有昨天没啃玩的半只烧鸡。忽然听见,楼下竟然有人叫卖叫花鸡!小乐打开窗户向下望去,房东竟然与卖家交谈,付款。房东很客气,打包上来两只,说让小乐尝尝,小乐一个头两个大,心里直叫屈:“今天都吃了一整天的鸡,再好吃也会吃撑的吧!老天爷,消停些吧!”

本章主要内容:

1侧重介绍叫花童鸡。
2介绍陈圆圆,生平等,略带与吴和李的纠葛。
3介绍李香君,及其感情故事。
4世人的评论与她们各自对自身价值的评论。体现世人评断的不公与她们的无奈,交代正确的历史观。
















七章 曹雪芹和王国维:红楼梦中的家事与国事 (思想学术)(之后梗概皆简略形式)

杭帮菜:糖醋排骨。

一道争议之菜:1说是杭帮菜(汉菜),其实糖醋做法是北方传来(满菜)2说是家常菜(百姓菜),但肉类也颇贵,做法也独特,像是酒楼菜(贵族菜)。3肉菜一般用酱油,盐做,主咸,而这菜却主甜酸,倒像素菜做法。就如同表现家国之恨,隐喻国家没落的《红楼梦》,竟然读来尽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真是矛盾重重,曲中还直。如何破解之,要看曹雪芹和王国维的“同台登场”。

一个写《红楼梦》,一个写《红楼梦评论》;一个重家族文化的小说家,一个重国家大义的学者;两人都是书香世代,命运也不同:一个家道中落后,意志消薄,中年早逝,一个立志学术,融合新学,集大成者。两人身处时代不同,对国运所见之视角不同,曹雪芹之“红楼”家事中可见国事,曹雪芹如何自嘲感慨,王国维又如何评论与见解,此章即见分晓。







本章主要内容:

1曹雪芹介绍: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2王国维介绍: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3介绍糖醋排骨。
4介绍《红楼梦》。
5两人观点交锋,谈论家国之事,以及各自对家国之情。通过《红楼梦》做桥梁,引发和pk各自观点。中心观点的争论:家大vs国大;儿女情长vs国家大义;清朝没落的缘由:制度腐败vs跟不上时代精神(需新学)。




八章 李鸿章与和珅:真爱国与假爱国(军事与权谋)


“不吃鸡,不吃鸡,绝对不吃鸡~”小乐这几天总是呐呐自语,似乎心有余悸。厨房伙计都觉得他有点中邪。忽然大堂传来,“和珅大人到!”主管出门迎接。和珅平常最爱吃鸡,这次来此虽然没明说,因为是常客,一个眼神给主管,主管自然明白。主管进来吩咐小乐,一定要做个以鸡为主食的菜。小乐一个头两个大,真心他不想再烧鸡,所以想了下,换成了蟹黄橙,上菜时小乐谎称鸡没了,和珅有些不悦摇摇头,不过闻着蟹黄橙的香味,口水就流下来,看了这菜很陌生,竟然自己没吃过。让小乐介绍,于是小乐又开始了美食评论家的本行,对此菜夸夸其谈。和珅尝了一口,非常满意!不过此时,竟然厨房跑出一只鸡,小二抓捕令鸡喔喔叫起来,和珅顿时脸色阴沉下去……正要发作,没料到此刻李鸿章竟然来了,“哈哈,和珅大人好大官威啊,又在对下人发火拉?这位应该是随园的大厨把,莫非这蟹黄橙做得不不入和大人口味?”和珅此人圆滑,故作大度,表面上原谅了小乐,却故意刁难他,出题说:“哪里?味道自然不错,只是一荤一素本不搭配,一鲜一甜也不搭配,此菜颇为怪异,我这样的粗人实在吃不习惯。听说李大人口味怪异,专爱吃这类鲜甜混合的菜。大厨啊,你若也能给李大人做一道类似的菜,我就放过你这回欺瞒之罪!”说完,和珅一阵阴笑。两人都是官居极品,位列人臣,明里和蔼相善,暗中已在较劲。小乐想了想,于是又做了一道蜜汁火方。这菜也是甜鲜结合,味道极佳。李吃完赞不绝口,结果和珅又没吃过这菜,尝了下,没想到这么好吃!李鸿章大笑,讽刺到:“都说和珅大人的财富已富可敌国,山珍海味想必吃过不少,没想到竟然连这么两道小菜都没吃过。真是可惜啊!诶,也难怪,和珅大人是北方人,以为鸡鲜就是天下最鲜之味,方不知天下之鲜,大有学问啊!”这句话又是讽刺和珅土老帽出身,学问也不高。两人酒席上谈论政治,主题当然是标榜自己爱国,鼓吹皇权,目的都是表明自己才是真正的爱国臣子。两人谈到甲午战争,谈到拯济灾民,表面相互恭维,实际相互揭短(最好能结合两道菜色,来譬喻道理),尔虞我诈,针锋相对,指桑骂槐,明枪暗箭,犹如官场斗法,小乐听得胆战心惊,震惊不已。不过李鸿章毕竟更为老道,最后和珅不敌,拂袖而去。


本章主要内容:

1介绍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   “李傅相”   “李文忠”。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 [89]  “李傅相” [88]  “李文忠”。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被启用为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参与“东南互保”,并北上谈判,次年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死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其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视为“辅佐中兴,削平大难” [86]  及“匡济艰难,辑和中外” [87]  之人。同时西方有视之为“当世三杰”者 [19]  [36]  。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之个人贪腐、决策失误等问题,也招致诸多批评。
2介绍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奉天府开原县(今辽宁省清原县)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和珅门荫入仕,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身份地位,深得乾隆帝宠信,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促使和珅大权在握,成为皇亲国戚。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私欲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3介绍蟹黄橙。
4介绍蜜汁火方。这道用金华火腿烹制的菜,被誉为中国腌制肉类的巅峰之作。整条火腿味道最平衡,质地最细腻的上方,切成规整的厚片,大火蒸熟。上桌前浇淋桂花蜂蜜,甜味降低了腌制食品带来的齁咸,但肉的香鲜却被无限放大。














九章 徐寿和张之洞:体与用(科学与经济(实业)洋务运动)

杭帮菜:素烧鹅。 以素代荤:本质是豆子,此为体;做成豆制品后,却有肉的滋味,此为用。一个基础(豆子),多重衍化(各类不同风味的豆制品)。类比科学对社会、经济、民生的重大作用。科学是体(强国的基石,理论知识),工业是用(强国的发展,实际应用)。

一个是科学家,一个是实干家。两人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与用的辩证关系,小到一盘菜,大到文化,国家,两人通过交谈,将生活中的体用关系剖析入理,透彻解释。本章从素烧鹅谈起,然后谈到清代科学,继而谈到洋务运动,以及科学在社会,民生,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主科学,理性,明哲,实干。





本章主要内容:


1介绍徐寿。 徐寿(1818年2月26日—1884年9月24日),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清末著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
2介绍张之洞。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3介绍素烧鹅。
4介绍洋务运动。


















十章 路德和严复:传统vs革新(教育与社会)

龙井问茶:此为g20创新菜品。面粉加蔬菜汁,捏成龙井茶叶的形状,配以鸡汤冲泡,鲜美无比。灵感来自传统点心——猫耳朵。


一个传统教育家,主张儒学和朱熹理学;一个是变法先驱,引进西学,洋为中用。《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为何西方社会强大?因为他们的思想理念更为超前和先进,所以要学习之。虽为翻译作品,但也代言了严复的心声。教育对社会政治影响之大,所以维新变法首先从教育入手,以思想来影响民心,从而改变人民的生活。本章通过两位教育家的“论道”,将教育的作用表现出来,同时比较传统教育与革新教育。为何要革新,就是为了在这个强国林立的世界上适应和生存。所以,也要点明此时清朝已到末期,腐败没落,故而守旧必亡,唯有革新——这不仅是为了未来中国更好地发展,更重要是被当下政府无能,国家没落的现况所逼迫的。尽管最终变法失败,但也算是一次好的尝试,为将来的社会变革,推翻清王朝打下基础。(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

1介绍路德。 路德出生于西安周至一书香门第之家,族人多有成就者。他于嘉庆十四年[1809]中甲榜二甲进士,成为朝廷官员,先后任户部湖广主事,兼军械章京,方略馆协修,前翰林院庶杰士,中宪大夫。授徒育人,培养了大批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为陕西培养了一批批的知识精英和栋梁之才。
2介绍严复。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 [1]  ,新法家代表人物。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出版有《严复全集》。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7岁。 [2] 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3介绍龙井问茶。
4介绍《天演论》。
5介绍维新变法。




十一章 溥仪和孙中山:终结与开端(民族与政治,封建主义到民主主义)

干菜焖肉:看似平凡的国宴菜。也称“干菜肉”、“霉干菜烧肉”、“干菜扣肉”、“干菜毗猪肉”等,是绍兴最有代表性富文化内涵的菜肴之一,是浙江绍兴名菜,也是广受游客钟情的特色菜,被撰入“中国菜谱”。其肉酥软,酥而不腻,干菜油光乌黑味醇厚,味道独特,老少皆宜。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亦对这道菜情有独钟,曾多次招待外宾时吃此菜。干菜毗猪肉讲究焖烧入味,蒸制酥糯,以味取胜。香酥绵糯、油润不腻,色泽枣红、咸鲜甘美,颇有田园风味。2018年9月,干菜焖肉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世界发布‘中国菜’活动暨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中浙江榜名单,被评为"中国菜"浙江十大经典名菜。

一个末代皇帝,一个开国先驱(国父)。两人一先一后进入随园,小乐上了干菜焖肉。溥仪见到孙中山有些不好意思,孙中山倒是落落大方。溥仪几杯酒下肚,开始倒苦水,从皇帝成为普通人,自己真是清王朝的罪人,共和国不杀他,反而令他生不如死,这是赤裸裸的羞辱啊!孙中山一笑:你为何不反过来思考?如果封建王朝仍在,只是改过换代,你觉得历史上有一个旧皇帝能与新皇帝并立于世吗?必然会被杀头。而现在你仍活着,这证明了,这个新国家,新时代是进步的啊!你并没有犯罪,所以你仍是公民,享有生存的权利,无论你过去身份如何。这就是公民的真义啊!公民是人人平等的,无论你的身份,职位高低。而封建朝代,人民只是你的奴仆,即便你也颁布法律,说皇子犯罪与庶民同罪!但本质上你与百姓是不平等的,因为你代表神权,君权神授,你是神子,自然和百姓不可能平等。这也是王朝要变成共和国的原因,因为我们要改革,要推翻你的王权,和背后支撑的神权!所以,我才要创立三民主义:……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这就是我的理想。”溥仪苦笑:“是啊,这才是对的,我若不是爱新觉罗的姓氏,我也做你的追随者,一起共赴大业!可惜,我确是那最特殊的一个!我又有什么选择呢?就像这梅干菜扣肉,多好吃啊,在皇宫时我从没在意过,而现在做一个老百姓,才知道这菜的美味!”孙中山也借此菜讲一些道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可你最终还是失败了!”溥仪哀叹道。孙中山也叹一口气,我的理论还不彻底,不过理想是坚定地,它不可动摇,将来一定会实现的!”小乐闻言感动,于是告知孙中山未来新三民主义,以及新中国成立,百姓安居乐业,小康生活……听得孙中山动容无比,但仍有所怀疑,而溥仪活得更久,所以做见证,肯定了小乐的说法。孙问道:“厨师长,你又怎么会知道呢?”于是小乐隐晦说了几句类似预言类的偈语,笑着走开了,留下孙中山原地困惑着。此刻的小乐,已经明白自己穿越到此的意义,就是为了完成袁枚的遗愿:更广泛地向全世界宣传和推广《随园食单》,推广杭帮菜,让大家都来品尝杭帮菜美味与韵味(文化)。同时,他也因此一游,更懂得了生活的意义与乐趣。











本章主要内容:

1介绍溥仪。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是苏完瓜尔佳·幼兰。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刘少奇签署的特赦令 [3]  获得特赦,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2介绍孙中山。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1]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2]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4]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3介绍干菜焖肉
4介绍三民主义。
5故事收尾。





2022.4.6一次整合梳理
2022.4.9二次整合

(ps:写作组新书项目,仅作展示用,不得随意引用或转载,违者必究)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