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微言贴,用来记录写作的点点滴滴

字数:17764访问原帖 评论数:1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7-14 09:10:01 更新时间:2022-07-19 04:10:56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4 01:10:01
意念的力量,在很多时候都发挥着不可想象的作用。为什么说不可想象?那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是很难觉察到自己的意念,也很难时刻关注到自己的想法,只有在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人才能比较容易的控制自己的意念。意念的力量,就是来源于意念产生的能量,这种能量有大有小,意念的强弱,也就决定了能量的大小,当然,还和时间、地点、心情息息相关。

《念力的秘密》这本书是美国作家麦克塔格特所写,书中不单单是讲念力的力量,整本书分为四个章节,前两章基本上都是在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来论证,念力的存在,并且念力的力量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大量的实验论证,也分析了念力的影响条件,这对很多灵修爱好者,或者是冥想爱好者,以及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人,提供了很多外在环境选择上的标准,或者说是方法。


在前面有一篇文章中也特别提到了能量的秘密,以及情绪带来的能量,其实人在产生念力的同时,也是伴随着人的情感流动的,无论是悲伤或是喜悦,开心或者烦恼,这种情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的整个生活,影响的范围大小,取决于人产生念力的大小,以及持续的时间长短,还有周围的环境。

举个例子,如果一对恋人,在一个浪漫的夜晚约会,周围的环境也是充斥着浪漫的气息,从细小的餐具到精致的美食,再到灯光的氛围,等等原因。在这样的条件下,彼此之间产生的爱意,也就是念力,会变得非常强烈,这种强烈的念力会加速和促进一段关系的发展,也会让彼此之间的好感度上升一个台阶。即使过了很久,再次想起来,这种念力再次被唤醒的时候,人的整体感觉,就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状态,这就是浪漫约会的魅力所在,也是意念的力量。


假如一对恋人,在路边的烧烤摊约会,夜晚的时候,在车流和嘈杂的人声中,偶尔还能听到酒瓶的碰撞声,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即使彼此之间有很强的好感,也很难出现,像前面那样强烈的念力,因为周遭的环境,其实是对产生强烈念力,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尽管可能彼此都很喜欢,但也会真正说在记忆中表现的那么明显,那么让人留恋,这就是环境的影响。

当然,环境是整个时空的综合体,不仅仅是那些看得到和听得到的,还包括当时的心情,以及时间的选择,地点的选择,如果约会去很远的地方,走路都已经很疲惫了,就不会达到那么强的念力。或者说,在时间选择上,选择周末早上七点钟去看电影,不管电影多么精彩,可能都不会有很好的结果。

那么如何去更好地运用念力,并且通过念力帮助人获得更多积极的东西呢。首先,要学会构建心灵蓝图,也就是说要去想象自己想要达到的那个状态,在那样的状态之下,自己是什么样子,越详细越好。比如,你渴望在某一领域取得一定成就,那就要把这个具体化,具体到在那个状态之下,你自己的生活是什么,在做什么事情,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或参加什么样的活动,等等。在每一次去构建的时候,都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加深,直到你感觉完全掌握,并且很熟练地就可以达到这种状态,就仿佛你现在就是这个状态一样。


为什么要不断地具体化呢?因为只有你不断的具体化,不断地细化,你的念力产生的强大力量,才能转化为你的行为习惯,促使你行动,促使你改变,促使你去达成你的目标。有时候,也可能会陷入某些糟糕的困境之中,会觉得情绪低落,感觉毫无希望,不想做任何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要去改变,就需要去不断地唤醒曾经的记忆,那些让你难忘的美好的瞬间,让你开心幸福的时刻,把自己放到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就很容易脱离困境。

这里必须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请保持高度的专注,如果不能保持高度的专注,无论花多长时间,都是没有意义的,精神涣散,是不可能产生强大的念力。也许你刚开始感觉比较吃力,只能专注几分钟,不要灰心,慢慢练习,每天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你就可以在很长的时间里,保持高度的专注。在这里也希望你可以分享,点赞,可以通过不同平台搜索流光微言关注我,感谢你的支持,我会持续不断地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4 01:11:43
命运是什么?你相信命运吗?《了凡四训》带你了解命运观。《了凡四训》这本书,流传甚广,是一本劝人为善的书。作者是袁了凡,了凡是后来改名的,作者原来叫袁黄,字庆远、坤仪、仪甫等。《了凡四训》是讲袁了凡个人生平的经历,而后整理成文,汇编后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了凡四训》分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要读明白《了凡四训》,肯定要先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出生说起,了凡二字是作者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变化,为了表示自己已经脱胎换骨,把自己的学号改成了了凡,象征着自己觉悟到了命运的真谛,不再落入凡夫的窠臼。这也是标志着袁了凡命运观的形成。《了凡四训》也是在袁了凡命运观形成之后形成的,总结了作者一生的经验和教训,为教诲儿子所作。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到的就是《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也是曾国藩为教育后代所作,后经过世人的传播变得流行。

袁了凡祖籍在河南,后迁徙至江南地区,父亲袁仁学问深厚,尤其在医学上造诣更深,因此悬壶济世,毕生都在行医。袁了凡是袁仁的第四子,在袁仁临死之前,将家中所藏大部分书籍都留给了袁了凡,父亲去世后,袁了凡遵从母亲的嘱托,放弃了科举考试,专心从事学医,继承了家学。后来,在慈云寺中遇到一位老者,对袁了凡说:“你命中就是官场之人,为何学医而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袁了凡说明了缘由,带老者到家中,老者善于卜算,为袁了凡占卜,多次测算后,结果丝毫不差。说他某年当贡生,某年当县官,某年辞官回乡,到五十三岁那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时,应当寿终正寝,一生没有儿子。而后袁了凡的母亲也十分信服,在老者的影响下,袁了凡又动了参加科举的念头,并将老者计算的命数一一记录下来。

后来,在袁了凡参加科举的过程当中,老者推算的丝毫不差,经过这样的周折,此时的袁了凡,对命中注定,更加相信。这个时候,袁了凡的状态就变得非常极端,停滞了一年的时间,在去参加国子监学习之前,去拜访了当时有名的云谷禅师,经过与云谷禅师的一番交谈后,袁了凡此时才彻底放下了宿命论的立场,开始潜心修善行,积累功德。

之后便彻底改为袁了凡,这和家庭的影响也有关系,其母亲信仰佛教,父亲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佛教也很重视。后来袁了凡和其他高僧也有往来,其中还发起了刻经的工作。之后袁了凡在做官的生涯,发愿行善,命运也逐渐脱离了卜算的轨道,后因遭遇弹劾,被革职还乡,回乡后,仍然修行不缀,念诵经典,十多年后去世,终年七十四岁,被追收其为尚宝司少卿。

袁了凡在面对老者的推测后,经过禅师的指点,放弃了宿命论,也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真正意义上摆脱这种宿命论。即使是科学发展的今天,依旧有很多人会相信宿命论,相信命运都是注定的。实际上,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对于世界上的普通人来说,人在世间,皆有命数, 固然没错,但是这世界上大善人和大恶人是不受命运的摆布的,而普通人,所谓命运,福气,都是靠自己修行,自己努力得来的,这是云谷禅师对袁了凡的指点。

《了凡四训》这本书,记录的都是袁了凡所做善事,行善积德的事迹,告诫人们要谦虚谨慎,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心,勇心就是说要敢于面对自己的过错。书中也记录了行善的十种方法: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是有非常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命运是什么呢?谁来掌控自己的命运呢?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也是《了凡四训》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和精髓所在。人生在世,无论如何都要不断修行,不断精进,命运要自己去把握。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4 01:12:37
面对生活,不知道怎么办,也不清楚应该如何去应对,生活总是充满了复杂和变化,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转之中,渐渐失去方向,也许会重新找到方向,也许不会,但生活就在那里,人就是在生活之中,人也无法脱离生活存在。生活在影响着人的一切,人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生活,尽管如此,人还是可以利用很多碎片,把生活重新编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事实上,并非人人都可以如此,也并非人人都会重新塑造生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其实是坚固且不易打破重塑的。生活本身就是生活,并没有任何意义,倒是人在生活中,给生活附加了太多,赋予了太多意义,让本身平凡且朴素的生活,被包裹起来,看起来还是生活,但你觉得,那还是生活的样子吗?你的理想生活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活,似乎是一切的载体,也是一切的来源,一切的去处,也是人最喜欢标榜的东西。如果你问自己,生活是什么?自己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或者说自己希望生活中那些是不可缺少的,这个时候,对于你自己,肯定会罗列出非常多的东西,以及各种被赋予的意义,加上完美的表达形容,听起来就像是在伊甸园一样美好。当人们想到美好的生活,总是很兴奋,很激动,这其实是人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因此人在欲望满足的时候自然是会兴奋和激动。也许有人会说,生活就是要拥有一所大房子,可以去世界旅行,可以去做很多想做的事情,可以尝试不同的东西。可能也会有人说,生活的意义就是希望可以赚到很多钱,可以升职加薪,坐拥丰厚的资产,也或许是可以在社会上获得名望,获得权力,等等这些,都是被人们常常用来描述生活的样子。

当然也有人觉得生活的意义就是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丰富生活,努力读书,去做科研,去做实验室研究,这也是被称之为生活,生活的被装扮成不同的样子,不同的形式,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因此人们常常会说,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没有人可以理解别人生活的难处和辛酸,真的是这样吗?生活本身就是生活自己,与其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不同,不如说是人与人之间的欲望不同,欲望有大小,当然欲望也不同,所以拥有不同欲望的人在一起,自然是无法相互理解,但是生活就在那里,生活并没有走远,生活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人们喜欢打扮生活,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就会把生活打扮的花枝招展,或者去吹嘘和标榜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事实上,很多人都喜欢如此,甚至可以说是每一个人都会这样。

尽管在欲望被得到满足后,生活似乎是迈入了新的阶段,不得不承认的是,人永远都是如此,在旧的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新的欲望,这也是很多人要追求的新生活,新生活就是新的欲望。我们常常在书本上,电影电视当中,在人际交往之中,总是会听到的就是告别昨天的生活,去迎接新的生活,这其实是分两种情况,有坏的,也有好的。坏的一方面是,人们在告别昨天的生活,其实是原来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然后转变了方向,产生了新的欲望;好的一方面是,人们在过去,原来的欲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后转而进入到新的欲望的追求。这是符合很多事情发展的阶段和规律,比如人总是在约会后,想着牵手,牵手后想着接吻,接吻后幻想着更进一步。

不论过去或是现在,不论古代或是现在,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程当中,生活其实更像是一个储物间,更像是一个万能的借口,一个用来证明自己行为和语言正当性的目击者。说是储物间,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达官贵族到普通平民,无一例外地把生活当做储物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商纣王荒淫无度,肉林酒池,都是把欲望当做生活,而生活被迫成了一个储物间,被填充了数不清的东西。再比如,英国古代的王室贵族,硬生生地把规则,礼仪,着装打扮,以及王室的荣誉都填进了生活,但是随着英国王室的逐渐衰败,生活依旧是生活,生活并没有改变任何。

说到生活是一个万能的借口,这似乎是所有人都会使用的借口,用的看起来总是合情合理,听起来别有一番道理。想去做什么,又不懒得行动,那就是生活太累了,需要休息。失恋了,感情遇到挫折了,感叹生活太苦了,生活不容易。想买辆车,暂时又负担不起,也会这样说,生活并不是处处如意,生活的压力太大了。你会发现,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情,只要和生活扯上关系,只要拿生活来解释,一切都会显得很合理,所以,生活就成了万能的借口,就连做噩梦,也能归咎于生活,还有什么不能可以拿生活来当借口呢?

生活就是一个目击者,一个旁观者,在观察着一切,却不为所动,尽管是旁观者,旁观者也有罪,旁观者会被拿来证明个人行为和语言的正当性。凡是冲动的行为,或者说是不受道德约束的语言,在发生前和生活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一旦发生,那就和生活脱不了干系。如果一个人有暴力倾向,在街头对别人施暴被捕,人们常常会把原因归咎于生活的习惯,也就是这是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再比如,因为卖假货被发现,这时候的主人公,一般都会说,生活所迫,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尽管可能已经多次卖假货,依旧会这么说。你发现了么,生活就是这样被道德绑架,既要承担责任,还要被污蔑,生活本身没有错,人性如此。

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西西弗神话,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那块巨石,滚到山顶,或是滚到山底,巨石还是巨石。生活的本质就是生活本身,是无意义的,也是虚无的,是人赋予了生活很多意义,也是人错把欲望当做生活。生活就像时间一样,有多少人追寻过时间的意义,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时间是无意义的,时间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时间是人创造的,时间比金钱珍贵,这是人赋予时间的价值,时间不存在,不被创造,人还会发明一个同样的东西,用来度量世界。

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空洞的,是没有目的和方向的,是无底的深渊,人应该诗意的栖居,不该妄图去追寻生活,去追问生活的意义,否则,会被困在欲望的牢笼之中。忘记生活,忘记生活本身,才可以诗意的栖居。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4 01:15:19
@流光微言 2022-07-14 01:11:43
命运是什么?你相信命运吗?《了凡四训》带你了解命运观。《了凡四训》这本书,流传甚广,是一本劝人为善的书。作者是袁了凡,了凡是后来改名的,作者原来叫袁黄,字庆远、坤仪、仪甫等。《了凡四训》是讲袁了凡个人生平的经历,而后整理成文,汇编后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了凡四训》分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要读明白《了凡四训》,肯定要先了解作者的经......
-----------------------------
欢迎搜索流光微言关注我~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4 16:41:49


在某个一如平常的夜晚

在街头天桥走过的地方

在小巷穿梭的身影

在站台等候遇到大雨

在失落的夏夜丧失了睡眠

在山路崎岖转弯中遇见日出

又在雨夜中消失不见

一如平常的夏夜里唱着老歌

一本旧书翻到看不清页码

在黎明到来之前,人已远去







总有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

手执烟火驱赶着世界的一切

万水千山中寻找安慰

时间裂缝里钻出来的影子

忽隐忽现,若有若无地飘荡在空中

炉火上煮着热气腾腾的老茶

时间被填充得太过拥挤紧张

夜晚篝火旁跳舞,少了同伴

清晨的湖水旁缺了倒影

匆匆忙忙,如同兵荒马乱中的告别

都来不及好好再看上一眼

人已远去







第二天午后独自躺在树林里

在湖水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吊桥还在那里,湖水不再那么惹人喜爱

生活依旧,却一时间尝不出味道来

后来,我去过很多次湖边

在下雨的时候,在夜晚的时候

在日出的时候,在日落的时候

在无数个丢掉睡眠的夜晚

却再也不会看到湖水旁的倒影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4 16:51:20
不要把欲望当是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本质就是生活本身



面对生活,不知道怎么办,也不清楚应该如何去应对,生活总是充满了复杂和变化,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转之中,渐渐失去方向,也许会重新找到方向,也许不会,但生活就在那里,人就是在生活之中,人也无法脱离生活存在。生活在影响着人的一切,人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生活,尽管如此,人还是可以利用很多碎片,把生活重新编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事实上,并非人人都可以如此,也并非人人都会重新塑造生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其实是坚固且不易打破重塑的。生活本身就是生活,并没有任何意义,倒是人在生活中,给生活附加了太多,赋予了太多意义,让本身平凡且朴素的生活,被包裹起来,看起来还是生活,但你觉得,那还是生活的样子吗?你的理想生活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活,似乎是一切的载体,也是一切的来源,一切的去处,也是人最喜欢标榜的东西。如果你问自己,生活是什么?自己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或者说自己希望生活中哪些是不可缺少的,这个时候,对于你自己,肯定会罗列出非常多的东西,以及各种被赋予的意义,加上完美的表达形容,听起来就像是在伊甸园一样美好。当人们想到美好的生活,总是很兴奋,很激动,这其实是人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因此人在欲望满足的时候自然是会兴奋和激动。也许有人会说,生活就是要拥有一所大房子,可以去世界旅行,可以去做很多想做的事情,可以尝试不同的东西。可能也会有人说,生活的意义就是希望可以赚到很多钱,可以升职加薪,坐拥丰厚的资产,也或许是可以在社会上获得名望,获得权力,等等这些,都是被人们常常用来描述生活的样子。







当然也有人觉得生活的意义就是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丰富生活,努力读书,去做科研,去做实验室研究,这也是被称之为生活,生活的被装扮成不同的样子,不同的形式,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因此人们常常会说,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没有人可以理解别人生活的难处和辛酸,真的是这样吗?生活本身就是生活自己,与其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不同,不如说是人与人之间的欲望不同,欲望有大小,当然欲望也不同,所以拥有不同欲望的人在一起,自然是无法相互理解,但是生活就在那里,生活并没有走远,生活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人们喜欢打扮生活,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就会把生活打扮的花枝招展,或者去吹嘘和标榜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事实上,很多人都喜欢如此,甚至可以说是每一个人都会这样。




尽管在欲望被得到满足后,生活似乎是迈入了新的阶段,不得不承认的是,人永远都是如此,在旧的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新的欲望,这也是很多人要追求的新生活,新生活就是新的欲望。我们常常在书本上,电影电视当中,在人际交往之中,总是会听到的就是告别昨天的生活,去迎接新的生活,这其实是分两种情况,有坏的,也有好的。坏的一方面是,人们在告别昨天的生活,其实是原来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然后转变了方向,产生了新的欲望;好的一方面是,人们在过去,原来的欲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后转而进入到新的欲望的追求。这是符合很多事情发展的阶段和规律,比如人总是在约会后,想着牵手,牵手后想着接吻,接吻后幻想着更进一步。







不论过去或是现在,不论古代或是现在,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程当中,生活其实更像是一个储物间,更像是一个万能的借口,一个用来证明自己行为和语言正当性的目击者。说是储物间,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达官贵族到普通平民,无一例外地把生活当做储物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商纣王荒淫无度,肉林酒池,都是把欲望当做生活,而生活被迫成了一个储物间,被填充了数不清的东西。再比如,英国古代的王室贵族,硬生生地把规则,礼仪,着装打扮,以及王室的荣誉都填进了生活,但是随着英国王室的逐渐衰败,生活依旧是生活,生活并没有改变任何。

说到生活是一个万能的借口,这似乎是所有人都会使用的借口,用的看起来总是合情合理,听起来别有一番道理。想去做什么,又不懒得行动,那就是生活太累了,需要休息。失恋了,感情遇到挫折了,感叹生活太苦了,生活不容易。想买辆车,暂时又负担不起,也会这样说,生活并不是处处如意,生活的压力太大了。你会发现,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情,只要和生活扯上关系,只要拿生活来解释,一切都会显得很合理,所以,生活就成了万能的借口,就连做噩梦,也能归咎于生活,还有什么不能可以拿生活来当借口呢?

生活就是一个目击者,一个旁观者,在观察着一切,却不为所动,尽管是旁观者,旁观者也有罪,旁观者会被拿来证明个人行为和语言的正当性。凡是冲动的行为,或者说是不受道德约束的语言,在发生前和生活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一旦发生,那就和生活脱不了干系。如果一个人有暴力倾向,在街头对别人施暴被捕,人们常常会把原因归咎于生活的习惯,也就是这是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再比如,因为卖假货被发现,这时候的主人公,一般都会说,生活所迫,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尽管可能已经多次卖假货,依旧会这么说。你发现了么,生活就是这样被道德绑架,既要承担责任,还要被污蔑,生活本身没有错,人性如此。






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西西弗神话,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那块巨石,滚到山顶,或是滚到山底,巨石还是巨石。生活的本质就是生活本身,是无意义的,也是虚无的,是人赋予了生活很多意义,也是人错把欲望当做生活。生活就像时间一样,有多少人追寻过时间的意义,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时间是无意义的,时间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时间是人创造的,时间比金钱珍贵,这是人赋予时间的价值,时间不存在,不被创造,人还会发明一个同样的东西,用来度量世界。

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空洞的,是没有目的和方向的,是无底的深渊,人应该诗意的栖居,不该妄图去追寻生活,去追问生活的意义,否则,会被困在欲望的牢笼之中。忘记生活,忘记生活本身,才可以诗意的栖居。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4 17:00:06
情绪稳定为什么很重要?深入解读,情绪背后的能量秘密



引语:

每个人都活在各自不同的能量层级里,并且各自吸引着相对应能量层级里的人和事物。

情绪稳定为什么很重要?为什么说情绪可以带来能量?那是因为情绪是人的能量状态的综合表达,不仅仅体现在外部的行为习惯,更体现在内心的心理状态,情绪也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的重大选择,甚至影响整个人生的方向。

在生活中或者网络上常常会了解到,一些因为抑郁而遭受精神折磨的人,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杀,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在医学上的通俗解释是,人的身体各种激素发生紊乱,导致人无法自我更好的控制调节,自我意识和情绪陷入低迷混乱的状态,长时间的积累下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变得非常糟糕。因此,有很多抑郁症的人,都是需要就诊专门的医师,通过药物和心理上的治疗,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







这种情绪其实是负面的,也是低能量的,甚至可以说这种能量是有害的。上面提到抑郁症的情况,会发生不间断的恶性循环,类似于破窗理论,当有一处被撕开裂缝后,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但这只是极少数情况,人在遭受挫折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能量是什么?能量的运作方式

那如果想了解情绪背后的能量,就先要了解能量是什么。通常所说的能量,都是指物理学上对能量的定义,能量和质量息息相关,一个物体有能量,也是基于物体的质量而存在的,这是物理学上的解释。能量是守恒的,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科学也早已证实,物质的本质就是能量。能量有高低之分,高能量会向低能量传递,能量的传递和交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世间万物都是如此,也正是因为有能量的交替变化,才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能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完全都是以物质的形式来体现,不仅仅是我们的感官,可以去接受能量,我们的想法,意识,以及所做的事情,各种体验等等,都可能会成为能量的表现形式。比如电磁波,常用的微波炉就是一个很好例子。频率越高能量越强,人的能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无形的频率振动来传递的,而越是无形的存在,能量就越高,越是有形的物质,频率和能量就越低,频率高低的变化,在能量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







能量的运作方式,是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树木发芽,河流结冰,春种秋收,这些都是能量的变化引起的,这属于主动的接受能量;当人们在夏天,天气炎热,置身于燥热的环境之中,这属于在被动地接受能量,被动接受的能量,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当然,像日常吃饭,晒太阳,阅读学习,运动,旅行等等。这些都是人在主动的接受能量的传递,这些都是有益于人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有益于人的身体和身心健康,人都是会选择去接受更高层级的能量,也会选择去向更高或者更大的能量靠近。对于其他生物,也是一样,举个例子,向日葵会随着太阳的变化,去调整朝向,尽可能地吸收更多的阳光,这就是在主动吸收能量。

所以,为什么人们会那么热衷于去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不仅仅只是风景优美,除了在视觉上享受之外,人是会主动去选择更有利于自我发展的道路,也可以说是人都是有一个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机制,这个是天然的保护机制,人人都有。有了这样的解释,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和有的人很亲近,和有的人相处不来,尤其是常常喜欢抱怨的人,原因就在这里,遇到不好的,人是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本上说也是能量的相互传递,之后产生的吸引。

能量等级划分

了解能量是什么,能量的表现形式和运作方式,就需要去区分和判断,哪些是对人有好处的,哪些是有害的。这就需要了解能量的等级划分。能量的等级划分,分为正负两部分。像抑郁症患者,尤其是比较严重的,能量等级是低于正常人的,这种能量对人是有侵害性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有自杀倾向,或者自虐倾向,甚至暴力倾向等等。还有像人在愤怒、羞愧、自卑的时候,能量也是比较低的。







意识能量层级图,是由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博士,运用人体运动学的基本原理,经过三十年长期的临床实验,累积了几千人次和几百万笔数据资料,经过精密的统计分析之后,发现的能量等级理论。把人的意识映射到1-1000的范围,任何导致人的振动频率低于200的状态都会削弱身体,而从200到1000的频率则会使身体和身心变强。负面的念头会导致低频率,而低频率会对我们的身体不利。频率越低,对身体的伤害越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接受负面情绪,会让我们产生不适,其实这就是在伤害自我。

在这项研究中,霍金森博士遇到过的最高最快频率是700,出现在他研究特蕾莎修女(1910-1997年,获199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当特蕾莎修女走进屋子里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幸福,她的出现使人们几乎想不起任何杂念和怨恨。勇气的状态在200,是中性的,再往上的频率依次是淡定,主动,乐观,宽容,明智,爱和喜悦,平和是在600,最后是开悟(启蒙)在700-1000。能量等级达到500的人,已经拥有了非常强大的能量场,可以影响成千上万的人,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周围谁是这样的人。世界上只有千分之四的人达到这个能量级别。而超过600的人在地球上已经是凤毛麟角,只有千万分之一。

情绪稳定为什么很重要?

情绪稳定为什么很重要?那是因为情绪是带着能量的,情绪的波动,就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就会打破周围人和事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就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去找到新的平衡。其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消耗,如果说情绪不稳定,容易动怒,那这种消耗会随着时间,不断增加,最终可能就会导致一段关系破裂,出现不可逆转的局面。因此,情绪稳定,也就意味着稳定的关系,稳定的关系,也就意味着不会有相互额外的消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情绪稳定,当做人的品质的一部分。







在职场中,如果领导频繁动怒,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沟通,无论是对下级或者上级,都会在工作上产生很大的阻力,如果是同事之间,互相协作,因为一方情绪问题,经常抱怨,动怒,那可能会被孤立,甚至也可能因为工作不能按时完成,而被公司辞退。在职场当中,稳定的情绪,可以有效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也更加容易受到同事和上级的认可,当然升职加薪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很多,同时,这也会成为公司评判一个能力的关键因素,因为包括新项目的开展,部门的重要会议,活动策划的决策权等等,都是需要必须有稳定情绪,能够理性冷静思考判断的人,才能够胜任这样的工作。

在社交当中,稳定的情绪,意味着可以认识很多朋友,可以享受很多乐趣,可以拥有一段完美的感情,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生活的同时,还可以不断提升自我,人生会越来越精彩,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非常顺利。相反,如果说没有稳定的情绪,恋爱当中,就很容易吵架,朋友交往就容易发生矛盾,出现很多分歧,生活会失去非常多的乐趣,会导致很多事情都不顺利,因为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和人打交道。

在家庭当中,稳定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家人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人,也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们常常把温柔都给了陌生人,却把最坏的一面留给了最爱的人。事实上并不是如此,这只是一部分人为了去掩饰自己的过错,去掩饰自己情绪的不稳定而已。真正情绪稳定的人,是极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情绪稳定的人,对陌生人谦和有礼,对家人疼爱有加。

对于家人,尤其是父母和子女,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更加有耐心,因为父母可能不懂现代年轻人想法观念,小孩子还在成长,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有限,无法用成人的视角看待世界,那其实这个时候,对情绪稳定的要求就会变得非常高,不管是和父母还是孩子,都会出现沟通上的误解,都会出现理解上的差异,在很多喜好和习惯上,出现不同选择,如果不能拥有稳定的情绪,是无法处理这些问题,家庭也没办法保持和睦相处。

知道了情绪背后的能量秘密,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拥有稳定的情绪呢?稳定的关系,其实就是能量的相互吸引,也是彼此能量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前面有一篇文章提到过,关于自我的认识,以及如何更好地了解自我,因为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所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其实不管做什么,作用都非常小,大部分都是属于浪费时间和精力。想要去改变,想要去提升,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了解自我,只有这样,你才会非常清晰的对自己有定位,了解自己的擅长,缺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样把自己分成多个维度,就可以更好地从不同维度做出改变和提升。







这里必须要提到的一个法则,就是吸引力法则。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和事,你在哪个层级,你所吸引到的就是那个层级。其实这也可以说明世界其实是公平的。人为什么要审视自己?为什么要不断地自我觉察?因为物质世界仅仅只是能量的一小部分体现,人需要在不断提升自我能量等级,只有不断提升能量等级,人才可以在外在世界当中,有更多物质的显现。

人如果选择向下,是非常非常容易的,因为高能量很容易吸引到低能量,然后自己也会逐渐变成低能量。提升能量等级的方法有有多种,个人总结的有以下三个:

第一,摒弃那些不好的想法,以及心中的小算盘,小心机,尝试去复盘自己的生活,以及过往出现的各种想法,各种念头,人的意念会往往在潜意识当中对人的情绪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好的念头,不断重复,就会影响人的情绪,能量就会变低。因此,想要变得更好,就请抛弃那些不好的念头。

第二,梳理你的社交圈,你的生活圈子,重新去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视你自己生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审视你的生活环境。用苏轼的一首诗形容非常贴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把那些消耗你的人,那些带给你负面能量的人,那些不好的事情,全部都从你的生活隔离开来,做到这一点,即使你不做别的什么,生活都会和之前大不一样。

第三,去阅读,广泛阅读,尤其是很多古典名家著作,读起来很难,很晦涩,读不下去,这也没关系,可以慢慢读,慢慢感受,因为阅读在可以说是在和一个更高能量的人接触,自然就会有提升。其次就是接触那些优秀自律的人,那些乐观开朗,不断努力向前的人,向他们学习。最后,如果可以,可以尝试去冥想或者打坐,这也是一种方法。

了解情绪背后的能量秘密,了解能量的层级,知道情绪稳定对人的重要性,并且不断通过自我努力,尝试去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人生。这是我个人总结整理的内容,请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后面有机会,解读冥想,打坐的秘密,记录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4 17:58:42
坚持写东西,不定时更新, 如果喜欢,也可在其他平台搜索流光微言关注我,感谢!????????????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4 18:02:37
坚持写东西,不定时更新, 如果喜欢,也可在其他平台搜索流光微言关注我,感谢!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4 22:38:22

基督山伯爵,漫漫长路中,人性的救赎

“世上与其说存在幸福和不幸,不如说只存在两者的对比。因此要理解生命的价值。一个人只有经历过对死亡的渴望,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所有的馈赠。”

——法利亚神甫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著名的代表作,故事的整体来源于大仲马看到的一个复仇故事,这本书也受到众多名家的推崇,阅读此书,建议专注一口气读完,去感受书中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品味人物的塑造刻画,去体会人性的漫长救赎之路。

大仲马在写作初期酝酿很久,为此还特地去马赛,重游加泰罗尼亚和伊夫堡。故事从发生地,可以分为三个板块,马赛,罗马,巴黎。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入狱前,入狱,复仇之路。其中主要的转折点有三个,从法老号归来准备结婚的唐戴斯被小人陷害入狱,入狱后遇见神甫,并得到神甫的帮助,成功越狱,最后就是踏上去往巴黎的道路,寻找仇人的下落。

书中有大量描写贵族生活的场景,也有对普通底层生活的刻画,书中最具灵魂的人物就是法利亚神甫,神甫充当的角色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物,拥有非常丰富的阅历,可以说是集人性的光辉于一身。尽管神甫的存在篇幅有限,但神甫的存在,唐戴斯在法利亚神甫的悉心教导之下,成了新的神甫,这时候神甫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此时的唐戴斯身上背负着的除了个人的复仇计划,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救赎,是善良的意志,而这也是贯穿整本书的核心内容。

从一个小渔村的船员,因遭遇陷害,遭受七年的牢狱之灾,出狱后已到中年,戏剧性的转变在于神甫的出现,唐戴斯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种改变也让本身贫穷的他,可以轻松进入上流社会,并且得以顺利复仇,这是小说的情节。在现实当中,绝大部分人的遭遇经历中,是不会出现神甫的,也不可能出现,因为普通人的生活等不到神甫的出现,就已经崩塌了,这种崩塌是一瞬间的事情,就彻底没了,这也是小说和现实的差距。


书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尤其是对人性的考验,出现太多次,结果往往都是,人性在很多时候都是经不住考验,在面临选择,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时,人性的贪欲,就像一只恶魔一样,从微弱的小部分,可以瞬间变得巨大,转而就会吞噬人的心灵。假如再想回到曾经,几乎没有可能了,因为贪欲的恶魔,不仅侵蚀了人的心灵,也侵蚀了人的身体,救赎之道漫长而遥远。杀死恶龙的人,终究还是会变成恶龙,所以这世界上人们总需要英雄的出现。

唐戴斯出狱后,从罗马到巴黎,从精心设计的复仇计划,到计划的一点点实现,看到一个个曾经的仇人倒下,复仇的意愿达成了,但并不快乐。往日的生活,早已不在,往日的爱情早已化为乌有,尽管伤口还在,尽管伤口一直还在滴血,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已无法回首,也无法复原。这一切也都源于人性,是人性的贪婪造成的后果,也是人性的善意,得以将那些遭受磨难的人,成功救赎。人性有多阴暗,也就有多崇高,与其说是唐戴斯完成了复仇计划,不如说是完成了人性的救赎。


也许在某个时候,在经历了神甫的教导,对生死的重新认识,对生命的再一次感悟,唐戴斯可能早已在心中释怀,这其实在后期细节中可以窥探得知。上一代的恩怨,终究是属于上一代,无论如何,还是在极力保护着后代不受到牵连,所谓的复仇,更多的则是去揭露曾经陷害过自己的小人,揭露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行,仅此而已。

按照书中所写,依照基督山伯爵的实力,复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事实上却很曲折复杂。这其中曲折复杂的从来都不是复仇本身,而是人性的曲折复杂。看到自己曾经心爱的女孩和仇人已经有了孩子,看到孩子的善良和无辜,对于一个复仇者来说,内心是相当的复杂,且充满难以排解的郁闷。

即使如此,自始至终,基督山伯爵做什么了吗?并没有真正做什么,唯一做的就是把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给大家看,对仇人的子女,基督山伯爵也是充满了怜悯和同情,并尽力帮助过。在书中的后半部分,基督山伯爵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人性和道德的审判者,仇恨已经不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回报那些善良的人,审判那些恶人,同时完成他们在人性上的救赎。

人性的救赎,在很多时候,是很难依托外部时间完成的,人性的救赎,最后还是自我的救赎之路。我是流光微言,你可以通过搜索流光微言关注我,感谢你的支持,阅读是人类的避难所,人可以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收获,在阅读中完成自我的救赎。关注我,接受更多精彩内容。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5 23:55:19
花月多情,摇碎半窗清影

满院松风,半窗花月。月明时梦飞山外,花落处人在天涯。醉客之心在天外,素娥之情在月下。人生的过客,总是意外的相遇,或多或少,总是会留下痕迹。是喜是悲,总是把岁月消磨。


细碎的脚步

踩着夏夜的月光

萤火在前面带路

蝉鸣在风中催促

趁着夜已深睡

偷偷潜入,窥探过客的梦乡

梦里色彩斑斓,一时贪心

却一不小心,触动了过客的心

不知从何相见,不知从何相知

月光中增添了一个陌生的背影



在清晨的早上醒来

洒向屋里的阳光带着一丝哀愁

一个被深夜惊醒的梦

一个未曾相遇的过客

在摇曳的树叶中躲藏

抬头仰望,满眼都是碧绿的树叶

却找不到相思的那一片

夏日已经过半

在夜色中寻找希望

在月光下寻找寄托



秋夜即将到来

萧瑟的秋风会带走一切

包括那仅存的一点幻想

花月总是多情

在离别的时候相互道别

那孤独的告白早已破碎

挥手撒向夏天的夜空

在星辉斑斓里跳舞

花月多情,摇碎了半窗的清影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6 22:12:09
希望是什么?答案在风中飘扬


晚风侵袭而来,伴着阵阵蝉鸣,昨日的栀子花,已被遗弃在丛林的角落。忘掉曾去过的地方,忘掉曾遇见的人,把记忆慢慢捣碎,盛放在那个破旧的瓦罐里,撒上种子,深埋在屋后的花园里,等待发芽。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捣碎往日的记忆,去喂养明日的希望,但希望总是在黎明到来前,失去音信。我看到年轻的恋人,捣碎了记忆,赌上了一切,把自己的世界拆得一点都不剩,只剩下荒凉的沙漠,没有一滴雨水,只为了等待明日的希望。

希望啊,总是让人难以捉摸,又让人在焦急等待中满怀喜悦。我记得那对年轻恋人幸福的笑容,也记得他们眼里闪烁的光芒,是那样的耀眼,那样的动人,任何人看到都会为他们祝福,为他们的幸福的祈祷,祝愿他们的幸福可以长久。


某一天,在黄昏时分街头,那个女孩发现希望破灭了,所有的一切化为泡影,世界崩塌了,无助与压力,摧毁的不仅是幸福,更是一对年轻恋人对世界的期待,是对世界的热爱和渴望。在他们结婚后,尽管也曾幻想着无数种生活方式,但是在希望破灭的瞬间,这个世界依旧是那么冷漠和无情,似乎那些真正从内心渴望并且勇敢追求幸福的人们,从来得不到想要的幸福。

小小的一座城市,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也寄托着太多年轻人的希望。希望或是梦想,真的有错误吗?或者说,人们不该有梦想和希望?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我再次回首,去审视这世间的城市,再也不会有一丝心动,也不会有任何的喜悦,更不会有任何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山中的鸟儿,树上的虫子,水里的蝌蚪,路边的野草,那是最美的向往,也是最真实的热爱,是难以割舍的向往,但时过境迁,太多的东西,有时候只能留在岁月的记忆里。因此,当生活感到贫瘠,精神感到荒芜的时候,时不时地都会从过去的记忆中撕扯一块,捣碎后用来供养今日贫乏的自己。遗憾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有这样的记忆,用来供养生活的贫乏。

曾经只是觉得三毛所说的成为一棵树,仅仅只是觉得写得好,未知其中真意,多年后才得以明白其中的道理。撒哈拉沙漠的绿洲,想必是迷人的,拾荒也不见得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人总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长方式。此刻,我明白,成为深山之中的一棵树,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扎根,沐浴着阳光,享受着大地的滋养,那将会是一种特别美妙的生活体验。

当人生活在城市之中,不得不为自己寻找一片绿洲,寻找一片得以寄托的园地。事实上,即使人们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也找不到这样的地方。早已被城市吞噬,且很难再有生长的土壤。希望,这时候寄托在午夜醉酒后的街头,寄托在那已经被尘封多年的画册里,还有那街头的老故事里。只有在醉酒的时候,世界才会颠倒,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快乐,你才能感受到希望是什么,当你在早上醒来后,现实会把你拉进一个冰冷的世界。


有人看得到这个世界,有人看不到这个世界。有人在努力通过自己的方法,想在这个世界,做出一点点改变,那怕是一点点的改变,也能让很多人看到,那希望的背影。尽管如此,这世界自有其规则和逻辑,但仍有人愿意去尝试,仍有人愿意坚持,这便是希望的嘱托。而有的人,生来就带着使命,也一直在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希望是什么呢?希望是早上街头冒着热气的包子铺,是为生活奔波而忙碌的身影,是劳碌一天后疲惫的眼神。也是那夏夜的晚风,侵袭而来,带着蝉鸣和热浪,仿佛在提醒人们,希望在不远处。但,从来都没人说起过,希望究竟是什么。

楼主:流光微言  时间:2022-07-18 10:04:28
洞穴比喻,不同视角下的认知差异

洞穴里的人,一旦有机会接触到洞穴口的人,必然会杀死那些想要拯救他们的人。这是苏格拉底对于认知的一个比喻,出现在柏拉图记录的对话之中。从这个角度,分享一些看法,以及思考的方向。

长期待在黑暗的洞穴里,在对外界的感知,会发生根本上的变化,不敢接触阳光,会逐渐失去对阳光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世界万物的感知。在嗅觉,味觉,视觉,听觉上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会逐渐适应黑暗,并且学会利用黑暗中的一点微光生活,而且会对洞穴之外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排斥。

在很大程度上,即使有人可以把洞穴里的人,强行拖拽出来,并且拉到阳光之下,其实这个时候,他们依旧是看不到的,两眼放光,是一阵眩晕,是光的刺痛。长期生活的在洞穴之中的人,是没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外界的阳光。假如有人在洞口,通过一点点的引导,不断的增加光的强度,也许会改变这种情况,但事实上,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洞穴之中的人,会产生很大的排斥,而且这种排斥随时有可能发生,并且是带有攻击性的。

当然,方法可能是好的,但并不能保证可以达到效果。一方面,让洞穴里的人,真正意识到自己在洞穴之中,另一方面,帮助洞穴里的人,更清晰的看到洞口的情况。在洞口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数量有多少,身材体型又是如何,这都是没办法真正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在洞穴中的人,可以去数影子的多少,从影子的大小判断,但如果洞穴里的人,可以再朝着洞口的方向,往前走一点,那看到的可能会是另一种情况。

这里就会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长期待在洞穴之中的人,会不会意识到自己就身处在洞穴之中呢?其实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即使说会有人在洞口的指引,或者说会有洞口的声音告诉对方这个事实,但也不见得对方就一定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洞穴之外和洞穴里面的差别,就类似于两个世界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限制了很多交流。尽管对于洞穴之外的人来说,似乎是可以完全的认识到洞穴的全部,但是,洞穴之外的人,又如何能保证自己所认识到的一切,就一定是对的,或者说,自己就一定可以认识到,从洞穴里面观察洞穴之外,这里面所以的一切呢?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显微镜没发明之前,人们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当显微镜发明之后,发现了众多不一样的微观世界,细胞结构,原子核,细胞组织等等,如果用原来的视角去看,那似乎就不正确了,或者说显得不那么恰当了。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吃洋葱,那我们买到的是洋葱,吃的自然也是洋葱,洋葱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这是从饮食的角度去表达。如果让一个从事细胞组织研究的工作者去买洋葱,那关注的点,就不会在吃上面,而是方便研究和解刨的洋葱,才是最需要的洋葱,这时候,作为一个研究者,会更加仔细的去看洋葱的组织结构状况。如果把吃洋葱比作是洞穴之外,那研究者去研究洋葱就是洞穴之内。

当然,这里只是提供参考的点,并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绝对的结果。苏格拉底的洞穴比喻是更多的是在阐述人的认知,在这里,我做了一些引用,也许洞穴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洞穴,如果没人告诉我们,那我们也是无法知道的。这一点很像前段时间,韦伯天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宇宙画面,如果人类没有看到这样的画面,那人类是无法认知到宇宙外部的世界的,而且对宇宙画面的解读和分析,又是另一个层面的认识,如果有偏差,人类也不一定能完全认识宇宙。

人们常常谈起认知,却又常常困在认知之中。用固有的思维去制作茧房,把思维困在里面,作茧自缚的事情常常发生,但人很难去保证,突破了自我设置的茧房,就一定会在思维上得到提升,也许外部的世界,依然有更大的茧房,等待着去被破除。经验常常能指导人们前行,也会在一些时候把思维捆绑起来,动弹不得。

我是流光微言,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文章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搜索流光微言,关注我,我会坚持分享,记录,更多精彩的内容。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