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字数:2947访问原帖 评论数:2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0-01-11 09:35:00 更新时间:2022-07-24 10:05:07

楼主:叶输  时间:2010-01-11 01:35:00

卡夫卡曾在日记中写下这么一句话: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这一句颇为晦涩的短语,今天拿来,作为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概括,再恰当不过了。
文革之后,中国文学开始解冻,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开始涌入国内作家的视野,各种主义让人应接不暇。有一个叫马原的年轻人,从博尔赫斯那里接过衣钵,怀揣着《冈底斯的诱惑》四处找地方发表。几年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先锋作家里的领队之人。无数文学青年紧随着他,开始标新立异,开始大声叫嚣着叙事的魔力,开始玩起先锋。那年头的文学,你不先锋,就不够时尚。别人都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了,你还在摆弄着现实主义的残羹冷炙,不免落后的太远。对于那年头的文学现象,一句话总结就是:无先锋,不文学。
近代中国不光物质落后,艺术也落后,落后惯了,就唯恐别人说自己乡巴佬,所以一见到那五彩纷呈的外国文学流派,就赶忙奋起直追。行,别人的道路都开垦好了,咱就直接入道。殊不知世界文学的每一个流派每一种思潮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形态中演变而来的。其自身,也打着时代的烙印。似乎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学,先与世隔绝几十年,然后一股脑全把别人的思潮往自己的文化里塞。
初看,惊奇,再看,邯郸学步。
后来呢,后来又来了个叫残雪的女人。那个做裁缝的女人不知在哪儿读到了几篇卡夫卡的小说,忽然灵光一闪,开了窍。而后就以怪异著称了。中国文学史也不害臊,给她留了一小片地。这女人名如其人,残雪,就好比自己是污浊文学土地上最后一小片洁白的雪了。总之,她要是把小说写的条理清晰,人物正常,背景现实,那就不是她了。这女人唯恐自己的小说不够怪异,唯恐自己在文字游戏的玩弄上落给了同时代的小说家们。可怜卡夫卡看不到他的后生了,想必也是无奈一笑。
至于格非,孙甘露呢,则是在马尔克斯的神功中偷学了几招,玩起了魔幻现实主义。唯一缺憾的是,气氛到家,却总是无法驾驭更大的题材。所以只能在文学贫民窟里玩弄一下他们的新潮。这感觉就像是某个山村的小伙子,去城里打了几年工,回到村里就事事看不顺眼,觉得这村子怎么这么土。对于拉丁美洲的不幸,马尔克斯做了交代。可是中国发生了文革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却没有任何可以匹敌的文学作品,真正对它做了挖掘和表现。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是有愧于时代的。
至于余华,叶兆言,苏童,池莉那一批作家,我们不谈也罢。之所以没有细数他们的得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实在传统的不能再传统,无非是旧瓶装新酒。什么新写实主义,完全是无中生有,故作惊人罢了。苏童的短篇那手法和蒲松龄没有本质区别,池莉那新写实和旧写实的差异也只有无聊的评论家戴着放大镜才能发现,当然,他们热衷于此。
评论家给文学分门别类,这没有错,方便后人研究嘛。可是像中国的评论家如此热衷于分门派分主义,世界上还真是不多。恨不得几个和艺术沾不上边的小喽啰出来放几个屁,也有评论家出来叫嚣,此屁非彼屁,意义重大。所以才有了前几年下半身诗人裸体朗诵的闹剧。中国的文学史菜就菜在,纳了太多的哗众取宠标新立异者,却往往忽视了真正用心写并且写得好的作家。这一点有点像芙蓉姐姐作秀,只要你做得好,就能引起关注,就会有一帮即将退休的评论家在某个笔会上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文学的风气就是在当代人手上败坏的。
当然,利益是一切的潜在动力。没有利益,就没有现象。中国的文学界,分门别类就是一种互惠关系。那些毫无文学天赋的文艺青年,坚持下去,一半做了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另一半就做了文学评论家。可惜中国是出不了别林斯基的。评论家们的最高追求不是深入作品去分析,而是致力于创建某一个门派,他们瞅着放大镜去寻找某些作品的迥异之处,以方便自己提出某个崭新的文学流派出来。提出来,认可了,你就是这一文学流派的首创者,不说万古流芳,也能流芳几十年了。一辈子可算衣食无忧,名利双收。然后他们就尽力拉拢已有的成名作家,把那些作家归为自己门下。实力是最重要的,不过更重要的是声势,即便很多作家只是出来走走过场,那也够了。接着他们尽力捧出新人,那些近几年最活跃的最有潜力的年轻作家们,是他们下一个说服的对象。在中国,太多的文学流派,各种主义,不过是作家和评论家聚在一起唱的一个双簧。
当然作家们也是愿意这样的。正在使劲混却没有混出模样的文学青年,使出浑身解数让那些评论家在他们身上发现怪异的地方,以期被纳入门下,名扬天下。已经成名的作家,当然就更愿意被关注被分析被评论了。他们自己几斤几两,想必早已自知。不知他们在观赏评论家们为他们扣的高帽子的时候,心中作何感想。
那些叫嚣朦胧诗之开创性的评论家们是否知道好几十年前,庞德,马拉美等人早就玩过了这些招数。而且玩的比我们现在都好。几十年后,中国大地上重新兴起这玩意难道就不怕别人耻笑。还有那些给池莉们扣新写实主义帽子的评论家们,你们的无聊让人感到厌恶,没有新的文学现象就不用去找帽子扣。他们不新,真的一点不新。无论叙事方法还是表现得内容,都传统的不能再传统。作家是人,所以作家的作品风格迥异,你们恨不得给每一个作家都扣一个什么主义吧,可惜的是没有那么多好名字可用。
曾经看过某篇文学评论,说评论家就像赏鸟的老头,提着自己编织的笼子四处转悠,期待找到自己中意的鸟。那鸟儿就是千千万万个埋头写作的作家。鸟儿呢,当然也愿意借着这金灿灿的笼子,得到更多的啧啧赞扬声。而赏鸟的老头,则借着鸟儿们光彩照人的羽毛,推广自己的笼子。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搞的当代文学乌烟瘴气。
文学是作者和普通读者之间的事,现在却变成作者和评论家的双簧戏。实属悲哀。这叫一个喧宾夺主!
我记得广东有个叫林贤治的老头说过一句话,具体忘记,大意是,文学方法并无优劣之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创作出最优秀的作品。文学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先出现的创作方法和潮流,应该和后来出现的保持平等地位。文学不是革命,革命的内涵是开创和抛弃,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抛弃身后的旧时代。如果文学也这样的话,不知道若干年后,各种奇思怪想的文学招数都开垦完了之后,我们还如何先锋。如此,文学必将走进一个死胡同。

楼主:叶输  时间:2010-01-11 19:09:02
地下丝绒 同学 我说的是新写实不是新现实 还有我把那几个作家抓进来 并没把他们抓进你所谓的新现实 只是既然说了前面几个代表的 这几个也顺便提提而已 你这么敏感干嘛 至于那于坚的零档案 很可笑 不过哗众取宠之典范 罢了 除了评论家和于坚老头勾搭在一起意淫 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的 本文兴笔写来 如果有常识性错误 算我无知者无畏吧
楼主:叶输  时间:2010-01-11 19:20:19
至于格非和孙甘露玩的什么 地狱丝绒 算我没你文学史记得好 因为我根本不相信文学史上那些玩意 每个热爱读书的人 都应该在自己心中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学史 比如我觉得爱伦坡比卡夫卡对于现代主义的开创性更为重大一样 没人会赞成 不过不影响我这么认为
楼主:叶输  时间:2010-01-11 19:23:45
无汤不饱 我调侃的那些作家里面大多都让我佩服 其中一面或几面 此文或许言词不当 其实重在批判作家和评论家抱成一团唱双簧这种现象 正因为对他们有所喜爱和期待的地方 才恨其妥协与圆滑
楼主:叶输  时间:2010-01-11 19:25:17
yiping斑竹的评论说的是最有道理的了 我基本接受你的观点 其意义不可抹杀 其贡献不可小视 可是 记住 同样 其成就不容乐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