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人生只需要简单日常的幸福

字数:1680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7-28 18:44:48 更新时间:2022-07-29 23:34:23

楼主:范美忠  时间:2022-07-28 10:44:48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甫自父亲去世后,就断了经济来源。于是他结束了浪游生活,到长安考进士,谋求做官。然而进士既未考中,当官也没有机会,京漂十年,生计却无着落。安史乱后,他及家人为躲避战乱又四处迁移。后来虽然获得一个拾遗的小官,很快又被皇帝厌弃而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这样的小公务员职位薪水微薄,工作繁重,杜甫感到苦不堪言。正巧唐军又经历了邺城战役的惨败,洛阳和长安两京再度受到威胁,加以关中大饥。这个心忧天下的人,终于不得不用所有的心力来忧自己及家人的生存。于是为了活命,杜甫流亡秦州,同谷,最后不得不很不情愿地翻山越岭而入蜀。真可谓饥寒交迫,席不暇暖。

长期处在朝不保夕,居无定所的焦虑紧张状态,对一个人身体精神都是巨大的煎熬和折磨。这个关怀苍生而又生存能力低下的诗人,自身其实就是最被需要关怀的对象。终于,他来到了成都,相对于安史之乱主战场的关中和中原地带,蜀地相对安宁,成都平原以它的富庶和温暖给了这个流浪受难的诗人苦难后半生中难得的幸福安闲时光。

明乎此,我们才能理解这首诗中透露出的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和谐,日常和自足。
到成都后,在友人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西南郊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草堂,这座茅草棚棚是寒酸的,但终归暂时有了自己的窝。虽然友人彭州刺史高适的接济并不总是那么及时,但温饱问题总算解决了。这种受到庇护的满足感通过第一句诗“清江一曲抱村流”中的“抱”字体现了出来,浣花溪在此拐了一个弯,绕村而过,仿佛母亲的胳膊抱着一个孩子一般环绕着村庄,也给了诗人予家园的安全感和呵护。

这个时候的杜甫既绝了求官之念,又没有多少应酬来往。悠闲自在之中,但见堂上燕子自在来去,屋外水中沙鸥相亲相近,这是一幅人与动物及动物之间都非常和谐自在的情景,实则是诗人内心和谐松弛心境的外在投射。

而“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这样苦中作乐,幸福温馨的日常生活场景尤其令人感动,其间体现的是夫妻父子这种人伦亲情的和谐美满。诗人在年轻时候理想远大迂阔,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就是要辅佐皇帝成就儒家理想圣王的大业。此理想不可谓不伟大,但也体现了年轻人的幼稚天真和书生的迂腐狂妄和不自知。

长期的落魄沉沦,再加上有过短暂的从政经历之后,杜甫对皇帝,对官场,乃至于对自己的性格和才干可能都有了新的认知,自己真的是那块料吗?想要拯救世界,却连自己的家人都拯救不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夕,杜甫自长安回到寄居在奉先县的家,却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经被饿死了。作为父亲情何以堪,又怎能不内疚于心!

杜甫现在已经五十岁了,此前做过拾遗的小官实在谈不上什么资历,皇帝又嫌弃自己,年龄又老大,虽然崇拜诸葛亮,羡慕刘备诸葛的相知相得,但他恐怕也已知道自己并不具备诸葛之才。然而,如果不能治国平天下,社会和政治又都教育了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由于人性的极不完美,人间没有理想国,这个政治世界总是让人失望乃至于绝望。那么生命的意义和寄托在哪里?希望和安慰又在哪里?

“黑暗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如果一扇门关上了,上天会给你打开另一扇门。当诗人从愤怒热切,忧心如焚的政治关切中转过身来,却发现了家庭和日常生活的世界。家庭和日常,之前可能被视未干大事的羁绊,有时甚至觉得是琐碎无聊和没有意义的,这个时候却显示出了它神圣而坚实的底色,它比帝国的存在更为根本,永久,真实和丰富,它让永恒落实在当下,在凡俗中体现神圣,在夫妻父子,材米油盐中启示着日用伦常即道,从而能够给予绝望虚无的生命意义和拯救。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都已经放弃了吗?这样卑微的需求和满足,读之不觉心酸。然而,我深深理解这种放弃的无奈和满足的幸福。五十知天命,老病的诗人人生已定,他已经知道无法实现经济天下之志了。然而,杜甫的天命其实是以自己的身体乃至整个心灵受难,并用如椽巨笔记录下这个荒乱悖谬的时代,和被时代巨轮碾碎的无辜生灵之呼号呻吟!这样的天命诗人意识到了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