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

字数:1481访问原帖 评论数: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02 21:39:20 更新时间:2022-08-04 19:45:01

楼主:范美忠  时间:2022-08-02 13:39:20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撵随君侍君侧。
撵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至德元年,北上灵武投靠肃宗的杜甫被叛军俘虏至长安,由于杜甫并非王维那样名满天下的大人物,而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官僚,所以叛军对他的看管较为松懈,他还可以在长安城内自由走动。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次年春日的一天,杜甫忍不住来到昔日王公贵族踏青游玩的圣地曲江凭吊。之所以哭而不敢出声,往曲江凭吊也只能“潜行”,乃是因为在叛军眼皮底下,对唐王朝的任何留恋都是不被允许且有生命危险的。

“少陵野草吞声哭”和夔州时期《白帝城最高楼》尾联“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崩空回白头”这样的诗句塑造了杜甫在世人心中锥心泣血,痛哭忧世的形象。不能不承认,杜甫对大唐王朝,对开元盛世和唐玄宗真是很有感情啊!

理想国失落之恸

可以想见,当时所有心忧天下的士人都会为安史之乱造成的乾坤板荡,生灵涂炭而感到痛心,但最感到忧虑痛苦地一个肯定是杜甫。

首先当然是因为杜甫深受儒家教育,关心天下苍生,天性又博大醇厚富有同情心。而如果我们考虑到杜甫出生那一年正是开元元年,开元盛世结束的七四一年他正好三十岁,他的青少年时代乃至前半生都是在开元年间的盛世繁华中度过,则他的开元情结之深就可以想见了。

而经济繁华,军事强盛,政治也相对清明的盛世为唐玄宗所一手缔造,在杜甫心中,玄宗不仅是开元盛世的象征,对他自己而言可能更具有圣君和精神父亲的双重意义。对缺乏彼岸天国又无宋儒内圣修行的杜甫来说,开元盛世不仅是他亲历的历史现实,也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国,是他的精神寄托和生命意义之所系。明乎此,我们才能理解安史之乱对杜甫造成的深悲巨痛以及他对玄宗乃至李杨爱情的深刻同情。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流水无情,花草自春,本不为任何人而绽放,但在此时的杜甫眼中,则未免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破败凄凉的无言伤感,于是回忆起昔年春日李杨出行,于此游春的盛景。杨妃的马嵬喋血,可以说是代玄宗受过,亦似乎是由褒姒开始的红颜祸国传统的延续。然而,《哀江头》作为第一首写及李杨爱情悲剧的诗篇,杜甫在诗中对玄宗和贵妃只有深深地同情,而几乎没有任何谴责,即便是微讽,也在若有若无之间。

明眸皓齿今何在

“撵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玄宗和贵妃正在曲江游玩,而杨妃含笑观看撵前才人仰射大雁作乐。双飞翼的坠落或许是实景,又无形中隐喻暗示了李杨的爱情悲剧。“一笑”的得意欢乐和“双飞翼”之“坠”,其间的转换何其突兀,而“笑”飞鸟岂非又正是预先嘲笑了自己未来的不幸命运!况且,“一笑”之得意忘形与“飞翼之坠”的悲剧之间难道没有某种微妙的因果关联吗!至少也让人感叹:“福兮祸之所伏!”所谓“微讽”即是此处。

接下来立马过度到“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这种突兀的转接犹如蒙太奇般的突然切换。“明眸皓齿”承“一笑”,“血污游魂”承“坠双飞翼”,而“明眸皓齿”之鲜妍靓丽和“血污游魂”的阴森凄惨之间的强烈对比则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让人有触目惊心而不忍直视之感。

“撵前才人带弓箭”。“才人”乃暗指“安禄山”欤?“带弓箭”乃指兵权旁落欤?“翻身向天仰射云”影射禄山之犯上作乱欤?或许是,或许不是。老杜诗歌手法绝妙之处正在于此。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