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周作人

字数:865访问原帖 评论数:1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04-01-11 22:59:00 更新时间:2022-08-13 19:17:04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04-01-11 14:59:00
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有一名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周作人也讲过一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是第一要紧,所以最好是从头就不烦闷”(<闭户读书论>一九二八年,转引自<读书>,二○○四年,一期).这两处的苟全性命是不是包涵同样的意义呢?<辞源>上对这四字有这样的解释:姑且保存性命,并就用诸葛亮这句话来做例句.
姑且保存性命,这对解释周作人的那句话无疑是很适合的。但是如果诸葛亮要姑且保存性命,那到诸侯那儿去求一下闻达,不是正能达到目的,为什么偏要不求闻达呢?周作人后来就是到日本人那儿去求闻达,以此来苟全性命的,这不正好从反面告诉我们,诸葛亮的苟全性命,应该有另外的不同的解释吗?
性命一词,既有生命的意思,还可以有别的意思. 这词始见 于
<易经>,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这里显然是不能在性命和生命之间画上等号的。性是本性,命是天命.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或许可解释为天赋予人的本性.也就是应当有的做人的原则。在乱世,要保全这原则,坚持这原则,则不应当到诸侯那儿去求闻达,应当是很合理的了。如果这样解释,苟全性命中的苟字,就不能再用姑且来解释,而要另找别解了。苟可理解为差不多,而差不多,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能是谦语,不能说自己做的很好,就说差不多了。这样,诸葛亮的苟全性命于乱世,就可以说是 “在乱世要勉强地坚持做人的原则”.这就和下面的不求闻达相矛盾了。
坚持做人的原则和姑且保存性命,其意义正好相反.诸葛亮苟全性命,就会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周作人苟全性命,就会以此为第一要义,别的都不重要了。用词同而实质大不同.<辞源>只提供了苟全性命的一种解释,如果本文的解释能成立,则<辞源>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04-01-12 08:55:40
左民兄也是一解.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04-10-27 19:35:49
钱穆先生<人生十论>"中国人生哲学第四讲"谈到这个问题。说诸葛亮说的苟全的苟字,不是苟且之意,是指不顾物质生活,不求名位闻达,只要求全他的德性人格.这是最难的事,亦是最易的事.

这是我今年第一帖,现在翻一下.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8-09 07:40:17
可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