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前因后果

字数:21807访问原帖 评论数:14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25 08:12:28 更新时间:2022-09-13 19:58:06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5 00:12:28
这篇文章是以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主题,有人问为什么选这个课题?这样说吧:一是时隔近百年,中国却走上了与美国当年完全相同的路,尽管有人不承认,我还是不得不说:如出一辙;二是争议多,没有不容置疑的定论;三是经典,世界经济史上有很多次经济危机 ,但都没有这次让人感到害怕、兴奋。经济危机发生前人们一脸幸福一无所知。经济危机发生后人们一筹莫展一片茫然,政府是一脸无辜,经济学界是一头雾水;四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我敬佩的几个导师都对这次“经济危机”转“大萧条”做了一定研究,并给出了他们的结论。但我还是不满足,我想象能不能找到一个确定而简单的经济模型,让我们就如平常照镜子一样,把模型对照现实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对比,就知道经济发展在什么阶段,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不,应该叫事故。
(一)
在那次大萧条已离去近百年的今天,我不想看见某些人面对经济危机时依旧还和一个闯祸的孩子一样,手足无措,以至于错过治理经济危机的最佳时机,让可能是正常的经济波动演变成真正的经济危机,进而形成经济大面积的萧条。大多数人把1929年的经济危机归罪于股市的崩盘,让我带你们透过表象看实质,希望你有所获。
中国人对长篇大论都有一种恐惧,我也不例外,怕你们读不下去,我只有先抛出自己对1929经济危机的主要观点:
第一:家庭储蓄过低,国民负债水平过高。信贷消费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商业模式,不仅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平滑运行,还限制了人们的各种投资机会;
第二:房地产投资的“产出比”过低,房地产创造的不是现金流,而是双负债,消费者负债买房,房地产企业负债建房,货币乘数也自然为零。不仅造成生产率低下,还挤压了本该用于能产生更高生产效率的实体行业的投资资金;
第三:资本市场的非理性扩张与上涨,投资演变成投机。股市体量的扩大与连续稳步上涨在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赚钱效应的出现,极大地形成了“羊群效应”,吸引更多的投机者参与。大多数人都知道股市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必然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当实体经济的资本收益低于虚拟经济的资本收益时,必然导向资本‘向虚去实’,对资本形成了虹吸效应。经济学家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事实也证明了这个观点是对的,只是股市是经济的反向晴雨表;
第四:当时政府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如《银行法》、《证券交易法》的不规范等,致使资本投机过度,杠杆过高,政府对参与虚拟经济的资本没有一定的限制标准;
第五:在房地产发展中政府的短视。 法国历史学家保罗·芒图说:“工业的种子播种在地上,便会长出一群城市”。现实是很多政府和房地产商们会反其道而行,各级政府玩命的卖地增加财政收入,政府成了倒买倒卖的投机者,工业发展成了房地产的配套与辅助,目的就是为了卖出更多的房子,因为这种操作不需要技术含量。
第六:当时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层的职责与权力在美国总统的领导之下,联邦储备没有发挥出最后贷款人的责任 。
有人把“经济危机”与“大萧条”混为一谈,而我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危机——顾名思义,危中有机,说白了经济危机就是正常经济周期波动。根据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的波动是任何一个经济体在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如技术周期、产品周期和金融周期等,每个经济体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周期波动,从繁荣到衰退到再繁荣的过程。经济危机来的时候很多人在经济周期的高潮阶段已经酒足饭饱,桌子上就是一些残羹剩饭,此时人们只要跟着经济周期的节奏,一起转场去下一场未曾开桌的酒席(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能鱼和熊掌兼得。



各种经济周期表,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大萧条,则是经济危机的后遗症,有时候是由于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应对不当造成的鸡飞蛋打,落下的一地鸡毛。很多的时候是因为众人的贪得无厌,在经济危机到来前的经济增长期,大部分人都能衣食无忧,但已经酒足饭饱的家伙因为贪心不足的原因,醉的忘乎所以,结果把已经吃下去的东西都吐出来了,有些人甚至还因此进了ICU,一部分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另一部分人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一个人假如不能驾驭内在的天性,他将无法掌握他身外世界的一切存在。他可以‘理解所有的奥秘和全部的知识’,但倘若他不能支配他自身,即使是最高级的、完善的专项技术也对他毫无裨益”。



经济周期中人们的心里情绪周期
有人说大萧条是人类动物情节的后遗症:非理性。股神沃伦·巴菲特也说过这样的话:“贪婪和恐惧是大多数人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经济危机其实也是人们在经济周期过程中的情绪表现,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人们表现狂热、贪婪,在经济衰退时人们信心伤失,对消费和投资都充满恐惧。贪婪和恐惧虽然不是经济危机的源头,但一定是经济危机的加速器,是经济危机走向大萧条的桥梁。
(二)
经济危机变成了大萧条后,我们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二人合著《美国货币史》)认为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之所以演变成“大萧条”是货币供给的收缩引起,责任在美联储应对不及时。而根据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分析发现1929——1931年期间的货币存量并没有太大变化,变化的是真实收入水平的下降,从1929年的880亿降到1932年的500亿,降幅达76%;还有一个明显下降的指标是货币流通速度,从1918年的高点一直在下滑,到了1929年货币流通速度在货币存量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从2直接下降到接近1,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货币流通速度是先于货币存量下跌的,也证明了当时资金的悲观情绪空前,也是美国货币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在《美国经济史》一书中作者这样描述:“银行里充斥着闲置的资金,尽管利率低于1%,仍然没有借款发生”。由此可见美联储虽然不能置身事外,但也非罪魁祸首。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前十年(从1921年到1929年)货币存量和国民收入一直是稳定上涨的。



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货币的供给是可以给出现问题的经济带来流动性,但是,当货币供给陷入流动性陷阱时,央行最终会无能为力。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流动性陷阱的定义:“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央行在一段时间内迫使利率降到一定水平时,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已感觉迟钝,对利率调整没有了响应,就此宣告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失败”。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后的金融政策操作结果,是解释流动性陷阱的最佳教材,当时,美联储连续推出QE1、QE2,利率几乎为0,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让美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因为钱已经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了。因此,弗里德曼所说的货币供给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不成立的。1929年前,美国经历了无数次经济危机,都是转危为安,而这次经济危机却直接进入了“大萧条”,其真正原因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几个观点。
在我看来,任何一次的经济波动,也不论这种波动的大小,但都不可能是只有一个单一的因素。我相信,引起经济危机的因素不仅是多种多样而且还是千变万化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多种因素的共振才让一次简单的经济波动演变成“大萧条”。所以,我们只有找到经济危机的关键因素,才能避免令人闻风丧胆的大萧条。
(三)
对于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演变成大萧条的因素,经济学家约翰·梅娜德·凯恩斯持有与弗里德曼不同的观点,凯恩斯认为引起这次大萧条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经济危机时期投资者对未来迷茫造成了投资不足;
(3)流动性偏好,当经济发生滞涨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是无尽的,资本市场如一个无边无际的沼泽,而货币的投入似泥牛入海无声息。
不急于下结论,让我们小心翼翼寻找,看能不能在历史数据中找到发生危机的真实原因呢?并且看一下有没有一些数据是支持凯恩斯先生的。
“1921——1929年这段时期没有大的衰退,并且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这段时间人们很乐观,所以被誉为‘新时代’”。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J.施瓦茨在其著作《美国货币史》中的一段话。我们根据美国交通部的数据可以看到:当时的美国私人汽车的拥有从1921年千人100辆到1929年变成千人219辆,上涨幅度接近120%;除了汽车其它耐用消费品平均每年也上升了8.3%,如:家具、收音机、家用电器等。
1920——1930年美国乘用车销售量、注册量和家庭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图书馆
与此同时的美国建筑业也开始了大跃进,从1921年到1930年美国的建筑总量翻了整整一倍,平均每年10%的增长率,每年有超过80万套新房建成,而这十年的美国人口增长率却在1.5%左右。经济学家阿瑟·伯恩斯和威斯利·米切尔在《衡量商业周期》一书中总结说:“建筑业周期在美国经济中是有规律和明确界定的”,看来,美国政府没有相信他们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建筑业大繁荣,使建筑业创造的总收入增加了80%;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这可能是导致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之一,但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其影响还不足以产生经济大萧条。对此,经济学家伯尔曼·希克曼认为:“这个时期的无计划的发展模式延长了30年代的萧条”。对此,很多经济学家表示赞同此观点。
《美国经济史》的作者乔纳森·休斯、路易斯·P凯恩在其著作中说:“20世纪20年代是扩张的年代,可以用‘沸腾的20年代’这个词来形容这十年,是我们经济和社会历史中的一个传奇“。
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个传奇的背后有一个阳谋,“商业模式创新”:分期付款或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1916年《联邦储备法》修正案以及1927年《麦克法登法案》开始允许国民银行发放非农业不动产贷款,而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规定的不动产贷款仅仅适用于农场。同时,分期付款金融尤其是汽车金融开始流行。现代信贷消费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消费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制度基础。
请记住,从这一刻开始,恶魔也被放出来了。据美国经济研究局的统计资料表明:1919-1929年间,美国人的消费总量占GNP的比例从67.63%上升到73.17%,其中耐用品消费(尤其是汽车)在信贷制度的推动下增加了75.9%。
1928年第二季度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与汽车档次比(%)



数据资料来自:国家图书馆
到1926年的时候美国家庭消费的70%的家具、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买的,美国进入了全民购物狂欢时代。同时,美国也进入了一个高负债的时期,而这才是美国经济周期危机转变成大萧条的真正罪魁祸首:“全民负债”。
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储蓄,这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命题之一。“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这是我的经济学导师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而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又由它未来的储蓄和投资多少而决定,储蓄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储蓄较高而企业家就能拿到更多资源用于新工厂和新设备的投资,进而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在企业因新设备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国民收入,并形成了良性循环,经济才得以持久发展。



图片数据来源:国家图书馆



(从上面两个数据来看从1916年开始人们已经进行了储蓄大搬家到消费)
有经济学家把1921——1929的这段时间称为“享乐主义时期”。 关于这个时期的享乐主义兴起,有人是这样解释的:美国经济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工作机会多,待遇优厚,人人都在享受经济发达带来的繁荣,同时中产阶级也开始买得起私家车,可以自由驾车旅行,不再受制于火车了。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开始流行。天性乐观的美国人,现在更是花钱如流水,沉浸在幸福之中的美国人相信,20世纪的美国将会“永久繁荣”。
从1922年到1929年平均产业工资增加了17%,而工资上涨的同时消费品价格却比较稳定,即使在经过股市崩盘的1930年,从该年度的实际货币供应量和价格趋势上即使是职业经济学家也无法预知将要发生的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普通民众更是乐在其中了。



单位:十亿美元,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透过一系列的数据(参考上图),我们看到的是凯恩斯的三个观点基本不成立,为什么说是基本不成立?第一条消费不足完全不成立;第二条资本边际效率下降也不成立,除了消费价格稳定,制造业生产指数也是稳步上涨的,而且,当时股市的赚钱效应非常明显;而第三条也有偏差,当时人们的消费观念没有变,只是消费变成了投资,钱基本都流进了疯狂的股市,这个我在后面会讲到。
(四)
现在说一说房地产,早在1910年,美国的城市化规模已经达到45.7%,1840年,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仅仅10.8%,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3个,100万以上的为零;而在1910年这个数据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50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三个。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美国城市化现状已经不需要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了。



(图表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在1974年研究认为:美国的城市化在1920年已经完成。经济学家博尔特·希克曼研究也证明:1923年——1929年间,实际住宅建筑面积是前十年的两倍还多。一边是城市化完成后的需求减少,一边是房地产企业疯狂投资的无脑供给,就在1930年居民住宅投资相比1925年被迫减少了49%,结果还是大量的现房无人购买。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数据能说明当时房地产的疯狂:据统计,在1925年的时候,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两千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7.5万人口,其中竟有2.5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房地产买卖的,看来炒房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发明。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房地产的真正可怕之处是其在经济活动中产出比过低,而一旦其虚拟资产炒作过高就会和股市一样崩盘,这就是房地产被称为虚拟经济的原因。任何一种实体的物品也好,虚拟的也好,如果不是以实用为原则的加以炒作都是有风险的。
下面是美国经济分析局,对各行各业的产出比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得出了如下数据:



乘数效应(各部门壹美元GDP产生的经济活动)

从图表中我们看到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制造业,投入一美元的产出是1.42美元,这个时候的经济蛋糕是越做越大。再看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的产出比是多少?1:0.65 美元,意思就是投资到房地产金融保险方面的钱越多,经济蛋糕就会越来越小。这就是为什么房价越来越高,在看似繁荣的经济层面下,大部分人都过得如兵荒马乱的原因。无论是政府或者企业,又或者是个人,我们的资源配置都错了,我们把本来就稀缺的经济资源配置到产出比最低的虚拟资本上了。我们的盲目投入,没有给我们预期的回报。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现在的中国,都误入了歧途。
很显然,仅仅靠经济局的数据有人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房地产的产业链的确也给GDP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人忽略了一条:房地产的春天是靠资金杠杆撬起的,房地产的繁荣造成了“双负债”,房产的大额消费也造成了资金的集中度过高,而货币的周转率却更低,造成消费需求慢慢地萎缩。一旦所有人的腰包都被掏空,经济就会断崖似下跌。一边是一群负债十年二十年的人,省吃俭用地还房贷;一边是一群贪得无厌地地产商拼命举债并肆无忌惮地扩疆建土。试想,一个负债累累没有需求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已经用“失去的十年”做出了解释;2008年,美国也再次用次贷危机做了实验,可谓是屡教不改了。
2021年8月17日,中国恒大地产董事长许家印卸任,公司负债1.96万亿,会计报表显示公司净资产2.37万亿。负债是真金白银,而资产恐怕就有点捕风捉影了,先不说现金流为负,仅仅存货一项就1.4万亿,这个1.4万亿是根据市场价来估算的,其中的水分不言自明,说恒大已经破产也不为过。就在恒大美元债务违约的同时,又有几家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冬天来了。
在经济中,现代工业的是否发达就意味着未来城市的发展。美国的城市化甚至在殖民时期就已通过商业、交通和小规模的生产而开始,而工业化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这一进程。对大部分美国19世纪的城市来说,可通航的水路和铁路、包括燃料在内的原材料以及产品市场,是决定城市地址的主要因素而不是房地产。邓小平南巡后,对深圳进行特区规划的卓识与远见,也来源于这样的思考吧。



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有观点认为,美国历史中的这工业化时期是由两大基本经济因素主导的:(1)内部经济体,它使在工厂中进行生产比在分散的小型设施里进行生产更加有利润(规模化经济);(2)外部经济体,它使多个工厂集中在一起进行生产比各个工厂分散单独生产更加有利润。随着各行各业及其支持行业的发展、增多,就有可能形成一个成功的工业网络(产业集群)。规模化经济和产业集群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加速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



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最近,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一些城市系统的模型,他认为企业层面的经济体规模、交通成本和要素的流动性形成了城市系统,其模型没有提到外部经济。在与之相关的研究中,萨柯・金( Sukkot Kim)指出,美国发展出地区专业化、本地化的长期趋势,其原因是由于内部经济体和跨地区贸易。不可否认,美国的工业化走在城市化的前面,房地产是工业化后的需求,而不是中国式的强制性供给。
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夫・费瑞研究发现,大约同一时期科学进步的提高稳定了农产品产量,并减少了对拥有特定场所农耕知识的劳动力的需求。农业机械化减少了监督劳动力的成本以及劳动力转换的成本,置换出几百万的工人到北部和西部寻找工作,这些因素也是美国快速实现城市化的原因。
美国1900——2000年劳动人口特征


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反观中国,截止2020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数46271万人,加上农村打工者共有就业人数75064万人。全国人口共计14.11亿,城镇居民为9.02亿,占总人口的63.89%,农村人口为5.1亿,占总人口的36.1%,而就这些差强人意数据的真实性还是只有你懂得。
如果有机会你去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看一下,一幢幢大楼挤满了整个城市,但都是商品房。在这里,当地居民根本没有就业机会,一个小城市的就业机会不足当地居民人口的十分之一。郊区的几个小加工厂因为成本的居高不下,半死不活的苟延残喘着,没有几个工人,更没有值得信赖的品牌产品。乡下人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十年八年过去了,有的房贷都还完了,还没有住人的到处都是,一切源于缺乏就业机会。当地政府已经不在徒劳的招商引资了,他们只有一个目的,怎么再千方百计地卖点土地,还债。盲目的基础建设已经让中国的很多地方政府负债累累。最可悲的是政府的户籍管制,等于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学区房也是由此产生的,房子与孩子们的未来挂钩了。
(五)
现在,我还是坚持认为“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一定要区分成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我们想脱离大萧条的境况一定要先分析“经济危机”的前因后果,经济危机是前因,大萧条就是后果。 在大萧条发生前,美国经济一直存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不仅没有对经济造成大的影响,而且股市很快摆脱下跌,经济也迅速恢复。如果把1929年以前的几年划分为“经济危机”,那1929年后的几年就是经济“大萧条”。至于“几年”是多少年?没有定量,三年五年无所谓。至于为什么划分?这就像医生给一个癌症病人看病,一定要知道病人的病症是在哪一个阶段,是早期呢还是晚期?是保守治疗呢还是干脆一刀切?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应该聊一聊股市了,因为它才是高潮,1921年8月道琼斯从最低点63.9开始上涨到1929年9月最高点386.1,十年6倍。众所周知,股市的上涨就是靠资金(成交量)推动,货币政策的宽松有时候可以让熊市变成牛市,但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参与交易的都是一个个有七情六欲的人。就如所有的传染病都会相互传染一样,人的情绪也会传染,所以股市上涨的时候很缓慢,因为资金和人的情绪都是一点点投入的,等到赚钱效应明显后会出现人们疯狂进入的状况,这就是羊群效应。



图片来自互联网
1924年,经济学家埃德加·劳伦斯·史密斯写了一本书《普通股的长期投资》,提出了“股票是长期投资的最好工具”的惊人结论和“股票价值决定于其未来收益”的重要思想。股市上涨的基本面行情也支持了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战时公债逐步退出美国证券市场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国际资本也大量流入美国,银行保证金借款又进一步刺激股市上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在这段股票牛市的后期,乐观演变为疯狂,汽车和无线电的股票被暴炒。这时候,美国经济也进入了著名的“柯立芝繁荣”,人们普遍相信,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从1925年开始到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前,标准普尔指数三年多的时间上升近200%。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纪元”。凯恩斯1925年在对埃德加·劳伦斯·史密斯的《普通股作为长期投资》一书的书评中写道,“除非能够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到广义的原因,基于过去的经历而对未来所作的归纳推理都是危险的”,可惜,有这样卓识远见的人真的没有几个。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也是因投资股市而身败名裂的,当时身为耶鲁大学教授的费雪因为1929年的股市崩盘千万资产灰飞烟灭,最终在穷困潦倒中去世,成了经济学界茶余饭后的笑谈。



以1920年=100为基准 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上表中四种统计分析和一些原始数据都根据1920年的数据转化成相对指数关系。在1929年,根据当时的价格计算的GNP比1920年低7.5%,但是价格几乎比1920年低了40%;活期存款和流通货币的总和M1,仅仅比1920年高12.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组合证券,加上其未偿还的贷款及贴现一一衡量美国联邦储备货币的创造活动一一只有1920年的47.9%。1929年的活期存款数额仅仅比1920年高了18.1%。另外一方面,定期存款上升了80.3%,我们可以看到,以定期存款为主的货币供应总量M2,仅仅比1920年多了33.9%。 钱去了哪里?
亚历山大・菲尔德在他对20世纪20年代股票市场的研究中,认为股票价格的上涨(在1921年8月和顶峰时期的1929年9月之间上涨了334%) 掩盖了更显著的数量上的扩张(同一时期股票市场的股票数量增加了1478%)。数量的扩大反映出市场上公众参与程度,提高了公众对未来参与的预期,而且产生了货币交易需求的一个巨大增长。另外,因为批发价格自1920年开始每年平均降低1%,造成实际利率在1928-1929年达到了惊人的高水平,高水平的实际利率抑制了那些靠利率融资的经济部们的需求,如新的建筑行业和汽车行业。菲尔德认为这些原因开启了股市的崩盘,加强了经济的低迷。
1927——1929年,美国股市的交易额在短短的两年时间翻了一番,10%的保证金交易让人们痴迷、疯狂,股市上既有百万富翁,也有收入低微的穷人,他们每天兴奋地涌入拥挤的证券交易室,两眼紧盯股票行情报表上魔幻般变化的“财富数字”,所有人都希望一夜暴富,美梦成真。受到当时股市狂热氛围的感染,几乎所有炒股人都认为“股市只会涨、不会跌”,甚至就在大股灾即将爆发前的一个星期,华尔街金融家还发表了股市继续上涨的文章,他告诉读者:只要你每周向股市投入15美元,相当于一年投资780美元,10年后你的股票就会增值为8万美元,而当时美国工人的平均年工资却只有1300美元。



(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该来的总是会来的。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股市虽然在疯狂上涨,而股票收益率从1925年到达11%的高点后开始在下滑,收益率下滑会影响个人资金账户的虚拟资产的减少,虚拟资产减少也就是资金在越玩越少,在实际收益率与理想收益率出现差距后,人们就可能减少资本的投入,而股市在资金跟不上的情况下,出问题是迟早的事。《美国货币史》中记载:1921年后企业丰厚的利润以及证券市场发行新股的迫切需求,使得内源融资和直接融资都可以在不涉及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完成。到1929年为止,商业银行信贷总额的45%为商业贷款(消费),38%为证券贷款(股票),17%为不动产贷款(房地产),唯独没有实体企业投资的融资,经济会不出问题吗?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国股市突然崩盘。道琼斯下跌最多的时候达11%,随后几年股市就一去不回头。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闻股色变,投资心态长期不能恢复。
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同时,银行出现危机,大量企业库存积压,销售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后来的经济学家们统计:从1930年到1933年,每年银行倒闭的比例分别是5.6%、10.5%、7.8%和12.9% 。由于破产和兼并,到1933年底,继续坚持经营的银行只有1929年的50%多一点,这才是“大萧条”。
(六)
根据前美联储 艾伦·格林斯潘先生的研究,在1917年美国家庭储蓄占GDP高达20%,1922年就只有4%左右,稍后虽有反弹也是昙花一现,从1927年开始就直线下降,到1932年的时候,家庭储蓄变成了零。而根据经济学家R·W·戈德史密斯研究的数据,1933年美国居民个人储蓄为负百分之五,-5%看似不多,但如果是普遍现象就有点可怕了。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不仅仅没有挣到钱反而欠了银行的债,你还有底气去消费吗?



图片与数据来源:国家图书馆
伯南克和格特勒的金融加速器模型理论虽然是解释企业的,但同样也适合家庭与个人:金融市场和信贷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可以互相促进,实现经济繁荣。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和家庭的收入水平较高的财富效应,进而也导致了信贷条件的放宽。反之,衰落的金融市场和信贷市场会导致经济衰退。
从1923年开始,美国的非银行业务就开始了畸形变化,1924年的时候非银行的贷款业务还只是占有银行贷款业务的24.7%,到了1929年,非银行的业务直接占银行业务的60.3%,占据了银行业务的半壁江山还多。非银行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没有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的概念是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比尔·格罗斯的创意,2007年11月他在文章《小心“影子银行”系统》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
影子银行又被称作影子银行体系,指那些做着银行业务但不受中央银行监管的金融机构,也包括其工具和产品,如打着高科技公司的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以及其产品“花呗、借呗"等。现代的影子银行体系更加复杂,他们借助监管的灰色地带在金融领域呼风唤雨。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保罗·克里格曼这样认为:信用扩张政策可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但盲目的信用膨胀造成经济畸形发展,泡沫经济和虚假繁荣会粉墨登场。泡沫就是泡沫,没有一个经济体量是可以无限发展的,而这个时候任何一种条件都可以把经济泡沫刺破,如股票市场下跌、货币供应不足、消费需求疲软或者居民负债率过高等等。
大萧条的主要表现就是债务人的普遍破产(目前历史学家们忽略了这一点)。鉴于债务合同都是以名义价格签订的,价格和货币收入的长期下降极大地提高了债务负担。经济学家埃文斯・克拉克研究后表明,债务本息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929年的9%上升到了1932-1933年的19.8%。由此产生的高违约率使借款人和贷款人都陷入了困境,这才是大萧条的可怕之处。
在20世纪的早些时候,在美国城市地区非法小型贷款的优惠利率似乎是5美元贷款每周1美元利息。需要钱的工人们也许会在星期六借5美元,并答应在发工资的那天还6美元,也就是下周五。他们毫无疑问会觉得,这笔贷款给他们带来的一次“狂欢”机会,或者是让他们可以看一次医生,代价是额外付出1美元。我们的数学知识告诉我们,他们支付的利息是每周20%,即每年1040%。如果他们每周都去续借,或者说更加可能的情形是每个星期五还账、每个星期六再借款,他们每年因为使用5美元而付出的实际利息却是52美元。
经济学家欧根·冯·庞巴维克认为:“利率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反映,一个民族的智力和道德力量越强大,其利率水平越稳定”。经济学家约瑟夫·斯提格里茨和韦斯通过建模研究表明:“贷款利率不仅影响贷款需求,还通过‘逆向选择’(在高贷款利率下模型筛选出的项目集合平均风险较高)和‘道德风险’(贷款利率增加使投资者转向风险更高的投资)机制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承担水平”。也就是说:投资者的还款概率与利率负相关。



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上图是当时抵押贷款的数据,对于没有抵押的小额贷款,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当时的利息是惊人的。有一项对没有注册消费信贷公司的几个州的调查显示,在大萧条期间,这种类型的贷款的通行利率为每年240%,最高甚至到1500%,这些都是短期贷款,通常商定的是每周或者每月的利率,我们在这里将其折算成了年利率,几天或者几周的利率折算成年利率,从统计学上说为了便于比较是有必要的,但是所表现的这种交易的情形有可能在债务人和债权人眼中是扭曲的。就像在古雅典和所有其他时期一样,高利贷者允许收取的费用一直都没有限制。现代高利贷者很多通过高额薪水或者出售标价虚高的商品来打法律的擦边球。出经济法上说,他们的经营方式也许不违法,但一定是政府的失察和无能才允许如此破坏金融秩序。
当时,“债务危机”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例如,在大萧条开始之时,所有的住宅中大约一半都被抵押了。1934年1月1日的《城市住宅金融调査》(被哈特(Hart)引用)指出:“在被调查的22个城市中,自有房屋抵押贷款的违约比例均超过了21%(佛吉尼亚雷蒙德的数据),在超过一半的城市中这一数据超过了38%,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和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这两个城市这数据分别达到了50%到60%,在克里夫兰达到了62%。对于以出租房屋为业者来说,这一比例还要稍微高一些。由于食品价格长期低迷,农民的处境比房主更加困难。1933年年初,美国所有农场中,45%的农场主无力偿还债务”。此时,金融危机终于演变成了大萧条。
经济学家悉尼霍默与理查德·西勒这样说:“从漫长历史阶段的利率图表中,真正的经济学家们能从利率的潮汐变化中看到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希望我们的政府能从中学习到一点点什么。
(七)
大萧条之所以发生,也有政府的一部分功劳,因为美国政府对金融监管的疏漏,放大了人性的弱点——贪欲。 “1921——1929这十年银行资产的特点及结构都有显著变化,除信贷与投资外,很多银行开始涉足证券发行和信托业务”。在《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对此进行了描述。



注:单位:千元美元 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从上图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影子银行的业务量占比从1924年24.7%到1928年的60.3%,短短的五年时间翻了一倍多,其业务量总和超过所有银行业务总和的66%,最让人担心的是到1930年的时候影子银行业务量只有银行的5%,影子银行出问题了。在1930年11月和12月,当银行倒闭数量剧增长时,80%以上的倒闭银行为非成员银行,高利贷者终于自食其果了。
1921年8月到1929年9月,道琼斯指数上升了512%。那时人们可以进行保证金交易,即可以用10%的保证金融资购买股票,而股市的繁荣极大地刺激了保证金交易的数量,到1929年10月初,经纪人贷款总额激增至68亿美元的顶峰,比1928年1月的38亿美元高出约80%。资本利用资金杠杆撬动了牛市,也用资金杠杆压垮了疯牛,进而使美国股市进入漫长的熊途。
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研究发现,在1922年成立的美国基金集团初始资金只有500美元,到1929年就发展到拥有13个公司,资产超过10亿美元,呈现几何式增长。1928年的时候市场只有186个投资信托基金,而在1929年就发展到265只,增长了70%。经济学家们认为,就是非银行机构的贷款经纪人和投资信托基金们的钱,增加了个人投资者、银行和投机者直接投资股市的资金数量,他们促使本已非理性的股票市场更加疯狂,结果,有目共睹。股市的下跌只是引爆经济危机的导火索,而真正引起大萧条的是多维共振。
在20世纪20年代没有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现在称为“影子银行”,其实基本就算是高利贷的债权人,他们分别是一些有闲置资金的企业和有资源的个体经纪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监管者。一个有金融牌照的商业银行除了必须按要求缴纳法定的存款准备金,还要每年或者每个季度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公开财务报表,因此银行的经营状况与企业负债一览无遗,就是资金去向也基本上一清二楚。相反,影子银行没有这些束缚,贷款利率可以比法定的贷款利率高几倍。 而这些利率奇高的贷款究竟有多少是流入到股市里面没有准确的数据,但当时的股市下跌肯定与高负债相关,因为借的钱总是有还款期限的,当时美国的居民基本全民负债,不能说是走投无路,可以说是没有退路,当投资回报率没有如约而至的时候,无限制的拆东墙补西墙是不可能玩下去的,剩下的就是只有还款一条路。股市就如一个跷跷板,资金一直压着这边,那边就高高在上,而这边资金猛地一抽离,坐在高处的一下子就摔在了地上。
因为找不到当时美国政府方面限制高利贷利率的数据,还是拿现在的中国现状来进行分析,2020年8月以前,法定民间借贷利率的“两线三区”24%和36%;2020年8月20日,最高法修订了民间借贷利率条款,在《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四倍为高利贷的上限。修改利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民间借贷产生了无数纠纷,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今天中国经济出现的困境有部分功劳是影子银行的,更多的是房地产的原因。
敢于高利率拆借影子银行的借款的,都是高风险业务,债务违约的风险比率也较高,差不多都是“不成功便成仁”。查尔斯·裴森思在1930年的考察中发现了大萧条前的信贷扩张情况,他指出:公司发行的债券和票据从1920年的261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471亿美元,同一时期,非联邦公开发行证券的发行量从118亿美元增加到336亿美元。两者相加是807亿美元,1929年的美国国民收入才868亿美元,资本资金的无序扩张和企业的盲目负债才是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真正源头。



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对于那些放贷的人,我的告诚是,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无论是用计谋还是狡诈的发明,他们收取利息若超过10%;那些狡黠阴险地避开法律法规的人们,将是自欺欺人的,终将懊恨而终。”爱德华・柯克爵士,《英格兰法总论》第一卷第一节。
大萧条开始后,问题出来,本来以为只是正常的经济波动,但银行从小到大的持续倒闭让美国政府也坐不住了,1933年国会在美国股票市场已经运行了100多年后出台了第一部全国性的证券业法规《证券法》,主要规范证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随后,《银行法》的修改也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开,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地位被进一步强化,存款保险制度建立。1934年《证券交易法》颁布,该法案对证券操纵和欺诈进行了界定,证券诉讼中的辩方举证得以建立,大大规范证券交易行为,并促成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建立。
1935年《银行法》修订了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所有存款超过100万美元的银行进入联邦储备体系。1935年《公共事业控股法案》加强了对公共事业机构的监控。1938年《马洛尼法》建立了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场外交易纳入监管范围。1939年《信托契约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法》等法律也相继颁布,基金等中介的投资行为被严格监管。
我没有历史数据证明1929年的美国非银行资本的资金杠杆一定很高,但我知道一定不低,因为我深谙人性的贪婪。伯南克也在《大萧条》中记述:“20世纪30年代,美国家庭和非法人企业的小借款人的债务急剧增长。例如,城市房地产抵押债券从1920年的11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279亿美元,这场危机并不新鲜,但它的严重性和普遍性方面都与过去迥然不同,这些都与债务大规模的毫无限制扩张有关”。
(八)
面对商业银行高达38%的证券贷款,联邦储备银行就无动于衷吗?其实并非如此,早在1919年美联储就对证券投机进行打击,联委员会采取提高贴现率外的各种措施以抑制1919年间的货币扩张、通货膨胀、投机和过度消费;在联储还在自责提高贴现利率不及时的时候,有人就把1920——1921年的经济波动原因归罪于联储了。有人说联储提高贴现利率不及时,造成货币扩张与投机引起了经济波动;还有人说联储提高贴现利率引起货币紧缩,造成了经济波动。
股票市场的繁荣导致了联邦储备体系内部严重的政策分歧,人们往往过于简单地将此总结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间的分歧。1928-1929年联邦储备委员会与纽约储备银行之间的争议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前期,当时联邦储备委员会在财政部的指示下拒绝批准提高贴现率。直到1919年后期,委员会最终允许银行将贴现利率由4.25%上调至4.75%,但非议不断。
就在1925年10月,当时 Walter W. Stewart作为《第十个年度报告》的起草者,倡导直接对市场投机者进行施压。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 Strong并不赞同,他指出直接施压不会奏效,除非联邦储备银行拒绝为进行投机性借贷的银行提供贴现,这样就意味着信贷的定量配给,而“信贷的定量配给将会是灾难性的”。1928年5月,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经济学家 Adolph Miller召集了纽约各大银行的总裁们并警告其必须减少投机活动。
联储委员会认为,遏制证券投机的方法是取消那些发放证券贷款成员银行的再贴现权力。而联邦储备体系的其他机构认为:(1)储备银行没有权力取消持有合规票据的成员银行的再贴现权力;(2)只有当个别成员银行的借款超期或借贷数量远远超过其他银行时,才可直接施压;(3)成员银行调整其在联邦储备银行头寸的方法无论是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减少商业借款还是减少抵押担保借款的手段实现,这些是银行内部管理的问题,而非联邦储备银行的权限。
联邦储备委员会在1929年2月2日致所有联邦储备银行的 中明确表达了其观点,信中写道:“当成员银行为投机行为发放信贷或维护投机借贷行为时,它们向联邦储备银行提出的再贴现要求是不合理的。”信件要求每个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对以下三点进行回复:“(a)他们如何保证对成员银行信贷的使用情况完全知情;(b)他们采用何种措施阻止成员银行对信贷的滥用;(c)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如何。”
作为对这封信的回应, Harrison于2月5日在华盛顿拜会了联邦储备委员会,以阐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立场。他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信贷出现了过度扩张,与商业活动3%的增长速度相比,信贷的增幅为8%。然而,过高的利率会威胁到持续的经济增长,较低的利率是必要的。应当通过包括提高贴现率在内的一系列“激烈、果断的措施”“快速控制信贷总量长期持续的扩张,之后采取宽松的政策”。
在 Harrison文件的备忘录中记载了这一事件的结果:“由此引发的批评和政治敌意,直接导致了联储委员会 在期满后连任的失败,并且在委员会内部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政治因素,这一因素虽不能决定,但却影响了未来。
联邦储备委员会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都认为,证券投机行为是其担忧的根源。两者的分歧在于,对于旨在引导银行减少投机性信贷量的“定性”控制技术,它们的要求不同。《第十个年度报告》的“信贷政策指引”部分强调了对联邦储备信贷的最终用途进行控制是行不通的,其他的报告也反复重申这一观点。然而,联邦储备委员会认为,直接施压是限制投机性信贷,同时又不会过度限制生产性信贷的一种可行手段,而能够有效限制投机行为的提高贴现率或公开市场卖出总体上对商业活动过于苛刻。毫无疑问,联邦储备委员会之所以不同意提高贴现率,一定程度上是由于1920、1921年通货紧缩期间体系受到了猛烈抨击。直到1929年8月,联邦储备委员会才最终允许纽约储备银行提高其贴现率,但纽约储备银行认为那时采取行动为时已晚。
有人说:“联邦储备体系有责任采取行动来避免经济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两个极端,而不仅仅是被动地调整自己来适应经济的波动”。但当时《奥弗曼法案》则是束缚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紧箍咒,根据该法案,总统可以通过行政命令,把联储委员会的任一职能转移给财政部长,或转移给政府的其他官员。
对于联储委员会在1929年的表现,弗里德曼这样说:“1919-1921年的商业周期是《联邦储备法》所建立的新的货币调控体系在实践中面临的第一次考验。最初,联储体系无权抵消黄金流入。在美国积极参战期间,联储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因此,它在这次考验中欠佳的表现可以理解。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类似的其他阶段可作为政策基准或用来判断该时期刺激或减缓货币扩张措施的效果。尤其是,关于联储采取措施和政策发挥效力之间的时滞长度无任何依据。如果说有遗憾的话,那就是在通往紧缩政策之路前徘徊得太久,作出决策太艰难,当紧缩政策没能立即控制货币扩张时,又再次急刹车。同期的黄金储备率对于理解该时期的货政策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指导”。
就这样,在政府官员们的推诿扯皮中,治理经济危机的大好机会溜走了,官员们也许都胜利了,痛苦的是可怜的美国人民。假如联储委员会在1925年义无反顾的对经济投机进行规范管理与制止,经济危机也可能还会发生,但绝不会出现“大萧条”,那样的话,全球的经济学家们可能会失去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
对于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是毫无疑问的,那么,究竟怎么做好货币政策对经济危机的影响,艾伦·格林斯潘说:“我的经验表明,在资本准备金和交易对家监督之外,政府的监督和检查能够补充的功能就是发布并推广有关的规则。这些规则具有预防作用,但并不是说监管者一定有能力准确预测不确定的未来”。他认为具体的监管工作有下面几项:
(1)可以对资本金和流动性要求进行审计和强制执行;
(2)可以要求金融机构发行某些或然可转换债券,以便在股本不足时转化为股本;
(3)可以限制或禁止某些类型的银行集中放贷;
(4)可以禁止回购之前发售给投资者的分支机构,尤其是结构化投资工具;
(5)可以要求金融中介机构签署“自然死亡声明”,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快速清算,尽可能减少其对交易对家和市场的影响。
(结语)
对于一些乡间野传的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的原罪,而1929年的大萧条完全由于贫富差距引起的,我不敢苟同。贫富差距是可能导致消费需求减少,但当时的情况是消费过度,是没有任何理性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对收入分配的研究表明:在1922年大约总人口前1%的富人取得了13.4%的全国税前货币收入。这一比率在1929年上升到了14.5%。相似地,家庭财富的分配也是如此,占有财富总量为前1%的人口获得的财富分配比率从1922年的40.19%上升到了1929年的48.3%。我承认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了资本过度聚集,可能会抑制居民消费,但1929年的危机偏偏是过度消费造成的,所以,我认定当时的贫富差距问题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有限。
后来有学者从税收公平原则出发,主张实行累进税的观点。补偿说认为实行累进税,以解决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这种观点认为,一方面,由习惯、经济及历史等原因,社会的财富和收入分配上存在着不均和不平等,政府应对此予以调节,采用累进税来矫正分配不公,以达到补偿的效果。
无论是累进税还是累退税,这些在当时的美国政策中都无关紧要,根据可获得的收入的证据显示,在20世纪20年代这种不平等在扩大,但是这种不平等性扩大的程度仍存在争议。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贫富差距绝对不是引起1929年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所以我这里就不在赘述。
对于研究经济周期的历史和解释早期金融危机和恐慌的研究者来说,1929年的股市崩盘引起的危机并不新鲜,在20世纪20年代,历史上有很多次金融恐慌:1825年、1836年、1847年、1857年、1873年、1882年、1893年1901年、1903年、1907年、1920-1921年。它们发生在不同的美国和欧洲环境中,但是同样引人注意。经济学家随后把这些灾难归咎于某些可能的原因上。令人沮丧的是,找到导致1929年(或者任何时候的)股市崩盘引起大萧条的某一单一原因是徒劳无功的。
参考文献:
1. 《经济学原理》,格里高利·曼昆,1998;
2. 《美国货币史》,弥尔顿·弗里德曼、安娜·J.施瓦茨,2009;
3. 《大萧条》,本·S.伯南克,2009;
4. 《美国经济史》,乔纳森·休斯、路易斯·P.凯恩,2011;
5. 《利率史》,悉尼·霍默、理查德·西勒,2011;
6.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拉斯·特韦德;2008;
7. 《金融的本质》,本·S.伯南克,2009;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5 14:21:14
@金猴奋起千钧棒9 2022-08-25 10:54:06
中国又将崩溃了?
-----------------------------
已经不堪了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5 14:24:56
@金猴奋起千钧棒9 2022-08-25 10:59:07
看样子,中国用工荒问题,是人们瞎编的。中国的问题,就是楼主这种眼高手低,坐而论道,自命不凡的书呆子太多。总认为自己读了几本书,一幅真理在握的鸟样。美国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是所有国家的总和,但美国政府对面临的种种问题,束手无策。死读书,不如不读书。
-----------------------------
中国用工荒?7月份统计局的官方失业数据19.7%,这个数据与农村人口无关,具体失业人数恐怕只有天知道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5 14:26:00
@十分2021 2022-08-25 11:11:35
任何因果原因分析,必须找出单一原因,或者是单一原因为主因。胡子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不是因果分析,而是反因果分折,就是对现代文明学不会,教不会的中国文人的顽疾。
-----------------------------
找到导致1929年(或者任何时候的)股市崩盘引起大萧条的某一单一原因是徒劳无功的。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5 15:13:54
@文斗金刚 2022-08-25 15:05:23
哈哈,
中国人均收入低,人口体量大,在缩紧贷款、企业全面调整投资方向转向期和疫情影响导致大众避免盲目消费的当下,再有一些各自观望目标的存款沉余,经济状况自然会进入为低迷。。。
当全面的投资方向确定和坚定后,经济即刻阳起。。。
-----------------------------
任正非的话,你信不信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5 17:00:48
@文斗金刚 2022-08-25 16:28:34
哈哈,
楼主的意思就是,机会来了,要有担当和责任心、认真经营,看准干就完了!!!
-----------------------------
机会永远都在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5 17:07:33
@文斗金刚 2022-08-25 17:00:56
哈哈,
经济发展和贫富差距关系不大,和人类对绚丽繁荣虚妄文明体验的妄想心有关系!
-----------------------------
1929的经济危机的的确确贫富差距不是主要原因,我没有说错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5 22:46:32
@开言 2022-08-25 21:08:11
在萧条主因是债务杠杆泡沫破灭。当今世界两大泡沫岌岌可危,美股与中房。
------------------------
懂得自然懂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5 22:47:02
@男魔法师2017 2022-08-25 21:05:55
美国的危机是分蛋糕。
中国的危机是做蛋糕。
-----------------------------
学习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6 07:19:30
@南山看客 2022-08-25 23:08:31
房地产是典型的相对过剩。
-----------------------------
资本的任性让民众苦不堪言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6 07:24:01
@金猴奋起千钧棒9 2022-08-26 06:51:23
@金猴奋起千钧棒9 2022-08-25 10:59:07
看样子,中国用工荒问题,是人们瞎编的。中国的问题,就是楼主这种眼高手低,坐而论道,自命不凡的书呆子太多。总认为自己读了几本书,一幅真理在握的鸟样。美国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是所有国家的总和,但美国政府对面临的种种问题,束手无策。死读书,不如不读书。
—————————————————
@ty_谢金领 5楼 2022-08-25 14:24:00
中国用工荒?7月份......
-----------------------------
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7月份,16——24的年轻人,失业率为19.9%,可以在统计局官方网站上查,中国官方数据的水分尽人皆知,报喜不报忧。。。。。。。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6 11:38:14
@金猴奋起千钧棒9 2022-08-26 08:16:08
@金猴奋起千钧棒9 2022-08-26 06:51:23
@金猴奋起千钧棒9 2022-08-25 10:59:07
看样子,中国用工荒问题,是人们瞎编的。中国的问题,就是楼主这种眼高手低,坐而论道,自命不凡的书呆子太多。总认为自己读了几本书,一幅真理在握的鸟样。美国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是所有国家的总和,但美国政府对面临的种种问题,束手无策。死读书,不如不读书。
—————————————————
@ty_谢金领 5......
-----------------------------
60年代为什么会少那么多人?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7 11:07:13
@南山看客 2022-08-27 00:05:10
看得出楼主是做学问的人,相比楼主,我对经济学只是个门外汉,受知识结构的限制,读书的时候只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加一点历史,所以只能像很多人一样,从表面谈一点肤浅的观点,要深入去论证就不行了。我的理解,经济危机只是几千年来私有制的缺陷的一种表现形式,好比中国的封建王朝大约三百年洗牌一次,经济危机也会定期发作,根源还是私有制导致的财富两极分化,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当然,这里没有......
-----------------------------
公有制容易产生腐败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没有权力约束。私有制也就是市场经济,说白了就是对公权力的约束,不能说私有制没有弊端,财富两极分化的情况也有,但只要不是因为腐败产生的民众就认同,譬如现在的世界首富马斯克,没有人说他德不配位,更不会有人说他为富不仁。如果世界上的财富都如俄罗斯一样,形成了寡头政治,人民肯定不愿意。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7 22:18:30
@南山看客 2022-08-27 13:06:31
@南山看客 2022-08-27 00:05:10
看得出楼主是做学问的人,相比楼主,我对经济学只是个门外汉,受知识结构的限制,读书的时候只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加一点历史,所以只能像很多人一样,从表面谈一点肤浅的观点,要深入去论证就不行了。我的理解,经济危机只是几千年来私有制的缺陷的一种表现形式,好比中国的封建王朝大约三百年洗牌一次,经济危机也会定期发作,根源还是私有制导致的财富两极分化,矛盾......
-----------------------------
建议有时间去看一下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8 15:56:23
@ty_144638698 2022-08-28 00:21:36
@南山看客 2022-08-27 00:05:10
看得出楼主是做学问的人,相比楼主,我对经济学只是个门外汉,受知识结构的限制,读书的时候只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加一点历史,所以只能像很多人一样,从表面谈一点肤浅的观点,要深入去论证就不行了。我的理解,经济危机只是几千年来私有制的缺陷的一种表现形式,好比中国的封建王朝大约三百年洗牌一次,经济危机也会定期发作,根源还是私有制导致的财富两极分化,矛盾......
-----------------------------
社会主义占经济统治地位的是无产阶级,
你是在开玩笑吗?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29 11:59:05
@璨阳之下 2022-08-29 08:19:51
楼主辛苦写了这么多。
中国的股市和美国的股市没有可比性,中国的股市也没有暴涨,也没有原因都买股票,楼主,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中国的市场跟美国的市场不一样,中国的生活方式和美国的方式也不一样,这也是错误的
这就是中国的政府和美国的政府,它是不同的制度,也是不同的,这个是最大的不同
如果有经济危机,参照的是日本,而不是美国,中国和日本都是因为房地产引发的危机,
-----------------------------
谢谢,我只是根据客观事实分析了美国当时的场景;至于中国经济的问题,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30 12:58:09
@ty_谢金领 2022-08-25 14:21:14
已经不堪了
-----------------------------
@LINGHEE 2022-08-29 10:02:24
经济危机的原因本来就不是单一的。1929经济危机表现在生产(供给)和销售(需求)的矛盾,主要的原因是
①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②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③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④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其中贫......
-----------------------------
在阅读史料和做相关的分析时不但需要区分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还必须澄清各自的评价标准,并了解评价、理论和实证这三者之间的关联和不同之处所在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30 16:43:48
@xtupolice 2022-08-30 16:32:36
你如何看待厉害国股市走向呢
-----------------------------
俄乌不结束,疫情就不会结束,股市也不会有大行情。不建议预测股市,缠论老师说,买点买,卖点卖,不测而测。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8-31 13:13:53
@ty_谢金领 2022-08-25 14:21:14
已经不堪了
-----------------------------
@LINGHEE 2022-08-29 10:02:24
经济危机的原因本来就不是单一的。1929经济危机表现在生产(供给)和销售(需求)的矛盾,主要的原因是
①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②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③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④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其中贫......
-----------------------------
@谢金领2022 2022-08-30 12:58:09
在阅读史料和做相关的分析时不但需要区分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还必须澄清各自的评价标准,并了解评价、理论和实证这三者之间的关联和不同之处所在
-----------------------------
@LINGHEE 2022-08-31 11:08:53
没有事实和价值判断,选取的史料和分析都是片面的。再说1929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的,你只选取了美国的资料加以分析,这明显是片面的,以此得出的结论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
我 陈述了事实,对于价值判断还是留给读者
楼主:ty_谢金领  时间:2022-09-03 13:28:43
谢谢天涯社区在新浪、网易和搜狐的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