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改革?应当比较改良和革命才能明白

字数:4767访问原帖 评论数:13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9-09 21:02:22 更新时间:2022-09-21 21:53:10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09 13:02:22
深度思考改革开放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09 17:28:29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09 17:30:44
大家不妨先玩一个文字游戏。将“改良”的第一字与“革命”的第一个字单独抽出来,组成一个新词:“改革。”这个词我们大熟悉了,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以前政府出台某种重大政策,或搞什么运动,为了证明其无可争议的正确性,统统称为革命,凡想表达不同意见,或在行动中不配合甚至反对的人,都有“反革命”之嫌。

而现在,反对“改革”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改革肯定不是改良与革命的简单组合。

那么,什么是改革?它与革命、改良有什么不同?

1、“改良”是什么东西?
先说点真事。我有一位朋友,现在可能还在日本,她的名字叫潘维君,康有为的后代,外婆就是康有为的女儿。在十几年前,维君小姐准备出国,我们采访了他。关于康有为家族的历史,她介绍了很多,也许不太准确,因为文章发表后康有为的外孙来找麻烦,说我们的文章严重失实,这事之后不知怎么就摆平了。那会我们心里有气,因为这是为维君小姐在日本谋生方便,我们才写的文章,完全出于帮忙性质。维君小姐后来在日本的发展是否与此有关,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个悬念,这里暂且不提,我们先看看“维君”两字涵义。

据说康有为的女儿给自己的外孙女起“维君”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康有为。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戍变法”,是公认的改良活动,他们反慈喜,拥光绪,不是革命者,而是改良家。“戊戍变法”失败,康有为长期流亡外海,辛亥革命后回国,推行儒家思想,维护“君主制度”。康有为改良,但不反皇帝,即“维君”也。这是我们采访潘维君小姐时了解到的。
(未完待续)
我的旧文网址,http://bbs.tianya.cn/post-no01-444099-1.shtml
现在大家看不到了。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09 17:37:38
@十分2021 2022-09-09 13:19:18
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另辟蹊径。
-----------------------------
说得好!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09 17:41:30
改良坐天下,改革变天下,革命打天下。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09 21:27:54
@播火者 2022-09-09 21:15:31
改良,改得更好,革命,去旧命就新命。这两个词是动宾结构。
改革,就是改良加革命得缩写,是并列结构,先改良后革命。
-----------------------------

改革是改良与革命的折中之道。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09 22:53:58
@播火者 2022-09-09 21:37:25
只有中文语境里才会有这个折衷的现实运用。
但改革确实起到了作用,至少可以开启社会的正常化生产和生活。其实也可以参考历代的变法。
时间区间还不算长,最终需要放到大的历史结构里,来能准确的评估成败得失。
况且具体进程还有反复。
-----------------------------

我拿中国的改革开放,拿中国近代史的改良和革命进行比较,
希望在形式上找到社会变迁的三种方式。

激进的改良就是改革,激进的改革就是革命。

保守的改良就是复避,走回头来。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0 10:40:04
2、“革命”是什么东西?

在我的印象中,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挑花绣花,不是那样雅致,那样文质彬彬,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我理解的所谓推翻,就是将一样东西整个推倒并且翻转过来。在我的生活实践中,对革命有深刻的认识。我知道革命就是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用暴力将家族财产剥夺过来,交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行动,是从“十月革命”开始,彻底消灭剥削阶级,消灭贫富悬殊的一种规模宏大的理想主义实验。

当然,在文化上我们也进行过革命,从1966年至1976年,前后十年,我们进行过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那得真是史无前例啊!从理论上说,在经典马列理论中,没有说过无产阶级夺取正权之后,也就是打了天下之后,还要革命的,所以当时对“文革”就有结论,是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而从规模上说,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没有过这么规模宏大的“文化革命”。

(未完待续)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0 10:41:07
3、“改良+革命”又是什么东西?
如上面所做的文字组合,“改良+革命”就是“改革”了。

那么,改革是什么东西?

第一,改革不是改良,也不是革命,这是改革最重要的特征。

第二,虽然改革不是改良,也不是革命,却同时具有两者的基本特征。当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从概念出发去搞清楚是什么改革。只要长期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或目前正生活在大陆的人,你随时都可以睁开眼晴,目光所及,都是改革的进行时态。这样的视角非常重要,千万别动不动在书本上找什么“改革现象”,特别是洋书上的“改革现象”,都不是“真正的改革现象”。有的海外学者可能认为“旁观者清”,他们观察的“改革现象”才是客观的“改革现象”。我希望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海外观察只是一种观察,看到东西只能作参考,千万别当真了。比如一个从地球上观察月亮的人,总不能说比到月亮上考察或生活的人,更明白什么是月亮吧?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0 10:42:43
1、改良的模式
改良的主角是谁?当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精英,想想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戍变法”就明白,那次著名的“公车上书”,闹事的全都是举子们。
那么,改良应当从什么地方开始呢?还是想想康有为、梁启超吧。他们一开始就瞄准了权力中心,最后终于被光绪皇帝所用,展开了“百日维新”,不少人说如果没有慈喜太后,差不多就成功了——我们国家或许出现英国或日本这样的君主制度——这当然是胡乱猜想,无法证伪。
改良与现存体制是什么关系呢?肯定不能与现存体制对立。康有为成了皇帝的参谋,就要为皇上出主意,也就是同谋了。所有改良活动都是为了完善现有体制,而不是要将它推翻。所以改良最好从体制内部开始,在体制内部寻找同谋力量,成本就会较低。
那么,改良对整个系统带来什么样的秩序影响呢?改良的目标是为了完善现存体制,而不是推翻它,这就注定了不可能对整个体系带来巨大的震荡。改良最多带来局部的混乱。这样的混乱不会维持很久。改良行为要不被现存体制兼容,相互妥协折中,使改良成为体制内新的常规制度。要不被体制排斥,或消灭。“百日维新”后康有为如果不是逃亡海外,脑袋早就没了。他在民国时回国,大谈孔子的儒术,表明他的维君立场,证明他确实只想改良,而不是要推翻满清。推翻满清的责任或功劳,应当算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身上。
接下来就说说改良的方向性问题吧。方向问题具有某种策略性质。如果你想改良,建议你不要往老百姓堆里扎,你别指望在他们中间找到什么支持,你的改良诉求绝对是对牛弹琴,你的改良承诺不能让他们立即填饱肚子。你必须先找一批志同道合的精英,像康有为动员的那些举子们那样,大家一起行动,得到权力中心支持后,再向老百姓启蒙。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策略,也是一种从精英到大众的策略。这是改良重大的方向性问题,千万别搞错次序了。总之,你在改良时期为老百姓谋利益的诉求和承诺,作为一介书生,老百姓是不听的,说多了,人家会疑心你是吃饱满撑着,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胡话。你的满腹“知识”在没有得到权力中心支持之前,就是“迂腐”的垃圾,丝毫没有力量可言。实际上,改良的目标是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因此,只要你得到体制内的支持,你的“知识”和“话语”才会有真正的力量。老百姓这时才愿意听你说什么,如果你真心是为他们着想的话。
改良不能以“平等”作为诉求口号,这是必须牢记的。你一诉求“平等”就有造反革命之嫌,在体制内是不受欢迎,弄不好立即引来杀身之祸。当然改良一样为会损害既得利益者,反弹过来也是挺要命的。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0 10:56:35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0 11:11:32
@开言:文革激进还是保守,你有点拎不清?


童天一:评论 开言:请老兄看明白。我指的是现实。比如给文革 评反。

————————————

司马南评联想事件时,公开说要格式化。
什么叫格式化?格式化就是革命。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0 11:24:14
今年教科书将文革描述为领导者错误发动
2022-09-08 21:07:05 来源: 马克吐文 上海

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高中一年级学生拿到历史课本,发现对文革的定性与以前不同了。
由过去的“艰难探索”改变为:“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HGP7KPU60553TZFQ.html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1 12:25:24
@开言,我的发言被删除了。
真不知怎么说明白。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1 12:35:07
@播火者 2022-09-11 12:00:36
历史本身是连续的,只是一个个事件给标定成了阶段性的过程。
看介绍蒋廷黻的文章,1840、1860、1895,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到甲午为止,30年积累付之东流,这才是分水岭。1840是几百年东西交往的一个总结。
以前没有注意这一点,总以为1840是开始,其实一直有交往。
另外就是历史观的不同,斗争史观和融合史观,两者非此即彼,斗争史观有点儿排他。
当下一刻,马哲的内在要求,是将西方内在的......
-----------------------------

在西方中心体系之前,有另一个世界体系,弗兰克的《白银资本》说得很明白。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1 15:36:31
@播火者 2022-09-11 12:00:36
历史本身是连续的,只是一个个事件给标定成了阶段性的过程。
看介绍蒋廷黻的文章,1840、1860、1895,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到甲午为止,30年积累付之东流,这才是分水岭。1840是几百年东西交往的一个总结。
以前没有注意这一点,总以为1840是开始,其实一直有交往。
另外就是历史观的不同,斗争史观和融合史观,两者非此即彼,斗争史观有点儿排他。
当下一刻,马哲的内在要求,是将西方内在的......
-----------------------------


我的新书架上,有一本蒋廷黻的历史著作。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1 15:50:43





@播火者 :

我为人生第四次转型和再造,新做了一个书柜。我家有大小书柜18个,这是最大、最新的书柜。很快就满了。

另外两个新的小书柜,也快满了。我自小就希望活在图书馆里,退休才实现理想。

在中国崛起和社会转型时代,人生4次转型:1984年从船舶动力专业转型为新闻记者,1992年又转型为CI战略与区域形象战略专家,2008年再转型为中医研究者和推广者,最后,转型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改革开放的研究者,近代中国改良、改革和革命模式比较的研究者。

每一次转型,都是人生的自我否定和再造,在再造中升华。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2 09:06:13

@播火者:

转型是非常痛苦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第一次转型,当新闻记者,不会写文章,全社开会批评,下了“驱逐令”——如果再不会编辑写稿,走人。人家学文科的,读了四年新闻专业,上才岗。我一天都没学过,直接上岗,非常狼狈。

第三次转型,学中医,冒着生命危险为名老中医写——我编写的中医图书非常畅销,自己却是个严重的哮喘病人,只好一边学习,一边给自己开方自治,有一次给自己开错药,直接被救护车送去医院抢救。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2 10:45:31
改良是小转型,小变迁;

改革是大转型,大变迁。

革命是大毁型,巨变迁。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2-09-13 11:55:20
@男魔法师2017 2022-09-12 13:17:08
本意就是改良。
在当时话语环境下,改良和保守妥协等词一样,政治不正确。
但文哥结束后,大家实在是没有革命激情了。后面8平方没盖成,很大原因也是人心思稳。
改革也罢改良也罢革命也罢,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能唯上,不能唯书,更不能唯所谓定义。大清改良改得痛苦漫长,武昌革命四个月大功告成。
-----------------------------

武昌革命之前,孙中山十次起义。
近代以来,中国的改良、改革与革命,直得认真总结。

比如什么是改革?张维迎他们在莫干山开个会,年青人七嘴八舌说一通,就是改革,改革功劳就归“莫干会议”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