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冷娃

字数:1504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9-15 02:18:28 更新时间:2022-09-21 20:18:52

楼主:蒲城人周游世界  时间:2022-09-14 18:18:28
陕西确实是中国的一块风水宝地,产生过开天辟地的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产生过儒家文化奠基人周公,产生过无韵之离骚《史记》。秦朝一条“书同文”法令保证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林立、方言无数的中国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统一,没有出现欧洲那样的碎片化。刘邦得关中而建立大汉,毛泽东据陕北建立了新中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有三位出自陕西。中华民族的根——黄帝陵就在陕西。
号称“关西大汉”的陕西人有个外号“陕西冷娃”。“山东的好汉湖南的将,陕西冷娃排两行”。《白鹿原》作者陈忠实这样总结道:“历数历史上陕西乡贤,可以发现,明主忠臣贤子廉吏义士多,认贼作父、卖主求荣的汉奸小人少。推而广之,可以说,秦人直,这个直是正直;秦人义,这个义是正义;秦人有气势,这个气势是浩然之正气。这块土地滋养壮汉”。
陕西冷娃的极品是东府三县,“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这里的“刁”不是说蒲城人刁蛮奸滑,而是说蒲城人民风彪悍,性格直爽。“刁”是厉害的意思。蒲城出过几位真正的陕西冷娃。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的原型,抗日英雄包森就是蒲城人。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还有王鼎、杨虎城、井勿幕、井岳秀等等。当然还出了大水利专家李义祉。
商鞅变法,设立二十级爵位制,以斩敌首级多少论功行赏。斩首一个升爵一级,这就是“首级”、“首功一件”。秦人从那时起就崇尚作战勇敢,不怕死,能吃大苦耐大劳。杜甫的名篇《兵车行》将秦人艰苦戍边写得淋漓尽致,一句“况复秦兵耐苦战”,将秦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描述到了极致。灭六国,驱匈奴,南征北战,东讨西杀,几千年养成了陕西人“生、冷、嶒、倔”的性格。
陕西人的“生、冷”是有着深刻的性格内涵的。如果志趣相左,话不投机,陕西人永远会让人觉得陌生,冷然如冰。办事不善于观言察色,直来直去出人意外,是这种“冷”;外表冷峻,庄敬实诚,寡言少语,刚板硬正,宁折不弯也是这种“冷”。许多陕西男人,尤其是中老年男人,不苟言笑,表情严肃,在下属和晚辈后生面前,脸拽的平平的,冷得像挂了霜一样。外地人感觉陕西男人的脸就像临潼的兵马俑一般冷。父子、兄弟间基本不谝闲传。本来父亲或者兄长和别人谝得正热闹,子弟来了,父兄就会借故走开。贾平凹的父亲就是一个典型的陕西父亲的形象。他父亲虽然很关心他的成长和事业,但是每一次接到贾平凹打来的电话,都跟他没有多余的话,而是让他妈跟他说。打完电话以后再由他妈一五一十地向老头汇报。老公公绝不进儿媳妇的房间,大伯子也绝不进兄弟媳妇的房间,有事就站在门外大声说。
陕西男人把对妻子儿女的爱深深埋在心底,感情绝不外露,脸上不轻易显出笑容,对妻儿讲话总是声气冷峻。所以,陕西人的儿子一般都比较惧怕父亲,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典型。老人家八十大寿时,我说要给他买一个大屏幕液晶电视机,可是他不要。我再说要买,老人家竟然说:“你买来,我就把电视机摔了!”。父亲的本意是不让儿子为他多花钱,可是表达方式就是这样让人接受不了。
这个“嶒”字在当地话的含义是人像高山一样冷峻,说话很冲、脾气很爆的意思。一般小事不与人计较,然而,一旦觉得对方欺人太甚,于理不公,就会猛然间爆发,不留余地。与人一言不合,就会一说二骂三轮捶。
这个“倔”字将陕西人的性格刻画得太深刻了。陕西人不媚官,不羡富,不畏权贵,刚正不阿。陕西人有个口头语“官大不压乡里”。任你在外面当多大的官,回到家乡绝不可以摆架子,耍官威。回到家乡,是龙你就盘下,是虎你就卧下。民国时期,蒲城县有一位姓周的大官,带着护兵,坐着小汽车回老家。他牛皮哄哄进村口没有下车,一群乡亲在村口闲谝,他也不下来招呼。待他出村时,乡亲们都散了,一个碾场的大碌碡立在村口路正中,小汽车开不出来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