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五马分尸

字数:2297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9-17 02:53:24 更新时间:2022-09-17 00:14:49

楼主:翠岭边人  时间:2022-09-16 18:53:24

商鞅原名公孙鞅,后获秦国封赏为商君,史称商鞅,是战国时代著名历史人物。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自幼好学,笃信法家学说,遂成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最早的伯乐是魏国宰相公叔痤,收他在宰相府当一个随从官,非常欣赏他的才干,认准了这是一个奇才。不料还没等公叔痤向魏国国君举荐,就一病不起,奄奄一息之际,魏惠王来探病,悲伤的问公叔痤,人固有一死,不过你走了我找谁商量国家大事啊?公叔痤就举荐了公孙鞅,说,虽然他很年轻,官职很低,但是怀有奇才,你可以信任他,把国家交给他治理。不过这个伯乐随后说的话严重违背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古训了,说,如果你不能重用他,请马上杀掉他,不要让他国所用以留后患。魏惠王无法当场决定就走了。这个伯乐又赶紧找来公孙鞅,把事情都告诉了他,道歉之后劝他赶紧逃走。由此看,公叔痤还是一个识才、惜才、爱才之人,只是魏惠王也不能凭一面之词就把国事托付给一个不认不识,无名无分的毛头小子。魏国也只能错过这个日后让他后悔莫及的大人物。
这是公元前三六一年,正好秦国在开人才招聘会,不论国内国外何方人士,只要有富国强兵的本事都任命高官,分封采邑。此处不用爷,自由用爷处,公孙鞅立即投奔秦国应聘去了。
这秦孝公正求贤若渴,还是一个识才惜才之人,看到公孙鞅提交的富国强兵改革方案,喜出望外,当即下了聘书,聘他为左庶长,这个官职在秦国的20个级别里属于第十一级,不大不小在中间,但是让他全权负责推行落实变法方案。
商鞅变法内容不详述,关键就是九家连坐,鼓励告密,奖勤罚懒,打破传统,废除世袭,以战功为封赏依据。由于变法内容太过石破天惊,他怕人们不信,无法推行,就导演了耳熟能详的千金移杆立信的教科书故事,之后又在推行新法导致民怨沸腾之时,拿着撞在新法枪口上的太子立威,割掉了太子老师的鼻子以代罪。这些立信立威之举震慑全国,变法畅行无阻。变法十年,秦国一跃成为强盛的大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将士勇猛,官员勤奋,百姓安乐,社会上一派清平气象。之后公孙鞅主持迁都咸阳,设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继续进行改革。
可以说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这里一方面是秦孝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胆略和气魄,把一个国家的改革大计交给一个默默无闻的毛头小子并全力支持他,敢于打破传统力推革新,特别是废弃世袭制,解放了社会活力,也严重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为商鞅的横死埋下了伏笔。一方面商鞅那种初生牛犊不怕死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正是当时的秦国急需的,但是如果没有外来力量来推动,只靠秦国国内的各方势力显然是无法推行的,因为利益、阶层已经固化。商鞅的出现正是秦孝公急需的,商鞅的变法也正是秦国发展壮大的需要,所以商鞅死后他的变法仍然被继续着,没有因人废事。
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是改革开放,只有改革才能引起开放,只有不断开放才能不断的促进改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
商鞅的才干不只体现在变法上,还是一个战略家。在取得变法成功壮大秦国国力之后,那个没有重用公孙鞅的魏国就要倒霉了。商鞅建议秦孝公尽快解决秦国的心腹之患魏国,跨过黄河,才能控制东方的诸侯国,成就天子大业。不想当天子的诸侯肯定不是好诸侯。秦孝公依计而从,命令商鞅帅军攻击魏国。当时的魏国也不是吃素的,还是响当当的战国七雄之一,当然要跟秦军排开架势一决雌雄。可惜这商鞅不光是战略家,还是阴谋家,一封求和信让魏军主帅信以为真,在和谈的会场上束手就擒,秦军趁势向失去了主帅的魏军猛烈攻击,魏军当然是一败涂地。魏国只能献地求和,献出了战略要地河西地区,并向东迁都大梁(开封)魏国国君估计肠子都悔青了,要是当时听了公叔痤的话就好了。可惜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历史上也没有倒键重来的机会。
想当初魏国占据富饶广袤的中原大地,继承了周王朝的文化底蕴,是战国初期唯一的超级强国,也许是人才济济,就不重视人才,逼走兵神吴起,残害兵法家孙膑,放弃公孙鞅,又免不了国强必霸的俗套,四处征伐,惹起了众怒,逐渐走向衰竭,秦国的这次大胜让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孙鞅功成名就,秦孝公赏赐他十五个城市,封号为商君。也就达到了他人生的高潮。
既然到了巅峰,就得下坡了,不过商鞅这坡下的有点快,比过山车还快。公元前三三八年,他的靠山秦孝公死了,嬴驷继位,就是那个撞在商鞅变法枪口上的那位,他的老师只是被割了鼻子,没有被割头,这奇耻大辱怎能忍得下?管你什么改革家,管你什么功勋卓著,报仇是第一要务。于是就编造商鞅要阴谋叛变的罪名陷害他,历史上基本上谁要是被控这个罪名,不管真假,十有九死。都知道皇帝怕什么,又有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于是皇帝就不管真假杀了再说。商鞅只能落荒而逃。就近去投奔魏国,这时的魏国哪里敢收留啊,把他赶了回去。商鞅想,一不做二不休那就反了吧,回到自己的封地集结党徒和民兵主动出击郑县,被秦国大军打败,商鞅也被生擒了。自己被五马分尸,全家被屠族。
商鞅不能不说是聪明人,才高八斗都撒在了秦国的大地上,为秦国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也把自己以及家人的鲜血都撒在了秦国的大地上。成是因为年少气盛,败是因为不留后路,你想啊,你把太子的老师割了鼻子,等太子上位,还不得割了你的头啊。做事太绝,绝人绝己。
按说商鞅给秦国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当了十年的宰相,就是换个国君也不至于一败涂地死无全尸,不过历史记载商鞅这个宰相的事迹,那是十分的恶劣,他喜欢在渭水岸边审理案件,立判立决,杀人无数,渭水都成了一条血河。秦国贵族让他得罪了个遍,恨他要死,每次出门警车开道,武士护卫左右,派头十足,法家嘛,离不开严刑酷吏,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再看看《书经》上怎么说的: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所以一旦力没了,就只能亡。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