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凉亭 “不留亭”--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

字数:94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9-21 03:17:34 更新时间:2022-09-20 21:01:16

楼主:自己改名李灶生  时间:2022-09-20 19:17:34
新村凉亭 “不留亭”--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2年7月28日

在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河西的京港澳高速坪石出口,沿G240国道往北(老坪石方向)走约500米,左转进入乡道,500米就是 塘口村,过塘口村,沿着一条弯弯曲曲、坎坎坷坷的古道,越过一重又一重的大山,穿越京港澳高速路转峰回之际,一座红砂岩柱与条木搭建而成的古老茶亭默默地伫立于荒草之中。尽管檐下原本悬挂着的“新村在望,壮士不留”的牌匾早已不见踪影(现在已维修好),但古朴的丹霞红石在青绿的苔藓下累累凿痕仍清晰可见,一如当年无数由此鱼贯而过的岭南师生身影。



上世纪初,华工建筑系的前身勷勤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整体并入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抗战时期建筑工程系的师生们从广州启程辗转流离于云南澄江、粤北坪石等地,几迁其址仍锲而不舍,在硝烟中挺直了一条条柔弱脊梁,肩负起了维系民族精神、传授科学技术、抗日救亡的重任。一段湮没于历史烟云约80年的珍贵历史,再次浮出水面。

抗战时期的粤北华南教育历史是中国抗战史文化教育的重要篇章,堪称“广东的西南联大”。1940年至1945年,中山大学、培正培道联合中学、岭南大学农学院、省立仲恺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国立华侨第三中学等院校纷纷内迁至粤北乐昌坪石开展教学,成为如今诸多高校和中学的根脉所在。在那段内忧外患的岁月里,院校师生在流离中坚持学术理想,在动荡里坚持抗日救亡。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涉及国立中山大学(包括校本部、工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师范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培正培道联合中学、岭南大学农学院等多个办学旧址纪念地。

神步、新村至塘口村有山路,也叫西京古道,自古为两地乡民往来坪石古镇的捷径,五里一亭,新村东头三里(1.5公里)山顶有小亭,以供歇脚。

1940年10月一一1945年1月,中山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化工工程系,土木工程系驻在新村,师生们常走这条山路往返坪石校本部与新村,在亭子附近常见有老虎足迹和老虎粪便,当地村民说,挑担上山,到亭内不能停,若是停了办事不利,过了亭子方可在亭外歇息。中山大学的学生和老师取其意而手书"新村在望,壮士不留"木牌挂在亭子上。

亭子往西上3米就可看到新村、武江河、三星坪村、三星坪村武江河古码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