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何处

字数:4565访问原帖 评论数: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05 09:00:12 更新时间:2022-10-05 20:05:08

楼主:石己辰  时间:2022-10-05 01:00:12
烈士证是在收拾遗物的时候找到的,探寻英雄事迹的旅程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爷爷不喜欢给人添麻烦,连离开的日子都选在了那样一个冷清的日子,那段时间疫情刚爆发,全国都在积极应对,周边各处该封的也都封了。于是按村委的建议,丧事从简,除了最亲近的亲戚朋友,以及同村专门帮忙打理丧事的一队人,其余都没有来。
爷爷是老一辈共产党员,是真正经历过,有理想有信念的那一辈共产党人。不知道他们经历过怎样的时代,他老人家很少提及过去的事,更多的事都是从父辈嘴里听到的,他们提起来更多的是埋怨爷爷,对自家人太过苛刻,没有为这些儿女谋得一点福利。不过我倒是觉得,爷爷是活得太过纯粹了,他其实比谁都明白,只是不屑于去做那些损人利己的事。
爷爷屋里的摆设很简单,都是些最基本的用品,再就是这段时间的药,但最醒目的就是常年贴在屋里的毛 的画像,好像他们一辈人都喜欢在屋子里挂 的画像。东西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就是姑姑,伯伯和父亲各自挑了些东西作个念想。小屋里都是些杂物,尽是些破旧衣服,旧书旧报纸旧文件之类的东西,不过我有提醒注意一封特别的信件,那是大爷爷,也就是爷爷的哥哥的一封家书。小时候同奶奶收拾屋子的时候见过这封信,那会看不大懂,只是看了一眼有个印象,说是还有一张烈属证,不知道放到哪里找不见了。后来奶奶去世后,这些东西就被当做杂物堆放在小屋里,这才得以重见天日,而那段尘封的岁月也将随之慢慢重现。
很小的时候便听父辈讲过,有这么一位大爷爷,是在解放山西太原的时候牺牲的,据说是被火箭炮炸死的,葬在哪里不知道,更多的事他们也说不清。而我只知道,每年年三十祭拜先祖的时候,会给这位前辈,单独在地上画一个开口向西的圈,烧的也是单独备下的不同的黄纸钱。对此,爷爷从未与我们讲过些什么,也并没有提及这段英雄的经历。我也在中华英烈网查过,里面除了年龄籍贯生卒年月这些基本信息其他都显示不详。
书信很容易就找到了,于是长辈们互相传阅着看了起来,只有一张纸,排版是从左到右竖版的格式,看得出来八成是抗战时期缴获的战利品,因为信纸上标有“大阪”的字样。字写得很漂亮,看得出来受过相对良好的教育,可能是书写习惯不同,有两个字怎么也辨认不出来,但是大致的意思还是能看的明白。信的内容很简单,开头是敬语“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也就是说这封信是写给我太爷爷太奶奶的;随后问道前几次的书信有没有收到,从结果来看显然是没有收到的,“烽火两三月,家书抵万金”,动荡时期的一封家书,对家人是多么的珍贵,而这封信对活着的人又是何等的宝藏;接下来问及家中近况可好,然后报了平安,最后企盼回信,并备注回信时顺带将同村一战友的家中情况一并写明;落款是十一月十九日,年份不详。看过信,二姑夸赞大爷爷懂事,在外打仗哪有嘴上那么轻松,但都是报喜不报忧,还经常给家里父母写信,不让父母担心,同时也遗憾,这么有文化,如果活下来必将大有一番作为。
出乎意料的是,烈士证竟然也找到了,在一个铁盒中找了出来,也是一张纸,用红纸简单装裱过,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这张纸不大,却是大爷爷一生的写照。年龄定格在了22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只可惜生在了那个年代,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但他们却有着坚定的信念,我很好奇他们是怎样的一辈人。1945年入伍,1949年4月牺牲,生前部队为63军187师,安葬地写的是“太原南二十里狄村”,以棺木形式安葬。这一消息无疑打破了以前固有的认知,因为先前一直不清楚安葬地,没想到在这里找到了,于是我当即冒出一个想法,要接大爷爷回家。
把想法同长辈说了,他们也表示认同,说能接回来肯定是好事。其实,我有一点埋怨,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人想着去把人接回来,同时也有疑惑,为什么证书上明明有详细安葬地,中华英烈网却查询不到相关信息。
查阅了狄村的相关信息,是一代名相狄仁杰的故里,但是看了地图我的心却凉了,现在的位置已经划入了城区,这么多年早已物是人非了,墓可能已经不在了吧。随即我又查看了附近的烈士陵园,发现最近的是双塔革命烈士陵园,我想八成是迁移到这里了吧。
转眼到了6月,疫情没有那么严重了,手边的杂事都处理完了,我便坐上了开往太原的列车。我这人的缺点就是腿比脑子快,没有做计划,单凭着那么一点点线索,就毫不犹豫的出发了。好在对于出远门,我并不怵,一人一包也去过不少地方,另外这趟车于我也并不陌生,上学时候总是坐这趟列车,只不过没有在太原下过车。就这样与大爷爷长眠的土地擦肩了十几次,这一回我特地为这座先辈守护的城市而来。
到站已经是将近午夜了,按计划我住进了车站旁提前预定好的一间旅店,准备好好休息一下。我有预感,这几天不会那么轻松。
早上起来,天气很好,吃过早饭,我便开启了规划,万事开头难,像这种没有眉目的事,办起来还真是叫人头疼。我始终觉得迁移的话,会就近安排在双塔,于是我便在网上搜索了电话,拨了过去,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我的诉求,承诺核实后会给我回电话。
这功夫我也没闲着,上网查询了相关情况如何处理,看到有建议说这事儿需要找民政局,于是我便启程去了民政局。在民政局我并没有找到相关的办公室,于是就找了一间开着门的办公室,几位姐姐在聊天,我轻轻敲了敲门打断了她们,说明来意后,离门口最近的一位姐姐跟我解释道,这事现在划出去了,要去退役军人事务所处理,于是我便决定起身过去。
走在路上,表姐发来了消息,说她有打过来电话咨询过,结论是很有可能在牛驼寨烈士陵园,并发来一个定位。我点开看了下,在太原北,总感觉这个方向不老么对的,不过既然有了线索不如实地去看一下。这时双塔那边打来电话,告知并没有查到相关信息,叫我到其他陵园问一问。
于是,我便去了牛驼寨烈士陵园,到的时候刚好赶上午休,但是一位老同志还是热情的接待了我。我表明来意,老同志先是在系统里搜索了相关信息,同样一无所获。我表明了自己的担忧,会不会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遗失了,老同志说绝对不会,没有人敢动,但是迁移时有些当时留有身份字样的物件由于年代久远辨认不清倒是有的,有可能是这种情况。随后他便给我讲起了那段历史,和历史教材不同的是,更具体更细致,更能触动人,也更容易让人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期间我给他看了家书和烈士证的照片,看能不能有什么线索,果不其然,老先生从部队番号看出一些端倪,63军187师是在城南与敌军交战,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敌人依靠坚固的工事,占据碉堡以逸待劳,我们的战士接连不断地发起冲锋,敢死队扛着炸药冲向敌人的碉堡,很多时候都是没跑几步就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补上直到有人刚起炸药冲向碉堡和敌人同归于尽,那些被炸的粉碎的遗体,有些和石头树木混在一起,根本就分不清谁是谁了,也就有了许多无名的墓碑,大爷爷很可能是这种情况。我说家中长辈提及过是被火箭炮炸死的,老同志说不可能,那时没有火箭炮。不过按部队番号看,应该是安葬在城南的郑村烈士陵园,建议我转天去看下。
老同志看样子是做宣传工作的,他对家书和烈士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希望我考虑下将这些东西提供给这边的展览馆作为展品,作为爱国教育使用,同时也被更多人知道这些事迹。我婉言谢绝了,因为这种事要家中长辈做决定,另外,人没有找到,这可能是大爷爷在这世上给我们留下的唯一的一点念想了。于是乎他只留了照片,但是他仍不死心,我们互相加了微信,他让我一定考虑下这件事。
随后,他教工作人员带我参观一下这里的展览馆,工作人员一边带我看一边为我讲解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历史。随后我又在他的建议下,看望了一下长眠在这里的那些前辈,大爷爷的战友们。不像普通陵园那样,走在这里没有一丝丝的凉意,只感到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不自觉的沾染了一身正气。
和老同志道了别,我便离开了牛驼寨烈士陵园,虽然没有找到,但是有得到一点线索,并且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切身感受到了那种叫做信仰的东西,也不虚此行了。
第二天上午,我直奔郑村烈士陵园,只是没想到郑村烈士陵园的位置并不像牛驼寨那边那么好,周边在修路,尘土飞扬。到了门口才发现,大门紧闭着,不知道是不是疫情的原因,这里并没有人值班。门卫室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了联系方式,我照着电话打过去,接通的是一个略带口音的男人,说明了情况,他说会帮我查一下。离了这里,我突然想到,这附近的村委或者街道说不定有这里的资料。我搜了下,最近的是黄陵街道办事处。
很不巧,我去的时候又赶上了午休,于是我便就近吃了午饭,休息了一会儿,等到快上班了,我才进了黄陵街道办事处。在相关的办公室我见到了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工作人员很热情,但是无奈她们也帮不上忙,因为无论烈士陵园还是安葬地狄村都不在他们的辖区。但她们给了我负责狄村的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于是我回到了最初的线索指向的地方——狄村。
狄村属于营盘街道办事处,我按工作人员提供的联系方式找到负责人王主任,我说明了情况,王主任十分重视,留下了相关信息,说事情交给她了,教我不要四处转,回去等消息就好了。
虽然王主任教我放心,但我还是不踏实,再者我后面几天闲着也是闲着,于是转天我便按之前的计划去了退役军人事务厅,了解了情况我又去了分管具体事务的小店退役军人事务局,按指示找到了马主任,郑村烈士陵园的事由他处理。他给我讲述了很多关于大爷爷所在部队的事,最终推测很可能是在郑村那14座无名墓中。这一结果属实让人难以接受,因为明确写了安葬地,以为来了就可以找到,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边的事基本就算告一段落了,而王主任那边的走访还需要时间,于是我便离开了这座城市。
再次回来太原是6个月之后了,前段时间王主任打来电话,跟我说了最终结果,经过对周边老人的大量走访,狄村的烈士墓都迁移到了郑村,基本断定大爷爷的墓确实是迁移到了郑村,应该就是那些无名墓碑之一。
虽然也不是百分百确定的结果,但心里一直悬着的什么东西仿似突然有了着落。
原本回家是不经过太原的,但我还是绕道专门到了太原。跟马主任打了招呼,他安排人为我开门,路上我买了一大束菊花。到了郑村烈士陵园,就感到一丝冷清,想想大爷爷一个人离家在外这么多年,不禁难过。不过转念一想,有那么多战友相伴,想来也不会孤独吧。因为不知道具体是哪座墓碑,所以我就将花放在了门口正对面的纪念碑下,这一份敬意不止为大爷爷,也为他这一园的战友,更为千千万万为了新中国流血牺牲的革命先辈,我在园中走了一圈,向各位先辈们致意。时已入冬,却感觉不到寒意,只觉得自己仿佛走在革命先烈的热血中,走在一个个温暖的怀抱中,走在一束束希望的光芒里。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二伯打听到了爷爷的同村战友,也就是信中提到的那位,从他的后辈口中得知了大爷爷牺牲的经过。是他们组成的敢死队在攻击敌人碉堡的过程中,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倒在冲锋的路上,大爷爷最终扛起炸药包冲了上去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我时常在想,爷爷真的没有去找过吗?可能也是废了一番周折吧。至于被火箭炮炸死的说法,听起来像是给人宽慰的吧。可能在说这话的人看来,意外战死和自己主动冲上去送死给家人带来的打击会不一样吧。
去年清明节前后,我有看到官方发布的一则关于烈士寻亲的消息,于是我在填写了详细信息后提交了申请。
今年上半年,区里专门为这些找不到安葬地的革命烈士,在本地的陵园增设了墓碑,方便家人拜祭,这也算一个不错的结果吧。总感觉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起码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