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未来走向的段想

字数:3080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29 23:50:39 更新时间:2022-10-30 01:39:38

楼主:上下求索a2019  时间:2022-10-29 15:50:39
一个多月来,阅读完成了《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我民共和国史》,是时候再谈谈股市了。目前雪球的高手,多认为万物皆周期,喜欢用既往的估值来看待未来的价值。似乎当前估值的优势,为未来提供了巨大的上涨空间。其实该观点过于简单化了。历史虽不断地重复,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但历史记录常为后面的历史所突破的,故大凡预测未来多会被打脸。只有回头看时,才会感觉既合乎逻辑,又出乎意料。万物皆周期,这诚不能算错。然而周期的长短如果不能精确界定,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股市的唯一不变,就是变。股市跌下来,将来就一定会涨吗?历史或许会重复多次,但如果有一次不重复,那按照既往历史下注者,将如何?这正如房价,二十多年来,跌下来,就会涨上去。然而现在谁还有这个底气看涨?
前期人们重视的影响股市走势的三个方面。1、防疫政策是否调整。2、联储加息何时拐点。3、俄乌战争几时结束。而我认为这些对短期的走势确实有催化作用,但是却不能影响大的趋势。大的趋势不乐观。1、经济的基本面,即房地产业的长期走弱,进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深远影响。2、股市的资金面的不断恶化。对于第一点,大家当无多少异议。但对于第二点,此处详细说明。
常识的悖论。为何某公司同股同权的A股与B股,价格长期相差3倍?估值理论无法解释。不是说价格长期围绕价值波动的呢?但供求理论则可说明。又为何港股10多年来不断地走低?就是港股的流动性出了问题。现在雪球不断有人叫呼,港股大底,有超额的投资价值。我不否认其会有一定的估值修复,但却不认为其会产生很大的行情。究其原因,由于中国股票的融资饥渴症,致股本供应量太大。其既将大A卧倒,也让港股伤了腰。虽说港资是国际化的市场,可近些年的ZC,大批富豪离港,带走了一些资金。同时香港渐成中国的一个都市,所以外资的顾虑,也会抽走部分投资。现在的港股正走向B股化。虽有南向资金注入,但杯水车薪。有人说,有投资价值就有资金介入,这诚不错。但是有多少的资金介入,持有多长时间?请问B股有否投资价值?所以纵然有深度价值,我们也认为仅能寄希望于超跌后的修复反弹,当资金获得一定的收益后,就会走人。可以断言,港股将长期就估值而言,有优势。但却未必具有长期介入的价值。
历史的回顾。股市乃资金的游戏,由筹码与资金的供求的相互作用而构成了大致的均衡价格(指数)。为了篇幅,我们只从2015年开始谈论吧。该年是我国股市牛熊交织的一年,上半年先以恢宏的气势攀上了5000点,而后又以千股连续的跌停将人们的情绪打入冰点。究其原因乃2.5万亿配资款的退出,及融资余额1万亿(最高时2.5万亿)的减少。但国家队则介入了1.5万亿(以上及以下的数据,皆只作概说)。故价值中枢降为3000多点。2016年初刘士余入阁,采取了几招实用方式,即持仓配售新股,这使股性不活跃的绩优大盘股的供求发生了变化,进而产生了一波大盘股行情。特别是线下打新,使资金沉淀了1万亿左右。但刘却总结了前任的失误,即股市不能大涨,因大涨为今后的大跌埋下了隐患。所以每到大盘向上突破之时就会出现打压之举。这样股市被维持在相应区间震荡,同时又完成了新股发行(鄙人大胆认为ZJ会的主要考核目标就是新股融资)的业绩。然而新股的无度发行则造成了深层次的股市下行压力。当股市摇摇晃荡到2018年时已很明显,然而当年的许多突发因素却掩盖了这一事实。虽然政F不断地使用调控指标股的方式在关键时点,以使用资金以巧拨千斤,但依旧难挽颓势。2019年尚总接位,其放宽了对短线游资的监管,这对大盘的活跃起了重要作用。加上抄底资金进入形成的赚钱效应,一波行情形成,股民特别是基民的资金拥入,其中基民净注入了2万亿。关键的是由于明晟指数等等大断加大配置A股比重,约2万亿外资介入股市,这才造成了近二年的相对不太差的大盘成分股行情,资金面暂时抗住了潮水般的扩容。但也仅仅是紧平衡,市场只能维持部分权重股、赛道股表现,其他股看戏的结构性的分裂行情。当外围的增量停滞后,大盘就难以承受资金偏紧的压力了,山洪终于在22年开始爆发了。
正鉴于上述的逻辑,我认为未来的股市将较为悲观。因为股市的扩容将不会停滞,只会更为汹涌。原因路人皆知,因为直接融资将化解银行里的金融风险,而资金的增加则未必扩大多少。更深层的因素则是管理层的理念,未将股市未当头提高人们的资产性财富的场所来认识的。有的只是实用主义的利用,融资。当然离开了融资的这项功能,或许虚拟化的资本市场就被脱虚就实的理念而关闭了。对股民的态度,也只是冷冰冰的“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诚然,社会上不乏巨量闲置资金。过去由于房地产较长时期的赚钱效应,成为我国超发货币的蓄水池。然而房地产过剩之后的蓄水池,从逻辑上似乎也非资本市场莫属。然而1、房地产的萧条将降低信贷的杠杆率,社会化的资金将减少部分。2、赚钱效应的缺失是股市难以吸金的更重要的原因。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其只会流向有利润的行业,而大A的亏钱效应只会使人逃离或远离。过去股市还有新股停发,来倒逼股本与资金的供求平衡,让市场休养生息相应机制。然而现在由于理念进步了(认为股市停发新股意义不大,新股破发是市场行为。只要调整新股发行价格,如由23倍市盈率降为20倍,甚至18倍就不愁发不出去了),新股停发后的一波修正行情也消失了。故此中国股市的港股化不可避免。未来市场也会上涨,但更多的是超跌后的反弹,而非主动性的上涨。除非管理层对股市的定位进行根本性的改变。而我估计,难!
股市各种因素的作用机理。股市的影响因素按来源可分为技术面与基本面。基本面又可分为宏观与微观,宏观又可分为财政(如补贴)与信贷等。但它们皆是通过影响到筹码与资金的供求而作用于股市的。比如技术面趋势向上,就会有趋势派操作者介入,这间接造成了资金供应的增加;再比如股市的超跌,会使短线客参与炒作,进而造成短线的资金供应量的增加;财政对某一行业补贴或免税,就会对某行业的业绩产生正向效应,故而让一部分资金介入该行业;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社会的热钱增加,其中当有部分增量资金流入股市;而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的改善,造成追求低估值的人们进入了股市;地缘政治的动荡会使风险厌恶者离开股市,造成资金的流出。而所谓的股市不缺资金,只缺信心的说法,纯属肤浅之说。再强的信心只能维持抛盘的减少及市场存量资金的大量入市,没有增量资金的源源活水,仅靠信心支撑的市场,只会是堰塞湖的洪水。等待其的只有唯一的后果,决堤。试想当每年资金量增长5%,筹码增加10%后,大盘能不下跌吗?
新股发行无度,大小非汹涌减持,使得在各种利多因素占主导的情况下,股市的资金筹码之比仅能维持弱平衡。市场仅能产生阶段性的结构性的行情,即少部分抱团股上涨,多数股票边缘化缓慢阴跌。而一旦利多因素逆转,市场只能向下寻找平衡点。这正如我国历史上的许多王朝的中后期,当人口土地比已处于边际风险中,在风调雨顺的和平年代,仅能使人们维持勉强的低水平的温饱。而当一旦出现天灾等不利因素之时,必出现灾荒。
10月3日我地气温达35度,然而4日早间却感觉较为寒冷。见气温已降15度以上,立即着了春秋衫与羊毛衫。真是:一夜跨两季,盛夏入深秋。其实历史上的不少灾难是突发的。爆发之前风平浪静,此时只需一件很小的诱因,即产生了危机。当我们日日关注于中外关系的冲突与合作、货币信用的放松与收紧、游资与机构的博弈与接力、个股的涨跌K线与图形解读时。宏观上的筹码增加大于资金的矛盾正在冰山下面不断地积累,它如文火一般正慢慢蒸煮着每个青蛙似的人们。当我们蓦然感觉疼痛时,已无法动弹。
但愿我多虑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