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社区女书记

字数:2712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1-09 04:28:35 更新时间:2022-11-09 17:42:33

楼主:ty_知足长乐746  时间:2022-11-08 20:28:35

这是笔者在社区便民点做完核酸后用手机随手拍下的一张照片,拍摄时间:2022年10月18日20点02分。拍摄地点: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道金鹤园社区公示栏旁。
从照片的画面上看,这是一个临时的核酸检测点,现场已空寂无人,两名医护人员正在解除防护服,这意味着她们今天的工作已经结束。
稍加注意,我们便会发现,照片上除两位核检医护人员外,旁边还佇立着一位身着白鞋黑衣的女士一她叫王娟。职务是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道金鹤园社区党委书记。
金鹤园社区的居民,不认识王娟的不多,这位社区党委书记似乎很有人缘,社区里一帮老头老太太们见了她都爱往上凑,其实也没什么事儿,就是喜欢跟她说说话,唠唠嗑。
有趣的是,这些老人们完全不把王娟当书记,见了面,有的喊“娟娟”,有的则喊“小娟”。
有人说:人家王娟好歹也是党在社区的一个领导,你们却一口一个娟娟、小娟的喊,搞得象唤自家闺女似的,也太随意了吧?
老人们反驳道:啥叫太随意?我们乐意喊王书记娟娟,她也乐意我们喊她娟娟,两乐意,谁也管不着。
王娟似乎很享受人们对她的这一称呼,每逢有老人喊“娟娟”时,她都应答的很响亮,那模样,就象儿女回应着父母的呼唤。
笔者虽是金鹤园的住户之一,且是老住户,但跟王娟并不是很熟,见了面也就是相对一笑,互道一声好,便擦身而过了,故而对这位社区女书记的行事风格并不是很了解。
当然,说完全不了解,也不确切,譬如在社区露天乒乓球场装大棚这件事上,王娟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方便居民健身,社区在小区里一块空旷地摆放了6张乒乓球台,每天早早晚晚,球场上人头攒动,你攻我守,你推我挡,煞是热闹,从而成了金鹤园的一道风景。
只是不如人意的是,这些台子是摆放在露天的,晴天打球自然没问题,但遇上雨雪天气,球场就只能停摆了,形象的说,叫“靠天吃饭”。
于是有乒友在社区群里给王娟提了个建议,建议社区能否在露天乒乓场地上装一个大棚,这样就能风雨无阻,全天候健身了。
乒友也就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抱多大指望,社区经费有限,能弄出这么个露天球场就很不容易了,还想建大棚,很难。
然后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在乒友提出建议的第三天,王娟就来到了露天乒乓场。凑巧的是,王娟到现场后,不一会儿天上突然下起了阵雨,一时间狂风大作,雨水倾盆,正在打球的居民们忙慌不迭的往场地旁边的树下跑……
数天后,几个施工人员来到了露天乒乓球场。一周后,乒乓场上竖起了一座大棚,打球“靠天吃饭”的历史,从此打上了句号。
笔者也是乒乓爱好者之一,对大棚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从这件事上,我对王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至少她对居民呼声的重视,在处理问题上的果断,让我对这位社区女书记产生了好感。
当然,仅大棚一事,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真正认识王娟,还是最近个把月的事,准确的说,是最近重燃的疫情,让我认识了这位社区女书记。
最近以来,沉寂了一段的疫情又死灰复燃,武汉似乎又恢复到了两年前的临战状态。
根据市疫情防控办的指示,从10月8日起,市民将实行一日一测(从10月8日到笔者发文时,一日一测己持续了整整一个月,而何时结束,尚不明确),来一次彻底的筛查,从而把疫情控制在最低程度。
10月8日中午11点40分,我从位于社区外的便民核酸检测点做完酸检后从小区侧门回返时,只见进门处有三个社区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进入人员的核酸码,其中的一位,正是王娟。
我出示核酸码后,与王娟打了个招呼,便匆匆而去。当时正值饭点,老伴已微信催了几遍,让赶快回家吃饭。
次日晚18点20分,吃罢饭后的我去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做核酸,凑巧的是,在这里又碰到了王娟。
做罢核酸,我随口问道:“王书记,吃了吗?”。王娟答:“还没呢,等忙完了再吃”。
10月18日晚20点在核酸现场,我又一次碰到了王娟。这是近几日内与她的第三次碰面,20点了,习惯早睡的人已经上了床,而王娟却仍在忙活着,或许此刻还没顾得上吃饭。
此后,在核酸现场,我又数次碰到了王娟。
金鹤园是一个分为1234期的大型社区,有住宅楼114栋,居民人数达13000余人。
为了方便居民,社区在小区内分设了若干个核酸检测点,此举既方便了居民,又避免了聚集,的确是一个明智的安排。
我做核酸,多半是随机选择检测点,今天在甲点做,明天或许就去了乙点,总之是哪里靠近去哪里。
令我不解的是,小区的核酸点有若干个,而我做核酸时却总能碰上王娟,思来想去,唯一的解释是,王娟肯定不是只静黙在一个核酸点,应该是在各点之间来回的穿梭,否则我是不可能累累与她谋面的。
社区里的核酸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最近的也有数百米,几趟奔波下来,要说精疲力尽可能夸张了点,但肯定不会轻松,而其中的辛劳,只有王娟自己知道。
小区核酸点的时间安排上分为两部份:上午8:00一11:00,这个时间段主要针对的是老人和在家上网课的孩子。晚上17:00一20:00,这个时间段则是为了照顾那些白天上班无法做检测的居民。
这两个时间段的设立,几乎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然而对王娟自己,却是个麻烦,譬如晚上那个核酸时间段,正是家家户户忙饭的时候,而此时王娟却要到现场督导,家中的事儿,自然就无法顾及了。
据我所知,王娟上有年己“古稀”的公婆,下有正在读书的女儿,这一老一小,都需要人照料。虽说而今家务事己不只是女人的专利,但大部份家务仍被女性承担着确是个不争的事实。王娟日复一日扑在核酸现场,家里的事儿完全顾不上,久而久之,家人会不会有意见?
前天在核酸现场,我和王娟聊到了这个话题,我打趣道:“王书记呀,你每天这个点都在现场,家里的饭谁做?碗谁洗?千万别工作上去了,家人的感情却下来了,哈哈哈……”
王娟笑道;“没您想的那么严重,我家人都挺通情达理,尤其是公公婆婆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唉,这段时间,确实是劳累他们了。”
我劝导道;“社区又不是你自个儿的社区,有些事你安排底下人干不就行了,何必事必躬亲呢?”
王娟答;“我也不是对其他人不放心,只是眼下疫情太严重了,说实话,我一天不来现场,心里就发慌。”
说话间,王娟突然撇下我朝待检排队的人群走去,她发现队列中有些人的间距靠得太近了,便慌忙上前疏导。
在回家的路上,我反复回味着王娟的那句“一天不来现场,心里就发慌”。
坦诚地说,王娟的这句话太过朴实,太过平淡,完全没有亮点,然而正是从这朴实而平淡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一种闪光的成份:高度的责任感,对人民群众生命的关爱,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
论起来,社区工作是平凡而锁碎的,工作内容无非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孤寡老人的照料……他们的工作,既不动地,更不惊天,然而,正是千千万万个社区人平凡而锁碎的工作,才构成了我们社会的和谐。 如果我们把共和国比做一座大厦的话,那么,社区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础。
而王娟,则是基础中的一粒砂子。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