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林谈美国绘画(中)

字数:10651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1-12 22:56:36 更新时间:2022-11-13 04:22:15

楼主:13511162319  时间:2022-11-12 14:56:36
美国JeremyLipking的三幅着薄纱的睡美人

绘画不是摄影,绘画艺术尤其要避免照像写实主义,这是写实主义绘画的精髓,经历了现代主义之后,仍然有不少的艺术家执着于古风写实主义,而且初看可能像照片——“这不是艺术”,人们本能地会说上这一句。但是,真正的绘画艺术不是初见就如何的,当你深入地品尝时(原谅我用了饮食的词语),那个味道就不太一样了,我这里说的是视觉的味道。
纵是摄影,我们需要很好地选取角度,调整焦距,还有诸多的技术处理,而绘画艺术,那不仅仅是个技术活,它必须有思想与灵性,有情感与领悟力,还有它的唯美传统与文学性,画面的铸造,能够呈现诗意,虽然对象其实是平常所见,但经过艺术家的妙手,呈现的情境,氛围,场景就不太一样了。
我最为欣赏的是美国艺术家杰里米·里皮金(Jeremy Lipking)的三幅着薄纱的睡美人,三幅姿态不一样,丰富多变,却画出一种古典味来,那种视觉的感觉是湿润如玉,而且画面确实有淡绿如玉的色,着力表现这种无邪的性感,似乎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得出来。当然我们知道他是承传了萨金特的某些风格,诸如透明感觉,只不过画得更加精致细腻,但我们通过部分放大图也能够清晰地感觉他是保持了细微的笔触,没有完全磨灭心理跳动的轨迹。
显然通过绘画的阅读,我们知道Jeremy Lipking 的静物和风景都画得好,但他更为高明是还是把人物置身在一个有诗意的场景之中,比如一睡美人置身在一个浮萍环绕的水池,这个会让你想到唯美主义的前拉菲尔画派的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化了简明化了的充满诗意的情境。
现代人画古风还是有点别扭,若绘画能在现代的风情下隐含古风,却大为不同,也是有匠心的画者的高明之处。这类具像的作品有怀斯的风情,不会缺少思想的意趣,它有表现主义的本质隐含。一个美女站在空旷的原野,虽然在晴朗的白日,天空蔚蓝,一排飞雁就成了诗意表达的意像,在这个方面,东西方的佳人,诗意心理并无不同。
任何画派一旦形成,不可能终结,相反地它有深入的空间,这个理念,可以激励后昆们。

罗伯特库姆斯逆光下的少女

斑驳的光影与迷幻的色彩是印象主义的灵魂,而且你必须保持原初的笔触,保持运笔的轨迹,甚至保持画面的没完成感,出现布面或板面的空白,当然与东方画的大面积空白不太一样,细微的空白,使得油画画面保持有限的通透感觉,保持西画的一种生机与活力,这种风格与东方的影响有关,与东方画的大写意的意味有关,写意油画就是不必一定要油光油光地抹着色,而是像东方绘画一样,重视笔意(皴法),在西画中是笔触的运行感觉 ,我们从罗伯特库姆斯(Robert Coombs)的作品里看到了印象主义的深入,他的作品风格往往是重视光影在画面的主导位置,逆光在他的作品里占据主流,重要的是他把光的时间定在晨夕与夜的时段,夜里的光有烛光与煤油灯光,色彩深沉,色调沉郁,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情境与氛围,他所绘的人物对象位置都是近前,有一种逼近的感觉,这样人们的视线不断被引导焦聚,画者所选取的人物对象也是十分唯美,少女,童子是主要的描绘对象,这些对象的头发在逆光下,往往其头发的边际,会出现金黄的色彩,这种金黄的色块给画面带来难言的张力。在今天过分的照像写实主义泛滥的情形下,罗伯特库姆斯算是一种清流。(文:雷家林)

(罗伯特库姆斯(Robert Coombs),2000年毕业于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指导老师是画家格伦爱德华兹。毕业后,库姆斯在三个画廊工作。2005年他成为美国画家联盟成员,赢得了比赛“猎人版本卓越奖”。2006年,他赢得了“美国国家卓越奖”。网络文字)

美国女画家奇拉.博思勒薄莎下的美体

印度籍美国女画家奇拉.博思勒的作品有一种未完成的感觉,或者还有水粉画的感觉,她的作品保留了丰富的笔触,使得她的作品有一种朦胧的意味,她所表现的人物对象,皆在迷离的梦境中,看不真切,若即若离,如虚无飘渺的仙境,绘画的艺术其实就是不要过分的清晰,有所隔,远观而不可近玩,这者让观者体味真正的美感。博思勒的色调比较沉郁,深色的调子占了主流,当她运用红色的颜料时,激情得到张扬,但更多的还是沉入蓝色的沉思中,大概是来自己印度的关系,她的作品似乎抹了一层心理的神油,能够唤起观者某种难言的东西。

美国女画家LauriBlank唯美绘画作品欣赏

欧洲的唯美主义绘画,从文艺复兴中发源,我们看到的波提切利的作品,拉菲尔的作品,还有英国前拉菲尔派的作品,都是充满唯美的意味。美国女画家LauriBlank传承了这一风情,她的画面集聚诸多美的意象,形成一种媚与丽的画面,这种画面往往是用鲜花,蝴蝶,飞鸟,孔雀的羽毛诸多美好的意象与佳人的造型融合无间,这种刻意追求美与华丽的意趣,与自然生活现实是有相当的距离的,它是艺术家铸造的一个梦境,当然这种梦境是有文学性的:罗密欧,朱丽叶,月光下的爱情,反映现代画家的怀旧与对于传统的执着,不仅仅是的艺术的形式,还有它的文学性,对于传统文学流传的故事的题材的坚持。 当然,画者并没有完全沉入古风中,我们从她的画面的报纸,书籍,时尚着装,还有表现温馨家族场景时,仍然感觉一种现代的风情。在女人与花的构成中,LauriBlank特别强调对于曲线的处理,复杂而丰富,同时又有条理,不至于凌乱,她常常借助风动的状态下的衣纹与发型的飘动变幻,让静止的画面有一股激情与活力。她的每幅画面色调统一,和谐,色彩感觉好。(文:雷家林)

美国女画家Julie.Bell梦幻色彩的动物世界

Julie.Bell的作品是具像写实的,其实也带有浪漫主义的风情,把动物比如马身上加上翅膀,成了魔幻现实主义,而牧马者成了仙女,就像东方楚国若有人兮山之与阿的山鬼一样,一种神奇的神话的世界生活完全不一样的情境,这种美好的画面也是让人感到欣然的。画者不仅造型写实能力强,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是十分高明,她运用了较多主观颜色,尤其是光影下的环境色,变幻而丰富,用色有时也生鲜,灰色运用不多。纵是写实的手法,也不一定要再现现实的情形,同样可以远离我们现实的世界,沉入梦境般的世界,获取精彩的元素,构成美好而动人的艺术场景。(文:雷家林)

上图用屈原的诗来理解其实也是十分妥当的: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曼曼。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廕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屈原-山鬼)

美国DavidMichaelBowers充满古风的夏娃

美国David Michael Bowers(1956-)的超现实主义没有早期超现实主义画者诸如达利,米罗等人 那样在造型上荒诞不经,而是置身传统的意象风格,在观感上没有太多的突兀意味,他的表现风格十分古风,欧洲绘画的一些传统风格都渗和在他的作品中,但他同样在表达梦幻与荒诞的意味,而不是现实的真实,只是我们在艺术的感觉上,还有大多数观者的认知与理解上,变得更加容易一点。如果我们看到一个裸女拿着一个苹果,我们确认她的身份是夏娃,在伊甸园,或者是原本应当是夏娃偷吃的苹果被耗子偷吃了,而她的身体被一层薄膜包缠着,是欲望被限制吗,他的绘画中的艺术语言,正是难以言说,远没有我们观赏一幅印象派的作品那样轻松,而是费猜。这个艺术风格特点正是它的高明之处,艺术本来就不是机械地再现,而是一种可以思想与幻想的语言。
显然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每一幅都有他的特定的表达,我们需要从图像的非自然的安排中,理解画者的意绪,当然我们会有与画者不太一样甚至完全不同的理解,这也是艺术欣赏的奇妙之处。

附超现实主义资料:

弗罗伊德以梦的解释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新时代,受其影响,在1922年前后,在达达派艺术内部,产生了超现实主义,对整个欧美影响巨大的现代画派。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因此,力图把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等特点。代表画家有米罗(Joan Miro)、达利、恩斯特、马格里特(Magritte)、伊夫·唐吉、保尔 德尔沃、马森·克利等人。
"超现实主义明确强调受理性控制和受逻辑支配的现实是不真实的,只有梦幻与现实结合才是绝对的真实、绝对的客观。" 超现实主义者主张把生、死、梦,现实、过去、未来结合在一起,把它们统一起来。于是他们的艺术作品纷纷呈现出神秘、恐怖、荒诞、怪异的特点。(文字转自网络)

理查德·米勒的温馨人体印象

美国米勒(Richard Emil Mille)的作品接近写实主义与印象主义之间,他在法国呆了十五年,受到莫奈画风的影响,但他保持了对于造型的追求,在不忽视形的情形下,追求奇幻丰富而微妙的色彩,他的大多数在室内的作品,环境色的丰富性十分强烈,主观感觉也浓郁,画风有点湿润,有一种通透的感觉,与萨金特的风格接近,只是相对于萨金特,更倾向于印象派的风情,其用笔的纹路顺着衣纹走,潇洒自如。这种介于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之间的作品,可能在印象主义兴起的时代 ,或者市场还是坚守写实主义的时代,两面不讨好,使得米勒作品不好卖。但他的作品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的精彩,他的作品或者没有俄国巡回画派的宏大场景,全是小资情调的温馨作品,却十分的养眼放松。

美国西奥多·罗宾逊斑驳的乡村印象

美国的西奥多·罗宾逊(Theodore Robinson)到了法国与莫奈相善,转向印象主义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他只活了44岁,显然是没有发挥尽他的才华,但是他留下的风景作品也是非常的可观。
西奥多·罗宾逊色彩感觉非常的好,用色谐调柔和,不同的色彩搭配十分合适,虽然忽略形的刻画,却能探寻到大自然十分微妙丰富的色彩,并用坚实的笔触表现出来,他的场景不是特别的大,但能以小见大,格调高雅,纵是画乡村的风情,农妇,也充满雅意。我们也看到他倾向现实主义的一些风景与人物,注意形的刻画,但同时也忽略了色彩丰富性的构建,这种苦恼让诸位明白,有所放弃, 便有所得,淡化了形,便寻求到更多自然界原本丰富微妙的色彩,滋养我们的眼目。
绘画是有情的艺术,笔触可以坚实也可以张扬,西奥多·罗宾逊的作品有些坚实,有些是放飞自己的激情,进入自由潇洒的境界。这种自由性,不是摄影可以办得到的,绘画的自由能动性,或许永远依靠从事艺术的人的主宰,是智能时代的一个不可替代的表达方式。这种能动性在绘制类似印象派等风格的写意油画时,效能显得十分的突出。我们的手艺,进入实用的空间会更加小,但进入情感的空间却应当是更加的宽广。

(西奥多罗宾逊(Theodore Robinson)1852年7月3日出生佛蒙特州。后来和家人搬到威斯康星州,芝加哥艺术学院毕业。1876年前往巴黎,这一时间标志着与莫奈亲密友谊的开始。1877年,在巴黎罗宾逊展出他的第一张画。1881年回到美国后在布鲁克林艺术学院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暑期学校教画。后来,他任教于宾州美术学院(费城)。他的画作被认为是美国印象派杰出代表。1896年4月2日做完了他44年光辉而短暂的一生。网络文字)

约瑟夫·柔德芬·代坎普的东方洋美人

代坎普的画让我想到的是陈逸飞的作品,感觉陈受代坎普的影响大,陈后来画了不少着满服的女子。代坎普主要成就在人物肖像画,画得很逼真,而且色彩也丰富微妙,不失印象派的风范。风景看上去弱一点,据说他有不少风景画被烧毁,这个很遗憾。其实印象派的主要成就就是在风景画方面,追求丰富的光影效果。代坎普有几幅肖像画,包括着旗服的洋女子的肖像画可以称得上精品。其中一幅背景深沉,一金发女郎着深蓝色的旗服,非常精致。陈逸飞的大多数作品也是背影深黑,风格十分接近。

(附约瑟夫·柔德芬·代坎普的资料
约瑟夫·柔德芬·代坎普(Joseph Rodefer De Camp)(1858年11月5日- 1923年2月11日)美国印象派画家。出生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1870年下半年,他和同学到慕尼黑的皇家学院学习。然后,去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883年回到波士顿。
约瑟夫·柔德芬·代坎普是波士顿学院的领导埃德蒙查尔斯塔贝尔(Edmund C. Tarbell)(“十大美国画家”the Ten American Painters俗称:“十人帮”, 埃德蒙是其中之一)和 埃米尔奥托格伦德曼(Emil Otto Grundmann)的手下,重点画人物。
1897年,约瑟夫也加入十大美国画家(“十人帮”)的美国印象派组织。1904年波士顿的一场大火,烧毁了约瑟夫数百幅早期画作品,其中包括所有的风景画。1923年2月11日约瑟夫柔德芬代坎普在佛罗里达州博卡格兰德逝世,享年65岁 。网络文字)

美国朱利安德多克的蓝色印象世界

朱利安德多克(Julian Onderdonk)倾向于多用蓝色,这个应当是他心理的主体色彩,因此,他在画一幅风景画时,会选择更多有蓝色花(鸢尾花或其它蓝色的花)的场景,或者更多的是用主观颜色,而不是自然中的固有色。
印象派对于色彩的运用本来就是相当主观的,比如我们知道的梵高,就是倾向于多用黄色,纯粹的黄,直接从软管挤出来的柠檬黄,淡黄,中黄等等,他对于黄色的迷恋,应当是对于土地,对于阳光,甚至对于东方的热爱,黄色容易焕发他燃烧的激情,比如他画夜色,蓝色自然会成为主调,但是他在蓝色中渗入黄色的条纹,这个体现在他的《星夜》中,而他的《咖啡馆》,也是黄色与蓝色充满对比。生命时间同样不长的朱利安德多克(活了四十岁) 则选择了蓝色作为主打之色,是否源自梵高著名的作品《鸢尾花》的启示不得而知,但他是知道这幅作品的,他的这种蓝色色调,充满冷艳,深蔚,沉郁,如海洋与天空一般的境界,虽然事实上他是画着田园,我们观赏过程中可能会瞬间幻化成海与星空,海浪与星光,转而幻化成蓝色的花,艺术的幻觉,其实是绘者心理色彩语言的多义性铸成。
我们从朱利安德多克的主观色彩中,感觉他并不是让我们观看现实的田园场景,而是有一种联想,一种心理的体验。尽管他有主打的色调,但他并不死守这一法则,同样有温馨的桃色,绿色,紫色与其它颜色出现在其画面,这些色彩容易过渡自然,有时他会画一着红色衣的人而点醒画面,不至于太寒寂,多少有一点的暖意,仿佛像画雪景的画者,加一点暖色,画面就有了温暖的境界。画家选择运用主要色调是有艺术个性的,也是一个套路。
我们的心理向往深蔚与宽广与静穆时,观赏朱利安德多克 的作品,是必然的选择。


丹尼尔·加伯的美国乡村印象风情

法国的印象派风景画创始阶段的作品从前期的细腻到后期的粗旷,再到塞尚的平面化,瓷感化,最终滑进现代主义。而美国的风景画家比如丹尼尔·加伯(Danie Garber),对于印象派的画风,似乎是意犹未尽,据说他与美国和垃圾箱派有染,但他事实上是继续探索那批法国印象派创的路子,我们看到丹尼尔·加伯的作品,画他生活居地特拉华河周边的景致,不仅仅是宁静的美国乡村风情,那种外光的氛围,氤氲的感觉,十分浓郁,与毕沙罗等人相比,丹尼尔·加伯对于自然描绘精确化了,他吸收的更多的是修拉的特点,但有区别的是,丹尼尔·加伯不过分地机械的显摆那个后世才有的像素感觉。对于现代主义的探索,大部分世界的民众并不热心,所以从市场或者大众的心理来说,坚守传统的风格仍然有它的生命力,获得的欢迎也多些。
美国的印象主义的发展确实是充实了这一画派的内容与深度,不仅仅是在人物画方面,在风景画方面亦有建树。丹尼尔·加伯的乡村风情让我们回味了梵高,修拉,毕沙罗等人法国农村的那种宁静放松的韵味,他的作品似乎是在正午时分的光影效果占了多数,充满灿烂的阳光,阴影的环境色丰富微妙,尽管他的构图很满,地平线高居,似乎是密不透风,但他掩隐在树木中的房屋,多数明亮,加上明快的色调,画图不感到沉闷,总是有一种轻快的感受让人体会。
他有时会画一个佳人在林中远处,那个是柯罗最爱的构成,他有时会在树下画一头牛,这个是法国农村风景画(印象派)常常有的格调,稍远点就是追索到康斯太勃尔的作品。绘画艺术的微妙,欣赏的体会,是触类旁通的,看多了,自然也就体会一幅作品的深度,它的师承来源与借鉴对象。

女画家吉井千恵魔幻美丽的少女

吉井千恵是移居美国的日裔女画家,她的作品以少女为主打,而且画得十分的魔幻,背景通常画得深沉,人物主角明亮,突出一种浮雕的感觉,色彩运用上十分生鲜,不避多用对比色。所有的少女作品充满神奇的色彩,隐含世界各国的文学性,并不限制于一地之风情,金发女郎,黑发少女,太阳头发,皇冠头饰,埃及人面狮身造型,宋朝的凤冠,罗马的首铠,伊甸园的苹果与蛇,许多世界文明的诸多意象,在她的作品中皆有涉及,境界宽广,花一般的世界,鹦鹉与猫---看上去她是在创造自己的绘画新神话,追求一种纯粹的美,还有一种童话般的风情。艺术本没有国界,艺术的心灵更不必有,天下一家,世界一体,同宗同祖,这也是追求命运共同体的心理前提吧。废话就不多说,我们还是欣赏她的画作吧!

(吉井千恵,2000年移居美国,马萨诸塞州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她的作品受人类神话启发,神秘意象,新奇、怀旧而感性。 她的绘画作品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画廊展出,包括意大利的多萝西马戏团画廊、德国的城市国家、洛杉矶的科里赫尔福美术馆、以及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的威廉BasZek美术馆。目前在洛杉矶生活和工作。网络文字)

托马斯-结露古穆悠然的三美人


托马斯-结露把人物置身荒原古悠久远的情境中,日本的高山辰雄作品也是这种情境,朦胧古穆的感觉。所有的色调都是抒情的,而不是现实的元素,他展示的绘画世界,人与物皆不在近前,不在当下,而是置放在与现实时空距离甚远的维度,我们似乎感觉所有的意象近似幽灵的存在,他的世界分不清白昼与黑夜,天空上的圆,像日又像月,所有的意象若飘浮在虚空中,世界仿佛有种巨大的力,能把现实的形消隐而去,余下的只是一种幻觉之影。
为了表现这种荒原古悠的感觉,他的色彩的调子处理相当的高明,多用古铜色,还有像碧玉一样的翠绿色的基调中,渗和一点土黄,他绘制的三着衣女若三美神,置身伊甸园的朦胧情境中,所有看不真切的影子,美丽只在人们的想像中方可以获得完善。
这种颜色的运用等于是主观情境色,与自然固有色完全不搭界,古穆的感觉仿佛有点是从古墓里出来的:陈旧,古老,荒寒,但不是一种死寂,而是另一种生,另一种活力,是艺术境界上的活力。
艺术的意境,本来与生活不会是一回事,它追求的是与自然不一样的美,它必须有深度,有哲理的意味,有“人事有代谢,往来无古今”的风情。
这种朦胧油画若朦胧诗,意味悠长。

弗里塞克所绘玲珑剔透的光影女人

弗里塞克(Frederick Carl Frieseke)也是从美洲回归欧洲艺术中心的印象派画家,他与雷诺阿相善,但我们看到弗里塞克的画并不完全学习雷诺阿的风格,虽然他也画雷诺阿相近的题材,女人与阳光,在处理方法上,还是有所不同,除了向雷诺阿学习,其实也只收了其实画家的因素,比如修拉与毕沙罗的点彩风格,我们注意到弗里塞克不像欧洲画家那么崇尚黄色,而是崇尚白色,尤其还多用钴蓝为主色调,他崇尚光,在提亮整个画面时,渗入白色的点与条纹的笔触,然后在暗部用钴蓝渗入,看上去有一点白日的迷朦的感觉,他的所绘对象的美艳在一种淡然的梦境中,像是有雾,有烟,其实是什么都没有,只有白日的光,还有阴影,却又不十分深沉,而是轻盈,飘逸,他淡化了肉色,观者观看时的激情也退却,只有一种淡然与宁静,一种轻微的温馨与放松。
也许弗里塞克就是要刻意表现一个白日光的世界,这个世界一切物质看上去像白玉,有点玲珑剔透,光源似乎就是画面中心散发开来一样,也就是说他的光源其实是散了,没有一个焦点所在,连室内看上去也是多处光源满满的,通明剔透,飘浮轻盈的境界,他的所谓的光影,其实已经是虚拟的,只是一个形式,若不画阴影,似乎并不影响作品本质,但他还是画了阴影,增添画面的丰富性。
当画面出现迷朦的效果时,诗意的风情就会出现,一切现实的情境都有了动人的情调,圣洁的美感不断地提升,俗气被不断地清洗,艺术感觉进一步的增强。
印象主义到了美国人那里,多了一些探索风格,亦多了一些可以让观者养眼的作品,印象主义的流风得到发扬光大。

施尔德·哈森花团锦簇的世界

虽然哈森是美国画家,但是他的欧洲味还是太重了一点,纵使画了美国旗子,但给人的印象仍然仿佛很欧洲,而不是摩天大楼林立的美国,他的色调十分的清丽,调和,明快,而且十分的湿润,要说有点深重的就是着黑衣的有马车人群,还有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吧,他的世界更多是花团锦簇的世界,凡高爱画花与树,在哈森的作品得到发扬,只不过他的笔触纤细,严谨,耐得烦,似乎在磨着色彩的洋工夫。所有的笔触像东方绘画的皴法,属于纤细的风格,近龚贤的那种作派,只不过是彩色的。
因为笔触的纤细,远观时还真地看不出有多少笔触的张扬,所以显得十分的可人。艺术的世界花团锦簇,显然是艺术家的一种选择,彰显其人生美好幸福的一面,他画的花树清丽可人,而画美人时,也是花一般的梦境围绕,纵是没有画花,纤细而色彩丰富的笔触,仿佛也是隐形的花,无处不在。
他的蓝色的海浪与海波纹,也是花,远观时恍然是蓝色的花海,而不是海水,是的,我们看错了,但是最好是看 错了,作为艺术品,它的境界其实不是现实,而是梦,海就是蓝色的梦。画家沉醉于他所绘的对象时,带着花一般的心境,那么他的笔下灿出的五色心花折射在他的作品中,“似花还似非花”,我们古人在这个方面的理解其实是十分高妙,而我们现代人,最好不要退化,保持那个童心的所在。
印象派后期在开创者凡高那里,他的花的世界太粗豪了在,太零乱了,太疯狂了,虽然凡高的色彩如此的鲜活亮丽,只是那个笔触,不容易让人宁静致远,而是心血来潮,所以,他的后昆们,知道避免这个过分的奔放,理清一下笔触的节奏感,让人们静下来,沉下来,平和下来,哈森的作品风格,便是这样的抒情,凡高就是贝多芬,哈森就是莫扎特,我们真正理解巴黎的开创者的画作时,才可以深入的理解美国印象派的画家们,巴黎是他们艺术的故乡,但是他们没有完全抄袭欧洲的大师,而是加入了美洲的风情,所以我们欣赏哈森的作品,会有与欧洲印象派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塔贝尔印象主义画作中的元青花

我们观看埃德蒙德·查尔斯·塔贝尔的画作时,所有东方元素的器物(屏障、壁画、瓷器、服饰等)中,有一种类似“元青花釉里红”的瓷器出镜率很高,是他家里的一个重要的摆设。
对于印象派画家的东方元素,差不多是老生常谈了,但我们还是继续老生常谈,因为事实上有谈的料,重要的是塔贝尔的画会引起爱好瓷器的观者兴奋,至少看到那个出镜率高的瓷器摆件后,总得说说,:那个是什么类型?朝代?还有其它更为专业的知识。
我这里看着疑似元代青花釉里红带盖(原谅我在这方面知识还是欠缺),那其中的图案来看还有不太清晰,无法准确地辨认,这个是印象派的朦胧,也给考据主义带来麻烦。
当然,重要的是东方元素在印象派的画中无处不在,不唯东瀛的浮世绘,折扇,中原本土的青花瓷,团扇,皆进入他们的画中,而且出镜率不低。
从塔贝尔的经历中,我们知道他游学欧洲,后来回来美国,他的作品看上去是介于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之间,有时画的风格严谨,有时画得写意而奔放,他是以他的家庭成员为主要描绘对象,一派温情脉脉的小资情调。这个在美国的家庭看上去是算过中产,就是我们追求的小康家庭,也是反映美国富足,平和,美好的社会的一个方面。
塔贝尔的作品主要还是室内与户外两大系列,其户外的作品笔触奔放,张扬,简约,色彩明快,主观色彩占据主流,而室内风情反而画得沉静,写实,光影感觉也处理得好,也比其户外的作品更注意细节的刻画,这个也比较容易理解,在户外绘画,时间不太长,而且还要回来修改完善,而在室内,相当于类似画静物,而且模特又是家人,随时能够摆好姿态,画起来顺手一些(那个时代的画家,一般是写生,而不是像今天一样画照片)。

里德笔下的和服洋美人,不一样的风姿

印象主义是写意油画,因为推崇色彩的迷幻与丰富性的关系,至今让观者激动人心,色彩学家伊顿就说过这样忘情的话:
“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是死的一般。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的孩子,它的相对物则是无色彩的黑暗。由于火焰产生了光,而光又产生了色彩。色彩是光之子,而光是色之母。光——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现象,通过色彩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精神和活生生的灵魂。
没有什么东西会比天上一样的巨大彩色日华的神奇现象对于人类头脑更具有戏剧性的影响了。雷鸣和电闪恐吓我们,而虹的彩色和北极光却抚慰和鼓舞人们的灵魂。彩虹被当一种和平的象征。”
印象主义的骄子们就是依靠外光成长起来的一批艺术的精华,他们超脱于中世纪古典主义的约束,寻找到自然中还有更为奇妙的色相,色阶,冷暖变化,除了自然本身的固有色外,光源色与环境色给予对象带来的丰富性和色彩变化,让画家们找到一个新的探索天地,他们可以在画同一个场景时,在不同时时间反反复复地画一幅微妙的彩色变化情势,而造型只是注意一下,色彩才是重点,或者我们再强调一下:所谓的印象主义,重要的是色彩!
所有杰出的印象派画人都遵循这一原则,美国的罗伯特·刘易斯·里德(Robert Lewis Reid)也不例外。他的笔触是奔放的,但也控制了那个度,不至于形散了。他的情调是迷朦的,这种看似不清晰的风情其实就是让观者沉入艺术的梦境中。我自己就是热爱印象主义者,每当触及这种丰富奇幻色彩的作品,血都会涌上来,会不会久之成为高血压者我不知道,但我安于这种激情状态,尤其是对于西洋画家画东方风情,心就会被拉得更近。
我们观看里德的数幅洋美人着和服(汉唐风情)的作品,而且还有鹤之图案的屏障的背景的作品(这可是满满的汉唐风情),这些洋妹子又是那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的,这种风情让东西方观者因此没有隔绝,会有一样的观赏心情与艺术共鸣,因为我们东方人会观看异域风情时,找到一种熟悉感,似乎是有一种一定范围的心灵故乡的感觉。
印象主义者尽量地避免用上黑色,光的世界就是让它(黑色)走开,他们的绘画世界是充满彩虹的,我们远观莲花一般的艺术品,获得的就是平和与宁静(彩虹被当一种和平的象征)。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