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千二百一十二帖 读《異聞記》

字数:2486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1-20 21:26:34 更新时间:2022-11-26 03:09:05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2-11-20 13:26:34
读书破万卷(6212)·《異聞記》
《异闻记》,汉代文言志人小说。一卷。不见于史志著录。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篇》最早引及此书,并明言为陈仲弓《异闻记》。鲁迅《古小说钩沈》辑有佚文二则。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中怀疑此书为葛洪假托,说内容类方士之言,不像陈寔所作。可是,汉末异闻传说盛行,史书五行志也大量收录异闻。陈寔读书多、交游广,晚年多暇,撰成此书是可能的。史传不载他有此作,史志也不录,大约是因为陈寔生平以德行著名,搜录异闻乃小道,故未予记载。唐代李亢《独异志》卷下引《异闻记》中文,内容与《抱朴子》所引相同而文字较简。段公路《北户录》卷一所引《异闻记》则并非转引自《抱朴子》,而是另有来源,证明此书确实存在。据现存两则佚文推测,陈建《异闻记》记当时传闻,可归入志怪小说类。
陈寔(104-187),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东)人。《后汉书》卷六十二有传。陈寔年轻时为县小吏而有志好学,受业太学后渐以德行著名,官至太丘长,治县主清静。他作为桓、灵时名士,本是清议朝政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乡间人物的品评具有权威性,故当时人有“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的说法。称夜入其室的盗贼为“梁上君子”也是他的名言。“党锢之祸”起,党人多有被诛者,陈寔独以名高位低和善于应付得免祸。晚年不应召聘,卒于家。天下赴吊者三万余人,私谥文范先生。相传陈建著有《异闻记》,为志怪书。原书已佚,仅存个别佚文。鲁迅《古小说钩沈》辑有佚文。
选文鉴赏:《张广定女》
原文:郡人张广定者,遭乱避地。有女年四岁,不能步涉,又不可担负,计弃之固当饿死,不欲令其骸骨之露;村口有古大冢,上颠先有穿穴,乃以器盛绳之,下此女于冢中,以数月许干饭及水浆与之而舍去。候世平定,其间三年,广定得还乡里,欲收冢中所弃女骨更殡埋之,广定往视,女故坐冢中,见其父母犹识之,甚喜。而父母初疑其鬼也,入就之,乃知其不死。问从何得食?女言:“粮初尽时甚饥,见冢角有一物,伸颈吞气;试效之,转不复饥,日月为之,以至于今。父母去时所留衣被,自在家中,不往来,衣服不败,故不寒冻。”广定索女所言物,乃是一大龟耳。女出食谷,初小腹痛,呕逆,久许乃习。
鉴赏:陈寔所作的《异闻记》属杂记体志怪,与以前的志怪小说不同,它不是用史传形式记录人物的事迹,也有别于地理博物体志怪记载山川动植物及远国异民传说,而是杂记今古各种异怪故事,“是志怪小说的一个重要突破和创新。在题材和手法上获得极大的自由,因而一经出现便成为志怪的主要形式.”(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异闻记》现已散佚,鲁迅先生从古籍中辑出两篇,《张广定女》便是其中之一,因而,它便成为《异闻记》的重要传世之作,反映了《异闻记》的风格和特点。
《张广定女》写的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一件怪事:张广定夫妇为避乱,将女儿丢弃在一个古冢中,三年后归来,却发现女儿出人意料地活着,原来她是仿效乌龟的呼吸而活下来的。
是否真有其事,现已无从查考,但可以肯定,它记载的是当时的民间传闻,并加进了许多想象成分。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可看出这个故事得以流传的端倪。汉代,神仙方术和谶纬迷信盛行,人们求长生,信迷信,认为万物有灵,自古以来,乌龟就被认为是四灵之一,传说张女效息得生,与这种说法有关。这个传闻既迎合了古代的迷信说法,又顺应了当时的求长生不老之风,因而流传于世,并且对后世也有影响。苏东坡的诗《和读山海经十二首》:“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思怜。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所咏的就是这个故事。
同时,将这一奇闻异事放在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考虑,又可窥见东汉末年的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小说一开头就交待了事情的原委:“郡人张广定者,遭乱避地。”战乱使人们不得不离乡背井,流离失所,而张广定尤为不幸,他的女儿年方四岁,“不能步涉,又不可担负。"又怎能忍受颠沛之苦?百般无奈,张广定决定将孩子遗弃,夫妇俩自走他乡,作父母的不得不抛弃自己的亲骨肉,再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为凄惨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当时的乱离状况。曹操曾有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如果说这一诗句是对东汉末年乱世的形象描述,那么张广定弃女之事就是人民所受痛若的明证。饿殍遍野,百姓家破人亡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乱世多怪事,这就是张女传奇的特殊背景。在决定弃女之时,张广定的内心是非常痛苦和矛盾的,只要有一点办法,他也不会抛弃自己的女儿,又怎能忍心让女儿死后,尸骨暴露而无人收敛呢!他终于为女儿找到了“安息之所”——一个古冢。张广定将女儿安置在古冢中,安置的办法,小说中叙述是详尽的:“以器盛绳之”、“以数月许干饭及水浆与之而舍去”。虽然死亡的命运难以逃脱,但是,哪怕女儿能多活一天,也是父母之所愿,这里,既活现出张氏夫妇对女儿的爱心,又造设悬念,为后文留下伏笔。
三年后,世事终于平定。张广定得以返乡,去收拾女儿的尸骨,准备将其厚葬。然而,女儿仍然坐在冢中,仍然认识自己的父母,并且显得非常高兴。简直是太出乎意料了,莫非是女儿鬼魂吗?这一段描写非常生动自然,在读者眼前展现了这样一幅图景:女儿见到久别的父母满心欢喜。而父母见可怜的女儿仍然活着,却无比惊诧,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确信张女没有死时,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说通过张氏夫妇与女儿间的一问一答,使真相大白:张女因仿效乌龟呼吸而不饥饿,因父母所留衣被而免于寒冷。而那个大龟竟也还在,证实了张女的话,使疑虑顿然冰释。令人在为张广定庆幸的同时,不禁对此事称奇。那么以后呢?张女能够适应人间的生活吗?小说简要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女出食谷,初小腹痛。呕逆,久许乃习。”
这篇小说具有较明显的叙事特点,结构完整,丝丝入扣,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在创作手法和风格上,这篇小说与以前的小说有所不同,以前的小说文人气较浓,文字绮丽、雅致,而这篇则较为朴实,文字也较为平白。另一方面,它以当时的民间传闻为题材,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跳出了志怪小说以神仙、帝王传说为题材的俗套。
评:张氏避乱弃弱女,破冢绳之留衣食。弱女偶知效龟息,世平三岁竟未死。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