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可能是政治双簧的产物

字数:1730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1-26 15:17:34 更新时间:2022-11-27 04:28:41

楼主:张关林2016  时间:2022-11-26 07:17:34

《谏逐客书》可能是政治双簧的产物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历代文选所必有,原因有二,其一,此文实乃最经典的议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逻辑清晰,义理通畅,语言气势奔放,充分发挥铺陈、夸饰、排比、对偶之能,辞藻美而不媚,情感愤而不激,古今文章,几无出其右者。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居然改变了国家政策,大大提升了文化人“登车揽辔,澄清天下”的豪气。

文章改变国策的经过,据说是这样的:嬴政即位,为补充国力,准备修水利,以解决八百里关中的缺水问题。韩国得知此情,开始实施自以为聪明的“疲秦政策”,派卓越的水利家郑国主动上门献策,想通过修渠来消耗秦国财力,使秦无力他顾。郑国提出的方案与嬴政一拍即合,便于公元前246年,由郑国领导修渠。水渠历时10年修成,修成后能大大提高关中的粮食产量。修到第九年,即公元前237年,就在竣工前夕,突然发现郑国是韩国派出的疲秦间谍。原来郑国卖力地修渠,主观上不是帮助秦国,而是想拖垮秦国的财力。于是嬴政大怒,把郑国抓起来,继而怀疑在秦的六国人都可能是间谍,便下了“逐客令”,把在秦的六国人统统赶出国门。这有点像现在美国的决策者,怀疑在美的华人都是间谍。当时,李斯官居长史,是嬴政得力谋臣,但李斯是楚人,自然在被逐之列。

李斯在被逐路上,越想越憋屈,便给秦王写了 ,这就是名垂千古的议论文《谏逐客书》。此文就文采言,贾谊的《过秦论》只能算是模仿之作;就论证言,多年后的我们都能被说服,遑论当事人嬴政。

嬴政读后,突然发现自己错了,知错必改,立刻收回成命。垂头丧气走在回家路上的六国人,兴高采烈地调转码头,进一步认识到秦国果然不同凡响,开始心悦诚服地为秦服务。《谏逐客书》一文不胫而走,成为历代范文。此文更证明儒家的“一言兴邦”,绝非虚言。哪个文人不想一言兴邦?

但是,这出剧情反转的悲喜剧,我却有点不信。为什么?我觉得不合逻辑。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逐客令与《谏逐客书》,是秦国高层设计的一出政治双簧。

凭嬴政的智力,发现郑国是间谍,绝不会因此否定郑国渠的作用。韩国的疲秦政策,属于智障人士的一厢情愿,只是笑料,毫无实际意义,名曰疲秦,实则助秦,嬴政会看不明白?他只会暗笑。嬴政需要郑国修渠,而且9年的工作证明他是名副其实的水利家,而他的间谍工作,居然也是修渠!郑国的间谍身份,只是名义上的,他实际上是一个有大功于秦国的水利专家,这点嬴政必然心知肚明。逐客风波结束后,还是派郑国继续负责修渠,水渠修成后,以他的名字命名水渠。哪个间谍有这种待遇?这说明嬴政没有因为间谍案而改变态度。

如果因为郑国是韩国的名义间谍,嬴政就震怒地下了逐客令,就说明他的智力在中等以下,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统一全国的。所以,真心下逐客令,不符合嬴政其人的性格逻辑。

既然如此,为何下逐客令呢?有两个政治原因。

其一,秦国本地贵族对客卿一直很仇恨,因为客卿占据了许多重要岗位,本地贵族只能袖手旁观,很是不甘。郑国案发,本地贵族大为兴奋,开始掀起反客卿浪潮,理由很充分,连郑国这样的人都是间谍,哪个六国人可信?应该统统赶走。本地百姓有许多也排外。秦国政权主要靠本地贵族和百姓的支持,嬴政必须加以安抚,不能断然得罪。

其二,郑国尽管只有间谍之名而无其实,但秦国必须对此作出强烈反应,才能对反秦伎俩有所震慑,就是说,秦国必须借此对六国人狠狠敲打一番。

嬴政既要敲打一下六国人,然后为他所用,又不能失去本国贵族和百姓的支持,所以就跟李斯设计了这出双簧。六国人走了,秦国人的生活和行政一下子出现很多麻烦,就像现在的大城市,一到春节打工人走了,不方便的城里人开始惦记他们了。秦国人也是这样。各种不便,加上李斯的雄辩,排外情绪大为收敛,嬴政乘机收回成命,以示从善如流。这样,嬴政就达到了他的政治目的

《谏逐客书》写的内容,嬴政从小就耳熟能详,不可能由于李斯的提醒才猛然觉悟。皇家子弟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历代兴衰的经验总结。如果这是一出双簧,那么《谏逐客书》就是事先写好,嬴政认可的,也可能是核心圈的集体创作。李斯留有四篇文章,《谏逐客书》却鹤立鸡群,可窥端倪。

历史中,人物的性格逻辑与情势的互动,才是事件演化的主导因素。从嬴政个人禀赋、间谍事件真相、当时各派的情势看,逐客事件是做戏,才比较合情合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