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布局

字数:1595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2-09 01:03:14 更新时间:2022-12-09 01:46:16

楼主:ty_侧帽当花  时间:2022-12-08 17:03:14
刘邦死前为什么不采取足够的措施保护深爱的戚夫人?
刘邦生前受戚夫人蛊惑,想要改立太子,因此吕雉痛恨戚夫人。按道理来说,刘邦在病危之时,完全可以预料到吕雉的存在对戚夫人母子的危害,甚至可以下一道诏书来保证戚夫人母子的安全,而不是只让周昌做刘如意的丞相。
很多人评价说刘邦晚年有心无力,吕雉家族势力太大等等,所以刘邦无奈终老,太子不得换,大权自然落入吕雉手中。说法有市场,但逻辑不通。
刘邦是什么人?千年一遇的大政治家,被毛 评价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平民皇帝。”只有开国领袖才最有资格评价开国领袖。说吕雉家族势力大,其实就是她两个哥哥南征北战立下的大功,势力难以撼动。吕家功劳能有多大?有没有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异姓王功劳大呢?再比起萧何、樊哙、周勃、曹参这些沛县兄弟呢?就算吕家功劳大,那刘邦是怎么对付这些人的?亲自出马灭了所有的异姓王。让萧何下狱,萧何就得下狱。哪怕只剩下最后一口气,躺病床上,也一句话让统兵20万的樊哙也乖乖束手就擒。欲换太子,周昌硬着头皮说了几句公道话,大汉皇后竟然也要给周昌下跪。
刘邦依赖吕家,是因为他深深认为只有吕家事值得信赖的自己人,但凡吕家威胁皇权,以刘邦的做派,会毫不犹豫灭了吕家全族。
刘邦不保戚夫人是权衡后的结果,刘邦晚年提出换太子的原因,唱这么大一出戏,核心只有一个,要让他老刘家的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这是任何有钱有权势之人晚年做任何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太子刘盈年轻羸弱,怕他对付不了如狼似虎的功臣和皇族,这是刘邦晚年想换太子根本原因。为什么最终未换?那是刘邦在反复权衡、观察、思考之后,得出了最后结论:刘盈虽不是最理想的接班人,但也只有传位给刘盈,刘家的江山才能稳固。外戚、军功、皇族,三足鼎立,相互制约。如果传位给刘如意,吕雉这关过不了,刘邦一死,吕雉会立马杀了刘如意,扶刘盈上马。刘邦心知肚明。如果传位给刘如意,军功大臣和皇族会善罢甘休吗,戚夫人更没那个能耐保刘如意?传给刘盈,起码吕雉还能给刘盈保驾护航。保证江山不落入外人手里。吕雉活着,江山肯定姓刘。这是刘邦第一层布局。
其次考虑到,吕雉有一天心血来潮,让让吕家人做皇帝,所以刘邦分相权给军功集团和在关东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宗室诸侯集团。再广迁功勋士众于关中,赐予这些人丰厚的财富和特权。从而确立深入人心的刘姓皇权根基。吕家想当皇帝,问问这些人答应吗?这是刘邦第二层布局。
最后刘邦杀白马而盟,与功臣、宗室、吕氏共约——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的政治誓言。虽然很多人把誓言不当回事,觉得小儿科,但那是最高法理。如果哪天吕产、周勃乘风而起,其他人就要受吕或周统治,其他人拿起武器干就有了法理依据,非刘姓而王者天下人共诛之,就不是犯上作乱。而是站在法理和道德的制高点,根据高祖皇帝的盟约在干。后来诛杀吕氏家族时,周勃喊出这句盟约誓言后,应者从之,可见其影响之广。再看看西汉末年,群雄逐鹿,无论是绿林还是赤眉,推出刘玄还是刘盆子,这个大统领都是刘家血脉。东汉末年卖草鞋的刘备打着刘皇叔的旗号硬生生地拉起了那么大的一支队伍。老百姓就认为这天下必须姓刘。这就是人心,最大的政治。这一切都始于白马之盟。这是刘邦的第三层布局。
一派欲乱,其他两派会联合起来灭了它。异姓谋位,天下人共诛之。无论怎么斗,江山姓刘就够了。至于戚夫人在刘邦这场为千秋万代江山布局中,又有多大分量呢?戚夫人给刘邦生了个好儿子刘如意,又爱戚夫人,这是实打实。但比起江山来,吕雉的分量自然更重,为之奈何?刘邦当然知道戚夫人的下场,为戚夫人作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最终也只有选择吕雉。在这场为江山永古的宏大布局中,死去的人太多了,大江东去流不尽的英雄血,项羽、韩信、郦食其、彭越、英布、纪信等英雄豪杰,还有无数遭战火 屠戮的百姓子弟就该死吗?乃至后面为刘家保驾护航的几代人——吕氏家族、周勃父子被族灭了又到哪里去说理?到最后都只为刘邦和其子孙作了嫁衣裳。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