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热点事件中“阴谋论”盛行

字数:2070访问原帖 评论数:1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2-12 04:14:04 更新时间:2022-12-24 10:43:37

楼主:蜀南书生  时间:2022-12-11 20:14:04
前言:热点事件发生时,网络中谣言满天飞、“阴谋论”盛行,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水军带节奏、民众错误心理以及个别地方应对不力等。

一、网络水军推波助澜,“阴谋论”中浑水摸鱼

一是1450水军泛滥。所谓的“1450”原本是呆湾为对抗大陆意识形态而组建的网络水军队伍,既而扩展到受西方势力雇佣,在网络上恶意带节奏、扭曲事实,争夺意识形态阵地的群体和个人。在网络上,1450水军们带节奏的现象已不是新鲜事,很多评论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虽在公布IP地址之后曾经短暂消停,但是很快又通过改IP的方式卷土重来。1450水军们抓住热点事件,大肆传播“阴谋论”和不实消息、篡改视频等,利用时间差信息差,抓住大部分人易被煽动、逻辑思维能力差、陌生领域知识缺乏等弱点,把事件搅得稀里糊涂,挑拨社会矛盾,蚕食社会公信力,妄图达到其不可告人目的。

二是媒体平台推波助澜。有句话是“谣言动动嘴、真相跑断腿”,网络造谣成本极低,一段似是而非的文字,几句有诱导性的话语,一张暗含深意的照片,就足以带起一波谣言,形成新一轮的“阴谋论”。造谣的收益很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新闻流量上升,关注度提高,所以部分自媒体,为了流量不惜博人眼球,故意挑拨矛盾,只为把水搅浑,以便在浑水中捞取个人利益,就如同小偷一样,故意制造混乱,从而在混乱中乘机偷取自己想要的钱物。而造谣的代价极低,而绝大部分造谣者都逍遥法外,因造谣被抓的人是极少数,造谣取证工作并不容易,公安机关还要因此而被公知们阴阳怪气挖苦,就算被抓大多数也只是行政拘留15天而已,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还会因此而成为某些人眼里的“镀金”。综合来看,造谣“阴谋论”是一件风险低、收益高的事情,从而导致了“阴谋论”不良现象越演越烈。

二、部分群众错误心理,“阴谋论”成另类需求

一是固有认知难以根除。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确实发生了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和事情,这些事情,让部分公众形成了不公平的固有认知,认为凡是热点事件,就一定是不公平,一定有内幕,一定是包庇了强势的一方。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爆炸式的传播,各种信息来源渠道,保证了热点事件能得到大范围关注,得到合理解决。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网络化的发展,基本杜绝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甚至,网络还在个别重要事件中过度干涉事件处理,反而导致了不公平的现象。可是,部分公众停留在旧有认识层面,坚决不放弃旧看法旧观念,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跟不上时代。这样观念的群体庞大,覆盖各个领域。

二是病态的猎奇心理。“真相枯燥乏味的,而阴谋论却神奇有趣引人入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现实生活很枯燥,而那些听起来神秘的阴谋论,总是听起来很神秘、很有趣,非常的吸引人,能平添了许多生活情趣。所以,大部分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受猎奇心理影响而不知不觉地选择了那些更有意思、更吸引人的“阴谋论”。而那些枯燥乏味的真相,确实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实在是让民众了然无趣,从心理上不愿意接受。

三是道德美化的满足感。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外表漂亮的人,从而受别人的欣赏喜欢。但是,人的相貌总有缺陷,于是就采取化妆打扮的方式来美化自己,获得别人的认可,实现自我认可的满足。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跟外表一样,绝大部分人都希望成为一个高尚、正义、有道德有爱心的人,受到别人的憧憬敬仰。但是,现实里绝大部分人在道德层面也存在众多瑕疵,于是就以批判热点事件中的“阴谋”“不公平”等行为,来实现自己有正义感、有同情心的道德美化,进而获得自我美化后的满足感。倘若设想的“阴谋”不存在,批判行为就失去了合理性,道德美化行为就失去了基础。所以,“阴谋”必须存在。

三、个别地方应对不力,“阴谋论”更具说服力。
另外,也有个别的地方,缺少处理重大的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在热点事件当中忽视了网络舆情应对,或者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舆情,没有针对民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一一回应,导致了“阴谋论”反而更有说服力。归根结底,还是落后的思想认识水平,以及官僚主义作风导致的后果。但是,这样的现象也越来越少,地方应对热点事件的能力都在提升。

四、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热点事件?

虽然抨击了“阴谋论”及深层原因,但是,我依然非常认同民众对热点事件的关注。因为从中能看出,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肯定,也正是这种渴望推动了社会更加公平和进步。个人认为,倘若能从以下几点方面加以改进,定能更上一层楼。

一是保持中立“让子弹先飞”。遇到热点事件,切忌先入为主马上站定立场,并且水泼不进针扎不进,闭上眼睛蒙住耳朵。时刻提醒自己很有可能盲人摸象,事情很可能并非自己所认为,先让子弹飞一会儿,让事情发酵一下,再根据情况作出判断。

二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多听取多方面的声音,不要只听一方面的声音,要尽可能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尽可能注意那些声音最小的反对意见,对比两方的言论,分析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三是运用逻辑进行思考。多分析一下前因后果,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事情发生后谁受益?涉及的各个对象所作的行为是什么?利益点在哪儿?要承担什么后果?总而言之,围绕一个“利”字,其实就可以想清楚绝大多数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