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玩伴闰土:57岁病逝后,留下5子,如今后代完成华丽转变!

字数:1522访问原帖 评论数: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1-04 06:05:18 更新时间:2023-01-05 12:01:54

楼主:团团安安  时间:2023-01-03 22:05:18

闰土家里只有六亩薄地,收获的粮食并不多,还要面对各种苛捐杂税和天灾人祸,虽然闰土每天早出晚归、手脚不停,但还是不能养活一家人。

等到1934年,一场旱灾席卷了浙江全境,有些地方百天滴雨未下,旱灾过后水灾接踵而至。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之下,闰土的地颗粒未收,逼债的、收租的找上门来,没办法,他只能忍痛把六亩地卖了。

当时的剥削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根据统计,在1935年的浙江嘉兴县,当地农民每年收入为183元,但支出达到了301元;同年的平湖县,农民收入141元,支出达到了171元,也就是说一年白干了不说,还要倒贴钱。

我们看到的虽然是冷冰冰的数字,但这些造成了多少个像闰土一样的平民家庭走向破产。

因为贫困加上积劳成疾,不久后闰土便病倒了,他的背上长了一个毒疮,因为无钱医治,57岁的闰土最终撒手人寰。

生病时,闰土的后背一直流着脓血,全靠他的女儿章阿花帮他擦拭,即使这样,闰土也一声不吭。

病危时,闰土仍不忘千里之外的鲁迅,他嘱咐着孩子们说道:“想办法给周先生带一些干青豆去,他是一个好人。”

然而此时鲁迅的身体也不好,在闰土去世后不久,鲁迅也在同年病故了。

五、闰土的后代
闰土死后,他的大儿子启生挑起了家里的大梁。根据启生五妹章阿花的回忆,大哥和父亲闰土一样都是心灵手巧的人,每次村里搞活动,他都是挑大梁的。

可是启生的命运同样很悲惨,在1940年时染上了瘟疫,不幸去世,年仅36岁。

闰土其他孩子的经历并没有详细记载,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能衣食裹腹,做一个安稳的平头百姓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早逝的启生留下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做章贵,他去世时小儿子才三岁,只能被寄养到本族亲戚家里。

就在大家会以为章贵会过上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时,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机,那就是新中国成立了!

解放后,章贵走出了苦海,他励志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于是他参加了扫盲学校,还卖掉了身上的棉裤腰带,用这个钱买了书。

章贵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去速成班读书,为了能把学习的东西记住,章贵十分刻苦,他白天读,晚上读,上课读,下课读,有时候嗓子都读哑了,但是他心里却甜的很。

1954年2月,刻苦的章贵被党组织看中,被安排到鲁迅纪念馆工作,他紧接着又报名参加了职工夜校,开始了更系统、正规的学习。

章贵如饥似渴的学习,疯狂的读书,他读了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书,也认真学习研究鲁迅的文章,力争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不负组织交代的任务。

1982年,章贵被提升为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副馆长,1993年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之后,章贵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在谈起现在的生活时,章贵满足的说道:“我现在生活很好,有一儿一女,儿子在绍兴弹力丝厂工作,女儿从事幼教工作,现在我的孙子都19岁了。

和我的祖父、父亲相比,我现在过得简直是天堂一样的生活。我的老家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叔叔们也都过上了好日子,成为了富起来的中国农民。

我们现在和周家的关系仍然十分亲密,我和周海婴(鲁迅的儿子)经常书信来往,他们只要回绍兴,我们就像团聚了的家人一样,我去北京时,也一定要去周家,我们这真叫世交啊!

我还要我的儿孙和周海婴的后代继续交往下去,为什么呢?这叫一往情深,源远流长啊!”

结语:闰土和鲁迅那一代无法跨越的阶层,在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章贵不会称呼周海婴为“老爷”,他们都是平等的公民,他们可以亲密无间、可以畅所欲言,再也不用受到任何世俗的阻力。

回顾闰土的一生,他的经历令人心酸,但这不是个例,在旧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例子。

只有理解他们的经历的苦难,才能理解鲁迅和闰土最后一次重逢时的惊讶,只有理解了衰老、麻木的闰土,才能看懂那个民生艰难的时代,还好,那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也衷心希望那些事情也永远不再发生。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