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楼蒐书记】隐逸难得新种草

字数:2211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1-09 20:14:39 更新时间:2023-01-15 06:02:56

楼主:淮南小山黄  时间:2023-01-09 12:14:39
【小山楼蒐书记】隐逸难得新种草
——孔网《空谷幽兰》硬精装入手记
距上次购书,已过了三个多月,难得又种了草。
几年前,曾经关注过终南山隐士这一话题,还从网上搜存了终南山的照片,也知道美国人专门写过一本书。直到前一阵子,于百度贴吧看到一个隐士的居住地图片,诗兴大发,一发而不可收。特别是知道了“西翠花”这一著名的僧道雅士隐居地,从网上搜了相关的图片文章视频,几乎把它研究个透底,一连写了三首五律:
题王维笔下之终南别业﹡(2022、12、17)
一径幽深处,翠华灵榖宫。屋边馀乱雪,篱外伴寒松。地暖生瑶草,檐低衬玉峰。冬来无别事,道隐腹能充。
﹡网图灵榖翠华宫,终南一羽士家,仿佛似之。
寻隐——西翠花的绝世美景(网络借图)﹡(2022、12、31)
岁杪南山下,屏游西翠家。白芒摇碧嶂,青竹转蜂衙。石皓明溪畔,柿灯彤树叉。禅修隐士闭,书板壁边斜。
﹡地在西安市长安区库峪乡太乙宫镇大峪口新贯寺村西翠花村民小组,为著名僧道雅士隐居地。
咏终南山北岭大峪西翠花(2023、1、2)
万笏尽朝天,青屏起白烟。嵯峨奇石列,峡峪壑沟连。平掌梁台坻,人家茅茨椽。偶来翠华谷,所遇皆为仙。
此地唐时曾建有翠华宫,也称翠华谷。距王维的辋川别墅30公里。
知道自已所题写的“翠华宫”是“终南灵榖”禅师(本地人)本宅改造的山庄、清风禅师租住的小院。
意犹未尽,刚好孔网有个订单,发了货,用馀款下了一单美国人比尔•波特写的《空谷幽兰》,2009年南海出版社硬精装(无护封),定价29.80元。售价5元,连邮费12元。
在书没到来之前,看了豆瓣的书评,愈发喜欢。与是就选听了一些章节。
一位要好的诗友和了我的诗,无以为报,于是也选了他写的一首《山居》和他。一来一往,不觉就是四首。但别人不知道的是,我的和诗有一个小小的秘密:那就是诗中的山居,原型是终南山北坡大峪西翠花,地在西安市长安区库峪乡引镇大峪口新贯寺村西翠花村民小组,为著名僧道雅士隐居地。诗中也设身处地尝试着写了对禅修、对道的一些理解、体会:
和再新贤弟《山居》﹡(2023、1、3)
槛外霭云浮,深山避世幽。四时无尽藏,斗柄自周流。
﹡附林再新《山居》原玉:“片壑倚云浮,花开境更幽。时闻有归燕,竹外是清流。”
再和再新贤弟《山居》(2023、1、3)
岚光篱畔浮,精舍闭禅幽。非为林泉美,道心自在流。
﹡附林再新《酬小山兄<山居>》原玉:“山寺晚云浮,松风竹径幽。故人高唱至,馀韵入心流。”
三和再新贤弟《山居》(2023、1、3)
寒气牖边浮,山庄无限幽。往来飞信问,诗翰自风流。
﹡附再新贤弟《又酬小山兄〈山居〉》:“数峰天外浮,寒影入窗幽。良夜一樽酒,春风笔底流。”
四和再新贤弟《山居》(2023、1、3)
梅动暗香浮,小园推最幽。三酬复四唱,诗笔共风流。
*附林再新贤弟《三叠前韵致小山兄》原玉:“潮声入梦浮,山月照还幽。清话与君共,梵钟萦曙流。”
书3日傍晚从北京发出,4日中午直飞至厦门。5日下午,接到书派送的短信,提前去拿,村邮缓慢,尚未送到,只好返回。晚上按捺不住好奇心,从网上搜电子书,读了个大概。 因资源关系,有点支离破碎。
6日清晨,看到邮件已签收(代签收),发了截图给快递超市确认,接近傍晚,还是没有送到。因为之前了解的村邮情况再加上还有两单没送到,心情很不好,真是:
即事(2023、1、6)
村邮慢似牛,三月半年投。暂抑还来赏,沙堤夕照留。
7日晚饭后终于接到通知,邮政包裹已送达。然后去取件。
书到手,拆封。书如其名,无护封、腰封,朴素雅洁,书品九五,无题签。穿越十三年时光来到我手中。比此书还要早一年,我也如书中的隐士那样,隐居永宁乡间至今,算来也有十有四年了。
实体书到手,又细细过滤了一遍。作者所采访的那些隐士,不论道龄长短,道行深浅,他们的话都如吉光片羽,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值得深入体会。对他们以生命为代价,一心修道,不畏苦难,感到由衷敬佩与怜惜。所有这些要紧处,都细细划了黑红两色波浪线。成小诗一首:
读(美)比尔•波特《空谷幽兰》(2023、1、8)
朝日出东海,照余朱雀窗。终南寻隐士,心在翠华庄*。
*西翠花。
感到十分难得的还在于:一是作者的知识面广,不仅对中国历史、文学知识有较高的储备,尤其对佛道比较熟悉,后者对于我这样的读者非常友好;二是作者因系热心问道的外国人,道士对他没有什么戒心,愿意把自己一生所悟倾囊相告,让人一窥堂奥;三是作者对当地的地理状况非常熟悉,要么方位感超群,要么记性极好,简直可以和本地人有得一拼;四是对中国文化非常热爱,能满足我这样的资深“终南粉”的探究欲。比如,因为游历过华山,因而为作者对华山的熟悉和细致描写而感到吃惊。也因为我写过一首诗,所以看到他对草堂寺的描写也感到格外亲切。此外,还从书中得到了灞桥的权威确切现状,这是当今任何一部书或某篇文章所不能取代的。特别是对王维辋川别业的探访,如果不是因警察干预而中止,相信会更加精彩。五是作者文笔特别优美,结尾在卧龙寺遇到城市隐士的那段,是点睛之笔。有一种已得真意,问无可问,言无可言的感觉。“李杜文章愁来读,如倩麻姑痒处搔。”这本书就搔到我的痒点。
这本书远绍陶潜,近承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文学”的佳作,至少对是我这样的资深“终南粉”来说更是如此。
茅斋坐隐,名山卧游。一卷在手,澄怀观道,道在吾心而不可说。岂不乐哉?
(2023、1、2,4,5,6,7,8,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