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地卑·道两面性第四

字数:1066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2-16 19:58:26 更新时间:2023-02-20 00:53:28

楼主:陈旭东工作室  时间:2023-02-16 11:58:26
道两面性四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很精练。可是也容易误解。真实的情况,科学的描述,应该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道」只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描述方法。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因为「太极」裂变之后的存在,是一个分解出来的单一元素,既没有「位」,也没有「体」,而仅仅只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对于这样一个过渡性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过程,一切都稍纵即逝,一切都如梦如幻,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描述的状态,本来也没有办法给它做出一个界定。
但是问题在于,人就生活在其中。而且在人看来,这个过程是相对稳定的,仅仅只有未来不可知,不可捉摸而已。
相对于人来说,对于所在的环境这样的存在,如果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表达,也就没有了认知的可能性,同时也意味着没有了办法,来认可自身的价值。
为此,「是生两仪」的状态,被表达为人性化或者说拟人态的「道」。「道」之后才是「卦」,就等于为「卦」提供了一个源头,设定了一个造物主。
《道德经》说「道」有造物的价值,根源在此。
《易经》的「道」,从一开始就具有两面性。
一面是「裂变」。这是主要的方面,用来解释「极」分解之后的「存在」,也就是「爻」的特殊状态。「一阴一阳之谓道」说的就是这一面。
「爻者,言乎变者也」,根子在于,「爻」本来就是「裂变」的结果。也就是说,「爻」的本质就是「裂变」,而不仅仅是「言乎变」。
另一面可以勉强概括为「演绎」。
由「继之」与「成之」来描述,设定为「道」的后续发展。
之所以「勉强」,因为这本来是一个简单的,「爻」的阴阳相易。只是在此属性向相反属性变化的过程中,呈现结构性变化,从而引发了一个特殊的存在方式。
这个特殊的存在方式:
a、性质上,表现为「阴」属性与「阳」属性的混合物。
关键在于,这个属性本自「爻」由此及彼的过渡,所以这里的「混合」,是元素本身属性的内在转换,而非外力的糅合。
换句话说,虽然「三极」表现为「天极」在上,「地极」在下,「人极」夹在中间。同时「古之遗言」也强调「天地之间」的区间,强烈提示「人」来自于「天」、「地」属性的交织。
但是,这个属性混合的本源,却并非来自两个元素的冲突。换句话说,冲突是诱因,是前提,是条件,但是却不是混合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属性混合的真正原因,是元素本身与生俱来的「变化」特征。
b、形式上,「阴阳」互搏,此消彼长,呈现为一个持续的、完整的流程。
这同样是表象。
本质是:元素与生俱来的「变化」特征,天然存在对「时间」的需求。元素由此及彼的性质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化过程,也就是一个过渡期。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