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千三百九十三帖 读《冯燕传》

字数:3478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2-21 15:46:04 更新时间:2023-02-23 01:18:53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3-02-21 07:46:04
读书破万卷(6393)·《冯燕传》
《冯燕传》,唐代传奇小说。沈亚之作。存《沈下贤文集》,收入《太平广记》卷195。
沈亚之(?——831稍后),字下贤。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和五年赴京应试,屡黜于有司。七年下第还,李贺作歌以送行。至十年始登进士第。泾原节度使李彙辟为掌书记。入朝为秘书省正字。长庆元年,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调栎阳尉。四年,福建观察使徐晦荐为福建都团练副使。大和三年,以殿中侍御史充沧德宣慰判官。五月,宣慰使柏耆以擅杀叛将李同捷获罪,沈亚之坐贬虔州南康尉。五年,量移郢州司户参军。卒于任所。沈亚之工诗善文,尤长于传奇小说。其诗善感物态,工于情语,有名当时。李贺称之为“吴兴才人”(《送沈亚之歌》)。胡震亨谓其诗“意尚新奇,风骨未就”(《唐音癸签》卷七),与殷尧藩、张祜、徐凝、杜牧相唱和。李商隐曾有《拟沈下贤》诗,可见其影响之大。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升堂者。佳句“徘徊花上月,虚度可怜宵。”叶梦得以为可与李益诗“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并称。(《韵语阳秋》卷二引)《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 舍弟兼寄侯郎》诗为其代表作。曾游韩愈门下,所作散文“务为奇崛,在孙樵、刘蜕之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送李膠秀才诗序》闸述诗歌见解,兼论李贺诗歌成就,为文论家所重视。有史才。徐晦见其文云:“古史者亚之。”(《与福州使主徐中丞第一书》)所撰《霍丘县万胜冈新城录》、《旌故平卢军节士文》等,自谓可“备史听”。传奇小说善 “以华艳之笔,叙恍惚之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名篇有《湘中怨解》、《异梦录》、《秦梦记》、《冯燕传》等。前三篇叙神人故事,尤多窈窕之思。后世话本小说《邢君瑞五载幽期》即本《异梦录》。《冯燕传》对后世影响亦大。《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沈亚之集》九卷。《郡斋读书志》著录《沈亚之集》八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沈下贤集》一二卷。《文献通考》作一○卷。今传有《沈下贤集》一二卷本及一○卷本两种。《全唐诗》卷四九三编其诗为一卷,《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五补诗一首,《续拾》卷二五又补二首、断句二句。《全唐文》编其文为五卷,见卷七三四至七三八。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七《文宗纪》上、《郡斋读书志》卷一八、《唐诗纪事》卷五一、《唐才子传校笺》卷六等。
《冯燕传》原文:冯燕者,魏豪人,父祖无闻名。燕少以意气任专,为击球门斗鸡戏。魏市有争财斗者,燕闻之往,搏杀不平,遂沈匿田间。官捕急,遂亡滑。益与滑军中少年鸡球相得。时相国贾公耽在滑,能燕材,留属中军。他日出行里中,见户旁妇人,翳袖而望者,色甚冶,使人熟其意,遂室之。其夫,滑将张婴者也。婴闻其故,累殴妻,妻党皆望婴。会从其类饮。燕伺得间,复偃寝中,拒寝户。婴还,妻开户纳婴。以裾蔽燕。燕卑蹐步就蔽,转匿户扇后,而巾堕枕下,与佩刀近。婴醉且瞑。燕指巾令其妻取,妻即刀授燕,燕熟视,断其妻颈,遂巾而去。明旦婴起,见妻毁死,愕然,欲出自白。婴邻以为真婴煞,留缚之。告妻党,皆来,曰:“常嫉殴吾女,乃诬以过失,今复贼煞之矣,安得他杀事。即其他杀,安得独存耶?”共持婴,且百余笞,遂不能言。官家收系煞人罪,莫有辨者,强伏其辜。司法官小吏持朴者数十人,将婴就市,看者围面千余人。有一人排看者来,呼曰:“且无令不辜死者。吾窃其妻,而又煞之,当系我。”吏执自言人,乃燕也。司法官与俱见贾公,尽以状对。贾公以状闻,请归其印,以赎燕死。上谊之。下诏,凡滑城死罪皆免。赞曰:“余尚太史言,而又好叙谊事。其宾党耳目之所闻见,而谓余道元和中外郎刘元鼎语余以冯燕事,得传焉。呜呼!淫惑之心,有甚水火,可不畏哉!然而燕杀不谊,白不辜,真古豪矣!”
内容概述:冯燕之事,在唐代盛传,几乎家喻户晓。反映了封建社会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的矛盾,很值得深思。故事曲折,颇有推理意味。沈亚之据传闻写出了这篇《冯燕传》,唐末诗人司空图又据此传写成了长诗《冯燕歌》,宋代曾布又演变为《水调大曲》七首。可见这个故事对后世的影响。
小说叙述无赖少年冯燕与张婴的妻子鬼混,被喝醉了酒的张婴撞见。冯燕在躲躲藏藏之中示意张妻将遗留在枕边的头巾取来让他逃走,张妻错将枕边的佩刀取来。冯燕以为是张妻要他将张婴杀死,觉得张妻太狠毒,顺手将张妻杀死逃跑。官府断定是张婴杀死自己的妻子,判死罪。行刑时,冯燕突然出现,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愿伏罪。朝廷认为冯燕有义气,免了他的死罪。 作品中的主人公冯燕,是被作者作为“古豪”、“义士”来歌颂和刻画的。其实,这个冯燕是颇有些无赖习气的青年,他“以意气任专,为击球斗鸡戏。”但他又确实不同于那些游手好闲之徒、鸡鸣狗盗之辈,而是很讲究“义气”,经常打抱不平的人。同时,他还有一定的才能,并且被当时的滑州刺史贾耽所常识,把他留在府中。甚至当冯燕杀人犯案后,贾耽还用乌纱帽来赎冯燕的死罪。由此看来,冯燕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特点的人物。当然,在他的性格特点中,更多的是那种豪爽直率,快人快语,讲究义气,痛恨不义的特点,不论是杀张婴之妻,还是案发后的自首投案,都是其性格特点的自然表露。
鉴赏:作者对冯燕的“义气”是大为赞赏的,称之为“真古豪矣”,甚至作者自己也明确表示“好叙谊事(有义气的事)”暴露出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毫无疑问,作品中对“义气”的盲目歌颂、赞赏,是不足取的。
在区区四百余字的短篇中,作者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故事情节紧凑简练,很能吸引读者,足见作者的艺术功力不凡。其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对人物的精心塑造上。这篇传记篇幅极为短小,作者对主人公冯燕没有侧重于音容笑貌的描写,而是抓住冯燕的主要性格特点,通过他的行为,表现人物的本质。对于冯燕顽劣的一面,作者点到即止,一带而过,目的在于突出冯燕的豪爽仗义的一面。作者很懂得在事件发展中刻画人物的真谛,通过事件的逐步发展,使人物的特点逐步显现,从而达到既叙事又写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事件的叙述描写详略得当,颇具匠心。冯燕与张婴之妻私通,是事件发生的起因,很可以详写一番的。然而作者仅用寥寥数语就把它写完了:(冯燕)“他日出行里中,见户旁妇人,翳袖而望者,色甚冶。使人熟其意,遂室之。”不到三十个字,就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可谓简单明了。而作者却用占全篇大半的篇幅,详写冯燕杀张婴之妻及自首投案的过程。形成了故事的高潮,也使文章剪裁得当,布局合理,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不致于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
《冯燕传》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情节结构的合理安排上。整个作品篇幅短小,结构十分紧凑,情节发展自然合理。特别是前后互为铺垫,互相呼应,使事件发展有其必然性,令人信服。冯燕藏在张婴寝室门后,头巾落在枕下,文中特别提到“与佩刀近”,这实际上是为事件发展埋下的伏笔,它使后文的事件变化发展自然而合乎情理。冯燕让张婴之妻取出枕下的头巾,张婴之妻却拿起离头中很近的佩刀,冯燕认为她要让自己杀张婴。于是一时性起,杀了张婴之妻,因为在他看来,让人杀死自己的丈夫者,无疑是不义之人,而不义之人是应当格杀勿论的。如果前面不作一交代,埋下伏笔,此处就会显得突兀,又如当张婴得知其妻与冯燕私通后,“累殴妻,妻党皆望(怨恨)婴”。此处也为后文张婴妻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张婴杀了其妻作了铺垫,前后呼应, 自然合理。
语言精练、准确、传神,是这篇作品的又一特色。如写冯燕因“搏杀不平”而被迫逃亡,又因官吏追捕甚急而逃到了滑州。篇中仅用六个字:“官捕急,遂亡滑”。又比如,描写冯燕、张婴和他的妻子三人不期而遇的一段:“(张婴)会从其类饮。燕伺得间,复偃寝中,拒寝户。婴还,妻开户纳婴。以裾蔽燕。燕卑蹐步就蔽,转匿户扇后,而巾堕枕下,与佩刀近。婴醉且暝。燕指巾令其妻取,妻即刀授燕,燕熟视,断其妻颈,遂巾而去。”这一段几乎全用短句,节奏十分紧凑,一连串的动词,非常准确地表现了三个人不同的情态,生动传神,显示出作者具有很强的叙事才能。作品在表现冯燕仗义自首一段时,也非常准确生动,(冯燕)”排(推开)看者来,呼曰:‘且无令不辜死者,吾窃其妻,而又煞(杀)之,当系我’。”冯燕的言行,显示出他敢做敢当,不愿他人替自己屈死的豪爽义气的性格特点。
沈亚之的这篇传奇,在思想内容上虽无多少可取之处,而在艺术特色上的成就却不容忽视。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它流传后世,甚至影响后人的艺术创作。
评:冯燕私通张婴妻,醉酒张婴正撞见。冯要张妻送头巾,张妻错将佩刀取。
冯燕误以杀张婴,觉得张妻太狠毒。杀死张妻后逃跑,官府断定婴杀妻。
判成死罪行刑时,冯认凶手是自己。朝廷免去他死罪,认为冯燕有义气。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