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 与子同袍》——繻葛之战

字数:1623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2-22 17:55:00 更新时间:2023-02-22 16:03:52

楼主:老杨故事荟  时间:2023-02-22 09:55:00
这集咱们说周天子和郑庄公“繻葛之战”的故事。

郑庄公“假命伐宋”,盗用天子的名义,让周桓王大为震怒。周桓王直接任命虢公林父(忌父之子)为卿士,取代了郑庄公的职位。

原来郑庄公还在王室挂个名,这回一切待遇都剥夺干净了。郑庄公大怒,你既然不仁,也休怪我无义,有长达五年的时间,都不去洛邑觐见。

新仇旧恨积累到一块,周桓王忍无可忍,召各国诸侯勤王,一起讨伐郑国。如果说是吃饭,还可能有人来,一说砍人,奉诏来的只有卫、蔡、陈三国。

周桓王命令周公黑肩率领陈国的兵马,为左军;命令虢公林父率领卫、蔡的兵马,为右军;天子亲率中军,御驾亲征。

春秋年间作战,还恪守着左、中、右三军对垒的打法。只要三军分别决出上下,即可以定性输赢,这叫“三局两胜”。

战斗以车战为主,每辆战车上有甲士三名,左边的甲士叫“车左”,负责射箭;右边的甲士叫“车右”,负责格斗;当中是御者,负责驾驭车马。

战报打到郑国,郑庄公召集群臣议事。在春秋战国故事当中,开会议事的场景比较多。

天子亲征,这可不是小事,且不说天子联军有多么强大,“征伐自天子出”,本身就名正言顺。倘若打赢了,郑国等于和天子抗衡,大逆不道;倘若打输了,等于断送了郑国的国运,万劫不复。

正卿祭足主张和,大夫高渠弥主张守,世子忽主张战,众说纷纭。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郑庄公拍板决定,以打促谈。

怎么个打法?二公子子突献计:削弱中军,中军坚守不发;加强两翼,两翼先发制人。

三军对垒,本来中军最强,左右为辅。倘若削弱中军,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公子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主张等两翼打赢之后,再集中兵力,向敌人合围。

公子突的战术,是古代“驷马法”的一种,牺牲一部,来换取全局的胜利。由此可见,公子突的头脑不次于他的兄长世子忽。

郑庄公命令祭足率领左军,命令世子忽率领右军,亲自率领中军。周、郑双方在繻葛(河南长葛)摆开战场,一场载入史策的战役,拉开帷幕。

周军率先挑战,周桓王命令士卒骂阵。任凭周军如何挑衅,郑庄公把脖子一缩,拒不出战。从早上一直骂到中午,周军都疲惫了,无精打采。突然,郑国中军大纛旗摆动,战鼓声响,发出进攻的命令。

祭足的左军,迅雷不及掩耳,直取天子右军。天子右军乃是陈国兵马,士无斗志,一触即溃。

世子忽的右军,直取天子左军。天子左军看到右军已败,乱作一团。幸亏虢公林父亲自仗剑断后,左军才得以缓缓撤退。

天子左右两军尽失,郑国集中兵力攻打天子中军。周桓王一看,抬手拔剑,“弟兄们,跟着我跑啊!”说周桓王怎么不打了?败局已定,再战也是无益。

正在这时,郑将祝聃抬手一箭。其实祝聃的箭法,平常不怎么样,今个赶寸了,瞎猫碰上死耗子,一箭射中了天子肩头。周桓王负伤而逃。

繻葛一战,周桓王大败。从此,天子的威望一落千丈,“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消失不在。郑军也不追赶,收拾战利品,凯旋而归。

回到大营,祭足提醒郑庄公,说:“如今我军兵威已立,就当见好就收,毕竟面对的是天子。现在就该派出使者前去慰问,表示殷勤,让天子知难而退。”

于是,郑庄公派遣祭足为特使,带上牛二十头,羊一百只,到周营谢罪,恳求天子见谅。

事到如今,周桓王拖着带伤之躯,打又打不过,还能说什么呢。虢公林父、周公黑肩从中调解,请天子赦免郑国的不敬之罪,宽大处理。就这样,周桓王引兵而退,气哼哼回了洛邑。

这次战役当中,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什么天子的右军先打败呢?事后,周公黑肩说是陈军不肯用力,导致战败。其实,周公黑肩早就和郑庄公暗通款曲,玩起了“无间道”,只是天子还蒙在鼓里罢了。

周公黑肩吃里爬外,这样做注定没好下场。后来,因为他参与到王室争储的阴谋中,事情败露,招致杀身之祸。

“繻葛之战”发生在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秋。

——周天子可怜吗?可怜。但也应了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翻阅整个春秋,周朝都这样了,王室从来没有消停过。他们对内,尔虞我诈,自欺欺人;对外,一旦有风吹草动,就蠢蠢欲动,不懂什么叫感恩,不懂什么叫韬晦。这样的天子,不要也罢,沦为笑柄,罪有应得!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