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卷35授时诗解1大夫:施惠养惰民饶僭侈贤良:富均仁生赡则争

字数:2170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2-22 01:12:01 更新时间:2023-02-23 13:40:28

楼主:情真意深义薄云天  时间:2023-02-21 17:12:01
《盐铁论》卷35授时诗解1大夫:施惠养惰民饶僭侈贤良:富均仁生赡则争止

题文诗:
大夫又曰:共其地居,是世非有,灾害疾疫,

独以贫穷,非惰则奢;其无奇业,旁入也而,

犹以富给,非俭则力.今贤良曰,施惠悦尔,

行刑不乐,则是怜悯,无行之人,养惰奢民.

故妄予不,为惠惠恶,者不为仁.贤良对曰:

三代之盛,无乱之萌,乃由教也.夏商之季,

世无顺民,俗也是以,王设庠序,明教化以,

防导其民,及政教洽,性仁喻善.是故礼义,

立则耕者,相让于野;礼坏君子,争之于朝.

人争则乱,乱则天下,不均故而,或贫或富.

富则仁生,赡则争止.昏暮叩人,门户以求,

水火贪夫,不恡何则?所求饶也.夫为政而,

使菽粟如,水火民安,有不仁乎?富均心平.

大夫对曰:博戏驰逐,之徒其皆,富人子弟,

非不足者.是故民饶,则必僭侈,富则骄奢,

坐而委蛇,起而为非,未见其仁.居事不力,

用财不节,虽有财如,水火穷乏,可立而待.

有民不畜,有司虽助,之耕织其,能足之乎?

【题解】“授时”即不违农时的意思。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所以自然力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支配作用。本篇以“授时”为篇名,表明大夫和贤良在辩论如何发展农业生产时,双方都注意到天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但他们的观点则是不同的。

大夫认为,应该“使民务时”,就是要农民适应和掌握自然规律来发展农业生产。不仅如此,大夫还强调备耕工作,他说:“春耕亲以劝农,赈贷以赡不通,通滀水,出轻系。”在人力、物力、财力、农田水利各方面,作了充分准备,以保证春耕工作胜利进行。

贤良则认为,在于“明主授时”,在他们看来,农业生产完全是“靠天吃饭”,而天子又是上天的儿子,只需要举行一个祭天祭地的仪式,就算上而“敬顺昊天”,下而“敬授人时”了。至于农业生产如何搞,农民有什么困难等,天子则是不问的。

(卓注:(上注有误)贤良则认为,

古时候,君主春天派人下去视察耕种,以弥补收益不足,秋天派人收税,以帮助供给不够的地方。百姓钱财少,就减轻贡赋,百姓(农忙)力量少,就少搞修建。朝廷爱惜老百姓的劳力,不耽误他们的一点农时。如今,春季雨水及时,却无人播种,秋季庄稼(熟透了)得不到收割。田地荒废了,而官府(派百姓)去建筑的村落成了城市,开春以后,百官挂青旗,赶土牛,大概不是承君主之意劝民务农,而是因为春令上有规定,官吏勉强为之罢了,走走过场才这样做的吧!所谓官僚主义。)


【原文】
大夫曰:共其地,居是世也,非有灾害疾疫,独以贫穷,非惰则奢也;无奇业旁入,而犹以富给,非俭则力也。今曰施惠悦尔,行刑不乐,则是闵无行之人,而养惰奢之民也。故妄予不为惠,惠恶者不为仁。

【注释】奇业:谓非正业。旁入:本业以外的副业收入。
曰,原作日,今据明初本、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校改。
闵:怜悯。
妄予:不合理的赐予。
惠恶:施恩惠给坏人。

【译文】大夫说:居住在同样的土地上,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唯独还贫穷的人,不是因为懒惰就是挥霍浪费;没有正业之外的副业收入,而能够富足的人,不是勤俭就是勤劳的结果。现在你们说什么施行恩惠就高兴,执行法律就不高兴,这就是怜悯那些没有品行的人,养活好吃懒做、挥霍浪费的人。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地救助别人不算是恩惠,施恩惠给坏人算不上仁义。
【原文】
贤良曰:三代之盛无乱萌,教也。夏、商之季世无顺民,俗也。是以王者设庠序,明教化,以防道其民,及政教之洽,性仁而喻善。故礼义立,则耕者让于野;礼义坏,则君子争于朝。人争则乱,乱则天下不均,故或贫或富。富则仁生,赡则争止。昏暮叩人门户,求水火,贪夫不恡,何则?所饶也。夫为政而使菽粟如水火,民安有不仁者乎?

【注释】三代:指夏、商、周。萌,古同“氓”,即百姓。
季世:末世。指夏桀和商纣的时代。顺,服从。无顺民:没有不反抗的百姓。洽:谐和,融洽。
喻:明白,懂得。
“则”下原有“民”字,今据张敦仁说校删。
这儿句语本《孟子尽心上》。原文云:“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昏暮:傍晚。恡:同“吝”,吝啬。所饶:所有的(水火)够多的。
【译文】贤良说:夏、商、周兴旺时没有乱民,是由于教化的结果。夏、商末年没有不反抗的百姓,是风俗败坏的结果。因此,君主设立学堂,严明教化,防止人民犯上作乱,引导人民按照教化行事,等到政治和教化密切结合,仁成了天性,人们就懂得什么是善了。所以,礼义建立了,种田的人也能“耕者让畔”;礼义破坏了,就是君子在朝廷里也会互相争斗。人们互相争斗天下就会大乱,天下大乱则产生贫富不均,就会有的贫穷有的富裕。人们富裕了就会讲仁义,满足了要求则斗争也就停止了。傍晚去敲人家的门,寻求水和火,贪得无厌的人也不吝啬,为什么呢?因为水和火很多啊。如果治理国家的人能使粮食像水和柴火那样充足,百姓哪里还会有不仁义的呢?
【原文】
大夫曰:博戏驰逐之徒,皆富人子弟,非不足者也。故民饶则僭侈,富则骄奢,坐而委蛇,起而为非,未见其仁也。夫居事不力,用财不节,虽有财如水火,穷乏可立而待也。有民不畜,有司虽助之耕织,其能足之乎?

【注释】博戏驰逐:赌博赛马,引申为寻欢作乐。
僭(jian)侈:过分奢侈。
委蛇(yi):同“逶迤”,这里形容人坐着时弯弯曲曲的样子。
居事:办事。
有:语首助词。畜:古通“蓄”,即储蓄。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