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德国月球车2017年底前登月 并造访阿波罗17号登陆点

字数:15648访问原帖 评论数:58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6-12-01 18:16:00 更新时间:2021-01-22 23:46:33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6-12-04 11:58:21
看看光亮如新的太空舱是怎么回事

其实明眼都看懂这是一个模拟训练舱,用来模拟训练海上救援程序!


这样的模拟舱今天也有,以下是最新猎户座宇宙飞船


那看看从月球回来的阿波罗太空舱是何样子,明显被高温折腾过,原本闪亮用作反射阳光的镀层严重受损剥落,这是因为从月球回来的飞船是以秒速11公里进入大气层,这样高速与大气磨擦必然产生高热,事实上烧蚀隔热盾得承受着摄氏5000度的高温!








以下是美国与苏联完成人类首次跨国太空对接後,從近地空間回来的阿波罗太空舱,樣子明顯有著不同,雖然也有被高溫拆騰過,但是表面镀层還相當光亮,因為進入大氣層的速度必然少於7.6公里每秒!



联盟-19号飞船上俄国宇航员拍摄的阿波罗飞船



阿波罗飞船上美国宇航员拍摄的联盟-19号


美俄两国宇航员在太空合影



1975年7月24日21:18 阿波罗飞船返回地球表面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6-12-04 12:19:26
把阿波罗飞船发射到近地空间并不需要太块头土星5, 80吨重的空间实验室除外,美国与苏联首次跨国太空对接任务采用的是土星1B,这枚火箭其实相当于土星5的二级火箭....

土星IB的发射台可是相当有趣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6-12-04 19:36:44
@love_freedom2013 2016-12-04 12:19:26
把阿波罗飞船发射到近地空间并不需要太块头土星5, 80吨重的空间实验室除外,美国与苏联首次跨国太空对接任务采用的是土星1B,这枚火箭其实相当于土星5的二级火箭....
土星IB的发射台可是相当有趣
-----------------------------
@两边风光 2016-12-04 19:26:35
你发这些对证明登月一点帮助都没有,你是在有意搅浑水么?
没人去质疑环地甚至环月飞行,现在质疑的是载人登月。
发几张能清晰显示出现存的阿波罗月球车照片就行了,没这照片,其它的都是白费口舌。
五个国家几十次绕月行为,愣是没有拍一张清晰照片出来,可能是大家都忙着别的事,顾不上吧。
-----------------------------

只是上面就有大量照片的说明,如何没有照片? 早年嫦娥2还以拍摄到阿波罗登月遗迹来吹墟它的高分卫星的能耐! 1975年美苏动用了相关的硬件及技术在太空展开合作,和平化解了冷战时期的核危机!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6-12-05 01:14:00
@love_freedom2013 2016-12-04 12:19:26
把阿波罗飞船发射到近地空间并不需要太块头土星5, 80吨重的空间实验室除外,美国与苏联首次跨国太空对接任务采用的是土星1B,这枚火箭其实相当于土星5的二级火箭....
土星IB的发射台可是相当有趣
-----------------------------
@两边风光 2016-12-04 19:26:35
你发这些对证明登月一点帮助都没有,你是在有意搅浑水么?
没人去质疑环地甚至环月飞行,现在质疑的是载人登月。
发几张能清晰显示出现存的阿波罗月球车照片就行了,没这照片,其它的都是白费口舌。
五个国家几十次绕月行为,愣是没有拍一张清晰照片出来,可能是大家都忙着别的事,顾不上吧。
-----------------------------
@love_freedom2013 2016-12-04 19:36:44
只是上面就有大量照片的说明,如何没有照片? 早年嫦娥2还以拍摄到阿波罗登月遗迹来吹墟它的高分卫星的能耐! 1975年美苏动用了相关的硬件及技术在太空展开合作,和平化解了冷战时期的核危机!
-----------------------------
@两边风光 2016-12-04 22:41:46
你还是没弄懂。
环地,环月,无人登月,这几个都没人质疑。 你列出的所有证据,顶天了也只能证明到无人登月。
载人登月返回,至今没证据。
我不是100%的否认阿波罗载人登月,我不是否定派而是质疑派,因为一是没有证据,二是漏洞太TMD的多了。
原始录像带被抹了,原因是经费紧张需要录像带重复利用,有这么扯淡的么?
实时地月视频直播,哄傻子呢? 我做了十年视频压缩和传输,那个直播我瞄一眼就能......
-----------------------------

能不能做到有公式可以计算,前人创造出一大堆定理定律,只要设计附合公式计算结果自然能成! 计算火箭燃料及质量有"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公式",计算轨道及航速有牛吨定律,开普勒定律,计算深空通讯讯号损耗可用"自由空间损耗公式", 要是什么都不懂,那说明你没有资格质疑!

无人与载人登月最大的分别在于火箭的载荷,想发个几十公斤的无人机到月球玩玩,一枚廉价的长征二丙火箭己做到,而土星5是为载人登月而生,不计成本研发的3000吨级重型火箭,中国研发的长九也是3000吨级,这不是为了赶美,而是实在的硬指标,火箭必须能把最少45吨载荷送入月球轨道 ,载荷包括飞船自重,燃料,生命保障系统,氧气,食物,水等物资及设备,务求满足宇航员往返地月及最少十天任务需要,所有载荷都是经过精密计算,不能有任何含糊或偏差,否则载人登月会是一场灾难!

能满足以下条件,载人登月只是事在人为!
3000吨级大推力火箭,大型深空通讯及测控设备,变轨及在轨对接技术,惯性导航用精密陀螺仪,嵌入式计算机,可变推力发动机,生命保障系统及航天服, 这些在60年代美国人都可以实现,飞船从地球飞月球只需要3天时间,相比轮船漂洋过海实在不足为哉!
事实上60年代的通讯,航空还是航天的发展比很多人想象的先进发达,卫星通讯,深空通讯雷达,嵌入式计算器,精密自动导航仪,燃料电池,土星5火箭,州际弹道导弹,核动力航母,黑鸟,F15战机,波音747巨型客机等,都是那年代诞生的产物,不少到今天都没有质的改变或超越!

登月直播用的是慢扫描电视与商业电视的组合,画面先在特殊的显示器上放映,然后由一台普通电视摄像机对着这台显示器拍照,这种中继的拍摄方法大大的降低了画面的质量。阿波罗11从月球发送的画面信号最先被位于美国境内的金石深空通讯中心接收,但位于澳大利亚的金银花溪跟踪站获取的信号保真度更高,几分钟以后信号转接到灵敏度更高的澳大利亚帕克斯射电望远镜。尽管直播遇到了技术和天气困难,首次月面舱外活动模糊的单色画面还是向全世界至少6亿人进行了直播。这段视频存世数量很大,但保存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原始慢扫描源版录像却在一次日常洗带操作中被毁。所幸文档录像的副本最终在登月直播的一个地面接收站,澳大利亚的柏斯被找到。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6-12-05 12:06:59
@西藏雪山 2016-12-05 10:21:39
楼主,请解释一下70年代美国是如何解决地月实时视频直播的吧,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美国登月最大的BUG就是这个,其他都是小CASE。
-----------------------------

登月视频直播为的是让世人见证历史盛事,并不是被人用来质疑造假!
60年代卫星没有今天的先进,但要在地月之间传送慢扫描低解像的电视画面,却是不难的事 ,那时代己拥有大口径(64米)的深空天线,今天在淘宝随便买个碟型天线能接收3万多公里外卫星发送的高清电视讯号,对电波而言3万公里还是30万公里分别不大,想获得更好的收讯,无非就是增大天线面积来加强增益, 今天随便一个深空卫星数据下限速度能上百MB/S ,如环月卫星LRO,每天从环月轨道发回数十GB数据,比不少家用宽带还要快!

当年的电视系统采用的是仿真讯号,而阿波罗11从月球发送的是10帧每秒,320线慢扫描黑白画面信号,带宽为0.4MHZ, 通讯系统采用的是“统一S波段”系统,简称USB (神舟及嫦娥还在采用) ,对于这一系统,NASA在其SP-87文件中有详细介绍。
登月舱有两个抛物面天线,一个是2英尺,发射增益为20.3dB。另一个是在月面时与地球通讯的主天线,是一个10英尺的抛物面天线,3dB波束发散角是3度,发射增益为34dB,功率为20瓦,地面接收采用了美国金石及澳大利亚帕克斯64米射电深空接收天线,增益为59dB, 根据自由空间(真空)信号衰减公式︰loss=20xlog(d)+20xlog(f),d=距离,f=频率, 你要是相关从业人员那应该懂得如何计算!?




澳大利亚帕克斯64米射电深空接收天线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6-12-05 23:49:23
来欣赏一下"摄影师"阿姆斯特朗的不朽之作
拍摄器材: 哈苏70mm中幅胶片相机,卡尔蔡司80MM 及250MM镜头
拍摄时间: 1969年7月16-20日
拍摄地点: 地月空间的阿波罗11飞船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6-12-05 23:49:56
































把以上的照片合成连续动画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6-12-06 00:00:16
看看什么是上档次的月球写真,还真让人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月球背面,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月球上看地出



來個250MM長焦距鏡頭特写



















把照片合成连续动画的效果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6-12-06 10:56:28
@love_freedom2013 2016-12-04 12:19:26
把阿波罗飞船发射到近地空间并不需要太块头土星5, 80吨重的空间实验室除外,美国与苏联首次跨国太空对接任务采用的是土星1B,这枚火箭其实相当于土星5的二级火箭....
土星IB的发射台可是相当有趣
-----------------------------
@两边风光 2016-12-04 19:26:35
你发这些对证明登月一点帮助都没有,你是在有意搅浑水么?
没人去质疑环地甚至环月飞行,现在质疑的是载人登月。
发几张能清晰显示出现存的阿波罗月球车照片就行了,没这照片,其它的都是白费口舌。
五个国家几十次绕月行为,愣是没有拍一张清晰照片出来,可能是大家都忙着别的事,顾不上吧。
-----------------------------
@桃花岛主2008_2 2016-12-06 09:22:21
呵呵,地球卫星都能拍清地球上的人了,月球卫星就是拍不出月球上阿破罗的照片???呵呵呵 ,日本鬼子,欧洲鬼子都说去拍摄了,也没见放出能看的阿破罗的照片来。按道理这么伟大的登月,有必要这么羞答答?????
-----------------------------

嫦娥2及LRO的分辩率大约为1.5米,也就说能辩认到1.5米或以上体积的物件,

你贴一张最高清的卫星照片来看看是否拍到人? 那怕是一辆汽车!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6-12-06 16:43:31
印度私人团队明年底送无人月球车上月球

随着谷歌月球X大奖最终日期的临近,越来越多参赛队伍对外公布其发射合同。近日,其中一支参赛的印度团队宣称,其发射合同已得到X Prize基金会的证实。

图为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TeamIndus团队计划明年12月用该型火箭发射月球载荷。


参加谷歌(微博)月球X大奖的印度私人团队“TeamIndus”12月1日宣布,他们已经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签订发射合同,后者将为该团队的月球载荷提供发射服务。目前“TeamIndus”团队的发射合同已得到X Prize基金会的证实。ISRO将在2017年12月,用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将该团队的着陆器与漫游车送上月球。根据目前的计划,PSLV将把TeamIndus的月球载荷送入一个椭圆的地月转移轨道,近地点高度880千米,远地点高度70000千米。随后TeamIndus的月球载荷将在21天后抵达月球附近,并着陆在月球正面的雨海地区。早在2013年,中国的嫦娥3号着陆器已在该区域成功着陆。

TeamIndus也是X Prize基金会第四个证实已签署发射合同的参赛队伍,只有被证实已签署发射合同的参赛队伍方可继续参加今年之后的比赛。在2015年,分别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的两支参赛队伍“SpaceIL”与“Moon Express”已宣布通过了发射合同审核,而另一支国际团队Synergy Moon在今年8月也通过审核。另外,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参赛队伍“PT Scientists”在11月29日对外宣布,他们已向X Prize基金会提交了发射合同,并在等待对方确认。谷歌月球X大奖推出于2007年,历经数次最后期限的推迟,目前给出的最后期限是2017年底。该竞赛要求参赛队伍必须是私人团队。在2017年结束前,如果有参赛队伍能够最先将月球车或着陆器送上月球,并至少移动500米的距离,发回高清视频或其他数据,该团队将获得2000万美元的奖金!

而TeamIndus团队的发射日期定在2017年12月底,这距离谷歌月球X大奖最后期限非常近。在12月1日的一次采访中,TeamIndus团队负责人Sheelika Ravishankar称,她希望X Prize基金会可以延长最后期限数周的时间,因为TeamIndus的月球载荷发射于2017年末,而着陆器与漫游车登陆月球需要数天时间。但是她也表示没有理由再继续延长比赛了,因为已经有其他参赛团队公布了2017年的发射计划。TeamIndus团队的着陆器与月球车组装进度也在加速,该私人公司期望在几个月内完成月球载荷试样的认证工作,而正样的相关工作在那之后将很快展开,并在2017年9月前完成最后测试与星箭整合工作。其他参赛团队的月球车和着陆器几乎都是作为次要载荷,搭载火箭发射的,而TeamIndus团队的月球载荷使用的是专用火箭,该火箭尚有多余运载能力容纳其他参赛团队的月球车。TeamIndus团队负责人Sheelika Ravishankar称:“我们正处于与另一支参赛队伍签署协议的最后阶段。”与另一支竞争团队结盟在之前不是没有先例。月球X大奖的另一支参赛队伍“Astrobotic”,计划至少为其他两个参赛团队搭载发射月球车,虽然Astrobotic目前仍未对外公布其发射合同。Ravishankar表示,包括发射费用在内的整个任务花费约6500万美元,TeamIndus正通过出售公司股权募集和获取赞助,而在明年一月该团队会有一场众筹活动。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7-01-10 19:25:39
日本私人月球车2017年底搭乘印度着陆器登月

Hakuto团队的月球车,Hakuto也是日本唯一一支参加月球X大奖赛的团队。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12月20日消息,参加谷歌(微博)月球大奖赛的日本团队“Hakuto”于20日宣布,该团队的月球车将在2017年搭乘印度参赛队伍的着陆器登月,相关合同已签署并得到核实,此前与Hakuto合作的另一支参赛队伍已宣布退出比赛。

Hakuto团队称,他们已与印度团队“TeamIndus”签署协议,用印度团队的着陆器将一辆小型月球车送上月球,该协议已得到X Prize基金会的核实,但涉及搭乘费用的相关条款未被披露。

谷歌月球X大奖赛推出于2007年,历经数次最后期限的推迟,目前给出的最后期限是2017年底,该竞赛要求参赛队伍必须是私人团队。在2017年结束前,如果有参赛队伍能够最先将月球车或着陆器送上月球,并至少移动500米的距离,发回高清视频或其他数据,该团队将获得2000万美元的奖金!但在那之前,X Prize基金会要求所有参赛队伍必须在2016年结束前,提交一份发射合同由基金会进行核实,没有达到该要求的团队将无法继续参加这项比赛。今年12月1日,印度团队“TeamIndus”宣布已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签署合同,购买ISRO的发射服务。ISRO将在2017年12月,用一枚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将TeamIndus团队的着陆器与漫游车送上月球。目前该合同已得到X Prize基金会的核实。12月初,印度团队宣布其发射合同时曾表示,他们正处于与另一支参赛队伍签署合作协议的最后阶段。

负责该竞赛的X Prize基金会高级总监 Chanda Gonzales-Mowrer,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很荣幸对Hakuto团队的发射协议进行了核实,也很高兴看到两支参赛队伍在这次登月任务上进行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设立该奖项的目的就是希望促进私企的相互合作,这会是一个绝好的示范,在太空探索的下一次巨大飞跃中,两支参赛队伍走到了一起。”

根据2015年2月达成的一份协议,Hakuto团队曾计划搭乘另一支参赛队伍、美国“宇宙机器人”(Astrobotic)团队的着陆器送月球车登月。不过Astrobotic团队近日已宣布退出谷歌月球X大奖赛,但会继续开发月球着陆器用于2019年的商业任务。
在12月19日《太空新闻》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评论中,Astrobotic团队总裁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表示,该公司认为抢在2017年结束前,将开发中的航天器赶工期完成并进行发射是不明智的,而且这会威胁到公司的整体发展。
“我们做出这个决定并不轻松。但是,当大奖赛的要求与我们客户的需求相冲突时,我们必须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桑顿在文章中写道:“我们相信,专注于执行客户的需求更为重要,而不是去追逐不切实际的大奖赛截止日期。”
Astrobotic于12月20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们与Hakuto团队的协议依旧有效,将在2019年的任务中允许Hakuto团队的另一辆月球车搭乘着陆器登月,而Hakuto团队的首辆月球车则在2017年底由TeamIndus团队送上月球。

Hakuto是日本ispace公司的一个项目,该公司对月球资源开发有长远计划,该计划被称为“月球高频运输服务”。ispace在12月16日宣布,该公司已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共同制定月球资源开发计划,并解决相关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HAKUTO团队负责人、ispac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Takeshi Hakamada 在12月16日签署谅解备忘录时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空间资源开发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我们参与全球技术竞争,进行HAKUTO项目时,积极参与规则制定与商业化是非常重要的。”

HAKUTO是目前十五支参赛队伍中,第五个通过X Prize基金会发射合同审核的团队,只有被证实已签署发射合同的参赛队伍方可继续参加明年的比赛。
在2015年,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的两支参赛队伍“SpaceIL”与“Moon Express”已宣布通过了发射合同审核,而另一支国际团队Synergy Moon在今年8月也通过审核,印度团队TeamIndus则在12月1日宣布通过合同审核。 另外,总部设在柏林的德国参赛队伍“PT Scientists”在11月29日宣布,他们已向X Prize基金会提交了发射合同,并在等待对方确认。而来自智利的AngelicvM团队,其月球车原计划搭乘Astrobotic的着陆器,目前还没有最新消息。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7-01-10 19:33:49
在2017年结束前,如果有参赛队伍能够最先将月球车或着陆器送上月球,并至少移动500米的距离,发回高清视频或其他数据,该团队将获得2000万美元的奖金!

另外该奖赛还设立两个额外奖项。水发现奖(400万美元)要求参赛队在月球表面明确地探测到水,并发表一篇同行评议论文。“虽然轨道探测器已经发现月球有水,但还没有人在其表面进行过实地探测。

而角逐阿波罗遗产奖(400万美元)的队伍,必须从当年阿波罗的着陆位置发送图像和照片。Barton表示,有关阿波罗人造品在月球经历风霜的数据将会有科学价值。
但目前入围决赛的选手都未宣布目标是寻找水。原因可能是他们认为最可能有水的地方是位于月球两极的撞击坑阴暗处,太阳能探测器难以到达。而且,接近阿波罗遗迹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月球着陆点很难精确无误,如此接近阿波罗遗迹对参赛队伍的探测器而言难度太大。另外,登陆位置越接近,制动火箭爆炸或撞击也越可能毁坏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地点。

不过,“兼职科学家”团队正着手一试。该团队认为在奥迪公司帮助下开发的探测器能达到所需的降落精度。该团队首席电子技术员Karsten Becker指出,他们计划降落在阿波罗17号的月球车登陆点附近。“在月球上待了45年后,它是崭新如初还是已经成为碎片?”他反问。
楼主:love_freedom2013  时间:2017-04-30 11:52:11
@生存8之道 2017-04-30 11:34:07
小布什在台上的时候就喊叫:我们要重返月球。然后N年都过去了,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

“星座计划”由布什政府提出,于2005年开始实施,计划研制一系列新的航天器、运载火箭以及相关硬件,帮助美国人在2020年重返月球,进而飞向火星。奥巴马上任后取消了这项计划,提出2025年登陆小行星,2030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社执行总编庞之浩表示,美国原本就计划在2021年,用新研制的太空发射系统(SLS)发射猎户座飞船,实施载人绕月飞行任务。现在看来这项计划可能会提前实施,凭借美国现有的技术基础也不难实现。但他认为,如果美国要重新实现载人登月,在保障投入的前提下,至少还需要5年到10年时间。他说,虽然美国人曾经登月,但那是在特殊情况下动用举国之力开展的工程探险。如今虽然航天技术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载人登月仍是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很多条件都不具备。

1969年7月,美国用土星5号火箭运送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截至目前,土星5号仍是人类用过最大的运载火箭,总推力超过3400吨,月球轨道运载能力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8吨。随着阿波罗计划终止,美国暂时没有如此大推力需求的航天任务,土星5号生产线于1970年关闭。直到2011年,NASA确定了SLS的设计,将其作为土星5号的继任者。

庞之浩表示,SLS分为两个阶段,一阶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70吨,只有土星5号的一半多点,而且计划明年才能首飞。二阶火箭运载能力超过了土星5号,但要投入工程应用还需更长时间。

近年来,风头正劲的猎鹰九号火箭,暂时也无法承担载人登月重任。庞之浩说,即使是新研制猎鹰重型火箭,运载能力也不到土星5号的一半,而且现在也没有首飞。SpaceX公司虽然提出了“超级猎鹰”方案,那更是遥远的事。他认为,猎鹰九号连近地载人任务都没实施过,其目前首先要解决可靠性问题。

航天专家、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究员杨宇光,对美国实现载人登月的预期较为乐观。他认为只要SLS和猎户座飞船研制进展顺利,再基于阿波罗飞船的基础研制一个登月舱,美国数年内载人登月从技术上不难实现,但需要两次发射才能完成。

杨宇光提出的方案是分两次发射,将登月所需载荷发射到地球轨道,包括搭载人的猎户座飞船、登月舱和一个上面级。飞船和登月舱完成交会对接,通过上面级实现从第一宇宙速度到第二宇宙速度的加速,将组合体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靠近月球后组合体进行制动,进入环月轨道。航天员从飞船进入登月舱,登月舱与飞船分离,落向月球。返回时,登月舱在环月轨道与飞船对接,一起回到地球。

然而,当年阿波罗计划只需一次发射,采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式就实现载人登月。如果美国重返月球仅是重复前人作为,甚至所用技术方案更为复杂繁琐,其意义何在?

庞之浩表示,未来人类登月应将目标定位于长期驻留,建立能源基地、科研基地等。很多科学家认为,把月球作为跳板实施载人登火更靠谱。

杨宇光说,登月和登火,很多技术可以互通,比如飞船、火箭等。也有些技术不能通用,比如登月舱和火星着陆器在技术上差别非常大。奥巴马终止星座计划,决定不再重复登月,而是集中所有经费直接把人送上火星,但今天看来,该计划仍遥遥无期。“虽然从技术可行性来看,人类有能力掌握登陆火星所需的技术,但这些技术难度很大,从攻克到试验验证,需要巨额经费投入。一次载人登陆火星任务,所需经费可能远远超过国际空间站。”他说,“但这么多钱从哪来?虽然NASA希望2030年登上火星,但所需经费至今没有着落,也没看到真正有意义的步骤安排。”他表示,单纯的登月没有太大价值,如果能更进一步,提取、利用月球资源飞向火星,这样更有意义。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