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名人陆世仪

字数:4265访问原帖 评论数:1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7-03-01 18:34:00 更新时间:2021-01-30 14:37:48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7-03-01 10:34:00
太仓名人陆世仪(桴亭和桴楼)

陆世仪这位太仓人,出生在明万历三十九年,到明末崇祯十七年,三十四岁的时候,(也就是明朝最后的那个甲申年)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士君子处士君子处末世,时可为,道可行,则委身致命;盖天下所系者大,吾身所系者小。若时不可为,道不可行,则洁身去国,隐居谈道,以淑后学,以惠来兹;盖天下所系者大,而万世之系者尤大也。”也就是说,现在是应当隐居谈道以淑后学的时候了。当年在苏州府学曾以“陈陆江盛”闻名的几位同乡、同学陈言夏、江药园、盛圣传也都赞同他的想法,就都开始隐居生活了。
其实,他们这种想法和生活,并不开始于清兵入关,甲申年前的时候就这样想这样做了。有两首诗或许可以证明这一点。
和圣传湛一亭二律

——明•陆世仪

疏林落落竹森森,中有幽亭贮素琴。凭槛小花供杂绮,隔溪高树散轻阴。纵观万物皆生意,静对渊泉识道心。一室自饶千古乐,不知人世有升沈 。 湛一亭前竹树森,主人终日坐鸣琴。清晨习静贪朝气,永夜焚膏惜寸阴。水到渠成看道力,崖枯木落见天心。此中旋转须教猛,不信神州竟陆沈。

圣传就是陆世仪桴亭的朋友盛圣传。湛一亭,不知是盛的居处还是陆的。他们终日鸣琴,而夜里却是焚膏惜阴,等待着水到渠成看道力,崖枯木落见天心的那一天。

钱穆先生《理学六家诗钞》收入此二诗,有一句按语说,此二律成于崇祯十六年癸未,桴亭三十三岁。明年甲申,即神州陆沉之岁也。这个按语,点明了二诗写作的时代背景。其“桴亭”就是陆世仪在明亡以后避世隐居的地方,并以之自号。
癸未年写的是不信神州竟陆沉,甲申年陆沉的日子来了。时不可为,道不可行,于是他们就更决心洁身去国,隐居谈道,以淑后学,以惠来兹,并更认定这是万世之所系者的大事。




陆先生居家的生活,从他留下的诗中可以了解一些。有一组诗《无陋居十咏》(有序),又一组《桴亭八咏》,这无陋居和桴亭,都是他给自己居住之处起的名。其第一组的诗序说“于自丑寅间,知天下已乱,江南不能无事,即与友人辈历选山水,欲求避世,而不可得。至癸未,乃结茅于城之西北水村,将终身焉。乙酉夏,局村仅一二月,以土人乱,复入城,遂病不能去,今又历半岁,其间乱而定,定而复乱,态凡几变。以予所居甚僻,故戎马之迹亦不及。读书之暇,时与友人相过论诗。每每兴思山水,神情飞越,而困于力弱,不能自举。因喟然曰,孔子不云乎: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因名所居为无陋,,示不必去。爰成十咏,聊以解嘲。”这是从明末到清初那段时间的事。桴楼那一组,也有序。“桴亭,予所居读书处也。世衰无徒,四方靡骋,聊乘此桴,当浮海尔。平居往还,惟石隐、寒溪、确庵数子,而石隐有《玉井轩八咏》,寒溪有《寒溪八咏》,确庵有《蔚村八咏》。人皆有诗,翳我独无。新岁无事,聊拈八题,以当语道,同志其属和焉。”这组诗比上一组要晚几年。十首和八首,一共十八首,下面我们挑几首读读。




《无陋居十咏》每一首首联都是“谁谓此间陋,彬彬君子居”下面六句就是用来说明其不陋的。姑抄二首,以见一斑。“谁谓此间陋,彬彬君子居。斯人皆可与,天地总吾庐。道在乘桴乐,神全处困舒。但教忠信得,宁复畏沦胥。”“谁谓此间陋,彬彬君子居。菊松三径满,安乐一窝余。种菜常师圃,谈诗有启予。黄虞今在否,巢许且疏狂。”其一提到了乘桴,就是《桴亭八咏》序中所说“聊乘此桴,当浮海尔”的意思,这个浮海,虽然天下已乱,但是在这无陋居,还是有“斯人皆可与”,所以“但教忠信得,宁复畏沦胥”,的确是无陋之有。下面一则,列举了诸多先贤,更可证明何陋之有了。其他各首写出的不陋,还有很多,再抄几句‘’短榻遥期客,匡床独著书“,“无地不栽竹,有庐唯贮书”“客来唯论道,独坐只看书”“放志逃诗酒,全身学散樗”等等等等。无陋居真可说是可以与陶渊明五柳居邵康节安乐窝前后映辉,何陋之有了。

后来就是桴亭了,也不知是否还在无陋居那个地方。或者就是那里的一间书房?这八咏都有题目,是小亭、危桥、清池、瘦石、老梅、古桂、修竹和新荷。其前二首“玲珑四面八窗开,独坐孤亭绝点埃。雪月风花供玩啸,帝皇王霸入铺排。“”直木三株不用丁,到来一径造斯亭。入门宾客休惊讶,朝夕侬家掉臂行。”看上去这桴亭就是一间书房一座小亭,无陋居则是说的整个住宅包括园亭在内了,那些清池、瘦石等等,可以说是桴亭的附件,也可以说是无陋居的美景了。
shunzhi 顺治初年,世仪先生就隐居无陋居,后来在这桴楼读书著书一直到康熙十一年六十二岁去世。隐居避世,即使在明遗民中也声光较暗,他的著作也流传不广。



他的诗里写到平日种菜、栽竹、鸣琴、论道、谈诗、诗酒、玩啸、看书、著书等等等等。其所作诗和所著书很多是流传到今的。和他同时代的朋友陈言夏给他的诗集写序,有一句“桴亭之人,可自传其诗;桴亭之诗,可自传其人”。这句话应当是很高的评价了吧。钱穆先生编集《理学六家诗钞》中的桴亭诗钞时引用了这一句,并且说,余钞桴亭诗,亦窃本言夏此旨,就是说,读读他的诗,就可以了解到他的人了吧。
但是他的学问,所谓的以淑后学以惠来兹,万世之所系的,自然是他的学问而不是这些事、诗可以完全代替的。桴亭先生在明朝崇祯年间就开始写的《思辨录》,一直写了多年到他五十一岁时得到毛如石帮助才付刻出版。又过多年,到晚请光绪二十六年,有同乡太仓人唐受祺刻印了陆的多种遗著,包括了这《思辨录》在内,有二十多种。钱穆先生说盖在朱子后,善述朱者,无过此书。钱穆先生研究朱子,写完了《朱子新学案》,又续写了多篇朱子以后学者讨论朱子学问情形的述评文字,本拟编成一书《研朱余渖》的,后来没有编,而把各文编到《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去了。其中就有《陆桴亭学述》一篇。就是认为其他人都没有这桴亭先生说得好(包括赞同处和认为未合处两方面)。这应该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吧。


桴亭,是陆世仪在明亡之后的居处.他把这居处命名为桴楼,.钱先生在理学六家诗钞自序中说,六家中唯桴亭遭遇特酷, 生值易世,坚贞不仕.生事穷窘,茹苦更深.故其诗多幽忧沉痛之辞.……斯编亦摘录特多,以见明遗民在当时生活之一斑。
人们都知道,钱穆先生在台湾的居处叫做素书楼。但是他在香港的书斋叫桴楼, 或许知道的人要少一些。在钱宾四先生全集中,有三篇文章,后面写着“桴楼闲话之一(之二、之三)”。原是一九六六年冬先后发表在台北《中央日报》上的。这段时间,钱先生的住处是在香港沙田乡间,是座二层小楼,处在半山腰,从平地上去,要走一百多台阶。钱先生租住的是二楼。当年他住这里,有一年过年写的春联(也留在全集里了)“读画诵书但随一室,白云沧海围绕四窗”,写的就是这个桴楼的景色了。《师友杂忆》书中更有桴楼读书写作生活的具体记述,不过没有写桴楼二字。

孔夫子说过“乘桴浮于海”,陆世仪先生把住处称为桴亭,钱先生又把书斋叫做桴楼。像是避世,实际是隐居谈道以淑后学以惠来兹,他们关心的是比天下所系的国家大事更大的“万世所系”的大事。钱先生在桴楼所写的三篇桴楼闲话,就分别是《人之三品类》《身生活与心生活》《人学与心学》(后来都收入《人生十论》),还有《论语新解》这部大书,也是在这桴楼最后完成的。这些著作,可以说是以淑后学以惠来兹的了吧。
桴楼和桴亭,都从孔夫子道不行乘桴浮海衍生出来的!



1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7-03-01 10:55:20
苏州有一个名人馆,不知有没有收入这位明清之际的太仓名人。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7-03-03 09:13:48
好像有点歪楼。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7-03-03 09:34:58
桴樓和素書樓
一九六六年,錢先生在香港,把自己的書齋稱為桴樓。那年十一月到十二月,錢先生在臺灣《中央日報》連續發表三篇“桴樓閒話”(《人之三品類》、《身生活與心生活》、《人學與心學》),後收入《人生十論》。.這時錢先生是住在香港九龍沙田西林寺上層山腰一樓房,《論語新解》在此最後完成,,《朱子新學案》不少也是在此撰述的。桴樓閒話也就是在此所寫的了。

桴,就是孔夫子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桴,也就是一個小木筏。桴樓,就是像木筏的小樓了。這或不是樓的形制像筏子,而是房主人的心情有點和孔夫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心情略同吧。那時侯,大陸已經開始了文化大革命,香港則還在英國女皇委派的總督統治下。錢先生寓居於此,不正如“乘桴浮於海”一樣嗎?所以有了這樣一個書齋室名。
過了不多久,這桴樓也風雨飄搖,錢先生乃真搬到臺灣去了。初到時是住在臨時居所,及後搬進新建的外雙溪寓所(賓館),錢先生就按老家無錫七房橋老屋的素書堂將這裏命名為素書樓。錢先生晚年,和夫人胡美琦女士一起所創立的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到今還活躍在兩岸文化交流事業中。
一九六六年,錢先生在香港,次年離開香港,到了臺灣。從我們大陸人现在看,香港,澳门,臺灣,都屬於海外。而在那时錢先生眼裏,或許到臺北像到蘇南一樣,總之是到中國,到家鄉了(与在港大不相同)。所以這桴樓閒話,看來是不會有之四,之五的了。後來錢先生百歲周年紀念时,臺灣《中國時報》登過一篇《一代國學大師看臺灣——錢穆先生的寶島游蹤》(唐方勻先生作),有一小標題“錢先生初來台,曾說過對臺灣有重履故土之感”。這或可為上面的推測作一旁證。錢先生在素書樓還寫過一對聯,“幼生金匱讓皇山嘯傲涇讓與傲 成性 老住臺灣士林區外雙溪士而雙享餘年”。這裏把臺北的“外雙溪”和故鄉的“嘯傲涇”作對,或也說明他對這二地方是同樣的有感情(嘯傲涇使他“傲 成性”,外雙溪讓他“雙享餘年”),臺北素書樓和香港的桴樓是很不同的。
素书楼住了多年,在钱先生全集中还留下了一组记述这段生活的诗(几十首),还有一些过年撰写的春联。“一园花树,满屋山川。无得无失,只此自然。”“无端劳作闲,冗杂一时删。闲去劳复起,清溪弯又弯。”“平生爱读放翁诗,常忆中原墨渖悲。浮海始知翁足羡,故乡垂老固相依。”“鸟鸣四面满窗喧,何事相呼总不言。宁有深情难傾吐,欲随病叟去中原。”钱先生既对素书楼生活感到充实、自然;又不能不常忆中原,浮海始知羡慕陆放翁之能在故乡终老。那些春联中也可以看出同样的“矛盾”。略举其二“粗茶淡饭常向孔颜守乐处 清风和气每于夷惠的真情”“飞越欧亚廿七天相依亲情应犹在 海峡两岸四十年阻隔伦理有若无”。
素书楼还有一副对联,水到渠成看道力 崖枯木落见天心。则不是钱先生自撰,而是用的陆桴亭先生诗中的成句。已在另文中述及,此处不多说了。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7-07-09 05:16:41
再提一次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01-29 10:04:34
素书楼还有一副对联,水到渠成看道力 崖枯木落见天心。则不是钱先生自撰,而是用的陆桴亭先生诗中的成句。

yin为是钱先生手书,近见有复制成春节礼品上市的。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01-29 10:09:47
“幼生金匱讓皇山嘯傲涇讓與傲 成性 老住臺灣士林區外雙溪士而雙享餘年”

---------------------------------------------------

这对联上联缺了一个字,倒第三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