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南安王议婚薛宝钗

字数:3916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2-03 06:18:04 更新时间:2021-02-04 09:37:35

楼主:柳明兰  时间:2021-02-02 22:18:04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南安太妃去贾府见姑娘,这个事儿小说里正儿八经交代了好多细节。87版《红楼梦》电视剧说南安太妃去贾府见姑娘是为了替朝廷物色和亲人选,这是很扯的,不会有这样的事。但如果南安太妃去贾府见姑娘没有了下文,那么书里面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描写这些情节?曹雪芹会闲得无聊写些与故事进展无关的段子?
利用这个情节合理推测剧情,就要研究好南安太妃去贾府见姑娘究竟有什么动机,看看她有什么需求。根据书中留下的线索,南安太妃的儿子四十多岁了没有王妃,应该是王妃已经死了,她需要替她的儿子物色一个女子当继室。
第十四回,秦可卿的葬礼异乎寻常的隆重。来祭奠秦可卿的,不仅有贾家的远近亲朋,就连四王八公之家也各自派出了重要人物参加。原文:馀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
这句“南安郡王之孙”,透露出这时的南安郡王已经是有成年孙子的人了,年纪已经相当老,这个南安太妃是她的母亲,年纪只可能更老,甚至比贾母还老,怎么有可能出席更低级贵族的寿宴,还到处相看人家女儿呢?
考虑到小说中从十四回到七十一回的时间跨度,应该是那位老南安郡王已经过世,现在的南安郡王是已经袭爵的他的儿子。但是根据中国古代爵位的世袭规则,每世袭一代是要降爵一级的,这个南安郡王世袭了一次并没有降爵,最大的可能是,这个南安郡王的爵位,属于那种世袭罔替不降爵的,在清代称铁帽子王。
按第十四回,老南安王已经有了成年的孙子,则这位袭爵的南安郡王此时应该已有成年的儿子,因此推测这位南安郡王的年纪当在四十岁开外,他没有王妃,说明他的妻子已经故去,他需要求娶一个女子当继室。
南安太妃去贾府见姑娘,小说中那么浓墨重彩交代,岂会没有下文?那么她的儿子南安郡王最终会跟哪一位女主发生联系呢?林黛玉那么清高的人,加上贾府对她的爱护,这个就没什么可能了,谈都不用谈。但是薛宝钗呢?薛家的情况,上一辈男主人相继去世,家业在薛蟠手中败得七七八八,需要高攀一个权贵提升家族实力,薛家是有可能接受这门亲事的。所以最后南安太妃很可能会相中薛宝钗。欲为其儿子南安郡王求娶其为继室。
红楼梦里多次透露薛宝钗有青云之志,一心想向上高攀,小说后四十回一定会有相关体现。七十一回,薛宝钗作柳絮词里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句,如果薛宝钗的志向仅仅只是嫁个愚顽怕读文章的贾宝玉,似乎离她的青云之志有差距。宝钗最初来到京城的目的是去皇宫选秀,说明宝钗的终身大事首选就不是宝玉。宝钗选秀落选后,薛家确实曾打过宝玉的主意,但遭到贾府婉拒。
尽管如此,薛家还是坚定地选择赖在贾府住着不走了,无非是想攀附着贾府,好凭风借力攀个高枝,一方面借贾府抬升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利用其人脉关系,寻找让宝钗嫁得更好的机会。而贾母也十分给面子,给这些投靠到贾府的女孩儿婚姻上被选择的机会,因为象贾府这样的家族,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进行政治联姻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南安太妃去贾府见姑娘,贾母顺便就让宝钗姐妹出席了。
红楼梦里大肆渲染大观园里的女子貌美才高尘世罕见,结果他们全都一个个无人求问嫁不出去,非要挤在大观园里为争个天下无能第一的贾宝玉打破头,各种尔虞我诈心机谋略全用上,这不合理。以宝姐姐的美貌才情与青云之志,她犯得着如高鄂篡续本描叙的那样,处心积虑为嫁个贾宝玉去算计林妹妹吗?不要太这么小瞧薛宝钗。凭薛宝钗的条件,她的志向是想嫁个王爷也不过分的。
南安郡王当时已经四十来岁,他的儿子都已经成年,所以他是求娶继室。这种情况,要想在同阶层贵族中求娶年轻貌美的小姐是比较难的,所以他们会选择在低一档次贵族,例如贾府这种人家中去求问,因此他们选择继室的标准,门第是其次的,美貌则会放在第一位。薛宝钗算是比较符合这个条件的,才有了被南安太妃相中嫁南安郡王成为王妃的机会。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贾府抄检大观园,薛宝钗为什么要搬出大观园?不就是怕连累到她的名声吗?如果薛宝钗的志向仅仅是嫁贾宝玉,她是没有必要这么做的。必然是薛宝钗怕惹上嫌疑影响名声自己搬走的,因为南安太妃相中了薛宝钗了,欲求娶她给她的儿子南安郡王当继室,薛宝钗即将实现其青云之志成为王妃,所以此时的薛宝钗才会如此在意自己的清誉。
探春为什么反感抄检大观园,因为抄检大观园,受损的将是居住在这里姑娘的声誉。探春为了嫁得好,也必须十分看重自己在外面的名声,如果这个家的名声臭了,对她们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她们家的女孩子还有谁愿意要?
探春在家里不亲近自己的生母,千方百计攀附自己的嫡母,以及只肯认王子腾做舅舅,不承认赵国基。还不是为了将来自己能嫁得好一点。事关自己的前途命运,探春这么做你可以认为她势力,换个角度看未使不是目光长远有见识。
红楼梦里,林黛玉与薛宝钗是共用了一首判词的,根据脂砚斋的批语“钗黛名虽两个,人却一身”,似乎暗示红楼梦的创作中,林黛玉与薛宝钗有过共同的原型人物,现在很多红学家认为,林黛玉的一个重要原型人物就是曹家的姻亲李煦的孙女李纹(又名李香玉),那么她必然也是薛宝钗的原型。
小说中南安太妃去贾府见姑娘相看钗黛,影射的可能是现实中曹雪芹姑母,平郡王太妃去相看过李纹,而且想把她说给他的儿子平郡王福彭做继室,平郡王太妃最终将李纹带进平郡王府生活,但由于李纹祖父李煦获罪时,李纹的母亲巴氏为子女施展掉包计逃避为奴,李纹实际上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多年。随着福彭越来越受到朝廷的重用,他不敢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去冒这个欺君之罪的风险,所以无法给李纹一个王妃的名分,这个婚事最后无疾而终。
所以,《红楼梦》小说中,南安王议婚薛宝钗,最后也会是一个不了了之的结局,当然小说中已经把真事隐去,而是编造出薛蟠再次惹出人命官司的情节来,作为薛宝钗与南安王婚事告吹的理由。
七十九回以后,小说开始写薛蟠娶了夏金桂,把个薛家闹得乌烟瘴气,不久薛蟠本人则又闹出命案。稍微了解明清时代社会的人就知道,这种人命案官司花钱就是一个无底洞,薛家本已败落的家底更是雪上加霜,还要四处打点贿赂官场,走门路疏通关系求人运用权力替薛蟠减轻罪罚。所以此时稍微精明点的人家都要注意离他们远点,免得惹麻烦上身。
第八十七回,薛宝钗突然寄给林黛玉 。内容: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一解。云凭凭兮秋风酸,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静言思之兮恻肺肝!二解。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三解。银河耿耿兮寒气侵,月色横斜兮玉漏沉。忧心炳炳兮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我知音。四解。//
分析宝钗的信与诗,薛蟠酒店行凶,打死张三,经贿赂官场得翻案灭罪。宝钗的书和诗是在等待结案期间所写。
薛蟠行凶打死张三受官场庇护,而宝钗在信中对事实有所歪曲:明明是张三家被弄得家破人亡而凶手安然无事,宝钗的信中却偏说自己“更遭惨祸飞灾”;被害家属喊冤叫屈,官府老吏虚张声势,宝钗就危言耸听地说是“猇声狺语,旦暮无休”;还“长歌当哭”,“寄我知音”,完全颠倒了黑白。
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薛家确实摊上事了,他们家现在有很多麻烦,宝钗有很多烦恼。宝钗平时乐观积极,不会作这么悲观的文字。如果仅仅是薛蟠再犯命案,家里遭遇官司,宝钗断不至于写出“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这样的悲伤的文字,必然是事关自己前途命运,遇到了重大挫折。
南安太妃曾为其儿子南安郡王求娶宝钗为继室,但由于受薛蟠命案的连累,这场婚事没谈成。毕竟谁愿意与一家因卷入命案官司而“猇声狺语,旦暮无休。”之家结亲呢?薛家本来就已经没什么根基了,全因宝钗人长得漂亮,性格人品惹人称道,这才被人看中。但你家里既然出了这样的事,而且薛蟠还不是第一次惹上这样的命案,你家的兄长都是这样的人,谁还相信你家女儿品德能高尚到哪里去?且官司过程中薛家走门路贿赂官场坊间传言四起难免名声狼藉,谁还愿意跟这样的人家扯上关系让自己惹上一身骚?
南安郡王最后应该是娶了傅秋芳。这位傅秋芳,小说尽管没有直接安排她出场,但通过宝玉之口间接交代的笔墨也不少,她甚至能成为薛宝钗的有力竞争对手,别以为王爷年纪大一点就没人要,事实上无数美女熬成老姑娘正排着队等着嫁他们呢。
红楼梦主旨谈情,女主角们齐聚大观园,但是他们潜在的婚恋对象都有哪些人?其实前八十回里相关的人员都应该已经全部介绍出场,后四十回必然通过各种奇异的方式将他们配成对。作为大观园里品貌最出色的女子,林黛玉与薛宝钗都不至于无人求问,非要窝在大观园里为争个天下无能第一的贾宝玉打破头的。
当然,林黛玉胸无大志,只想一辈子留在大观园,嫁给贾宝玉低调过完一生,但是命运捉弄,她后来会嫁北静王成为妃子,风头一直招摇到皇宫里去。
薛宝钗向来有青云之志,一直想上进高攀,差点嫁南安郡王成为王妃,可惜受其家庭连累,薛蟠二次命案不仅连累薛宝琴,也会连累薛宝钗。与南安王婚事没谈成,她的才华与品德都被埋没,高不成低不就,最后成为嫁不出去的剩女。
红楼梦里钗黛二人之前是情同姐妹的闺蜜,二人互相引为知音。但薛宝钗与南安郡王的婚事没有谈成,然后退而求其次接受嫁贾宝玉,成为贾府逼迫林黛玉嫁北静王的棋子,体现了薛宝钗的虚伪以及无情。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