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金庸之心理训练法—使你掌控内心增强自信(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新ID)

字数:285348访问原帖 评论数:130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5-07-20 17:54:29 更新时间:2022-04-25 07:25:27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1:26
化解自己的私心和恶念,其实靠的就是重塑三观,把内心中原来以为是天经地义的,会引发恶念和负面情绪的观念全部推翻,建立起只会让自己淡定从容、心情平静愉悦的新观念。
观念变了,面对逆境时的心理反应当然就变了。原来让你悲苦愤怒、忧伤恐惧的事,现在都可以轻松放下,一笑而过了。因为你原来就认定了,这些事就应该让自己痛苦;而现在你认定了,任何事都不应该痛苦,那当然就不痛苦了。我一再的说,幸福与否,不取决于外界,而取决于内心,就是这个意思,一切取决于你怎么认为。
这可不是自我欺骗,人的心态影响事实,这是绝对的真理。
比如说,你喜欢打篮球,玩两三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但要是陪你老婆逛街,一个小时你就觉得走不动了。明明打球的体力消耗更大,但因为喜欢,自然就不累。逛街是被迫,当然就觉得累。
再比如,你第一次牵恋人的手、第一次吻她,心情一定是特别激动的。但等你第一百次牵手,一百次接吻时,绝对不可能再有当初的感觉了。手还是那只手,嘴还是那张嘴,变得只是你的心。
等到结婚十几年、几十年后,对于很多人来说,夫妻之间的身体接触,就变得索然无味,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了”。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1:48
六哥:“你天天想这么多,太麻烦了,累不累啊?面对繁杂世事的时候,你想太多怎么抉择啊?再者说,修心有那么重要吗?怎么不都是活着吗,稀里糊涂也是生活啊”。
我:“那都是前期的想法,谁能天天逻辑穷尽啊,那不累死了。修心到后期,是极其简约自然的。再者说,这是按照我个人性格经历发展出来的办法,又没说每个修心的人都必须这样做。每个人性格不同,修心的方法当然千差万别,能达到心理素质强大这个目标就是好办法。
至于说修心重要不重要。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心念决定的,往大了说,世界和平还是战争,人类如何发展,也是心念决定的。往小了说,一个人后半生的命运,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心念决定的。修心有成的人,以自己的善念传递辐射,以涓滴之力不断化解人心中的戾气,使世间争斗减少,医生救人生命,修心救人心灵,政客用无数人的鲜血来改变世界,修心的人用和平的方式改变世界,你说哪个更高明,你说修心重要不重要。
是,修心到后期也是难得糊涂。但那是看透了一切,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的糊涂,什么都明白,只是不用,君子藏器于身么,可不是真的糊涂。
你让我当放牛娃,牛长大了卖钱娶媳妇,娶媳妇生娃,生了娃还放牛。这样也可以,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在本质上和放牛娃并无差别。所以当年佛祖才放着王子不做,离家求道,就是不想过这种生活,而要找到人生真相。
可这得是我看透了世道人心之后,经过修心,甘于平淡了,才能淡然接受。不然这种无限循环的生活,找不到人生意义,我会抑郁,甚至疯掉。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2:09
而且,我不是说了么,还有剃刀原理呢。
这个原理全称是‘奥卡姆剃刀原理’,核心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是帮助人做抉择的极好办法啊,用好了一辈子都没有优柔寡断,没有纠结。我修心的目标和路子就是找到最本质的东西,过程中一切复杂的方式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极致简约。
这个原理,举个金庸小说的例子吧。有一段,胡斐、程灵素、马春花三人,被强敌所困。程灵素问胡斐,如果只能救一个人,他救谁。胡斐沉吟半晌,说救马春花,然后陪程灵素同死。
假如胡斐懂得剃刀原理,就不用那么犹豫了。首先把不可能去掉,那么不救马春花不可能,那就必须救。打败所有敌人不可能,超出了能力范围。然后,扔下程灵素不可能,那就必须陪着她。再然后,带着程灵素一起突围不可能。
那么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结论无论你多么不愿意接受,也是唯一的可能了。
于是胡斐就只能选择同死。就这么简单粗暴。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2:31
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这个思路去抉择,那就一切简单的多。我说过,世界上利益就三种,物质利益、情感利益和道德感利益。遇事时简单衡量一下,不要总想着鱼和熊掌兼得。我本人当然是最看重道德感利益,因为道德感利益受损,会损伤自信,降低自我评价。为此我宁愿放弃一些物质利益和情感利益。
把想做但做不到的先去掉,再把能做到但是会引发无法承受的痛苦的去掉,还有会造成无法承受的损失的去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择。即使这个选择也会有痛苦,会有损失,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损失最小的就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几种选择都无法接受,那还有最后一个选择,就是立即斩断放手,放弃给你带来痛苦的某事或某人或某种理念。
说白了就是一样一样的割除,割到最后,剩下一个无可再割的时候,就不用纠结了。其实除了生命也没什么是绝对不能割舍的。即使是生命,在特定情况下,为了救护他人,尤其是亲人,也不是不能割舍的。古今中外,为了救人,牺牲生命的人可多了去了。别的不说,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自愿放弃逃生机会,坦然面对死亡的人,还是有的。其中有的还是大富豪,他们也没有因为舍不得自己的财富去和妇女儿童抢救生艇。
就是现代,如果再有类似的事情,我想,能与妇女儿童争夺生存机会的人,一定会有,但应该不会是大多数。人性毕竟还是有闪光点的。人当然要珍惜生命,不能轻易赴死,但不能只珍惜自己的生命。有些时候,有些场合,有些理由,死亡也不是什么特别可怕的事。泰坦尼克号上,抢了别人生存机会的日本人细野正文,后半生一直活在世人的谴责中,这样活着,我看也谈不到什么幸福快乐了。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2:59
比如说,某人每天忧虑自己赚钱不多,不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再比如,父母去世,某人终日悲伤不能自拔。这都是无用的情绪,无论如何忧虑,都不能让你多赚一分钱。无论如何悲伤,对已经去世的人也不会有任何帮助。
当然,这种情绪也不是真正无用,很多人是用这种情绪来维护道德感的。内心潜台词是:你们看,我真的很有责任感,我每天都在努力的焦虑啊,我可不是无所事事啊;我真的很重亲情,我每天都在悲伤啊。这都属于自我安慰,对于心理素质强大的人,是不需要的。
但事物有其多面性,如果能把这些负面情绪,作为反省自己的契机,那就是转恶为善,变废为宝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还是用剃刀原理,割去了事。
剃刀原理,可以精简掉一切繁琐想法和利益严重受损的做法,便于直指本心的快速抉择。那些无意义的小资情绪以及各种多余的情怀、感受,统统剔除。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3:24
如同在战场上一样,不废话、不犹豫,半秒钟都不能耽误。不吃腐烂食物就会死,不能一动不动的忍受满身蚂蝗叮咬就会死,不跳进粪坑隐蔽几小时就会死。没时间矫情,没时间虚伪。当你抱着这种心态去做了抉择,无论这个抉择是什么,无论会不会因此而难过,也没有了抱怨或者极度痛苦的理由。因为你心里很清楚,这是最合理的选择。
当然,我说的这个和不择手段的争名逐利,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淆。只是能让普通人在多种利益纠葛下,快速选择一个对道德感损失最小的,在此前提下,选择能尽量保留一些情感利益或物质利益的路。如果对于修心的人来说,那就更简单了,选择道德感,是不用犹豫的。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3:44
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是理性的。他既不是乐观主义者,也不是悲观主义者,而是能最冷静的面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主义者。
他看待人和事物,一定是客观而全面的,不美化,不贬损,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他不会说人性本善也不会说人性本恶,他知道,人性是善恶夹杂。如果不加控制,那就是完全被外界环境的变化引发善恶,自己没有做主能力。所以,一切人类行为都在他预料范围内。
无论面对多大的顺境或逆境,他不狂喜,不感慨,不失望,不空想,不沮丧,不迷茫,不困惑,不需要自我安慰,也不需要他人安慰。如果事情还有一丝可能,那就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如果事情绝无可能,那就壮士断腕毫不犹豫。
他不需要感怀过去,不需要希望,对未来,他只有慎重选择后的目标,只有缜密思考后的周密可行性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就像最冷静的棋手,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布局,不因失误而后悔,只是尽力弥补、总结教训,不因一时得势而忘形,只有沉稳坚定的进行下一步计划。就算最后失败了,也淡然接受。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4:14
理性的客观主义者,在看待事物时,一定会抛弃自己的一切社会属性,比如性别年龄身份地位等等。绝对不搞角色代入,否则就会被情绪左右,变成了宣泄。借着事件本身,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己的某些无能为力引发忧虑和恐惧,所谓借事抒怀,解胸中块垒。
被情绪左右,就会出现双标的情况。比如说,同样是评价出轨,认为男性出轨就可以理解,女性出轨就罪该万死。或者反之。
再比如,同样是带着孩子自杀或杀死配偶。如果是男性,就是毫无人性的杀人犯,恨不得挖出来鞭尸。如果是女性,就全是外界的责任,被逼无奈,死者没有过错。或者反之。
如果一个人,对同一类事件,做出双标的评价。这说明他的内心不够强大,总是被角色代入引发的负面情绪所控制。
其实以上这些言论,无一不是在激化男女之间的矛盾。使大家对婚恋生活更加失去信心,对异性更加难以信任,这完全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做法。经常发表这些言论,引发他人的负面情绪的同时,也引发自己的负面情绪。使他人丧失信心的同时,也使自己丧失信心。
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又做不到终身不婚,他还要娶要嫁。而由于这些负面情绪和认知,已经深入内心。婚后就难免总是处在一种怀有警戒和敌意的状态,于是一些本来可以化解的家庭小矛盾,就会演化成大矛盾,类似被迫害妄想症了。
再比如说,有的修心之人,在别人遇到逆境时,劝说的头头是道,要别人看破放下、坦然接受。但轮到自己头上就心烦意乱,痛苦不堪。这也是严重的双标”。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4:39
六哥:“你这话我听着又不对头了,悲观主义对身心健康有害,这个我懂。乐观主义难道也不对吗”?
我:“我没说乐观主义不对,我只是说客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高一筹。前面不是说了,正确的自我安慰也是有一定的正面作用的么,乐观主义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当然可以用,同样得了绝症,乐观的人肯定比悲观的人存活期要长些。只不过和客观主义比起来要差了一个层次,不是真正的坦诚面对自己内心以及当下的处境。
说到乐观主义,近百年来最乐观的,莫过于1966年左右组织起来的那群年轻人,高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要砸烂一切牛鬼蛇神,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号称要战天斗地,人定胜天,乐观的可谓惊天动地,前无古人。当年在他们中间流传一首长诗《向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勇士致敬》,要把红旗插遍全世界,解放全世界劳苦大众。可现实怎样呢,他们的结局如何,他们的理想实现了吗?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5:03
再比如说,围棋对弈,无论是两人之间还是电脑和人之间弈棋,你见谁用乐观主义鼓舞自己了,谁满腔热血的去下棋了。他只有冷静理智的去对弈才可能会赢。
再比如,两军作战,作为总指挥的将领,能用乐观主义骗自己吗?那都是说给下面士兵听的,鼓舞他们热血沸腾的口号。他要是随便就激动,那非出错不可,千百条人命就没了。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不动情绪的理性,客观应对现实,才是强大的心理素质。
现实就是现实,因果规则就是因果规则,有时候世事冷如坚冰。该失去的一定会失去,无论如何也留不住。不该得到的就是得不到,怎么努力也不会有结果。无论人产生了多么强烈、多么美好,多么感人的情感,也改变不了注定的事实。
人的正确努力可以改变部分现实,但绝不可能你想达到什么目标都能实现。一个人的愿望如果违背了因果规律,并且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那他就是乐观的与太阳肩并肩也没用。他就是咬碎了牙关,拼个千刀万剐、粉身碎骨也做不到。
乐观主义属于激情,激情注定难以长久,尤其是在受到过于沉重的打击时。客观主义者不需要用任何一种情绪推起来的心理高峰,因为有高峰就必有低谷。而沉静坚忍,理性思虑,才是永不会陷入低谷、永不会懈怠退缩、更不会失望的稳定状态。任你风吹浪打,我自沉稳如山。《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很符合这种风格。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5:25
另外还有一种客观主义者,可以称之为善良阵营的客观功利主义者。这种人把一切人、事物,包括情绪,包括人的感情,全部量化计算。他也行善助人,但不是出自天生的恻隐之心,而是他明白,帮助他人会有回报。对他来说,行善是一种交易,他选择善良,只是因为他明白,善良阵营比邪恶阵营工资更高,福利更好。
他和那种完全功利主义者有相似之处,就是一切都要算计,对自己不利的,无用的就坚决不做,只做有利自己的事。他不嫖娼是怕得病或被抓,不盗窃是怕名声受损,不背后说人坏话是怕别人失去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根本就不想做这些事。这样的人,也不都算是伪君子,有的真的可以坚持一辈子行善,没有丝毫行差踏错,但他只是行为上的善,心理却不算纯善。
但两者也有不同,完全功利主义者,往往鼠目寸光,只计算眼前看得见的利益,容易被人所防范、厌恶。而善良阵营的客观功利主义者会把人心向背,道德舆论、因果规律的顺逆以及长期回报都计算在内,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5:47
比如说在战场上,自己这一方的战友阵亡,因为无用,所以任由其暴尸战场。这就是短视的现实主义者。
而派人出去把尸体抢回来,哪怕为此再牺牲更多的人。这样能坚定自己这一方人的斗志和团结意识,收买人心,这就是善良阵营的客观功利主义者的做法。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刚做掌门那一段,虽然丁敏君极力反对她,但当金华婆婆羞辱丁敏君时,她仍然尽力阻止。这就是眼光长远的理智压制了情感中低级报复的欲望, 这就是客观功利主义者的典型做法。衡量利弊得失不只是加减法那么简单。这种人懂得计算长远效果以及无形的利益。所以,他们也明白让自己眼前吃亏,并不是错的。
这种人,也不能说他是完全错误的,毕竟他也一直坚持行善助人,但这绝不是最高层次。他即便修炼到顶尖,最多也只能是保个自身平安,事业顺利而已。终究难脱我执,容易陷入得失之中,引发负面情绪,也缺了真正的慈悲心。他不明白,存了用善行换取回报的心,这善行就已经大打折扣了,终究是发心不正、动机不纯。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6:12
另外还有这样一部分客观主义者,他们不会有那些无意义的想法和情绪。即便有,也只是一瞬间,马上就会被他们用剃刀原理割掉。他们只关注当下,即便当下,他们也不会沉溺其中,因为当下马上就会变成过去。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比如说,怀旧情绪。每一代人,当他们掌握了话语权的时候就会开始出现大批与之相关的怀旧文艺作品。早期的知青文化、伤痕文学;然后70后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港台影视剧和歌曲,对了,还有小虎队、变形金刚等等;再然后致青春,同桌的你,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等,就这么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00后年纪大了也会继续怀旧的。
怀旧对现实生活其实毫无帮助,但很多人仍然对此热衷。有的人是因为现在生活不如意,曾经失去的,从未得到的,有很多遗憾,身体机能下降,应对世界的能力变弱,以怀念过去来否定痛苦的现在。
尤其是老年人,最愿意一遍又一遍的讲述自己当年的意气风发,来暂时忘却现在的衰弱,对世界的无力。
即便是中年人,也能从怀旧中找到一种安全感。比如说,当听到一首老歌时,会回忆起当年与歌相伴的那些经历,他爱的不是那首歌本身,而是当年的那些人和事。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有一首老歌叫爱的代价,歌词写道: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也许我偶尔还是会想他,偶尔难免会惦记着他,就当他是个老朋友啊,也让我心疼也让我牵挂。这种情怀看似很美好,我也非常理解,因为我也曾经有过。但是,这种情怀不过是自我安慰,让自己看起来感情细腻、情深意长,一种心理暗示而已。如果不能通过这种情怀、感受领悟到聚散无常、缘起缘灭的道理,那这个真的很多余,除了逃避现实,没有任何意义。
回忆过去固然美好,但真正的智者,会最终看破放下。如果郭襄最后放下了杨过,张三丰放下了郭襄送他的,近百年日夜不曾离身的铁罗汉。这种情怀,如果不放下,会弱化人的意志力啊。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29:47
人大多会认为童年、少年时是快乐无忧的,虽然这是经过了主观美化的,并非客观事实,当时家长和老师的责骂,学习的重压,甚至是校园欺凌等等,也照样有忧虑有烦恼,只不过后来被选择性遗忘或淡化了。于是怀旧时就仿佛回到了简单的没有尔虞我诈、柴米油盐的童年,获得一定的安全感,慰藉了日渐枯萎的心灵,短暂的进入无忧无虑的状态。
有的时候还需要用怀旧来找成就感找自信。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群中年人坐在酒桌上,满面红光的讲述,老子当年如何如何。尤其是家庭、事业上并无多大成功的人。
怀旧还可能会导致对现在生活的不满和破坏。最简单的例子,同学会引发婚外情,现在这样的事情真的不少。明明那个人已经年华老去,人老珠黄,庸俗市侩,但在他/她眼里就是美,就是帅,就是可爱。这就是怀旧引发的主观扭曲,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不顾现实的美化对方。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30:08
心理学认为,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安全保护。以期能获得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能抓住过去的掌控感与安全感。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
但对于某些意志坚强的客观主义者来说,他根本不需要这种防御机制。所以呢,对于类似这种无用的,对现实毫无改善的情绪,他一定是果断割舍。
不过呢,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怀旧与其它情绪一样,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就看当事人如何去理解、应用它。所谓‘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30:33
我也曾经回到学校附近的小树林,找到当年和某位心爱的姑娘刻下海誓山盟的那棵树,抚摸着那些字,回想起那时唱给她的老歌,心中无限感慨,百感交集,泪流满面。当真是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如歌中所唱的:这一生轰轰烈烈爱一回,曾经刻骨铭心的人,一辈子托付谁。
也曾经回到即将拆迁的,我奶奶的老房子,回忆起她老人家拄着拐杖牵着我的手,慢慢的走在集市上,我蹦蹦跳跳的拿着她老人家给我买的糖葫芦,她总是微笑着慈祥的看着我。而我并没有时常的陪伴她。
我以前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心思细腻,敏感度很高。这些遗憾和伤痛,对于某些人也许不那么煎熬。但对于我,真的是疼的肝肠寸断,独自一人时,回忆起这些,常常痛哭流涕,胸口如受重压,难以呼吸。每怀旧一次,几天都缓解不了这种抑郁消沉的情绪。
但是这些情绪,也正是我反思的动力和契机。如果不是这些情绪带给我巨大的伤痛,我也不会决心去化解它,不会决心去修心。也成就不了我今天的心理素质。
人的一切情绪,源于感性。感性往往会带来烦恼、痛苦,那些负面情绪就会使人做出错误的言行,生出错误的念头,伤人伤己,不能客观面对人性种种问题。那么为了解决烦恼,就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修炼,各种方式适用于不同性格、不同资质的人。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30:58
那么如何面对感性,面对烦恼呢,我看过一篇净因法师的文章,非常有道理。
文章中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我提炼一下简单的给你说说。1、断烦恼证菩提,2、转烦恼成菩提,3、觉烦恼即菩提。菩提这个词呢,你可以理解为圆满的智慧、理性。
断烦恼证菩提,那就是用类似剃刀原理的方式,凡是负面情绪、无意义的情感一律阻断、割除。以数息观或念佛的方式增加定力,增强意志力。
如果这两种方法都不喜欢用,还可以用一种写数字的方法,就是从1写起,一直往下写,中间不得间断,不得改写。只要数字错了,就从1再写起,如能无差错无间断的写到三千,那就是有一定功力了。
锻炼定力,在修心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无论用哪一种方式处理烦恼,都必须锻炼定力。
而单纯的断烦恼得智慧,其本质是承认了烦恼,也就是负面情绪的客观存在,认为其很难改变,甚至无法改变。
负面情绪一旦生起时,一般人采取的行动是,能断则断,断不了则逃,逃不了则忍,忍无可忍则爆发。除非通过各种方式把定力修炼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一直压制断除烦恼。
那么还有另一种思路,转烦恼成菩提,在这个境界是,烦恼虽然存在但也不是恒常不变的,而是可以转化的。比如污泥和莲花,表面上看是完全不同的,然而,莲花必须从污泥中吸收养分才能成长。有了污泥,才能长出高洁的莲花;没有污泥,就没有莲花。
那么烦恼好比污泥,而菩提好比莲花,如果没有烦恼在先,岂有菩提可成于后?同理,没有人生的种种考验,哪来的人生智慧?因此,面对负面情绪,不要逃避,而要学会转化,不利的因素便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负面情绪便能逐渐转化成正面情绪,这是帮助一个人轻松地走出困境的法宝。唯识宗提倡的‘转识成智’即与此理相通,通过转化,转染成净,获得自在人生。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31:22
所谓‘曾经痛苦,才知道众生的痛苦。曾经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曾经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人无论经历何种逆境,产生何种负面情绪,只需要转念一想,思考一下,这些情绪的来源和必要性,以及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的道理,就能把负面情绪,转化为智慧理性。并且从自身的痛苦,体会到他人的痛苦,从而产生悲悯之心。
但不要把断烦恼和转烦恼看成彼此对立的,一切是一不是二啊,可以一边断除一边转换啊。最后再达到烦恼即菩提的境界。
这个按照我个人理解呢,就是一种认知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一切都用理性客观的角度去分析接受,找到最本质的规律和真相,就可以把污泥都变成莲花。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咱俩认识这么多年了,我身上有哪种性格特点,是从小就有的,至今没变的,而且极其显著鲜明的”?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31:46
六哥:“这还用问吗?那当然是不要脸啊。对你的某些言行我不得不感叹,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辈子我认识很多人,但你那种不要脸的风格,绝对是独一份。从小就没见过你因为任何人的批评责骂羞愧过,连基本的脸红都没有过,被人当众骂了你也不生气,有时候倒是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假装羞愧。
开始我不理解,我以为你是为了面子故意硬撑,假装不在乎别人的负面评价。后来相处年头多了,我才明白,你真不是装的,你是真的半点都不在乎。但要说你没自尊呢,也不是那么回事,这么多年也没见你利用脸皮厚去争名夺利过。貌似也有你的节操,但就是丝毫不在乎广大人民群众对你的批评和监督,这方面你真是无药可救。”
楼主:善解万物1  时间:2017-01-22 15:32:10
我:“是啊,这个优点,那也算是我的天赋了。从小学时,我就无数次苦苦追索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别人被老师或父母骂了,就那么难受,要么哭泣,要么羞愧,有的还愤愤不平的。我被责骂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这种感觉呢,是不是我精神有问题啊。那时候还有点惶恐,怕自己不正常,于是再被责骂时,我就故意酝酿情绪,试图逼着自己惭愧羞耻。但试了好多次,就是做不到,心里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后来逐渐了解了一些知识,我就想,难道别人说了几句言语,就能改变一个人的生理感觉,使人感到难过,这没道理啊。那不就是声波振动吗,没什么意义啊。
就算要考虑别人话里的含义,那么无非三种情况,一是人家说的对,说得对那我就改进呗,羞愧愤怒有何用啊。二是对方说的不对,那既然不对我为何要在乎呢,难道他说我是废物是混蛋,我就是废物混蛋了。我是不是废物混蛋,难道不是我自己评定的吗?别人怎么有资格来认证呢,完全没道理啊,这也没理由难过啊。
再有就是和别人争执,别人辱骂我。那么他骂我的目的就是想让我生气,那他这时就是我的敌人,按照毛 的最高指示,敌我斗争的重要规则,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那么我不生气才是对敌人最大的反击啊。小时候就读过一首打油诗,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那我更没理由生气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