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闲聊馆

字数:104272访问原帖 评论数:113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6-05-15 22:08:00 更新时间:2021-07-21 05:36:10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5-27 13:55:21
这是一张值得收藏的好专辑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5-28 09:17:10
@sd34t53543 56楼 2016-05-27 19:13:00

你听的歌好像套路都不一样, 想过么?哇哈哈....
—————————————————
我可以接受的风格比较丰富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5-28 09:33:38
今天己经开了5小时,还有1小时到家,在洛基山里荒无人烟的林子里爆了一个胎,换胎真不容易,吃完该上路了。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5-28 11:55:29
在外面跑爆胎的次数已经不少了,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AB省南边干完活回家,AB省向西是洛基山,向南是农场、草原,时处深秋初冬之交,已是晚上9点,车在原野上奔驰,天已经黑了很久,偶尔有个车交汇而过,极目远处有时会有暗淡的灯光匍匐着地平线映入眼帘,车里高声放着摇滚,车外强烈的寒风横扫着车身,在方向盘上能时时感受到风力的野性,而我饥饿疲累,几小时之外的家那种温暖的气息时不时在心里冒起,只有一来一去两条不宽的车道但车速依然120公里,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回家去。突然车报警了,跳出来的是low tire,赶紧靠边停下,虽然外面刮着大风,引擎仍在轰鸣,下车就听到了车胎跑气的声音,瞬间把人和心情全抛在荒野里,那种沮丧简直没法形容。

当时又冷又饿,在时速几十公里的寒风里,身上的衣服都变得跟没有差不多,但怎么办,车停下来的地方离最近的小镇也还有几十公里,只能咬着牙换胎,把皮卡那个大胎弄到车轴上真不容易,搞了五六次才套上去,每次费很大劲却套不上去都在触及心理极限,但没办法放弃。换这个胎花了接近1小时,都快换完的时候才有一个车经过,停下问我Are you OK? 除了回答说还行之外还能说什么呢,车胎换完已经晚上10点过。

还没完,回程经过最近的那个小镇时,居然超了一点速,让个警察给逮了,80刀的超速罚单,警察放我走时说了句“have a safe drive”,把车慢慢发动,打灯并线,只有种想放声大哭的感觉。

我在加拿大的生活经历里有不少这样的经历,一个人需要面对各种各样自然困难的时候很多,没有其它人,只有大自然以及自己在大自然里的无助,这种情况下人需要另外一种坚强。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5-28 12:52:21
上过加拿大邮票的艺术家并不多,Anne Murray是其中一位,听过You needed me的人应该比较多吧,好声音伴一个好周末
http://www.xiami.com/search?key=+Anne+Murray&pos=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5s7yjlYA7Q&list=PLhwFBkqkBL7w3pbApI-7YbKSuzAYlWm7K&index=2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5-29 09:32:59
Tori Amos - Silent All These Year
王菲 - 冷战

王菲将这支歌翻版的时候,编曲什么的一点没改,王菲的声音很空灵很耐听,但就听不到Tori Amos原唱那种感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Yr0etDzRM&index=1&list=RDHSYr0etDzRM
http://www.xiami.com/search?key=Silent+All+These+Years&pos=1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5-29 10:01:13
这是一个盛极一时但昙花一现的乐队,能够让人记住他们的大概就只有这首A horse with no name,73年时他们凭这首歌横扫英、美的排行榜,很多乐评家对他们寄以厚望,可这首歌似乎耗尽了他们所有的才气,乐队只存在了短短几年就解散,这是每当出行的时候车里响起的第一首歌,你知道A打头的
http://www.xiami.com/search?key=a+horse+with+no+na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AJ0l4OBHM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5-29 11:24:43
The Revenant(荒野猎人)展示的场景是种典型的加拿大化场景,在这个地域如此广大的国家里只有这么一点人,除了大多这种人口密集的城市群区域,生活在其它地方的人只要出行很大可能会碰到小李子在电影里展示的那种天地间唯我一人的场景,而加拿大人又是如此喜爱户外运动,人和有着严酷环境的自然如何相处是加拿大人性格中的一部份,如同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中国人跟环境里其它人相处一样。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5-31 10:07:13
在加拿大刚刚开始的时候,为了管儿子跟老婆经常吵架,两人有些观念不一样,且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特别是当着儿子的面吵了几次后,我看实在没办法,一狠心放弃了自己平时的管理,让老婆一个人管。当时是这么想的,一个人管得再不好也比两个人当着小孩面吵架强,如果我不退让肯定总是吵架,经常吵架的家庭确定对小孩没啥好处,所以退一步避免最差的后果比追求可能最好的效果更有保证一些。自从作了这个决定后,家里顿时清静了很多。当然我也不是不管,因为送小孩学这学那踢球之类的总是我在开车送,这样路途上可以聊一聊,可分析分析他碰到的问题,偶尔也跟他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最终效果如何现在还说不清,但总体来说儿子需要我们操心的地方越来越少,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会有自己的做事计划和步骤,平时玩游戏什么的也大致能管得住自己,偶尔一次考试没弄好也知道自己着急。老婆看他这样平时真的管的时候也不多,但时间久了,这种状态让人总有些不踏实,经常会问自己,是不是太过放羊了?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5-31 10:22:52
另外一个原因是感觉自己还远不能达到可以做别人人生导师的程度,哪怕在儿子面前也是如此,对国内社会的把握我还算比较自信,但对加拿大这个社会,则是感觉远远没有把握,我们如果真的对他管束太多,他带着我们的烙印越多可能未来困扰越多,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避免说教,哪怕说一些有强烈主观性的观点时,也尽量在他面前以探讨的面目出现,另外尽量让他参加活动和与人交往,让他在这种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学习。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5-31 13:02:38
今天推荐一个Stand-up Comedian Tig Notaro,Stand-up Comedy可能跟国内的单口相声差不多,Tig Notaro是少有做这行但基本上不开黄色笑话的,链接是Youtube,国内就不知道哪里可以看到了,大概由于版权的关系,youtube上面她的视频并不多,这段讲得特别有趣,是种比较文雅的幽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wzYB545hY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6-01 10:54:03
父亲的角色是什么? 一直也在问自己,随着儿子年龄不断增大,慢慢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把他看成另一个独立个体,很大程度上他已经跟我是平等的,但事实上他又不是那么成熟,仍然需要一定的push和引导,度在哪里不太好掌握,理想的程度是在他再大一点的时候,仍可以跟我们有深层次的交流,但想达到这一目的真的不知道往哪些方向使力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6-01 11:12:09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到后面感觉值得一读的书越来越少,阅读量就大大下降,而在后面书读得越来越少的过程中,儿子一点点慢慢长大,跟我差别很大的一点,他的阅读量不大,更多的时候是看youtube,可能我后面的阅读习惯对他也产生了影响,大量阅读和大量看youtube之间会产生什么不同的结果,现在无从得知,不过会经常问自己这个疑问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6-01 11:40:32
这个乐队只有一首The logic song我特别喜欢,听过后才知道摇滚也可以有这样的题材,每次听这歌的时候总会让我不由自主想起少年时不断探求的时光

There are times
when all the worlds asleep,
The questions run too deep
For such a simple man.
Wont you please,
please tell me what weve learned
I know it sounds absurd
But please tell me who I am.

谁没有过这样的时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BoYZqmcZuc
http://www.xiami.com/song/1303606?spm=a1z1s.3521865.226669510.10.pb1I1H&from=search_popup_song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6-01 12:47:04
今天做了一天技术方面的培训,主讲是一个澳大利亚过来的工程师,口音非常不适应,不过讲的内容非常好,可能是在加拿大参加过的最好的技术培训之一。培训方是一个技术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是提供电力接地方面技术咨询和测试等技术服务。

这是在加拿大做产品和技术推销的典型套路,特别是一些在技术上有独到之处的公司,往往会先通过技术培训、交流这类方式征服客户工程师,只要有了很好的交流,后面项目也就有了。

有人会说国内也用同样套路,但就我两边的对比来看,国内作技术交流往往更侧重于商务,以管项目的人来摸底为主要目的,特别要找出谁是项目决策主导人。而我在加拿大参加过的类似活动更多以纯技术方面的交流为重点,由于工程师的相对独立性远远超过国内,如果技术上得不到认可后续拿项目的难度会很大。加拿大有不少技术咨询服务公司是由业内最顶尖的工程师搞出来的,技术上的地位大概跟国内的工程院士差不多,很多是标准的起草人或主导人,或者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就是他们搞出来的,参加这样的培训最头痛之处是听着听着就感觉理论知识不够用了,离开学校的时间太久,扔得太多。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6-03 10:24:45
昨天本地CBC调频台里有一个讨论,主题是本地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仍住在父母家的百分比从十几年前的百分之二十几上升到了百分之四十几,参加节目讨论的人有三个,一个母亲,一个父亲,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这位母亲目前有两个二十几岁的小孩仍跟她住在一起,主要原因是小孩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决定在本地大学完成大学学业,她觉得这段时间应该支持下一代,除了煮饭和洗衣服这类家务小孩自己来之外,她没让小孩交其它钱,包括吃饭。父亲的观点是另外一种鲜明,他认为小孩可以跟父母住在一起,但应该按市场价交房租。年轻人则认为现在的房价太过疯狂,已经到了他这代人无法承受的地步,十几年前随便一个起步工作的工资就足以支撑买个起步房子,而现在根本不可能,特别是多伦多和温哥华两个城市。

听到这个节目又想起了以前一个同事讲过一个本地同事的经历,这位本地同事是个白人,在他18岁生日的时候,爸爸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买了个箱子,把他的衣服打包,然后让他自己出去租房子。我在家里复述了这个故事后,儿子跟老婆念这个故事念了很久,儿子说我要让他18岁的时候送他个箱子,老婆说我要让儿子18岁自己打包独立的想法有点过份,其实我只是简单的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复述了这个故事而已。

中国移民家庭对后代基本上跟国内差别不大,子女出来工作后,第一次买房要凑首付,结婚时再给上一笔钱才算了结。公司里一个比较熟的西班牙移民同事说起这事,跟中国人的习惯也差不多。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6-03 10:58:54
摇滚这个词在国内的概念有些跟Häagen-Dazs这类名词差不多,传到国内之后变成了跟国外有很大差别的东西,总体来说国外的摇滚乐只是一种流派,跟情怀之类的词不能划等号的,它音乐结构上有些相对固定的东西,如节奏和乐器组合,另外表达上更多以歌词为主而不是旋律为主,题材可以涉及任何方面,而不是国内很多人想像的只是相对比较高大上的东西,如前面提到过的the logic song, The Beatles影响极大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则是一张完全的音乐奇幻秀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6-03 11:18:01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里的A Day in the Life是我最喜欢的一首Beatles歌,这首歌其实可以看成为两首歌合到一起的,一半是John Lennon唱的,另一半是Paul McCartney唱的,两大巨星风格差异非常大,两段通过中间一段非常迷幻的中间旋律巧妙的合到一起,成了一首完整的歌,这段连接旋律给了后来搞迷幻音乐的人很大灵感,所以这首歌可以看成是迷幻音乐的鼻祖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Mjc5NjQ4NA==.html?from=y1.7-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3Dh-I0_m5Y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6-03 11:23:58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可以说是The Beatles最重要的一张专辑,这张专辑的重要性在于对摇滚很多新方向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可以说奠定了The Beatles的江湖地位
楼主:风中浮叶  时间:2016-06-03 23:30:43
王在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Amanda Connolly提问加拿大外长的抢话回答充满了中国式智慧,他本意应该是替加拿大外长解围,加拿大外长能不能领会这种中国式智慧只有天知道了,不过这个抢答说出来的话确实显得比较粗鲁,只会增强中国的负面形象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