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人事亲如事天”

字数:1430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3-16 03:40:46 更新时间:2021-03-17 16:28:26

楼主:ty_ZYP455  时间:2021-03-15 19:40:46

“仁人事亲如事天”——《孔子家语》品读与感悟卷一·大婚解第四(之四)
春华秋实 原创
2021—02-23日
公曰:“寡人且愚冥,幸烦子之于心。”孔子蹴然而对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亲。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公曰;“寡人既闻如此言,无如后罪何?”孔子曰;“君之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公曰:“寡人且愚冥,幸烦子之于心。”孔子蹴然避席(蹴然避席:恭敬地离开坐席。蹴然:恭敬不安的样子)而对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亲。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哀公说:“我实在愚昧,幸亏您耐心地给我讲这些道理。”孔子恭敬地离开坐席回答说:“仁人不能逾越事物的自然法则,孝子不能超越亲情的规范。因此,仁人侍奉父母,就如同侍奉天一样;侍奉天,就如同侍奉父母一样。这就是所说的孝子成就自身。”为了更深入理解这段“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涵意,鄙人引用《礼记·哀公问》有关注释:“《孝经》‘事父孝,故事天明’”。先儒张氏作《西铭》:“即事亲以明事天之道。大略谓:天之予我以是理也,莫非至善,而我悖之,即天之不才子也。具人之形而尽人之性,即天之克肖子也。祸福吉凶之来,当顺其正。天之福泽我者非私我也,予之以为善之资,乃所以后其责。譬之事亲,则父母爱之,喜而不忘也。天之忧戚我者,非厄我也,将以拂乱其心志,而增益其不能。譬之事亲则父母恶之,惧而不怨也。及此推之,亲及天也,天及亲也,其所以事之者,岂容有二哉!夫事亲如天,孝子事也,而孔子以为仁人,蓋孝之至则仁矣。”
公曰:“寡人既闻如此言,无如后罪何(罪何:将来出了过错怎么办呢?)?”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是臣之福也。”哀公说:“我既听到了这些道理,将来还会有过错怎么办呢?”孔子说:“您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是臣下的福分啊!”《礼记·哀公问》对此段有如下注:“罪犹过也。哀公既闻孔子之言,而自恐其行之不能无过也。孔子言‘是臣之福’者,以哀公有志于行而勉之也。’”鄙人读到哀公最后(即第十一问)问孔子之言,不禁联想到两句成语:一是“学而知不足”,意思是越学越觉得知识匮乏,不学习嘛,反觉得没有不懂的东西。此理哀公感同身受。从本篇开始哀公“敢问人道孰为大?”一直问到第九次“君子何贵乎天道也?”,不难看出,哀公是一位善于思考提出问题的“学生”;他对不懂的事寻根追源,不放过想明白而有不明白的人间、天地之道。哀公的学习精神值得今天人们效法。二是“无知无畏”。哀公一方面是求知欲望甚谓强烈的君主。另一方面,知道了道理又惧怕不能按照实施,陷入进退维谷之境。换句话说,似有后悔不该问、不该知道为好。比如第一次哀公问政之后,他说:“寡人既得闻此言也,惧不能果行而获罪咎。”意思是说,我既已听到这些道理,很害怕不能果断地实行而犯错误。哀公这种心理矛盾,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所以孔子说:“君之此言,是臣之福也。”又说;“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纵观哀公与孔子有关问政文词不难看出:哀公承袭定公之位,既是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但他“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活在锦衣玉食之家,“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那只是管仲、百里奚之类的人。未经历过大的战争和苦难,“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无从谈起,哪来的“增益其所不能”呢?所以,哀公每每听到孔子治国之道的道理之后,欲行孔子之言,又惧怕行之犯错的两难困窘。
春华秋实 原创(第二十二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