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序列之(23) “民信”思想理论(一)

字数:743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4-04 04:56:12 更新时间:2021-04-05 19:31:55

楼主:魏林文  时间:2021-04-03 20:56:12
《孔子》序列往下讲孔子论“民信”。民信理论定格礼教威权“寓政于教”宣教洗脑思想控制的政治路向。

* 威权vs.强权

回溯寓政于教的演化沿革,周代统治者对于“有德而民和/无德而民叛”已有认识,把宣教“德”贯之于政治的施行。孔子承袭传统成就威权体制思想理论的构建。威权vs.强权:强权径直凭靠恐暴,威权披着担当社会责任为民造福的外装(反映为民众之“有国才有家”的观念)。由是服从权力不是屈服于强权、而是出于信服道义性“权威”。

孔子以草顺风倾倒比喻民心归附:“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威权的凝聚力感召力是谓“天下之民归心”(民众从内心归服)。或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孔子论民信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在两层意义言说信。信作利益关系讲解,即诚信/守信用。论民信讲的“信”:不是讲主体位格治人者(孔子站在统治阶级代言人的立场),而是指主格治人者“得到”统治对象治于人者民众的信赖。

值得提及的是孔子与子贡谈论民信。孔子认为子贡是可与言诗的弟子,而《诗经》“思无邪”代表智识德义的至高境界。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与子贡交谈大意如下:“足食/足兵/民信”为治理国政三要旨;不得不择其一舍弃之下,首举舍弃足兵、再次舍弃足食,唯独民信万不可无。结语是“民无信不立”。统治者得不到民众信赖则立国失据——此可谓是对礼仪之邦“立于礼”的诠释。

* 论民信:讲治人者的治民之道

​“子贡问政”问出孔子论民信一番议论。孔子这是站在治人者地位谈论治理民众,其所说“民信/民无信不立”——讲治人者与治理对象民众的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