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最有希望的国家

字数:1704访问原帖 评论数:2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5-16 20:01:16 更新时间:2021-06-11 22:09:17

楼主:见微  时间:2021-05-16 12:01:16


杨支柱

以色列不但尊重人权,而且是发达国家中生育率唯一能长期稳定地高于世代更替水平的国家,其生育率甚至远高于今日印度,达到3. 0右右。而敌视以色列的阿拉伯世界生育率已经开始下降,其中伊朗的生育率已经不足以色列一半。以色列前景可期。

把以色列的成就归功于重视教育和善于理财并不恰当。日本、韩国、新加坡与台湾海峡两岸也以重视教育著称,经济增长速度也曾一度全球领先,却早已是地球上生育率最低的地区,并且已经或即将成为地球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一个儿童成长的环境基本上已由家庭、国家和社会决定,教师的作用其实有限,单个教师的作用更小。何况教师又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教师本身的行为也基本上被其自身家庭、国家和社会所决定。把教师的作用夸大到父母之上,不是无知就是无耻。

以色列人跟东亚人最大的不同不是他们如何重视教育,而是他们有自己独一无二且源远流长的宗教信仰。虽然我不懂犹太教,但是根据形式逻辑求异法,与众不同的结果应该源自与众不同的原因。

当然,以色列建国以来还有一点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一直处于敌视它的阿拉伯世界的包围之中,战争不断。因此也有不少人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解释以色列的成就。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跟“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不过是小概率事件和励志箴言。以色列的富强和不败战绩,让周边阿拉伯国家同样处于忧患之中。台湾也处于强大且不友好的“同胞”的“解放”威胁中,却成了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其生育率比日本还要低得多,未富先老,增长乏力。

还有人把以色列的独特归结到“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的所谓“民族性格”上。但是恩怨分明貌似是成熟人类的共性,而且恩怨分明并不等于“有仇必报,有恩必报”。

报复不是赔偿,不能恢复受损害的权利。报复对受害人的真正好处在于,用行动告诉加害人“我不是那么好欺侮”的。当强弱易位,加害人已经胆怯,报复还有必要吗?韩信当了将军以后完全没必要报复少年时给他胯下之辱的人,即便那人不能收为己用,也可以通过宽恕过去的加害人来博取美名,以至“胯下之辱”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让后人耳熟能祥,堪称流芳百世了。冤冤相报何时了?成熟的人类也会“报复”,但那只是表象,实际上是惩戒,目的仅仅是阻止加害人继续加害,剥夺加害人继续加害的能力,并警告可能的效仿者。因此惩戒或“报复”无需对等,却需要讲究时效。许多发达国家废除死刑而代之以终身监禁,对侵犯财产的犯人让他失去更多财产(监禁通过剥夺挣钱时间也能达到同样效果),所有国家的法律对惩戒都有时效限制,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惩戒目的。

“报恩”也只是表象。“勿忘恩负义”几乎是所有文明的共同训戒;但是“忘恩”的对立面是“记恩”和“感恩”,而不是“报恩”。成熟的人类记恩、感恩,也会在必要时报恩,但从不希望报恩。为什么?因为报恩机会的来临意味着受助者与恩人强弱易位或贫富易位。我祈祷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健康、平安、富有,让我永远没有报恩的机会。记恩和感恩首先有益于我自己的身心健康。每当我需要帮助又得到了帮助的时候,我的受益是双重的,我不只是得到了一些钱财(货币社会几乎任何帮助都可以折算成货币),还感受到一份温情。前者是暂时的,后者在我的有生之年完全可以是永恒的。我为什么要放弃这笔精神财富呢?记恩和感恩也有益于社会,特别是有益于那些需要我帮助而我又有能力帮助的人。因为记恩和感恩而又无以回报,我就会下意识地模仿恩人的行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人类不只需要互利的回报关系,也需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纵向接力和无偿帮助陌生人的横向接力。受助者的记恩和感恩也可能是施恩者的需要,但是并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心理归纳为“施恩望报”,因为施恩者希望受恩者记恩、感恩与不希望受恩者回报并不矛盾,就像购买意外伤亡险的人并不希望自己意外伤亡。如果抱着将来获得更大回报的目的帮助他人,多半会失望。因为抱着更大回报的目的帮助他人已不是购买意外伤亡险,而是在放贷。放贷而不要凭证,还说成是送给人家的,不但幼稚,而且愚蠢。然而受助的一方依然不应该指责对方“施恩望报”,而应感恩放贷者对自己的信任。



楼主:见微  时间:2021-05-17 10:21:34
楼主:见微  时间:2021-05-17 16:44:15
低生育率至今尚无成功逆转的先例。长期低生育率必然导致人口萎缩,直到种族灭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