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龙:老贴汇总复原。

字数:12502访问原帖 评论数:6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5-31 02:53:20 更新时间:2021-06-11 22:40:36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5-30 18:53:20
又试一次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7:59:57
这个拿来还原红楼贴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0:05
本龍立場如下:

1
你舉的張愛玲,林語堂,都是文客,離研究紅學,差得還遠,兩個都一點沒說服力。

張愛玲只是按照自己的閱讀感受說事,

林語堂則更是個靠在西人那裡編排中國文化出了名得了利的投機者,文字不錯,學問免談。

-

2

說紅樓後四十卷的真相,

第一該回歸的,

是程高留下的幾篇說明。

程高是當年的文人,

在這種當年無法由此取得功名的小事上,

根本沒必要撒謊,

因為,

一來,

手抄本已經到處都是,

說任何假的東西都很容易被其他文客揭穿,

當年文人身名之節很重要,

絕無可能因此而出賣名節。

二來,

程當年一直在旗人府中做幕客,

高後來更做到不小的清流官職,

更毫無可能為此私下流傳的文字小事而撒謊。

三來,

其具體內容,

即:辛苦散找了一些各處收集,來源未知的續本,然後補為四十卷,

並無任何可以讓二人在當年得利之處,

(要造假,應該吹牛成“二人真的是手握原稿(廣告效應)",或者就是"二人筆力高超直接續寫(才力展示)",才有造假的意義吧)

又有什麼好造假的?

-

所以,

後四十回乃是程高二人在一些來源不一長期散集的文稿上加工而成,

是事實。

=

3

這些散集的文稿,

是不是原著?

這其實已經無可考,

因為紅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

確實只有前八十卷的抄本流傳,

而且各不相同,

又在當年受到文人墨客的廣泛喜愛,

所以當年就有好事文客各種續寫。

二人散集來的不同源頭的文稿,

存在各種可能性,

又經過二人改寫,

現在已經無從考證源頭是什麼了。

但既然程高本的後四十卷,和前八十卷,在行文著字的 慣上依然有巨大的不同,

而前八十,後四十,二者其實都經過二人的修訂改寫,

我更傾向於,

其所散集的不同來源的後續書稿,

至少其中大部分不是原稿,

而是他人根據前八十卷諸多設定的嘗試續寫。

-

4

至於關乎於後四十卷,民國以來後人說的各種東西,

以證據的力度而言,

沒任何一個能超過二人本身的說明,

與其相異的,

根本毫無價值再去一一分辨了。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0:26
倒是关于红楼,想起一个人,这里似乎没人提,台湾高阳,不谈学术,只论文字,这人像是把红楼吞到了骨髓里,写的东西,不管具体内容有没有关,文字都多少带着些红楼的色彩。

林语堂的东西,当年偶翻翻就算,高阳的全读完了。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0:56
先說說完整的我的看法:

1
全书,曹基本寫完。

最大兩個理由,一是,章名目錄一般都跟著寫好的內容起,既然章目已完備,必定有基本完整的初稿。

二是,前後增刪修訂五次,真寫文章的,幾無可能才寫了三分二就五次來回修訂這三分二,而不先寫完,再在完整把握的基礎上,來做前後調整修訂。

2
市面抄本整齊劃一確實只有八十章,為什麼呢?

其實最有可能的是,

曹去世後,極親的人在外傳前,必然先按照當時文字獄的及格線,細細過目,而在曹家已是某程度戴罪之身的背景下,又因親王的姻親關係可能會牽扯害慘更多人,而選擇性把後四十回處理了。而為了免災,當然最乾淨的處理,就是燒掉。

此後,用什麼藉口說後四十回的不見,都不重要了。

3
反過來說,如果全書皆存,則完全解釋不了為什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抄本都整齊劃一只有八十卷?那時的抄本,有錢人才不自己抄,都是請人代抄,而且一抄就同時抄幾份,這樣也就是說,人力根本不是問題,若有,為何不抄齊?沒人能抄出,就證明原稿曾經有,但此時已經不存在。

要知當時曹家已在京城,這裡關係盤根錯節,曹家自己又是王親,當時都是上層社會在看此書,若書稿在,皇門大戶有人搭關係想找,豈有找不到之理?

4
由於作品強大魅力,及攔腰而斷的遺憾,實際上續寫紅樓,是大面積出現的現象,現存能找到的,至少幾十種吧?而如果回視《程序》,有一細節:他先分辨了書稿能不能和原著接榫,然後覺得,雖然亂,倒也還算接得上(原意),而後面的潛台詞是:其實也有其他的,但按他眼光卻接不上的。。。:

”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殆不可收拾。“

5
其實上面已經透露出,程自己其實也並未對所得書稿滿意,更沒有確認這就絕對是原稿的意思,而乙本引言就更清楚:

”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葺,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缮本,更为釐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A後四十回是各處散漫所得。
B由於無它者對照(潛台詞:其實並無法證知這是原本)
C他盡量保留了這些散漫所得的文字原貌
D原因是:有更好的本子出現,可以隨時訂正。(若確知必是原稿,就不會有這句話)
E最後一句是最大露餡:”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須知,若程得的必是原稿,則前八十,後四十,本就是同一面目,哪有掩不掩面目的抉擇可言?

而既然你竟然曾有掩其面目的選擇,就證明,蒐集的後四十,確實存在著大幅更改的可能性,那麼他和前八十的相當不一致,也就不言自明。

最後,前一句”缮本訂正“,這一句話,所保留的完善更定可能性,就更加補足了後面這一句的必要性:

萬一哪天真的稿子憑空問世,那麼二人也能迴轉說,當時只是參照且盡量原裝保留了不知何人所著的他人續寫的東西(沒辦法確定,因為無可對照),而且自己未曾佔為己有,基本未大改,現在正好按照真稿更定。

(不要以為古人像郭敬明,古人最怕的就是被說:你像郭敬明)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1:16
實際上,

在有清一代皇朝的文人,

如果能像高鄂做到言官的位置,

或者至少如程偉元這樣做到官員幕府(幫旗人官員出主意/寫奏章),

文字上尺度/分寸/略加暗示/不言而說/留足餘地等等的技巧,

都必定是長久浸淫,爐火純青的,

因為那時這上面一不小心,丟官沒命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出現。

所以,

後人如果不能以相同的眼光及觀察角度來”解碼“這種文字,

那麼其要表達的含義,

就可能大半都被遺失或者偏斜。

==

在我看,

民國開始的所謂的紅樓現代研究,

一起頭,

就被胡適這個土洋結合的半吊子帶到了歪路上,

而後面的文人,

由於這種科舉及皇朝官僚文化的斷層的作用下,

可能極大一部分都被胡適的東西,做了或正或反的誤導,

而忽視或失真解讀了後四十章的正主,程高的幾個序文。

==

現在新版紅樓,寫明:

原著 曹雪芹
續寫 無名氏(就是程收集來的幾份稿的原作者們)
整理 高鄂

既是100年後的U turn 式的真相回歸,

也是現有的辨析條件下的最合理的處理了。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1:44
自半本《红楼梦》在乾隆年间面世以来的200多年间,无数人为不能一睹全本《红楼梦》,搞清楚他们所牵挂的众多人物的命运结局而遗憾万分。也正因为此,一代一代的文人拿起了笔,续写《红楼梦》。至今为止,仅严格意义上的续作,就有40多种。算下来,自《红楼梦》面世以来,平均每5年便有一个续本问世。

《红楼梦》最早的续本是清人逍遥子的《后红楼梦》,总共有三十回,在乾嘉年间刊刻面世。之后又陆续出现了秦子忱的《续红楼梦》、兰皋居士的《绮楼重梦》(又称《红楼续梦》)、吴沃尧(吴趼人)的《新石头记》、陈少海的《红楼复梦》、海圃主人的《续红楼梦》、梦梦先生(临鹤山人)的《红楼圆梦》(又称《绘图金陵十二奴后传》)、归锄子的《红楼梦补》、郎袁山樵的《补红楼梦》、花月痴人的《红楼幻梦》(又称《幻梦奇缘》)、姜凌的《红楼续梦》、无名氏的《红楼后梦》、无名氏的《红楼再梦》、无名氏的《红楼重梦》等续本。

在这些《红楼梦》的续作作者之中,不乏擅长写小说的名手。比如写《新石头记》的吴研人,所写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被今人评为清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1:58
寶刀你可以看看這篇紅樓夢網的文字,

https://www.hongloumengs.cn/hongloumeng/2/hongloumeng5855.htm

其中所述铁峰夫人武懿,同時代鹽運史之妻,

比曹雪芹年紀大,

她的最後團圓大結局的幾十回個人續編《紅樓夢覺》,

完成時間,

應該和程高用了一年編組殘稿的時間差不多,

而創作寫書用的時間至少十倍於編組現稿的時間,

所以此書初稿及未完成但有部分稿的時間都必然比程高早,

程高之前有沒有續書書稿(不需完本)?

這已經足以說明了。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2:15
又,

最新的統計,

清人續寫紅樓的數字,

是二百多種,

這只統計了所有在清人筆記中有確定記載被閱讀,有書名,及內容說明的,

也就是說,

在清朝石頭記出現後短短的150多年,

只算能被記錄的,

每年都有超過一個文人開始續寫紅樓!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3:30
看看高鄂這“榫”是怎麼接到地板上去的:


《红楼梦》高鹗续写的“掉包计”多处破绽,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关于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高鹗的续写对《红楼梦》的推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更多的红学爱好者则认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漏洞百出,文笔也大不如前八十回,张爱玲更是直言:高鹗妄改红楼,死有余辜。

而后四十回的焦点情节便是贾母与王夫人等人用“掉包计”,用薛宝钗代替林黛玉跟宝玉完婚,导致黛玉在两人成亲当夜溘然长逝,而宝玉和宝钗更是婚姻不幸,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甚至有人因此诋毁薛宝钗,认为宝钗“鸠占鹊巢”,为了自己宝二奶奶的位置,不惜害死林黛玉,从而形成了拥林派和拥钗派的对立,而只要对“掉包计”的情节进行粗略的分析,便会发现,“掉包计”本身就有多处漏洞,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首先就是宝玉和宝钗成亲的时机,按照高鹗续写,当时四大家族已然走向了没落,贾家人才凋敝,元妃去世,贾家再无靠山,仅剩宝玉一人,结果还无心读书,只爱钻在女儿堆中,第九十四回“失宝玉通灵知奇祸”贾宝玉不慎丢失了通灵宝玉,变得疯疯癫癫,用今天的话说,俨然成为“地主家的傻儿子”,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贾母、王夫人等人才要给宝玉“冲喜”,希望借着金玉良缘的契机能让宝玉恢复正常。

因此即便宝钗嫁给了宝玉,也不能定义为“鸠占鹊巢”,而是宝钗牺牲自己,嫁给了傻宝玉,不能因为宝玉有主角光环,我们就可以忽略掉他失玉后的疯癫模样。

此外,“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也出现了变故,王子腾在来京路上去世了,四大家族的又一靠山倒塌了。

凤姐儿进来回说:“今日二爷在外听得有人传说,我们家大老爷赶着进京,离城只有二百多里地,在路上没了。”——第九十六回

而薛家更不用说了,薛蟠再次因为打死人被关进监牢,薛家花钱求人,还是捞不出薛蟠,只能寄希望在贾家身上,这也是薛姨妈答应将宝钗嫁给宝玉的一个原因。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贾母等人实行了“掉包计”,我们来看看高鹗所写的这个“掉包计”到底有多少漏洞。

第一就是成亲的外部条件严重缺乏,此时元妃去世还不满九个月,因此按照规矩,宝玉至少应该守九个月的功服,期间是不应该行娶嫁之事的,其次薛蟠尚在牢中,断然没有哥哥在蹲大牢,妹妹风风光光出嫁的道理。

更为关键的是,贾家是礼仪大家,对规矩的遵守更是远胜普通人家,这一点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曾多次叙写。如在林黛玉初进贾府之时,与贾母等人一起吃饭时,李纨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一切井然有序,真真是繁华五世的礼仪大家。




到了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元妃省亲没见薛姨妈、宝钗、黛玉,于是问其中原故,王夫人回答:“外眷无职,未敢擅入。”脂砚斋评曰:“所谓诗书世家,守礼如此。偏是暴户,骄妄自大。”

再看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刘姥姥对贾府的礼仪更是赞叹不已。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棹,又放了一棹。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第四十回

由此可见,贾府对礼仪的遵守相当严谨,曹雪芹在前80回将这些礼仪详细刻画出来,让我们看到一个诗书大家的贾府,可是到了高鹗这里,元妃去世,宝玉九个月功服未守,薛蟠尚在牢中,便要娶人家妹妹入门,于情于理都不合,可贾母等人很轻易地就打破了前80回一直遵守的礼仪规矩,硬是要娶宝钗冲喜,哪里还像个礼仪大家?

而迎娶宝钗时的排场,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薛家没有准备任何嫁妆,甚至连一个亲戚都没有告知,随便用顶轿子给抬进来就算娶亲了,最让读者难以接受的是,这个建议还是前80回内一直世事洞明的贾母提出来的。

贾母道:“赶着挑个娶亲日子,一概鼓乐不用,倒按宫里的样子,用十二对提灯,一乘八人轿子抬了来,照南边规矩拜了堂,可不算娶亲了吗?”——第九十六回

这种娶亲方式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跟贾琏当年偷娶尤二姐是同一个套路。在这里,高鹗将贾母与贾珍、贾蓉、贾琏等辈当做一类人,这不能不说是对贾母莫大的侮辱,因此我个人实在难以接受后四十回贾母的性格逻辑。

如此草率的婚礼,贾母敢策划,薛姨妈还真的就同意了,这让整个“掉包计”看起来更加拙劣,宝钗忍受假扮林黛玉的屈辱,尴尬进入洞房,贾宝玉被人哄骗着参加婚礼,没有任何亲戚出场,这是同为金陵四大家族的国公贾家和皇商薛家办的婚礼?

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掉包计”都缺乏最基本的真实性,颇有乱编故事的嫌疑,尤其是贾母等人的形象,更是与前八十回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本慈祥和蔼的贾母,变得面目可憎,更为可怕的是,直到今天,仍有人相信“掉包计”的真实性,并坚定地认为薛宝钗是个“鸠占鹊巢”的心机婊,这不能不说是读者的悲哀。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3:55
寶刀月桂早,大家都一向如斯用功?

月桂你的問題,

方向想錯了,

這不是國喪,而是五服:





你提到的,

老太妃薨了,

那是按服禮的從恩從重原則,

(老太妃必定早年對皇帝有教養之恩,而且涉及皇族正統血脈長輩,加重孝禮)

於是所有皇族一律以當自己祖父母去世來戴孝服喪。

實際上,

按照寶玉的情況,

他也符合從恩從重而加重孝禮之列,

一是按前八十紅樓原文,元春有代母教養之恩,

二是如我前述,事涉皇親,且元春無後而寶玉是唯一直系比其小的男性,

加重孝禮是很合理的,

(還有一個緣由,若無子嗣,那麼這個小輩加重孝禮者,算是繼承人,可以全部繼承元妃所得恩賜)

但後四十畢竟只安排了為出嫁的親姐妹原就必有的九個月“大功”,

也不去理他,

此其一。

--

第二是,

五服服孝,雖是清律上的禮儀,

若真是個鄉村平頭百姓,

那麼除非父母這樣涉及大孝的,執行不到位若被人告官會處罰,

剩下的執行不大到位,

除了被人非議看不起,

倒也沒有啥事。

可一旦有功名官職在身,

再小也好,

就算是個不入流的鄉長,

都代表你必須是明白禮儀之人,

不守則必有責罰,

越高越重,

在此期間不要說婚娶大事,

就算去個梨園都不可以。

對有功名的人而言,唯一的例外是奪情,

亦即由皇上特許,

因為特殊公務需要,

可以素服繼續辦公,

但那是極不常見的,

且即便那樣也不可做其他娛樂喜慶事,只純粹可以出來辦公而已。

寶玉一個皇上都不知道是誰的人,奪情當然絕無可能。

==

所以當時這個情況,

寶玉這個身份,

不加重(雖然我認為按客觀,及寶玉和元春親密關係及性情主觀而言,不合理),

算續寫者個人選擇,也就罷了,

連正常的大功都不守,

以賈家那樣的地位身份,且涉及的是自己最當面子的元妃,

除了危及寶玉和長輩功名官職外,

此等在喪事上打臉元妃這個自家面子的做派,

也絕無可能。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4:34
你的第二問,

方向也錯了,

所質疑的不是缺錢的問題,

而是禮節程序及表現出的尊重的問題,

即便是民間一般人家,

稍微知書達理,

本家長子長孫的大婚,

無不尊循明媒正娶的規則,

這是對祖先,對自己家庭的尊重:

通媒、小定、拜女家、下茶、开剪、迎娶、坐帐、合卺。。。

缺錢?

這些程序可以樸素一點辦,

但是過程絕不可少。

==

而後四十這一段編者說的抬到宮裡是什麼?

是還沒有任何名分的普通宮女,

在皇帝的角度看,就是個下人,

當然可以如此隨便,

但如果皇帝要明媒娶皇后,也必然更是一點禮不可少的。

--

那麼民間這種事有沒有?

也有,

比如想弄個青樓妓女進門做小姨太太,

本來就不光彩,

也就小張旗鼓隨便來了。

==

但這等方式,

有可能用在有功名的賈家長孫寶玉身上嗎?

有可能用在寶釵身上嗎?(以寶釵前八十回真實性格,聽完自己被當成妓女一樣,保不定一頭撞死了)

這才是疑問的真實方向。

============================================

所以二者通觀,

從這個故事能看出的,

是前八十和後四十,

兩邊的作者,

在知識,禮節,觀念,做人原則等等各個方面,

從天到地,

從暫時的皇宮(大觀園)到街市口攤檔的一個超級直降,

這事即便發生在一個人身上,

都已經是匪夷所思,

而此時是同時發生在兩個家族所有人上,

從上到下,

一起全部突然巨變?

除了作者的巨變,已無其他合理的可能。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4:52
曹氏的脂本,原裝有多少回?

石頭記不止八十回是明擺著的,

即便程高的自序裡,

也說只見目而不見內容,(不知其所指何本)

可以明證。

==

那麼早期完整的脂本到底多少回?

從不同脂本裡可以看得的批註裡,

有四條看過全本的人的相關批註有所說明:

1)
《戚序本》第二回

“以百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两大笔以冒之,……”

2)
《庚辰本》第二十五回

“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

3)
《蒙府本》第三回

“后百十回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

4)
《庚辰本》第四十二回

“全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
(38x3=114 , 37x3=111 ,36x3=108,即肯定全本數字小於114回,大約在108-113間)

==

這四個出自看過全本的不同的人的批註,

內容是基本一致的:

1/2兩條:
“百回”
(一個不確定的泛稱,但說明全本回數,一定是或者一百,或者剛過百的一個數字,而且過得不會太大,例如一百零五回,一百零八回,這樣的話眉批簡述,也可叫“百回”)

3:
“後百十回”
(也是個不確定的泛稱,但必然是極為接近110的一個數字,如108-112。)

4:
“至三十八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
(真正回數必然比114小,也符合以上三者的描繪)

==

所以綜合以上四者,

原本石頭記的全書總回數最有可能,

是在108-110間,

即使不是,也必然只相差一兩章。

--

程高的一百二十章,

因為是數個不知名散稿合併,

實際上是寫凸盧了。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5:39
回一下漏看的月桂74樓:

1)
寧國府和榮國府,

開府兩兄弟,

到賈政和賈敬這一代,

已經是同一個祖父下的第三代,

五服的最邊緣,

這種關係,

遇到喪葬,

是不需守有時期的孝的,

只需參加一應喪葬禮儀,

並在舉行禮儀的這幾天按規則穿相應的素服即可。

(請回看之前我貼的大清例律中的五服表格)

-

2)
我說的那個與過繼沒任何關係,

你說皇家裡的人更說不着。

因為,

一,皇家子孫看血緣是看爸爸,

即使公主嫁出去都不管用,

豈有皇家子孫眼饞元妃血緣地位的道理?

二,古時皇帝賞嬪妃,

不管在生還是過世,

真賞的其實都是娘家這邊的人,

例如曹家其實就是靠是康熙的奶媽而魚躍龍門得的地位,

不也是賞娘家?

寶玉帶重孝,

如果皇上有心賞,

那麼寶玉就會按規則成為接封賞的人,

一如當年奶媽的兒子忽然成了織造。

-

3)
元妃教化寶玉讀書長進的文字,

是紅樓原文,

而非我編的。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之年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

4
紅樓不管是前八十回,還是後四十回,

歲數都是筆糊塗賬,

我們要討論的,

第三點足夠說明,

所以不再深入。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5:56
順帶回答一個忘了在哪裡的提問---

為啥曹家家譜找不到曹雪芹?

==

曹家的真正身份,

是在旗的包衣奴才,

說白了就是賣身傭人,

他們的身份是不夠資格有家譜的,

全部屬宗人府管轄,

人員就在宗人府做個記錄而已。

--

後來曹家雖然因緣際會成了官,

包衣的身份沒變,

所以才會富時富的厲害,

跌時跌的特快。

--

但這裡就出了一個問題,

包衣身份按照過去的慣例,

肯定一應男丁都是要領差服侍主子的,

(除非殘疾之類)

所以宗人府登記,

都是收錄有差事身份的男丁,

可偏巧就出了個這樣的包衣:還是包衣,但是不領事,不干事,

這樣的無關人等,

宗人府根本是不錄的,

所以曹雪芹這個傭人身份的大文豪,

就成了無記錄人員了。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6:40
最後說說我為什麼是脂批派,

也當完整回复@hls324。

--

這要從曹家的遭遇開始說。

都知道曹家被抄家,

其實這是其整個遭遇的一小半,

真正發生的是:

曹家被罷官,抄家,

然後雍正頒旨順帶了一句亮點:

按照包衣奴才原始的身份,

把身無分文的曹家全部人,賞給了新上任的織造隋赫德做貼身奴才用。。。。。

如果抄家是打臉,

那麼這昨天還是奴婢遍地聽其使喚的一群人,今天就變成了昨天使喚着的奴傭,

直接可比胯下之辱了。。。。。。

=

幸好新織造嫌他們礙眼,

讓他們回京城,

而回了京城竟然還沒地方住,

隋赫德只好把自己京城原有的兩進破房子讓曹家搬進去。

曹家是真的從天上跌進泥裡,

白茫茫一片,

啥也不剩。

--

所以脂批第一個讓我相信的理由是,

其實曹雪芹寫書,

不僅是自己通過回憶錦衣玉食的往事來記錄無比精彩的過去,寄託反差下的生活苦悶,

曹家其他人,

在同樣的打擊下,

以批閱曹的書稿來憶舊寄託,

也是理所當然。

而因為是初稿二稿,

傳閱時自家人在上面批字提示,也無可厚非。

脂批中有許多地方是混雜著書的內容,和對應的往日真實生活的內容,

很合理。

==

其次,

脂批本子,

當年傳閱的範圍,

主要是曹家的親友關係戶,

主要是旗人上層社會,

曹家的大起大落的遭遇,

在他們而言根本不是秘密,

如果脂批是沒價值的假東西,

那麼最初的抄本

包括不可能不知道曹家事實的怡親王府的本子,

就沒道理把這些東西一併抄下來。

(當然,有人說怡親王府的本子也是假造,這個下面再說)

========================================

然後我們看看假造說:

如果我們統計一下有脂批本的各個本子,

那麼你會發現,

這應該有近百種本子的脂批本,

是民國時隨機在各個地方出現的,

(列寧圖書館裡都有一本)

(同一時期出現的還有甲骨文,比鐘鼎文晚了幾千年出現,看來也多數是造假的了)

裡面有各種哦你不同字體,

不同筆跡,

不同的對原文的修改,

不同的紙質,

不同的批註。。。。

那麼我就要問:

你知道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物流批發能力,推銷團隊,

才能做到這麼大範圍大規模又小批量且必須保持各不相同的造假,

而且還能盈利?

=

在活體印刷的紅樓夢已經滿大街的時候,

靠靠著超大初期投入而得的這破破爛爛的一小堆書,

造假者如何確定這樣搞能賺錢?

(以我初步推算,這個規模的造假,從找齊紙張,研究好紅樓的內容,想好各個不同的本子及區別,不同的批註,以不同的筆記墨痕抄寫,釘狀,搞成破爛樣,往外散發,通過各個渠道賣出等等,至少大約是數百人的團隊,五到十年的功夫,不要說賺錢,光這群人吃喝拉撒加上材料住處,我都想不出怎麼賺回來?)

==

第二,

脂批其實是研究紅樓而取得各種相關真實信息的來源,

現在我們對紅樓夢的了解基本來源於此,

那麼我要問的是:

造假者是未卜先知了後來紅樓的研究成果呢,

還是以超高的思維研究設計能力,

預設了一個虛擬場景,

來造假呢?

不管是哪一種,

這個造假者的能力似乎都太過於高,

不僅無法想像,

以這種能力,

更可以肯定的是,

絕對不至於淪落到,造這麼蠢的不賺錢的假吧???

==

所以,

脂批,

對最早的三種,

我認為是絕對值得看的,

有矛盾?本來就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有錯漏?除了曹雪芹,其他可都是普通包衣家庭的人,不是文豪,錯了正常吧。

有不相關內容?他們都是以此溫故過去的榮華富貴,從中看出往事而議論回味,很正常啊。

==

如果我只能有一本紅樓(其實我一本都沒有),

那麼我要一本 甲戌/乙卯/庚辰 脂批合訂本。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7:51
一寫溜,就到尾了,

回頭發現漏了點東西,

”金釵雪裡埋“,

雪本身就是純潔之物,這既表示著寶釵小說中的本質,也代表在賈家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大雪的時候,寶釵會犧牲自己,成全賈家,把自己的才德和賈府的敗亡一起埋葬。

為什麼說犧牲呢?

因為78回寶釵已經搬出賈府,

此後幾大家族都已敗亡,

只有薛家,

雖然薛蟠入獄,

但南方的生意還有薛蝌接手運轉生意,

除了搭上姻親,薛家自己似乎和賈府在官場上交集不多,

所以雖然原本最後三十回消失,

但明顯賈家敗亡後,

此時最有錢,地位照舊的,

反而是薛家。

那麼此時薛寶釵嫁寶玉表示什麼?

表示本來人品最優不愁另找姻緣的寶釵,

做了人生最大的一個憤世嫉俗看不起權貴的抉擇,

以其一生,

表達自己原本的立場,

寧願把自己和賈府敗亡的茫茫大雪,埋在一起。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8:11
順帶說一下黛玉的真實命運。

-

前面已說,

“玉帶”是官家的東西,

回歸到紅樓本身,

日常就佩戴玉帶的,

只有王爺一級。

-

同時書中有很多暗示,

表明黛玉將和王府扯上關係,

如幾次寶玉把皇上及北靜王的東西拿來轉贈。

又如“瀟湘妃子”的稱號。(暗示身份及地點,後面詳述),

又如寶玉玩笑說,黛玉做一品夫人逝去,寶玉變王八駝碑,等,

多次做了極明顯的暗示。

-

脂批說“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裡埋”,指二人結局都遠離生地(金陵),

寶釵嫁寶玉,

賈家那時抄家流放,

寶釵跟隨流放遠離金陵很正常。

黛玉實際不是賈家人,年紀更小,沒道理牽涉到她。

-

回視黛玉的本命,

乃是一株草,

所以其命運的主軸,乃是自己永遠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缺乏真正主心骨,

雖然為情所痴,

卻只能隨風搖擺。

--

玉帶,

表示她明面上實際有了官家妃子的身份。

掛在樹上,

表明得到此一身份之日,

也即將是其捨身亡去之時。

-

加上她寫給自己的題帕三絕: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暗示她將遠行到同樣有竹子的南方,

再合上十八回點戲的第四“離魂”(牡丹亭),

脂批明指顯示黛玉命運,

此節原本情節是杜麗娘因相思之夢,感思鬱結而亡,

以上綜合暗示出,

黛玉最後是被迫遠嫁了南方的王爺,很快為離情所苦而傷逝。


=

遠嫁後面的原因,則很可能是賈母及長輩的要求,

(賈母生日,南安太妃出現,特意要求看幾個賈府的女孩,有可能是,後來選了最漂亮的黛玉做她的大兒媳,探春做小兒媳或侄媳)

畢竟當時賈家已經離敗亡不遠,

黛玉(被王太妃看中),後來極可能成了賈家的救命稻“草”之一,

父母雙亡的她,

命運早已無法自主,

前面也說了,

她雖然理念上受雜書影響,

行為上依然缺乏對抗長輩的硬氣,

只能在其根骨之中的,

上一樓提及的一點“未能免俗”的業力帶引下,

答應了賈母和長輩的要求,

最終既遠嫁成妃,

又苦情而逝。

=

瀟湘妃子的傳說,

實際內容是一同嫁給舜帝的兩姐妹去南方湘地循夫未得,撒淚而亡,淚化為竹。

-

紅樓放風箏一節,

有兩只鳳形風箏,

一隻是探春的,一隻是外來的,

被牽在一起和一個掛著喜字和爆竹的風箏一起遠遠飛走,

飛走,喜字,鳳形,爆竹,

都代表遠嫁做王府妃子。

其中一只風箏是探春的,

另一只外來風箏,

就是我們只能餐風飲露的絳珠草,



玉。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8:56
所以回歸卷首詩: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

女主必是薛和林,

這是毫無疑問的。

然後,

”山中高士晶瑩雪“,

寫出這個級別的文字的中華最偉大文學家曹雪芹,

如果要描繪一個心機婊,有任何可能用”高士,晶瑩,雪“來形容麼?

又或者反過來說,

他要寫一個”山中高士晶瑩雪“的人,會寫成高鄂筆下的那個心機婊麼?

=

所以,

所有說高鄂的東西基本是原稿的專家,

都應該拖下去,

扒開褲子,

拿三十二開精裝版紅樓,打四十大本。
楼主:老街白咖啡  时间:2021-06-01 08:09:13
托寶刀之福緣,

繼續講講這段話的來由:

“按前八十,預示賈家未來,在劉姥姥見賈母那一場,暗示了“無後”,暗示了寶釵“穿了嫁衣梳了頭,卻下身孝衣素服,且還是個姑娘”。暗示了他們結婚時就是賈家大難時(著大火),如果我猜的沒錯,那麼原小說情節,寶玉寶釵結婚當天,也是賈家被政敵搞垮的同一天,賈母也同時玩兒完。”

-

1
看紅樓,

如果看不出其中各種暗示性的鋪線,

那麼證明你還在初級階段。

按佛法,

緣起緣滅,

從來都不是無端的,

在具體事例上,

更會有所暗示(其實是顯示,只是人不懂罷了),

早小說中這種情形,

最著名的應該是諸葛亮為自己點七星燈作法,求延壽,

然後好像魏延走進來,

塌倒一盞燈,

暗示諸葛無法延壽必然短命。

-

曹雪芹,

我相信是在經歷過如此的大起大落之後,

在生活中真實回味體驗到了這種佛法中的緣起運轉,

所以在紅樓中基本上以無所不在的方式鋪排了這種暗線之示。

-

我眼中的紅樓之所以偉大,

那些情愛還算不上最關鍵的,最重量級的。

這些無所不在,且清晰,確定而具體的命運業力的延伸的刻畫,

和它們對讀者產生的巨大的糾結,

反映出虛構故事中的真實度,

才是這篇小說真正的它所不能及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