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大毕业生对清华、北大"为外国培养人才"的看法?让人五味杂陈..(转载)

字数:5350访问原帖 评论数:88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7-11 20:09:03 更新时间:2021-06-24 00:28:24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07-11 12:09:03
【从对清华北大"为外国培养人才"的批评谈国家治理】
李子旸 2020-07-11 08:26:00



01
清华、北大这两所学校,在中国众多大学中地位独特,声望和社会影响远远超出其他大学。但是,2020年,国家却减少了对这两所学校的拨款,一共减少了将近20亿元。

大家别担心,清华北大挣钱的门路,多得是,年收入都超过百亿。少这20亿,什么也不会耽误。问题在于,亏得起这钱,丢不起这人啊。国家减少对清华北大的拨款,虽然没有明确的批评意思,但肯定也没有表扬的意思。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不满在其中。

近日,有人贴出了一个名单——国家20项重大科技设计师名单,清华北大无一人上榜。这个名单虽然并不全面,有明显漏洞,但却符合人们对清华北大的一个重要印象:清北两校的学生,很多都毕业后出国不归,并没有给国家做出贡献。国家在他们身上投入了巨额资源——据说人均在百万以上,收获却完全不成比例,巨额资源大部分都打水漂了。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07-11 13:26:08
02
人们的这种印象是否正确呢?基本正确。当然,对统计数据,人们有不同解读,但基本情况是没法否认的。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是大量出国。

有人可能会说,学生要出国留学深造,学校有什么办法?又有什么责任?在下我作为多年前的北大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些话可说。其实,数据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校园气氛。

至少就我感受到的情况是,1990年代,在北大,毕业出国是默认选项、首选目标。图书馆、自习室里,大家闷头苦读的,都是托福、GRE辅导材料,校园里到处张贴有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广告。毕业出国,才是有进取心、有上进心的表现。只有我这种英语没学好,且素无大志、混日子的学生,才不想出国。

整个校园气氛,一言以蔽之,就是 Go West。当然,校方、老师并不会公然鼓励出国,但同样也从来没人鼓励学生为国家服务。这其实才是要害所在。出国深造本身,是好事。是否立志为国家服务,才是关键。出国留学、工作,但最终归国的钱学森,对国家的贡献,远远超过很多一直留在国内的人。但是,这两校出国的学生,有多少是立志为国家服务,只把出国深造作为相应的准备呢?

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清华北大两校毕业出国留学的学生中,这样的人,不说完全没有,但肯定是少之又少。

如有冒犯,我先道个歉。我看到的事实就是: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奉献,为国家牺牲,从来都不是清华北大这两校的主流思潮。这两校的主流思潮是:个人奋斗、出人头地。如果能去往海外,成为高级华人,那最好不过。

并且,这种想法和追求,还被包装成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世界主义。看来,这两校的学生,最高目标是成为世界公民。仅仅当个中国公民,太狭隘太落后太民族主义了。于是,不但没有对国家的愧疚感,自我感觉还很高大上。简直是名利双收。

现在回头去看,情况就是:在国家还很贫穷很困难的情况下,大笔的教育经费投向了两校,却培养出大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真正把国家建设起来,让国家摆脱贫穷困难走向富强的,却是那些当年不被重视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这种情况,真是让人难堪。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07-11 13:26:40
03
话说回来,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大洋彼岸的美国,那些优秀的大学,也早已不把为国家服务作为培养学生的方向。

1961年,普林斯顿大学得到一笔捐款,3500万美元。这可是1960年代的美元,按购买力计算,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3亿美元。捐款人罗伯逊夫妇要求,捐款只用于普林斯顿大学培养学生为国家服务。捐款人之所以选中普林斯顿大学,是因为这所著名大学的校训就是“为国家服务”。

普林斯顿大学当时的校长,是个新来的小年轻。有人大笔捐款,校长当然很高兴,他拍胸脯表决心,要把这钱用好,把普利斯顿大学建成最好的公共服务教育学院。但是,小年轻又说:普林斯顿大学要保持“明显的哲学和自由主义态度”。

当时,大家没看出这其中的矛盾之处。捐款人后续还不断追加捐款,最终,捐款总额超过9亿美元。

但是,到了1970年,捐款人罗伯逊就开始抱怨,普林斯顿大学很少有学生毕业后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这可不符合捐款人想要的“为国家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捐款人发现,普林斯顿大学理解的“为国家服务”,原来与他们大不相同。她们捐赠的钱,被大量用于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研究。当然,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为国家服务,毕竟,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个努力工作的人,都在为国家做出贡献。就算身在海外,你也能证明自己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但捐款人越来越感到难以容忍。因为普林斯顿大学固然是在研究经济学和政治学,但他们的研究指向的,并不是为国家服务和制定公共政策,而是为华尔街和硅谷培养金融工程师和数据天才。可是,只有在非常非常宽泛的意义上,才能说华尔街和硅谷的人,是在“为国家服务”。

最终,捐款人忍无可忍,把普林斯顿大学告上法庭,要求返还捐款。普林斯顿大学很尴尬,不想把事情闹大,免得影响其他捐款人。大家私下和解。普林斯顿大学向捐款人返还了将近一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几十年中,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变了两次。第一次从最初的“为国家服务”变成“为所有国家服务”。过了20年,又变成了“为国家服务,为人类服务”。

看上去,他们的心胸越来越开阔了,但实际上,那些在华尔街和硅谷赚钱的人,确实有理由自诩是在“为人类服务”。这个宽泛的界定,可比“为国家服务”让人舒适多了。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07-11 13:27:47
04
曾任美联储 的沃尔克,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也被请去帮忙处理捐款人不满的这个闹心事。虽然是老校友给大学帮忙,但沃尔克却从中感受到,“为国家服务”精神的衰退,确实对美国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就是从他的回忆录中看到普林斯顿大学这桩往事的。在回忆录中,沃尔克实际上是在批评普林斯顿大学。

沃尔克是个老派的美国人,出生于1927年,2019年底去世。1980年代,曾经出任美联储 。沃尔克以坚定压制通货膨胀闻名于世。经济学界公认,他的严厉调整政策,为后来克林顿时期的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从对清华北大
三任美联储 。从左至右:沃尔克、格林斯潘、伯南克

沃尔克自己,就是一个甘于奉献,努力为国家服务的典范。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他以高龄临危受命,担任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 ,提出了著名的“沃尔克规则”,核心点就是:不应该拿公众的钱去赌博。

和他担任美联储 时的严厉态度一致,沃尔克用针对性的措施,严格遏制美国金融业的恶性膨胀,在帮助国家走出危机上竭尽全力。

在担任公职以外,沃尔克还专门创办了推动国家公共服务的委员会。之所以做这件事,就是因为沃尔克痛感,当今美国社会的最大问题,就是人们的公共服务精神越来越匮乏;为国家服务、贡献的意愿,越来越薄弱。这导致美国国家严重的治理不足。

美国国家的治理不足,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暴露无遗。如果沃尔克还在世,一定会深感痛心。好在他去年底就去世了,不用再面对这一切了。

普林斯顿大学对捐款人意愿的违背,是个典型现象。实际上,现在美国优秀的大学,都没多大兴趣培养为国家服务的人才。他们乐于培养的,是经济、金融、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为的就是毕业后能尽快赚大钱发大财。

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政治的基础暴露出了严重缺陷。这个缺陷就是:用权力的正当来源,取代国家的正确治理。

这种观念认为,只要权力的来源是合法的、正当的,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家的治理问题。政府官员经人民选举产生,只要确保选举程序合法运转,被选上的人、官员,自然就会把国家治理好。如果他们治理不好,人民就会另选他人。

这种观念,看似坚如磐石,却被现实无情地推翻。权力如何产生,和权力怎样使用,也就是怎样治理国家,是不同的两码事。那种认为人民选举的政府,就必定为人民服务,被人民制约的想法,非常天真,当然也非常错误。

沃尔克大声呼吁美国人重新重视“良好治理的国家”这个观念。他严厉指出,2008年以前,在金融上,美国实际上没有监督全局的人。他慨叹:华盛顿这个由公共服务伦理主导的城市,现在到处散发着财富和权利的气息。

虽然没有明说,但显然,沃尔克并不相信那种“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整个国家就自然和谐美好”的神话。他反复强调,经济和政治事务,永远都不会有固定不变的规律。事先设计出一套机制,然后社会就长久正常运行下去。这是地地道道的空想。对社会,对国家,持续不断的调整和治理,才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07-11 13:28:19
05
和美国相比,我们中国最大的优势,其实就在国家治理方面。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的那样,全世界对抗新冠肺炎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力的缺乏。面对疫情,大部分国家都表现出严重缺乏国家治理能力——包括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虽然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国有强大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必须以深厚的“为国家服务”精神为基础和土壤。如果这个国家也像清华北大两校那样,以精致的利己主义为主流,以个人主义、世界主义为目标为荣耀,那么,中国很快也会丧失国家治理的正当性和有效性。事实就是,一个人人为己的社会,反而会人人受害。

中国的复兴,对西方国家来说,最大的威胁,其实恰恰不在物质层面,而在包括“为国家服务”在内的精神层面。没有中国,沃尔克等人对美国的担忧,就是老人家的唠唠叨叨,不必在意。

但现在有了中国,沃尔克的批评,就是严厉的警世之言。如果西方人不能及时改弦更张,重拾公共服务、为国奉献、克己奉公的精神,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中国不但将赶超他们,还会把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削减对清华北大两校的拨款,无异于防微杜渐,是在提醒这两所占据了大量教育资源的学校,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要把为国家服务作为培养教育学生的基本原则,不要把学校建成自私自利者的乐园。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07-11 16:16:48
更令人感到可笑和可悲的是。据说清华至今在全国招生名额的分配,还是沿用当年《庚子配管》的分配比例,分配到各省市的。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07-11 16:19:10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07-11 18:19:27
【花着国家巨资和民脂民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居然大部分都跑到国外了?】

花着国家巨资和民脂民膏,
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居然大部分都跑到国外了?

发生这个现象的背后,
虽然有众多原因,
但一个基本事实是——

这些人在中国,
从中小学、到大学所花费的中国教育经费投入,
绝对是巨大的。

以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及占GDP比例、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及2019年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方向大预测[图]_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905/736163.html
为例。


中国国家对一个学生,
从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到大学(四年本科教育)所投入的费用。
大约是28万元/人。

具体到中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区,
这个费用的结果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在中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四年本科教育)的学生。
中国国家财政就对其投入了大约28万元/人的费用。
这些钱,通俗一点讲,就是国人的民脂民膏、或者说是国人的血汗钱。

那么。一些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并学而不归。
更有甚者,一些出国的留学生,还发表恶毒的“恨国言论”,
比如许可馨、季子越等“恨国蛆”们,就是典型的案例。
有些还走上了加入他国国籍,或者是背叛祖国的道路。


那么,对那些出国留学,并学而不归者们,
让其归还他们在中国学习期间,所花费的中国人为其投入的教育经费及其利息。
恐怕是个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要求了。

对此,《天涯论坛》的涯友们如何看待?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07-12 11:41:19
说实话,我对那些出国留学不归者,尤其是他们中的有些人。对生养他们的祖国,供养他们完成了自己中小学、大学教育的祖国,耿耿于怀,甚至是恶语相向,或者是加入他国国籍,背叛了自己的祖国者。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形容他们。真有点太便宜他们了!这类人,我对他们的评判是忘恩负义,猪狗不如!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07-13 03:04:16
一半精致利己整天盘算利益,一半高岭之花成日公知口吻,当然也有好的,但是大部分优越感和媚外感都有点强,顶级大学更应该培育出对国家对人民有使命感的人,而不是买办和二鬼子!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07-13 03:10:29
港大出港独我们批评他们教师队伍,清华、北大成这样那谁该管管它、又该怎么管、谁管呢?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0-12-16 11:05:28
@火锅哥哥 2020-07-14 15:47:07
换一个角度,国内人才过剩,他们出国解决了一部分工作岗位,也不是全无是处
-----------------------------
楼主:诸葛隆中  时间:2021-06-23 15:38:44
02

人们的这种印象是否正确呢?基本正确。当然,对统计数据,人们有不同解读,但基本情况是没法否认的。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是大量出国。

有人可能会说,学生要出国留学深造,学校有什么办法?又有什么责任?在下我作为多年前的北大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些话可说。其实,数据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校园气氛。

至少就我感受到的情况是,1990年代,在北大,毕业出国是默认选项、首选目标。图书馆、自习室里,大家闷头苦读的,都是托福、GRE辅导材料,校园里到处张贴有新东方出国英语培训广告。毕业出国,才是有进取心、有上进心的表现。只有我这种英语没学好,且素无大志、混日子的学生,才不想出国。

整个校园气氛,一言以蔽之,就是 Go West。当然,校方、老师并不会公然鼓励出国,但同样也从来没人鼓励学生为国家服务。这其实才是要害所在。出国深造本身,是好事。是否立志为国家服务,才是关键。出国留学、工作,但最终归国的钱学森,对国家的贡献,远远超过很多一直留在国内的人。但是,这两校出国的学生,有多少是立志为国家服务,只把出国深造作为相应的准备呢?

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清华北大两校毕业出国留学的学生中,这样的人,不说完全没有,但肯定是少之又少。

如有冒犯,我先道个歉。我看到的事实就是: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奉献,为国家牺牲,从来都不是清华北大这两校的主流思潮。这两校的主流思潮是:个人奋斗、出人头地。如果能去往海外,成为高级华人,那最好不过。

并且,这种想法和追求,还被包装成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世界主义。看来,这两校的学生,最高目标是成为世界公民。仅仅当个中国公民,太狭隘太落后太民族主义了。于是,不但没有对国家的愧疚感,自我感觉还很高大上。简直是名利双收。

现在回头去看,情况就是:在国家还很贫穷很困难的情况下,大笔的教育经费投向了两校,却培养出大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真正把国家建设起来,让国家摆脱贫穷困难走向富强的,却是那些当年不被重视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这种情况,真是让人难堪。

@教育部,@中纪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