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第二篇--之二)

字数:4681访问原帖 评论数: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5-06 03:16:29 更新时间:2021-07-06 20:52:53

楼主:ty_老风十四  时间:2021-05-05 19:16:29
公元944年正月,契丹国以晋廷负恩为由,分东西两路大军南下。命赵延寿(注:潞州时的降将,已为契丹国燕王、幽州节度使)、赵延昭为东路军前锋,率五万骑进驻莫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太宗自率10余万大军殿后。命皇叔明王耶律安端率西路军进入雁门关,包围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州(今山西忻州市代县),目标直指太原,以策应东路军作战。
正月初六,东路前锋军攻陷后晋粮储重镇贝州(治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西北),贝州太守吴峦投井而死,其属下打开城门向契丹投降。赵延寿军继续南下攻占南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属县),辽太宗跟进将牙帐设于元城(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北);西路军攻破代州,逼近忻州。
石重贵闻知震惊,遣使致书辽太宗欲修旧好遭拒。石重贵只得以黄河为屏障应战。正月二十三日,辽太宗派兵攻打黎阳(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东北),石重贵派张彦泽据守黎阳,同时命归德节度使(镇宋州)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符彦卿、皇甫遇、王周、潘环等将领北上进驻戚城(今河南濮阳北),迎战契丹辽太宗率领的主力部队。石重贵亲率禁军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坐镇指挥。另以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抵御契丹西路军。刘知远首战便击败契丹西路军,明王耶律安端率部逃至鸦鸣谷(今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东南),向契丹东路军主力靠近。
石重贵令沿黄河诸镇加强守备。公元944年二月,辽太宗正面进攻戚城,遣堂弟麻答东进博州(山东聊城)。博州刺史周儒投降后引契丹麻答部欲从黄河马家口渡河南侵。晋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率军万余部队驰援马家口,乘麻答军半渡时出击,契丹兵数千溺死或被斩杀,还俘获数百契丹兵,河对岸数万契丹兵见后晋军已有防备,不敢再过河、急忙北撤。辽太宗这边也不顺利。先是赵延寿、赵延昭率数万骑兵攻击高行周部右侧,辽太宗率精兵攻击左侧。高行周之子高怀德在铁丘(河南省濮阳市高新区王助乡铁丘村东)拼死抵抗数万契丹骑兵,尽管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禁军统帅)景延广因胆怯不肯出兵,但却得到了骑军左排阵使符彦卿率数百骑兵的及时救援而脱险。景延广不肯出兵,但晋出帝石重贵倒是御驾亲征开到前线。后晋军与契丹军的决战激烈厮杀,石重贵将马家口俘获的契丹数百骑兵,在两军阵前当着耶律德光的面全部斩杀以激励将士、震慑契丹兵。契丹以骑兵优势驰骋于战场,后晋则以强弩回击周旋,两军从早杀到晚。皆杀红了眼的两军,契丹兵所过之处见汉人便杀,后晋军对契丹军人则能杀死就绝不要活的。战役的结局是契丹军退去,扎营于三十里之外。之后不久,辽太宗率南侵大军北撤至契丹境内,第一次后晋与契丹的战争以后晋胜而结束。



契丹撤兵之后,后晋赶紧收复失地。各路大军在定州(今属河北省保定市)集结,然后开始北伐并很快就收服了泰州(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满城(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遂城(今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西北)等地。晋出帝还命李守贞讨伐与契丹眉来眼去的青州(属山东潍坊市所辖)节度使、东平王杨光远。杨光远乞降,作恶多端的杨光远被李守贞杀之。那个拒不增援的景延广也被罢去朝官远赴洛阳做了地方官。随后,晋出帝以刘知远为北面行营都统,统领山西防务。以杜重威(晋出帝石重贵的姑父)为都招讨使,统领河北、山东、河南诸地防务。至此,后晋新的整个防御体系基本完善。
逃回契丹的辽太宗咽不下被后晋军击败这口恶气,公元944年十二月,在幽州以北的温榆河集结兵马再次南侵。十二月十一日,契丹大军攻占了恒州(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及所辖9个县。公元945年正月初三,分兵攻打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洺州(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磁州(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杀戮劫掠、无恶不作。然后杀入邺都地界,与后晋北面行营都监张从恩、邺都留守马全节、忠武节度使安审琦于相州(位于今河南北部安阳市与河北省临漳县一带)漳河以南对峙。后晋军滑州节度使皇甫遇与濮州刺史慕容彦超率骑兵千骑前往刺探契丹军动向。在邺都与数万契丹军遭遇,且战且退至榆林店(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幸得安审琦和慕容彦超率军来就方才脱险。之后,双方开战甚猛,州城争夺互有胜负。公元945年三月,契丹赵延寿军大败后晋将都招讨使杜重威、兵马都监李守贞于阳城(今河北省保定市清宛县阳城镇),三月二十七日,将后晋军围困于白团卫村(位于阳城镇南),并出奇兵断其寨后粮道与水源。晋军打井不成只得取泥水而饮。辽太宗认为后晋军大势已去,可直取晋都大梁。然而后晋气数未尽,天起大风,飞沙走石,昏天黑地,白昼如夜。契丹兵借机纵火扬尘以助气势,因天气不宜骑兵作战,辽太宗命契丹骑兵中最精锐的铁鹞军下马步战,猛攻后晋军营垒。由于后晋军营寨以“鹿角”等障碍物阻隔,契丹铁鹞军不得不一边拆除“鹿角”等障碍物一边作战。一直不敢出战的后晋军突然以精骑兵出击,更有万余骑兵横击契丹兵,风助兵威,兵借风势,以一当十,奋勇争先。契丹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冲杀打得溃不成军。铁鹞军来不及上马就丢盔卸甲狼狈北遁。辽太宗乘奚车逃了十余里,又嫌太慢,换上骆驼再逃,才总算逃回了南京(幽州城)。后晋军得胜返回定州,辽太宗则在南京(幽州城)对作战不力者各杖数百下。第二次后晋与契丹的战争再次以后晋胜利而结束。
凡成大事者都有着百折不回的坚毅性格,辽太宗绝对算是其中的一位。两次南侵两次惨败,就连一向强硬的速律平皇太后都劝他罢兵息战,但咽不下这口气的辽太宗则坚持发动第三次南侵。



公元946年八月初八契丹军秘密再次集结,由辽太宗再次御驾亲征。这一次辽太宗不再执念契丹兵勇猛无敌,而是智勇结合再战后晋。七月,辽太宗让地理位置最南面的瀛州(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之前随幽云十六州已被石敬瑭割让)刺史刘延祚给后晋乐寿监军王峦写信,诈称愿意降后晋,并希望晋军接应。王峦告知朝廷,石重贵等因打了两次胜仗有点飘飘然,便不辨真伪,认为机不可失。于是在十月,石重贵再次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任命李守贞为兵马都监,大军会兵广晋(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北),以十万精兵北伐,意在“先取瀛莫(注:今河北省保定市雄县鄚州镇),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后晋军雄赳赳气昂昂开始北伐,怎奈这次天公不作美,大雨瓢泼,举步维艰。大军好不容易赶到瀛洲,却发现刘延祚早已弃城逃跑,留下一座空城。辽太宗见后晋已经中计,便于十一月初一,命契丹兵迅速包围镇州、定州,两国第三次战争正式开打。
杜重威率30万大军抵达瀛洲。契丹南院大王迪辇、大将高模翰分兵自瀛州抄小路进发,杜重威派贝州节度使、偏将梁汉璋率兵2000骑迎击。高模翰率麾下三百精兵迎战,大败后晋军并斩杀了梁汉璋。马军都排阵使张彦泽在泰州击败契丹,斩首二千。但杜重威见梁汉璋败亡,急退兵至武强(今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西南)。辽太宗乘势率大军沿易州、定州攻向恒州(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市)。杜重威与张彦泽合兵进至滹沱河,欲返恒州。辽太宗派大将高模翰带兵去守中渡桥(滹沱河上的桥,在今正定市东南)。后晋军则派张彦泽率骑兵来争夺中渡桥,双方胜负难分,契丹军焚桥,后晋军建中度寨,两军列阵河两岸。后晋军中有人建议杜重威修复桥梁,迅速渡河与契丹兵决战,但未被采纳。而契丹军则没闲着。一方面分兵围困后晋军营寨剽劫给后晋军的补给,另一方面由辽太宗遣别将萧翰夜渡滹沱河攻取栾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南),彻底斩断后晋军的后勤补给线和后路。晋军内外隔绝,粮食渐被吃光,石重贵找不到救兵可派,晋将王清请命率兵2000突围。怎奈杜重威不发后续援军,王清所部力战不克,全军覆灭,突围失败。后晋军主力再度陷入重围。杜重威见突围无望,遂生异志,欲效仿石敬瑭再做契丹的儿皇帝。于是暗中与契丹密谋全军投降。聪明的耶律德光佯许立其为帝,还送去了专属皇帝穿的龙袍,杜重威因此下定决心投降。而所顾虑者为官兵是否接受向契丹投降。而偏偏石重贵对他的后晋兵也很吝啬,两次击败契丹,官兵本该受重赏,但石重贵却将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钱财都用去挥霍了。以致杜重威等高级将领在降书上签字后,再告知军士因粮食已尽,不得不降契丹时,全军军士虽痛哭失声,但无人再反对。十二月初十,辽太宗在万军列阵中受降20万后晋大军,授杜重威为守太傅、邺都留守,李守贞为天平军节度使,其余诸将各领旧职。分降附人马之半数给杜重威,半数隶属于赵延寿。与此同时,辽太宗派刚刚投降契丹的马军都排阵使张彦泽引军2000人直击后晋都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出帝石重贵因将举国之兵交与杜重威,已无兵可战。张彦泽自宽仁门进入后宫,传耶律德光与速律皇太后诏书,出帝石重贵只得宣布退位并身着素服,奉表投降,后晋灭亡。
公元947年正月初一,辽太宗以中原皇帝的仪仗在百官朝贺声中进入汴梁,十五日,颁诏降石重贵为崇禄大夫、检校太尉,封为负义侯。二十七日,派太子太保赵莹、太子少保冯玉、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率三百骑送负义侯及其母李氏、太妃安氏、妻冯氏、弟石重睿、子石延煦、石延宝等人到黄龙府(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安置。二月初一(公元947年1月25日),登上崇元殿接受朝拜,建国号为大辽,大赦天下,改元大同,升镇州为中京。辽太宗此时一定以为自己真的成为了“天可汗”,不过不出半月,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自立为帝,国号汉,中原大地又诞生了新的正朔王朝。
要说后晋刚被灭,怎么这么快汉人又能建立新的王朝呢?皆因后晋被灭亡的过程中,还有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节度使静观契丹和后晋大军厮杀而不出手相救之人,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就是其中一个。
后晋与契丹两次大战时,刘知远于所在的西线战场曾两次击败契丹军,但在第三次后晋军与辽太宗战场焦灼之时,刘知远则保存实力、作壁上观,未发一兵一卒驰援。后晋被灭后,刘知远还派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王峻算是有头脑的部将,他出使汴梁回来后,将自己所看到的契丹政治混乱的实情告知刘知远,他认为契丹人不可能长久统治中原,劝谏刘知远起兵逐鹿中原。此后又有刘知远属下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与他的文武将吏等进一步上书劝刘知远称帝,刘知远效仿前代帝王装模作样地三次推辞后,于公元947年二月十五日在太原称帝,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此时的辽太宗还在给各路功臣及降兵降将晋爵封赏、纵兵劫掠呢,岂知中原大地又崛起了契丹人新的对手。契丹兵疯狂的劫掠激起了中原民众风起云涌的抗争,刘知远在太原诏令禁止为契丹括取钱帛;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同时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收服晋朝旧臣。而辽太宗这边,虽然占领了中原之都汴梁,但降服的百官尸位素餐,官属尽管依旧保存,但是官吏都怠惰不视事。心力交瘁的辽太宗,以汴梁气候炎热、水土不服为借口,于当年四月一日羞羞答答地宣布撤离中原北归。北归途中,辽太宗总结自己入侵中原期间的“三失”:纵兵掠刍粟,一也;括民私财,二也;不遽遣诸节度使还镇,三也。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辽太宗在位21年,灭唐亡晋,改立官制,发展农耕,重用汉人,进一步推动契丹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进化,从契丹人的历史角度评价,实在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皇帝。正如所有的杰出人物一样,辽太宗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于公元947年四月二十二日驾崩于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杀胡林,时年四十六岁。而在他的身后,契丹贵族们又将上演怎样的汗位争夺战,敬请期待下篇。

二0二一年五月
楼主:ty_老风十四  时间:2021-07-06 08:40:48
@土民心实 2021-05-15 22:47:49
燕云十六州之名准确于幽云十六州。
-----------------------------
感谢关注!
楼主:ty_老风十四  时间:2021-07-06 08:41:10
@土民心实 2021-05-15 22:49:36
石敬瑭的李皇后定居今“昌黎县皇后寨”。
-----------------------------
感谢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