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清宫两大迷案

字数:64583访问原帖 评论数:50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7-22 19:38:26 更新时间:2022-02-15 06:51:08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2 21:50:49
接连错过康熙、太子、蒙古贵族少年之后我也到了该婚配的年龄,我后来嫁给了谁呢?大家可能会想到雍正,其实写到这里他只是稍微出场了一下而已,他那时候应该在人群中默默关注了我,而我到那时还和他没有任何交点,其实错过这些王公贵族我当时一点都不觉得可惜,因为我有情投意合的男朋友,在封建社会提到男朋友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可笑,我为什么这么称呼是因为之前介绍过,我不是一个一般的封建女性,我和异性接触的很多,所以我会和一个男人产生自然而然的感情,就和现在的自由恋爱一样,当时的我就有自由恋爱的对象,我对错过那些王公感到惋惜是在我守寡之后,那时候我的身份不一样了,已经有了生存危机。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2 22:05:20
说到我的丈夫这又是我的一大遗憾和痛点,之前介绍过我周围的人基本上全是明代遗民,虽然我后来也参加了上流社会的海选,但是作为一个汉人,结婚对象首选还是汉人,从心理上和生活习俗等等方面最契合的还是汉人,所以当时我在上层路线没走通之后顺理成章的嫁给了我的丈夫,说到我的丈夫不得不说他的家世,他是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孙子,是的,大家没看错,就是李自成,而且李自成在史书上说兵败后就牺牲了,其实没有,李自成活到了他孙子结婚,我们结婚的时候他还来了,送了一个礼物给我们,因为我的人生经历中有明代的大臣驸马,也有农民领袖的后代,所以我对明亡那段的某些历史是非常了解的,因为我曾听到当时亲历者的讲述,这些内容将会在后面慢慢给大家介绍。关于我丈夫的姓名我不记得了,但是我记得我叫他二牛哥,平时也叫他李二牛,他有个哥哥,他在家里是老二,属牛,也就是比我大两岁,因为两人门当户对,都是汉人,又情投意合,而且李二牛和我两个哥哥的关系又非常好,所以他提亲的时候我家也没法拒绝他,就这样我们结合了,故事讲到这里,如果不出意外,我会是一个快乐的民间女子,有爱我的丈夫和家人,但是人的命运不是按照人的设想进行,婚后几年我的丈夫病逝了,我们没留下孩子,具体得的什么病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一个桥段就是丈夫最后不行的时候大家没让我在场,从去世到下葬没让我参与,当时好像有说法寡妇不能参加丈夫的葬礼云云,没见到丈夫最后一面成了我那一世的痛点,可能也是留有遗憾,所以我也记得丈夫的面貌,他长得很像老版10块钱里面的陕北农民,那一世我们曾经短暂的做过父妻,后来别人问我叫什么名字的时候我报的是李钱氏,就是因为我的先夫姓李,后来很多野史编的乾隆的生母是李大姐、李佳氏之类的这个李姓就是这么来的。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2 22:18:48
写到这里我想科普一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不属于故事的重点,但是也有助于大家理解这个故事,一是钱氏是怎么和满蒙贵族们交流的?钱氏的家人从事物流之类的营生,大概是把货物从南方运到北方,所以钱氏年少的时候就到了北方,加之钱氏和外界接触颇多,所以钱氏会蒙古语,满语和蒙古语很相似,有些词汇是一样的,而且大家都知道康熙皇帝的奶奶孝庄太后就是蒙古人,康熙朝的满清后宫还是蒙古女人的天下,所以当时的皇帝和贵族们多少都会蒙古语,钱氏和他们交流完全没问题,这里再说明一下我们看清宫剧的时候里面的皇帝和大臣都是操着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其实不是这样的,皇帝是满族人,自然他的母语就是满语,皇帝和大臣的交流基本上也是满语,当然作为皇帝他也会汉语,毕竟作为一国之君他还要统治汉族人,学习一些汉文化,所以皇帝见到汉族大臣的时候也会说汉语,康熙的汉语水平啥样不清楚,雍正是很好的,雍正这个皇帝我给他总结为他是个非典型性满洲人,为什么说他是非典型呢?典型的满洲人性格粗犷、文化程度较低、善于骑射、而雍正相对比较文气,也是受视力情况限制,他对运动类的活动比如射箭等并不擅长,而且他本性好静,气质儒雅,他喜好静态的活动比较多,比如念佛、书法等等,因此他接触满洲文化比较少,接触的汉族文化比较多,所以他的汉语水平相对较高,大家注意是相对较高,不是电视剧里那样,他说汉语是啥情况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少数民族说汉语,大概就是那个情况,有口音,有的地方发音不准,掌握的词汇较少,有的时候表达就不太顺畅了,就是这样。雍正这还算好的,雍正的五弟据记载跟着太后长大,太后是蒙古人,他一句汉语都不会说。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09:00:45
大家可能会问那汉族大臣们怎么和皇帝对话呢?晚晴之后的应该都是汉语了,但是康熙雍正那段比较核心的汉族大臣都会满语,在满族人统治的朝廷不会满语是不行的。
还有清代早期汉人的服饰问题,众所周知因为剃发易服汉服已经不让穿了,但是一个事务它的消亡总有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钱氏生活的那个年代有一部分汉族人还是穿汉服的,男性汉族人也有不剃头的,清初那段风声过去之后满族统治者脚跟已稳,到钱氏生活的年代对这个问题抓的不是太严,女性穿汉服没人过问,男性也有少数穿的,不剃头也没人检查,钱氏的两个哥哥都没剃头,但是不能光明正大走到大马路上,头上都缠着头巾。汉服是什么时候推出历史舞台的呢?据推测是清代中后期,民族记忆的断层是很可怕的,因为从明代过来的老人以及老人后代中的前三代人基本上已经消失殆尽,对汉服的坚持也就中断了,钱氏终其一生都坚持穿汉服,因为钱氏是遗民之后,得到过明代旧臣的亲子教诲,在钱氏有机会进入高层之后更加坚持这一点,因为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如果钱氏不穿,满清朝廷没人能穿,到钱氏入宫之时汉人灭国已经七十余年,钱氏在满清后宫坚持穿着汉服,并像皇帝和儿子输出汉族文化,才有了后世雍正穿汉服、乾隆穿汉服的画像,大家不觉得奇怪吗?满清皇帝到了雍正乾隆这里汉服造型的画像非常多,而其他皇帝则没有,那因为他们背后有个纯正的汉族人正在鼓动他们,皇帝皇子穿那些衣服可能只是为了好玩,是cosplay,但是对钱氏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她成功的让满清最高统治者也穿上了这种衣服,起码他们不排斥它,让画师记录下一些场景,让后世还能看到汉服是什么样子,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当然最终汉服还是不可避免的推出了历史舞台,它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活跃了四千多年,但最终黯然落幕,日本的和服、韩国和朝鲜的韩服都是师从汉服,但是学生传承下来了,老师的却丢了,都说日本韩国现在看不起中国,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的服饰文化都丢了啊!现在中国大街上如果有个穿汉服的人大家都会觉得是个另类,但是这在日本韩国会吗?日本韩国国家元首的夫人都穿民族服装,有人觉得她是另类吗?自己文化的传承都没了让别人怎么看得起你?清亡以后汉服倒是没人禁止了,但是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向了近代,汉服最终没能回到历史舞台,现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民族服装——唐装,可是唐装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名字叫唐装,但是唐代人穿那个的多吗?我看它就是旗装的改良版,说满族不满族,说汉族不汉族,个人认为它就是个民族融合的产物,如果说民族服装,汉族人就应该穿汉服,满族人穿满族服装,我现在有个心愿,希望穿汉服的人再多一些,希望有一天穿汉服上街不再是哗众取宠,而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0:13:13
昨天汉服这段被天涯审核了,涉及到民族问题的帖子比敏感,我今天继续。
之前讨论了汉族人被统治的问题,写了这么多可能会有一些清史专家或者皇族后裔上来指出这里不对那里不可能,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说,我开这个帖子不需要参考一个清史专家,皇族后裔也完全靠不上边,首先这里写的内容不是正史上能记载的,也没法证明,从专家的角度没法理解这个事,再说说皇族后裔,现在的皇族后裔知道的皇族内容都是从他们的长辈那儿听来的吧,他们的长辈最早的也是晚晴时期的,那个时期的满洲人和早期的满洲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从生活到语言到习俗这个民族经历了严重蜕化,虽然钱氏一生致力于传承汉族文化,心里和她的前辈们一样希望满族人能撤出中原,但是现在看到满人衰败成这个样子还是很惋惜,它入关的时候是何等强盛,现在又是何等衰败,1912年大清朝灭亡,到今天才一百多年,满语基本上没人会说,满文除了专家学者没几个人认识,满洲人的蜕化其实从清代中后期就已经显露出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民族内核的丧失,它失去了它独有的东西,玩物丧志,到最后它只剩下一根辫子和一件衣裳,中国的精神内核到了清代后期是汉族人的,维持国家运转的基本上也是汉族人,满洲人到最后连个像样的男人都挑不出来,没有哪个朝代灭亡之前是这个样子,皇帝连着三代无后,天亡满清,那时候满洲人下台只是时间问题了。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0:47:41
说说钱氏生活的那个年代满洲人是什么样子,满族这个民族有点类似于蒙古族,这两个民族可以说是非常相像的,两者的单兵作战能力是差不多的,但是唯一有一点是满族比蒙古族有优势的地方是满洲人有着极强的组织纪律性,比如它的八旗制度、牛录制等等,但是蒙古族一直是各个分支之间的分分合合,它合的时候力量很强大,分的时候就是一盘散沙,这也是为什么蒙古骑兵可以攻城略地但是不能维持长久统治的原因,蒙古族曾经统治过汉人,但是只是维持了不到一百年就倒台了,但是满洲人却统治中原将近三百年,私以为后来不是西方列强入侵它统治的时间还会更长一些。早期的满洲人身型魁梧,个性粗犷,善于骑射,没有后来那么多繁文缛节,大家可以参考现在的蒙古大汉,不是户口本上的蒙古族,是真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满洲这个民族总体说来还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它的文化内涵很少,都说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确实是这样,满洲最后的没落和它没有精神内核有直接关系。后来的满洲人,有照片为证,比如恭亲王、醇亲王身型逐渐羸弱、生活十分考究,对外不能御敌,对内只知养尊处优,到了后期满洲人的辫子也发生了变化,早的满洲人头发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在后脑,辫子也没后来那么长那么粗,但是到了晚晴,我看过恭亲王的照片,从正面可以看到一部分头发,其实这是不标准的,早期的满洲人从正面看就是光头,但是到了后期连王爷都不标准了,辫子又粗又长,既难看又是累赘,汉族有个成语叫尾大不掉,用在这上面非常合适,后期的满洲人的大辫子就跟一个大尾巴一样托在脑后。写到这里穿插一个插曲,刚才说到满清最后灭亡之前三代无后,钱氏曾经听明代老人儿说过,明亡之时有一些人撤出紫禁城之前给紫禁城布了风水阵,貌似是把太监之宝,具体是什么大家自行脑补埋在了紫禁城的某些地点,这个阵说是能让后来居住在这里的人断子绝孙,当然后来大家也知道清代前几个皇帝压根就没受任何影响,康熙皇帝甚至还有五十多个子女,但是风水这个东西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按照阴阳五行的观点,整个紫禁城就皇帝一个男人,这个人要阳气非常旺才能震慑住周围的阴气,如果这个人阳气足够还可以,但是如果他的阳气不够,他已经数祖忘典,他的祖先不再庇佑他了,那当年的风水阵可能就会起到作用,满清到后来连着三位皇帝无后,很多爱新觉罗后裔据说也没有后人,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就是雍正的五世孙,是正八经儿的皇族后裔,他也没有后人,而反观汉族人,人才辈出,最终重归统治核心,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保持民族气节的先辈们可以瞑目了。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1:02:03
这里再说一个插曲,上面说到紫禁城的风水阵,其实汉族人还在一个地方做了手脚,就是大清皇帝的陵寝。我们知道清代第一个皇帝是顺治皇帝,但是他24岁就英年早逝了,据钱氏所知,当时有种说法,顺治皇帝本是高僧托世,但是他生活的年代战乱频发,民族矛盾异常尖锐,他本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傀儡,太后和多尔衮的关系也说不清道不明,这个生活环境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就坐化了,因为他很年轻,所以当时并未给他准备陵寝,就把他曾经打猎的地方开辟出来一块作为他的陵墓,当时满洲人刚统治中原,能力也有限,所以他的陵墓规模也很小,里面就三个骨灰坛子,顺治的在中间,两边分别是康熙的生母和董鄂妃,这就是清东陵的雏形,据钱氏的老师说顺治的陵墓其实在风水上属中吉(当时的汉族士大夫有些阴阳五行思想),取猛虎归山之意(顺治皇帝属虎)。其实说的是清东陵那块地方其实在风水学上是一般的,后来康熙皇帝即位,满洲人逐渐站稳脚跟,陵墓的规格也就大了起来,在康熙皇帝筹建陵墓的时候就被挖了一个坑。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1:32:51
其实满洲皇帝要建陵寝这个事本身就有些不伦不类,满洲人本来的传统是火葬,丧葬习俗本来比较简单,但是它入主中原之后排场也大了起来,要建和汉族人一样高规格的陵墓,但是建陵墓这个事怎么建是要有依据的,要符合历史传统与礼制,又要和阴阳五行风水等思想相契合,所以康熙帝要建陵寝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事情——他没有依据,因为之前没有满洲皇帝在汉族人的土地上建过大规模陵墓(顺治皇帝那个比较简易),所以那时候他找了很多汉族知识分子给他出谋划策(满族人也不懂这个啊),但他不想想汉族人本来对满洲人灭了他们的国家就恨的咬牙切齿,剃发易服更是揭了汉族人的遮羞布,他们怎么可能会给他一个满洲君主寻找风水宝地,于是经过一番谋划,这些人给康熙寻找了一块“上吉宝地”,他们引经据典的说的条条是道,听的康熙皇帝十分满意,准备死后心安理得的住进自己的地下宫殿,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据钱氏所知,这个地方属于水龙吐水之处,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地下水蓄积严重的地方,我们知道修建陵墓要建造规模庞大的地下工程,墓室的面积是很大的,这么大的空间正好给地下水留出了空间,墓室不进水才怪,雍正即位之后据钱氏推断,康熙帝的陵墓应该在刚入葬不久就被水灌满了,钱氏把这个内幕告诉了雍正,这也是雍正帝又开辟清西陵的原因。陵墓的作用是荫蔽子孙的,墓室进水是风水大忌,更何况康熙的陵墓那时候都已经没顶,根本起不到荫蔽作用,清东陵那几个陵墓从风水学角度看都属于摆设,清亡以后,清东陵遭到了大规模的盗掘,除了没什么东西的顺治陵墓其他的都被扫荡一空,但清西陵却没有,至今依然完好,不得不说中华文化中的风水学还是比较准确的。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1:59:19
上面几段写了两段插曲,有一些打字错误,在此表示道歉,现在再继续钱氏的故事。之前说到钱氏(以下称为我)丈夫去世了,这可以说是我那一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封建社会,我被贴上了一个不详的标签——寡妇,而且我这寡妇寡的彻底,我没有孩子,丈夫也没留下任何财产,那时候的我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二牛哥去世之后他哥哥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侄子过继给了他,当然只是名义上的了,名义上让他有个后人,但是那个孩子还在原来的家庭生活,我怎么办呢?李家倒是不能把我赶到门外,但是我孤身一人,在那个时代我又不能出去工作,我的生活来源在哪儿?那时我还年轻,三十岁左右吧,我就这样一个人过完下半生吗?这个时候我哥向我伸出了援手,这里说一下我两个哥哥在我结婚前后都娶了老婆,都是贫寒人家相互结合,也有了几个孩子,自己生活也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哥把我接了回去,但这次回去和嫁人之前的性质不一样了,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句话吧,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封建社会就这样的,没出嫁的时候那是我家,出嫁之后我父亲还在那是我的娘家,我父亲没了那就是我哥家,原来的一针一线都没变,但是性质变了,在我人生遭遇巨大危机的时刻,我哥接纳了我,我的人生从此再次起航。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2:02:43
看到这里观众们可能回想,你的丈夫是做什么的?怎么会没有遗产?你们一起生活了多少年,为什么没有孩子?我只能说这些我也不记得了,遗产这块比较好解释,因为我们自结婚起双方都是贫寒家庭,到丈夫去世也没攒下家业很正常,古代社会没有现代社会这么多工作,也就是没有多少赚钱机会,其他问题我就无法解释了,我能叙述的是我知道的情况,没有交代的就是不知道的。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2:10:46
还有的观众会问你回到你哥家了,你嫂子同意吗?你住你哥家会不会受到排挤?这个问题我可以告诉大家,一点都没有,钱氏的一生就是被爱的一生,她遇到的几乎所有人都对她很好,还有一点在封建社会是一个女人依附于男人的社会,我嫂子也一样,只要我哥坚持的事她不会不知趣的和他作对,那对她自己也没啥好处,我哥是她的经济来源,我哥想养谁她只能接受,不要说接纳小姑子,就是我哥领回一个女人她也得接受,这和现代人的思维不一样,还有,我这个小姑子并不是吃闲饭的,我还帮着看孩子,后来还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不存在我嫂子排挤我的问题。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2:24:41
说到我嫂子,她俩其实也苦命人,寿命都不长,我有两个嫂子,之前说的我的两个哥哥后来也没有分家,还在一起住,贫寒家庭本来也没啥财产大家在一起生活人多力量大,大家抱团取暖,我对亲哥那个嫂子没啥印象了,表哥那个嫂子貌似是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死的,我当时就在现场,眼瞅着也就几十分钟吧人就没了,她俩在我入宫之前都去世了,留下我两个哥哥成了光棍,命运在我们这里似乎是个轮回,那时我成了寡妇,两个哥哥都是光棍,我们步向了上一代的后尘,我姑姑和我父亲就是这样生活在一起,后来我和两个哥哥也是这样,不同的是我父亲那时候只有我们三个孩子,还有条件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毕竟那个时候周围还有明代的老人儿,他们文化水平很高,向后辈传授知识可能都是免费的,等到我们那代,我两个哥哥貌似都是四五个子女,我们三个大人要养育十个左右的孩子,我们的家庭情况根本没条件让这么多的子女接受教育,事实上那些孩子接受的教育都没有我们那一代多,才子才女再未出现,我们的家族按照既定轨道就要滑向赤贫,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面临断代,复兴民族文化更是无从谈起。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2:38:19
写到教育这里我想多说几句,关于钱氏的成功最最重要的是得益于钱氏所接受的教育,钱氏的出现是一个偶然,说她偶然是因为她是一个民间女子,但是却有机会受到精英的教育,她的老师是前朝驸马,是进士出身,因为改朝换代沦才为平民阶层,可以说钱氏受到的教育不亚于当时的皇子(当然指的是汉族文化教育这块),其实在后来钱氏和雍正的接触过程中,钱氏的文化水平是高于雍正的,钱氏可以满足雍正的几乎所有需求,钱氏所接触到的明代高层有着外人难以获知的政治经验,钱氏长期生活在民间,走南闯北,有着丰富的民间生存经验,这些都在后来雍正登基之后都为雍正提供了治国参考,从雍正的角度看,钱氏这个女人有颜、有才、有料、有趣,这个女人是他感情上的情人、政治上的参谋、生活上的倾诉对象,这样的女人怎会不得宠?从某种角度说钱氏应该算是落难的贵族,一旦有机会她还会重回高层,但是这个资本从她以后的民间女子很难再有了,她们或许有美貌和才艺,但是她们的眼界、文化水平、见识以及家长对他们的影响和上流社会都是脱节的,她们或许会得到一时的青睐,但是想长期立足很难。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3:00:32
这里说一下女人的上升之路,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钱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就三点:一是颜值,很多男人包括现在知名度很高的王校长都说“我看女人最重视内在美~”,但个人认为,如果想跨越阶层的话,颜值至少是中上,倒不一定非要美若天仙,颜值一般或者中下的女人被看中的可能性几乎为0;第二是内涵,一定要内外兼修啊,这点我深以为然,有句话说的好——始于颜值终于内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内涵能决定一个女人能否真正在一个男人心中有一席之地,内涵这个东西往往体现在很微小的地方,如果一个人只是绣花枕头,他包装是包装不出来的,当然内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重要的还是接受的教育,因为有些东西它不会凭空进入你的视野,你需要有一个环境接受这个熏陶才行。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不知道是什么时间节点了,钱氏和雍正在一起,雍正突然有感而发说了一句“唯一一人治天下”,钱氏马上就接了一句“岂为天下奉一人”,雍正听了觉得这两句话意思很好,就把这两句话写成了楹联,这幅楹联现在还在故宫里,大家想想如果钱氏没有接受长期的文化教育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接上了一句话,这里的上句本来很平淡,但是加上下句就增色不少,这样的小事虽然不大但是男人在心中都是加分项。还有一个例子,前因后果都忘了,只记得有一次雍正指着一件貂皮大衣问钱氏知不知道这是什么?钱氏马上就回答这是貂皮大衣,雍正觉得很惊奇,问她你怎么会知道,因为钱氏曾经接触过一个明代旧臣,地位很高的,他曾经受到过满洲贵族的接见,满洲人为了拉拢他赠给他一件貂皮大衣,钱氏小时候见过,所以答了上来,这里说一下貂皮大衣现在满大街都人都穿,但是在古代不是这样的,其实一直到90年代貂皮大衣都是非常贵的,2000年前后养貂事业发展以后价格才下降的,在古代也只有贵族阶层才能穿,普通人不要说穿,连见都没见过。这件小事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钱氏虽然是普通小老百姓,但是她不是土妞,她的眼界、学识和皇子不相上下,她又拥有美貌和才艺,这就是她获宠的最重要的原因。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3:15:04
第三点,有接触上层的渠道,有颜值有内涵但没人知道你也是不行的,最后一点非常重要,在钱氏的故事里面,给钱氏提供渠道的就是她的家人,年少的时候通过密妃,分别接触过康熙帝、太子、蒙古贵族少年,这一切光凭她自己是实现不了的,在封建社会,女人根本就不能抛头露面,就算她是仙女下凡,也要有人替她穿针引线,去疏通关系,所以钱氏的成功,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尤其在她守寡之后,她的家人没有放弃她,其实以钱氏的条件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小康家庭的男人做个填房或者二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钱氏的哥哥觉得嫁过去男方年龄过大,有了孩子没几年丈夫要是去世了,孩子还很小,男方不可避免的还有其他子女,家庭情况太复杂了,不忍心让妹妹去受那个苦所以没有随便把她打发出去,才有了后来钱氏人生的高光时刻。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3:46:37
刚说到渠道现在接着前面说的继续钱氏的故事。
我守寡之后被哥哥接回了家,但是家里的情况之前也交代了,从来就没好过,到了我又回去的时候孩子又多,家里的情况是每况愈下,那个时候是我一生当中心境最低落的时候,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年轻的时候是女人堆的尖子,和我接触过的异性都对我感兴趣,按照常理我应该会走的很高才对,起码也是快乐的度过一生,但是那时,我成了寡妇,蜗居在我哥家,依靠我哥生活,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女性,虽然我的娘家人很爱我,但是我还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丢人,我嫂子靠我哥生活很正常,但是我靠我哥生活就不正常,我已经是出嫁的人了,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以我的条件我本来可以给家人带来荣耀和利益,但是现在我却落得个一无所有,反而要靠我哥生存,我哥家本身条件就很困难,现在又加上一个我,我给哥哥增加了负担,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姿色条件比我差的可能都比我过得好,我怎么落到了这个田地?那时候再想想我从康熙那儿潇洒的走出来真是一种讽刺,这时候之前提过的蒙古人,当时他也是中年人了派人来接我,我之前也提到过,我想答应,但是两个哥哥都不同意,觉得我当时过去也就过去了,现在再过去他那儿已经有几个女人,我一个人嫁到蒙古去离他们又远,有什么事他们也赶不过去,怕我吃亏,我当时想的是之我轻易的放弃了康熙结果现在落到生存都成问题,有愧对家人的心理,其实我父亲也好,我哥也好,尤其是我亲哥,他们一直想让我走上层路线,这我是知道的,但是怎奈年轻的我想法比较简单,让他们失望了,我当时由于自己的个性原因导致现在的处境,我想我已经让我们失望了一次,这次不能再不听话了,于是就错过那个蒙古人,具体情况我之前也介绍过,我和那个蒙古人的缘分断了。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那你哥想让你嫁给谁呢?之前也交代了我哥还不想随便打发我嫁人,其实我的哥哥们不想让我嫁了,他的想法是我已经是个寡妇,再嫁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以后就依靠他俩生活,但是,由于家庭情况的原因,有机会的话送我出去“走穴”,因为我姿色才艺都有,家里有十分困难,我想那个时候如果我是个长相平庸的女子,我的下半生可能会和我表哥搭伴过完一生,但是就是因为我有些姿色,后来的人生才又出现了拐点。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4:00:22
说到“走穴”,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高级交际花,经纪人就是我哥,这里面我哥为我联系了一个重要的“走穴”对象——当时的雍亲王。这里面大家可能会问,你“走穴”都干什么,走了几个人,都有谁?收了多少银子……这些都不记得了,但是肯定会有经济收入,要不出来干嘛,下面重要人物即将出场了,其实写到这里雍正才算正式出场,当时的雍正还是亲王,这里姑且称他为雍正,他的名字是爱新觉罗胤禛,但是这个名字在我们的交往中几乎没用过,他登基之后我叫他大汗,登基之前应该叫他满语称呼的王爷,他应该就叫我洒妹,他后来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傻大姐”,我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大白马”。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4:14:11
在和雍正见面之前我记得我很不自信,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我的哥哥们真的很爱我,即使是送我去走穴了也会精心挑选对象,不是什么人都把我送过去,不知我哥走的什么渠道,总之有条线说可以联系雍亲王,我哥为此还爬到高处观察过雍亲王,说亲王很年轻,很白,比较有修养,不像其他满洲人那么野蛮,他这条信息送到我这里的时候我觉得我不行,因为我比他还大三岁,我想的是人家能看上我吗?但是我哥觉得可以试试,就这样我被送到了当时雍亲王的面前,关于这段大家可能会很感兴趣,但是我对它已经没印象了,只记得是我哥送我去的,过程貌似不是一个既定的见面,好像是我哥事先联系好了雍亲王身边的一个人,知道他的出行轨迹,然后想办法接近他,提出见面请求,比如“王爷,您还记得木兰围场的红姑娘吗?她就在外面,您有没有兴趣见一见她”之类的方式,总之我是见到了亲王,亲王对我很感兴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之后就容易多了,以后的见面就是约会式的了。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4:41:32
约会期间都做了什么我都忘了,但是后来亲王写了几首情诗,写的应该就是当时我们在一起时候的场景,诗里面提到了把酒写诗,那应该就是类似的活动吧,这期间发生的事都很平淡只到有一天的到来。
我清晰的记得那个是一个冬天的白天,天上下着大雪,我在一个单独的小楼,我和亲王约会后期就住在那里,亲王会不定时的来和我约会,那个时候貌似我的心境很乱,我估计着我要再待下去可能不妥,但是那天实在太冷了,我的哥哥们干嘛去了不记得了,总之他俩不在我身边,我想走但是又没处可去,心理怀着一丝幻想也许亲王不会来,我再在这儿待一段时间也没关系,正这么想着亲王一个人骑着马冒着大雪就赶来了,说到这里我想说很多人说好的感情像蜜糖,很甜蜜,但是我想说好的感情应该像毒品,让人欲罢不能难以自拔,那么冷的天如果没有强大的吸引力亲王会来吗?
亲王进来之后我们说了什么不记得了,不知怎么的他碰到了我的身体,就在那一瞬间他突然像毒瘾发作了一样,我略作抵抗之后就从了他,我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有文化的女性,迈出这一步对我来说心理上是极大的挑战,从此之后我们的关系发生了质变,我不再是走穴而是做了他的外室,其实之前我心烦意乱怕的就是这个事,我想的是我们约会时间很长了,如果再拖下去可能我会失身,但是当时的环境我又走不出去,结果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之所以还是从了,是因为我当时想的是我一个寡妇已经不是大姑娘了,又哭又闹的不合适,再说我出来走穴,再想着立牌坊也不合适。说到这里我想多说一句,都说男人是被下半身控制的动物,此话不假,亲王在那一瞬间他就想做那个事儿,什么国家规定都阻挡不了他要做那个事儿,这是男人的本能,后来的野史说雍亲王因为喝了鹿血之后热血上涌从而抓住了李大姐,其实鹿血是不存在的,起到鹿血这个作用的是钱氏的庐山真面目,钱氏身材窈窕,其实她的身材更胜过她的长相,古代人不像现代人这么开放,王校长的海天盛筵里美女们都穿着比基尼,因为大家都穿比基尼了,看的多了反而就麻木了,但是古代人看美女只是看看长相和轮廓,因为衣服都遮住了,虽然钱氏身材窈窕但是之前亲王只是看到她的轮廓,直到那天他发现了钱氏的庐山真面目,钱氏是美女级的,正常的男人看了都会情不自禁,所以亲王为何会毒瘾发作就不足为怪了。
楼主:1987lang  时间:2021-07-23 14:51:04
那天亲王兴致很高,做了大概两次到三次, 有了这一次之后我也没啥顾虑了,因为已经捅破了窗户纸之后这样的活动应该就很多了,这里面我想向大家描述的是那期间我做了一个梦,梦境很神奇,我梦到我骑在一个类似于蛇颈龙的神兽身上,当时的人还对蛇颈龙没有概念,为了让大家理解清楚所以用蛇颈龙做解释,这个神兽体型非常大,颜色青黑,给人的感觉非常震撼,梦境中它在水里游泳,身体一上一下,一开始它没叫,后来它叫了起来,它的叫声就像是龙吼的声音,非常浑厚、幽远,这个梦我应该是和亲王说了,他怎么说的不记得了,只是在这个梦之后不久,我发现我怀孕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