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8仁政民亲创业垂统

字数:2394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7-27 20:42:59 更新时间:2021-07-28 07:41:27

楼主:情真意深义薄云天  时间:2021-07-27 12:42:59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8仁政民亲创业垂统

题文诗: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有司死者,三十三人,

民莫之死.倘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之则,

疾视长上,之死不救,如何则可?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老弱之民,转乎沟壑,壮者散而,

之四方者,几千人矣;君府库充,而仓廪实,

有司莫告,是乃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有曰: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也.民今而后,

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民亲其上,

死其长矣.滕文公问: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其事齐乎?其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

所能及也.无已有一:凿斯池也,筑斯城也,

与民守之,民宁效死,而弗之去,则是可为.

滕文公问:齐将筑薛,吾甚恐惧,如何则可?

孟子对曰:太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

之下居焉.非择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政,

后世子孙,必有王者.正人君子,创业垂统,

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命也.如彼何哉?

强为善政,仁义而已.仁政真情,情通古今,

继往开来,真情所至,生生不息,传承不已.

【原文】

邹与鲁哄1。穆公2问曰:“吾有司3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4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5,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6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7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8,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9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10!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译文】

邹国和鲁国发生了争斗。邹穆公问孟子说:“这一次冲突,我的官员死难了三十三人,老百姓却没有一人为这事儿而死的。杀了他们吧,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又憎恨他们瞪着两眼看着长官被杀却不去救。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答道:“灾荒年岁,您的百姓,年老的弃尸于沟壑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难,这样的几乎有一千人了。而您的谷仓里堆满了粮食,库房里装满了财宝。这种情形,您的官员们谁也不来报告,这就是在上位的人对百姓漠然视之,甚至还残害他们。曾子说过:'警惕呀,警惕呀!你怎么对待人家,人家就怎样回报你呀!’那百姓今儿可逮着报复的机会了。您不要责备他们吧!您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自然就会爱护他们的上级,情愿为他们的长官牺牲了。”

【注释】

(1)哄:音hòng,争斗。(2)穆公:当是邹穆公;孟子是邹人,所以穆公问他。
(3)有司:有关部门。

(4)莫之死:可理解为“莫死之”,意为“没有人为他们牺牲”。
(5)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疾”是主要动词,痛恨的意思;其他则为“疾”的宾语。
(6)转:弃尸。(7)几:几乎。
(8)有司莫以告:即“有司莫以之告”,有关部门没有谁把以上情况告诉(百姓);介词“以”的宾语经常省略,这里省略的宾语“之”指“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等情形。

(9)曾子:孔子弟子曾参。

(10)君无尤焉:无,同“毋”,不要;尤,责备,怪罪。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注云:“尤,动词,责备、归罪之意。”他译为:“您不要责备他们吧!”但中华书局焦循《孟子正义》沈文倬先生点校本作“君无尤焉?”然则,此句当译为“您难道没有过错吗?”我们认为当从《孟子译注》。因为句末语气词“焉”之出现于疑问句,须有“何”“奚”等疑问代词伴随出现,例如:“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也有例外:“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暨,况不礼焉?”(《左传·隐公六年》)这句是用“况”来表反问。以上条件,“君无尤焉”都不具备。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原文】

滕文公1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2也,筑斯城3也,与民守之,效4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5。


【译文】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夹在齐、楚两大国中间。是服事齐国呢,还是服事楚国呢?”

孟子答道:“这个问题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回答的。如您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主意: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筑牢,与百姓一道来保卫它,百姓宁愿死,也不离去,这样,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注释】

(1)滕文公:滕,周朝一小国,故城在今山东滕州西南。(2)池:护城河。

(3)城:城墙;“长城”的“城”就是“城墙”的意思。(4)效:献。

(5)则是可为也:可为,还可以有所作为,还可以试一试。不可为,不可有所作为。前者如:“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滕文公下》)“令尹子西喜曰:'乃今可为矣。’”(《左传·定公六年》)后者如:“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不可为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原文】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1,吾甚恐,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2,狄3人侵之,去之岐山4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5,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译文】
滕文公问道:“齐国人准备修筑薛邑的城池,我很害怕,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答道:“从前太王住在邠地,狄人来侵犯,他便搬迁到岐山下定居。他并不是主动选取了这个地方,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要是一个君主能实行仁政,后代子孙定会有成为帝王的。有德君子创立功业,传于子孙,正是为了能代代相传。至于成不成功,自有天命。您奈何得了齐人吗?只有努力实行仁政罢了。”

【注释】

(1)筑薛:薛,周初一小国,姓任,故城在今山东滕州东南;后为齐所灭,以之封田婴。

(2)邠:同“豳(bīn)”,在今陕西旬邑西。

(3)狄:即獯鬻(xūn yù),详本篇第三章注。

(4)岐山:即今陕西岐山东北之箭括山。

(5)朱熹注:创,造;统,绪也;言君子造基业于前,而垂统绪于后。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