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和愚蠢

字数:1642访问原帖 评论数: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8-01 17:36:24 更新时间:2021-08-02 07:24:52

楼主:峨嵋吹雪  时间:2021-08-01 09:36:24
思考这件事有几天,今天动笔,为两件事。
其一,是一位裁判的简评
我以前常听人讲“知识就是力量”,我也听过第二种话,叫做“无知就是力量”。这里的无知不是指笨,是对那个事情没那么知道的时候,由于它很难被改变,因此成为一种顽强的力量。刚才那轮我看到是两种巨大力量的抗争。不一定谁赢谁输,因为要让一个不知道的人知道一件事情是非常难的。要让一个知道的人见识到“我就是不知道这件事情”也是会让知道的人很无力的。
这段话讲在两所高校就“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的辩论场,详情请搜一下。
其二,是一则新闻
“切断小腿神经以瘦腿,这一手术被国家卫健委叫停”,因为“专家认为该手术不仅存在严重安全性问题,且有悖于医学伦理原则。”
下面切入正题,讨论关于无知和愚蠢。
一、无知和愚蠢有点像
假如小马过河的时候淹死了,可能出于无知,也可能出于愚蠢。反正都是死了,后果一样。
二、无知和愚蠢不一样
小马过河被淹死,是因为一开始他不知道水深流急,等知道已经太迟了。这是死于无知。
小马过河被淹死,不是因为一开始不知道水深流急,而是因为他自我感觉良好,就是不怕,他觉得上次的水也深,但是冒险成功了。成功是成功之父,上次成功这次同样能成功,结果没成功。这是死于愚蠢。
再举一个例子。你不知道李家界在哪一州,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但是你不说。当你不说的时候是无知,当你说出来的时候是愚蠢,至少显得很愚蠢,知道的人越多越明显。
三、无知会变为愚蠢
这就像那场辩论的简评,无知会成为力量,阻碍他信的力量,阻碍探求其他可能的力量,于是显得愚蠢。
四、减少无知,避免愚蠢
要想减少无知,避免愚蠢,有个简单的法子,谦虚谨慎,勤学好问。谦虚是别动辄就自信,谨慎是步子不要迈太大。勤学就是除了考试资料,其他的书也看看。至于好问,经常动动口,不耻下问。现在更有个便宜法子,互联网络去搜索。
五、好学近乎知(智)
谦虚谨慎,勤学好问久了,量变产生质变,无知变成有知,愚蠢减少,智慧增加。古人云,好学近乎知。所以好学很重要,只是好学的人一直都很少。
孔子自我评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七十二贤中的佼佼者是颜回,可谓孔门示范生。孔子感叹过他的贤,“贤哉回也!”。他的贤来自于他好学,好学表现在“不迁怒”与“不贰过”。
什么叫做不迁怒?自己的错自己认,别把气撒在他人头上。
这里有个段子。
问:面对贵公司的产品问题,追责机制启动了吗?
答:已经在刑拘了。
问:哦,是拘了当班师傅还是车间主任?
答:把那个在微信上说我们产品不好的抓了。
这就是迁怒。
什么叫做贰过?就是同一个错误犯两遍。第一次是无知,第二次是愚蠢。颜回能够不贰过,他经常闻一知十。
要不再举个例子吧。
第一次,把李家界生生安在了夜郎州。遭到批评道歉了,结果道歉信写的还是不像样。这就属于贰过。第一次是不用心,第二次还是不用心。
六、在无知和愚蠢之外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因为道路阻隔,所以滇王和夜郎侯都自大,像井底之蛙。在他们属于无知,在汉人看来,属于愚蠢。
假如滇王与夜郎侯分别派人出使汉朝,见识了汉国之大,回去之后,却告诉本地居民,四海之内,唯我为大。
这就既不是无知,也不是愚蠢,而是邪恶。
面目狰狞的邪恶不多见,因为公然的衣服乱丢,常被邪恶披在身上,招摇过市。
你听,电话响了,骗子通知你,因为涉嫌欺诈,你的账户被冻结了。想解冻,要提供你的账户密码。
骗子公然行骗很邪恶,他们利用的是你的无知呢,还是愚蠢?
楼主:峨嵋吹雪  时间:2021-08-01 20:39:24
@公常走刀口7777 2021-08-01 19:00:48
当下最缺乏的是逻辑思维,所以分不清是非黑白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思考是一种习惯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