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身尘 终归尘土

字数:1823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8-13 18:01:19 更新时间:2021-08-14 09:43:15

楼主:陈培才  时间:2021-08-13 10:01:19
明代的刘基有一首《绝句·人生无百岁》:“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这首诗写得很朴实,也很接地气,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含有很深刻的道理,所以在社会上能广为流传。诗人直率的告诉了世人,大部分人都很难活到一百岁,即使活到了百岁,那么又如何呢?自古以来,那些英雄早已是尘归尘土归土,全部化为了尘埃落入了江河之中,从此再也不复存在,何况我辈平民。在尘世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可是归宿却相同,因为人本身尘 终归尘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生有长有短,长是一生,短也是一生,而且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还是顺其自然,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生长短几十年,风也好,雨也好,坎坎坷坷,好似一觉之间的梦境,在虚幻的世界里,出现了许多不确定的人和物,记录了刹那的芳华和瞬间的苍老,也演绎了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与无奈凄楚的世情。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知道人生的短暂与渺小,也就不必恐慌,从容面对,视死如归。人生或有或无,或得或失,只是一种经历,也是不得不走的过程。看完沿途的风景,不管是好是坏;走完脚下的道路,也不管平坦和崎岖。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要怨天忧人。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未必就过不去。孤独之时也许有快乐,热闹过后可能更寂寞。得到的不一定珍惜,失去了总是会后悔。要学会欣赏繁华、适应喧闹,接纳落寞、忍受孤独。控制情绪、抵挡诱惑,淡泊所有、一切随缘。
阮元在《吴兴杂诗》中说:“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意思是说尽管水域广阔,但环境多样,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水域,才能让其更加健康地成长。生命的长度很有限,也无法由人做主,而人生的意义在于找准自己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增加生命的宽度、厚度或深度。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和特定的优势。所以,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精心打造,方能在合适的天地里有所成就。犹如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不论生死,无憾无悔。
释放压力一身轻松;丢掉烦恼满心快乐;克服自卑增加自信;摆脱无聊获得充实;停止抱怨以便理解;遣除嗔恨才能宽恕;超脱凡俗复归潇洒;走出狭隘迈进豁达。佛说:“一切皆空性,放下便自在。”放下,是顿悟,是解脱。尘世间,烦由心生,愁从心来。一念之心,唯有放下,便得从容。
《圣经》上说:人来自尘土,又归于尘土。生命轮回,从哪里来就会回到哪里去。佛教也认为,一切皆为幻 一切皆为空。我们都是从虚无到有,最终又归于虚无,回归到原本的状态,感觉像做梦一样。一切生老病死,哀乐美丑,恩怨爱恨,也俱成烟云,随风而逝,了无痕迹。“甚嚣,且尘上矣。”终归尘埃落定,归于平静。
“云飞泥沉,金铄兰灭。”世上的一切,无论如何坚硬无比,最终同样化为泥土。尘世中所有的人们,就像空中漂浮的尘埃和风中飞舞的蒲公英,只有沉降和落定之后才有那份闲然和安稳。
生活中有些事情莫名其妙,无迹可寻,也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些事情显而易见,不言而喻,或是“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有“身在俗世中,心在红尘外”的修行,才能心领“但求不染尘,终归化尘埃”的神应。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过去了的就过去了,恰似那江水东流。曲终人散皆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对生活中的苦累、伤痛,快乐、幸福,无须说再见,也不用道永别。因为那些求之不得,弃之不舍的往事,一切皆有定数 ,一切皆是浮云。
生命匆匆,人生如梦,得失皆虚无。世间浮华皆如梦,淡看浮云是福人。所以我们应该看淡一切。看淡生死:李白在《拟古·生者为过客》中曰:“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若能看淡生死,就像庄周梦蝶一样自在逍遥。看淡名利:苏轼在《满庭芳·蜗角虚名》中道:“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也学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看淡了名利,才会有真正的坦然和宁静。看淡悲欢:王国维在《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中说:“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人生又要像陶渊明所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庄子有言:“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既然人本身尘,终归尘土,所以我们要有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的心态。因为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从自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