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新解之《易经》

字数:10676访问原帖 评论数:8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8-27 19:14:36 更新时间:2022-04-22 03:57:02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13 10:31:18
刚才看了下“探秘三星堆”(六)介绍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

扭头人像的面部让人联想到印第安人,地球仪另一面的北纬30度在新墨西哥州这一带。

扭头人像的头部发髻,表示昆仑山脉;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13 10:36:02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13 10:38:01
在《山海经》为一眼一鼻孔一臂,海外西经的臂国。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14 17:12:43
从新解《南山经》可以推断出《山海经》系列作者是依据“纸”上地图作史事记录的。
海外海内的海,就是指青海湖。
但是所谓山和山之间的距离是有误的,山脉本身也有长度,古人不识“纸”上距离,今人无法按图索骥 。
所谓的“獸”,就是人类定居点。
“纸”上应该是以图画的形式表现“獸”,并且标有现代化的简约箭头,甚至山脉之间可能标有道路。

在“典”字新解认识到“典册”的本义也是地名后,新解认为最早的“纸”在中国就是丝绸,在古埃及为卷轴,甲骨可能很难刻画出《山海经》。

还有一种可能,猜测三星堆遗址具有类似线性文字使用的泥板。
神树纹玉琮所表现的地望存在于线性文字B中,线形文字A具有“中”字。

楔形文字留下的唯一关联是二进制的六爻。
《山海经》在本质上是史官对于王国辖区内山川地理的描述,并且配有类似殷墟甲骨文的条目文字,类似《易经》。
象形证据是“寅”字,寅在甲骨文为“聿”的变体,只有在“建”于“用”后才能产生。
《庚壶》新解中“朕”的变体字,形式为“八二”(於),黄帝后改为“八丨”(聿)。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16 07:32:12
象形文字新解之“彝”
摘要:华虫,会,宗彝
象形文字“彝”,表示“米”和“索”向西“至”于“一”。“彝”字在青铜器上为图形文字,成字后有最少三种变体,一为“帚”和“彘”顶部变化,一为“米分”“米系”的变化(“惟家之索”的系)。“彝”字为重要的断代标志。

图形“彝”为黄帝之前的造字,由《庚壶》新解推断,“彘”顶的“彝”应为黄帝代神农氏以后的造字。

其中,
“系”“索”或“兹”为《诗经•商颂》的“天降玄鸟”,“羌”字甲骨文体的“玄”,“朕”字变体的构形;

“米”为《诗经•周南》“君子好逑”的“求”构形,《尚书•益稷》中“華虫作會宗彝,藻火粉米”,甲金文“粮/糧”的部首,《庚壶》新解的“暴/剥”的构形,《说文》“帚”的释义的构形。


“至”,象形“天降于土”为“民”,也是“辰”之地,神农氏的中原下土。


“至”的图形为一水滴状“气球”(右侧橙色图形),鳷之“交”字为向上箭头(“辰”字示意图),在“彝”字中为横向,头朝左,表示西返,即《尚书•益稷》中“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之会,后形成中国上古历史中的国之大事“建用皇极”。

“彝”字为“至”的二世,其中“米”应包括“三苗”(《庚壶》的甲金文“弁”,甲骨文四方风之西风),即今天的彝族白族苗族等等少数民族,后“竄三苗于三危”,移居到云南一带。

三星堆文明是北纬30度的“大人”系,是“彝”的一世,由“豊”,“越”至于青海湖一带,为“白”。历史中只有蚩尤符合,惜历史记载缺失。在《尚书》为“越至于今”,可以推断“华虫作会宗彝”在“建用皇极”之前。

华夏的“華”(四方风之南风),主干为图中“白”“虎”组成的界限,其中一半为阿坝高原,一半为成都平原。

《华阳国志》的自称,证明三星堆文明,彝族等都是华夏民族之一,自古以来的万国。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17 13:11:48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17 13:21:22
甲骨文的“年”字,为上下两个相对的箭头线,
标识古中国的文明为两处,一在中原,为“至”“民”;一在高原,为西来。二者“终”于“友”,为“單”为“朋”。

根据甲骨文、金文、线形文字A、线性文字B的发现,提议“年”为人类青铜器时代之开端。

海昏侯版《易经》与马王堆帛书《易经》有一定的相似度。
“氏”来自中原,“海”为青海湖。

协和人类,天地一家。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21 11:24:51



《周易》:观天之神道。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23 11:25:26
象形文字新解之“离骚”

象形文字里,“離”为“罹”的变体,表示《诗经》“皇矣”之中原大地,为同一发音的“麗”;“骚”为从“大人系”北纬30度向北望所观察到的青海湖一带地望,“虫”表示四川盆地的象形,也是“离”的弯钩,“叉”实际为“次”字,“马”字旁表示《诗经》“笃公刘”,疑为炎帝。

离骚,疑指在炎帝时代楚国的高原发端地。春秋战国已经是盘庚八迁几百年后的分布。

“楚”字表示双“木”在“足”上,“足”与“止”分别为西东相向的同一拉脊山与祁连山山脉的组合地望。“木”为“德于木”,“林”表示“德”之高原与平原。金文的“懋”表示“林”的后代。“蚤”为《尚书》“华虫作会宗彝”之前对于“懋”或“畜”的称呼。

“罹”见象形文字新解之《散氏盘》。

屈原的作品是人类最早不依史料体裁并融入人类对于天地人共情的文章歌赋,其中用字之博雅,辞藻之华丽,语句之悠扬,志向之高邈,是为人类诗歌之首。

《诗经》是“时”朝的史书,以口耳相传(言)的形式再录以文字。

《易经》之“離”卦,详细纪录了“利”从“麗”回到“畜牝”的历史事件,“突如其来如”和“棄如”。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24 15:19:59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27 14:47:40
象形文字新解之“甘”



知天命之庆。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28 09:25:37
昆仑墟对应昆仑山脉走势中分为两个斜面,惜后世记载不详,一直未被发现。
“大”字为昆仑山脉的造字,“赤”表示以“大”分为南北的“大人系”与“君子系”的封地。
“赫赫宗周”,泛指青藏高原东北部、秦岭北部、祁连山脉东南端三而合一的地域。
“吴”字,应为“疆”的上半部;“虞”表示“疆”的下半部,“臣”向东移动,成为“臧”。
后世将“大”字南北统称为“藏”。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09-28 09:37:21
昆仑墟这个斜面非常难于识别,新解在“虎”字头出现突破时,意识到“虎”象形两个(不规则)面的相交。
“且”和“金”字可以确定为昆仑墟的北斜面。
“金”在象形里为“三角形”在“玉”上(玉中两点或三点)。
《月令》中天帝所居之“青阳左个”也被确定。

“我”“虎”“甘”“金”“革”象形文字的发现与确认为象形文字新解的重大工作成果。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10-15 12:05:46



“齐天文化”的示意图。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10-15 12:28:36



“齐天文化”示意图:

《易经·豐卦》,疑在“丧”后,“虚”变为“豐”。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10-17 16:59:28

象形文字新解之四海



中华文明的“四海会同”。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10-18 12:42:52



“齐天文化”示意图之一。

鱼乙,为跨越青藏高原的东西的两处封国。
《说文》释“昔”为“乾肉”,说明“鱼”和“乙”都属于《金楼子》的“上台中台下台”。

我已说过,“金”行在“木”行之前,但是我们的历史记录没有留下“金”的线索。
距今5000年前的青铜器文明,是突然出现的具有人类视角文字的第二期人类文明。

不用去揣测造物主的想法,徒增笑耳!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10-25 12:33:50
象形文字新解之“夏”
摘要:“夏”为“中国之人”。

“齐天文化”的三个造字方向可以构建出炎黄时代的“来往”历史进程。


“集成03005-03006”的“台”(简体)为早期北向图形字,可以看出造字者将四川盆地视为“陶罐”的基底。类似王表的框形表示王者,应为《诗经》中的“皇矣”。


“台”的图形可以解释常用词“眉寿”的眉字。



“眉”属于“后验”字,金文“眉”的象形为西向字,表示将“皇矣”的封地授予“夏”。



《说文》释“夏”为“中国之人”,取《金楼子》“天老配中台”之意。



夏,西向字,地望为《尚书》“山龙华虫作会宗彝”之万国之地,《周礼》记载有“六彝”。



彝,为“至”的二世,由中原迁庙而来。



详见“齐天文化”系列。



今天是程序员的节日。

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最早一代程序员,象形文字识别是我人生的极限编程。

来自专栏
象形文字新解

justn0vv · 48 篇内容
甲骨文已经证实伊尹确实存在,为什么不能佐证夏朝的存在呢?
[文章: 象形文字新解之“夏”] [图片] 夏商周的历史要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齐天文化”认为最少有三大人族在距今5000年前横跨欧亚大陆,从《金楼子》的“上台”迈锡尼遗址与米诺斯文明一带,“经天纬地”于“中台”青藏高原,最终受天命“立商”于中原“下台(土)”。“大人”系早在8000年前既已分布在中原地区,但只有陶文,历史记载缺失。3000年后,“民”从中原一带“迂旋”(《麦方尊》新解)“克夏”(《尚书•汤诰》新解)。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10-25 12:35:18

手机发帖实在是一种无奈。



楼主:justn0vv  时间:2021-10-30 15:47:23



王若,历来被误读的王号。
王乎,为迂旋的“平”王,历来被误读成“动词”。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