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话一:哲学之思绽放生命之美

字数:10404访问原帖 评论数:6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0-02 07:46:10 更新时间:2021-10-13 16:04:07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1 23:46:10
一个人在闲下来的时候往往会想的很多,想天、想地、想未来等等,有些人想着、想着往往会有一种对生命与环境关系豁然开朗的明悟,当这种个人的明悟传播成为一种人类集体的记忆之后,文明的种子便播撒在人群之中。所以,先贤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惊奇与闲暇”,而我个人认为,这种看似无的放矢的遐想,正是人类独有的对风险预警的生存进化。正是这种进化让人类有了一种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征,能把个体对于死亡的恐惧转化成为一种集体的焦虑与记忆。
我们的祖先远古智人(以下简称:原始人),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群居生活的模式,她/他们中间的个体,很多会亲眼见证的族群成员的死亡。想必其中有成员会也会感到畏惧和焦虑,而这份畏惧和焦虑,往往会演化应对为储存食物、制造的石器与简单工具进行觅食与防身。而随着原始人群居生活相对稳定后,对生存与死亡的理解也从简单的个体情绪逐渐演化成为了群体的情感交流,原始语言的在日渐增多的交流中不断演化出一个个稳定的群体记忆,我认为正是这种群体记忆对生前与死后的区分和确认,导致三维的时间观念逐渐形成于原始人群的脑海中。于是文明的种子在三维时空的二次元思维结构下生根发芽。
也就是说,正是“时空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人类的主管意识形态世界才开始逐渐形成,并由此将自身从自然界分离开来,并缓慢发展出了“人类文明”的这个意识形态的秩序建构,并出现了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划分与集成,这是一个由思维升级为思想再进一步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思辨与逻辑,并由此逐渐积累、完善而造就知识谱系,这个完整的“主观世界”。实际上是由个体大脑对于信息的保存和提取,转向集体对于信息的保存和提取,形成人类集体的记忆与认知,并据此形成了一个有别于自然运动产生的信息复制与传播系统即人类文明。
以上,虽然只是我个人的臆断,但请恕我大胆放言,我认为“形而上学”形成的关键动力,从本质上讲是人类在认知上对于“死亡”这种生命终止的自然运动现象,因陷入“绝对无知”的恐惧,以及由此恐惧而形成的集体焦虑之后,试图通过对“死亡”这种自然(生命)运动现象进行抽象化和神秘化解读,作为解决焦虑和恐惧的办法,而形成的对生命运动本质背离后的一种解释。不能否认的是,正是这种背离导致的对生命结束,这种现象的抽象化和神秘化解释,使我们在对生命运动及所处环境的认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时空观念以及两观念在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具像(能够被区分的)表达,人类主观意识形态的秩序构建由此开始。
一个基于自然物体运动之上的人类主观意识形态世界,开始独立并逐渐发展为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与应用知识谱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必然会产生对我们自身的生产信息、复制与传播信息系统的载体“时空观念”绝对化的倾向,否则我们又将面临“主观世界”崩塌死亡的局面。于是,“绝对时空”成为“灵魂不死”的最佳落脚处,这正是人类生命情感的终极审美需求。而伟大的爱因斯坦在提出“广义相对论”后,“绝对时空”在理论上坍塌之后,严谨的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多维时空”的架构,来完成逻辑的自洽,这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结构的审美情怀,也说明了每种意识形态构建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满足生命的审美,逻辑本身就是一种严谨的审美。
这使我相信,文明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生命的永续传承,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完成个体生命的无限延伸直至达到永生这个梦想,它不仅是终极的情感审美需要,更是一种生命对于安全感极度渴望的最佳的风险控制手段。所以,正是永生这个梦想的支撑,完美(个人理解,永生就是独有的一份完美的生命体验)这个文明的支柱才一步步被演化成为真理的化身,被人类不懈的追求着。仔细想想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从审美的角度去看,不就是一次次不断追求“完美”的自我突破过程,而每一次的突破又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喜大普奔,那种经历者的幸福感就是一种接近“完美”生命体验。
故我认为如果能够给“完美”一个恰当的定义,那么追求“真理”的精神内涵就不言自明了。 基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内涵实际上等同于追求“完美”的个人思考,我认为“完美”的完整概念应该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美、只有更美;没有最糟、只有更糟,没有最丑,只有更丑。”通过这个“完美”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的基本作用,其实是在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当中,不断的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正是有了这个底蕴,知识谱系不断的完善,让人类在探索自然和宇宙时慢慢确立的自信,为人类在探索过程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勇气与力量,使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爱(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知识的创造与传播)与智慧的协助下,不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从而在一次次的探索和挑战中逢凶化吉、走向新高。
而每一次突破性的进步,都意味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大解放,思想解放的火炬照亮了人类继续探索和前行的方向,它进一步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文明的发展不仅有力的保障了生命传承的安全,更是促进了个体生命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启动了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就是个人心智(思想)与(生活)技能的多样性发展,形成了思想百家争鸣、生活千业比拼的繁荣局面。
所以,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就比较明晰了,从时间角度看文明是一种持续性的文化存在,从空间角度看文明是全局性的文化覆盖,文化只是文明的时空片段,文明的构建是个体性文化的上传与集成,而文化的发展是个体生命吸收和消化文明,并在内化之后完善和创新的表现,总的来说就是集体性文明在下载和细分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文明的外在表现实际上是一种个体信息储备完成系统集成的综合体现,文化的内化则是一种整体细分之后的多样表达。文明一定是多种文化兼容并包、相互融合的结果,而文化的繁荣保障了文明发展路径的通畅(宽度与广度)与传承的安全。故而,智慧生命的意义,在集体方面是物种的延续与文明的传承,在个体方面是生命的延续与文化的守护,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意义就是在这种守护和传承中绽放个体的生命之美。
而这份个体生命的活力(体能)与张力(意志)的美感展示,实际的进程就是对身体情绪的一种转化和掌控之美。这里我要说明一点,就是我认为,情绪是一种生命的力量表达,这种力量的生发,体现在生命成长的每一个过程,如果压抑这种力量实际上就是对生命成长的压抑,这必然会承受生长力量的反噬之伤(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因此,将这份力量进行有效和良好的调控(分解或转化),才是顺乎自然的一种灵与肉的交互之美,符合自然调控主要的手段,是运动与睡眠,而在这两种手段之上的方法,是思考和行为方式的升级与转化,让一种有层次感的新情绪逐渐替代原有或潜在的情绪,将原有或潜在的力量转化为一种全新的创造性释放(通常表现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即专注,比如哲学思考、科学研究或文学作品和乐曲的创造等艺术形式的创作)。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存在即合理”这句话逻辑错误的起点到底在那里?其实黑格尔原文并没有说“存在即合理”,原文的大致意思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有原因的”,这一点李成儒老师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第二期节目中专门进行了强调,我就不再赘。但我认为核心的问题还是人们对“存在”这个词汇的定义出了问题。百度百科对存在的定义如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的存在。人的意志本身也是一种存在,人思维的、虚幻的东西也是一种存在,属于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也是一种存在,它是人的意识世界的外化(不是物化),本质上仍然是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的载体(互联网的硬件设备)是物质的存在。”请注意这里面“存在”的含义基就是一个物质和精神的全面覆盖。
上文已经说过人类文明所创造的知识谱系实际上是一个已经基本上独立于自然界的“主观世界”,哪怕是我们所察觉和了解的自然界的“客观实在”,实际上还是那些客观实在给予我们认知的一种反馈,至于这种反馈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接近“客观实在”的真相,需要衡量我们的认知对于“客观实在”的信息搜集程度,信息搜集的越全面则研究、分析就越接近真相,反之则越远离真相。举个例子来说盲人对事物的认知与正常人就很不相同,就在于其对事物的认知缺少了视觉角度的信息搜集,在比如说对同一个物质的科学研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和从原子结构角度的描述就不一致,从经典力学的角度和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又不相同、对同一种力的分析从波动的角度和从粒子的角度分析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这就有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蕴。所以,康德说:“我们完全无法了解真实的客观事物,能够知晓的只是表象,即所谓的“现象界”,而真实的世界被称为“物自体”。正是康德对这一问题的深邃理解,才有了哲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批判”。当然,我个人理解“物自体”概念在表达上有些拗口、并且无法于“存在”构成形式上的对称,故我建议我们可以在哲学上,将自然界的客观的物质实在简称为“自在”,而自然界中的另一客观实在称为“自由”,于是在自然界的客观实在于哲学上的表达就是“自由与自在及其相互的转换”,关于“自由”与“自在”的论述我们将在下一章“自由之光彩、照亮时空之自在”予以详细介绍,在此就不赘述。
综上所述,“存在即合理”的逻辑错误是将“存在”这个主观的表达,扩展成一个主客观兼具的全面表达。涉及主观的表达其逻辑合理性就会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存在的合理性只能适合于某一个时空片段,在这个时空片段之外其合理性就会消失。所以,黑格尔的原文只说存在是有原因的,更具逻辑的严谨性。而“存在即合理”的背后,真实反映出人类在文明逐渐发达之后,便开始有了征服与主宰自然地冲动。这种主观世界的自我膨胀已开始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而膨胀之后对贪婪和欲望的放纵,更是让世间无数的繁华,都在“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循环往复中,灰飞烟灭。文明如果葬送在自我迷失的道路上,该是多大的讽刺,可面对核武器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又敢说人类文明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呢!
所以,只有人类心怀虔诚的认识到,虽然我们创造的“主观世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是独立与自然的存在,但创造文明的每一个人却还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人类在本质上还是动物种属的一个分支。当我们仰望星空、面对磅礴浩瀚的太空宇宙时,当我们面对来势汹汹的自然灾害时,生命渺小和无助之感,又是多么真实的体验。因此,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我们都应该牢记生命和文明意义是守护和传承,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走向太空、进入宇宙,以无惧之勇气、敬畏之态度、谦虔之胸怀、革新之必须、坚守之正义、呼唤之共识、建设之大同,而直面茫茫宇宙,不辞劳苦、排除万难、播散生命和智慧的火种,而共产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和按需分配的供给制度就是为此进行的生产与分配制度的储配。
工业化社会的最大贡献是社会化大生产模式的建立,导致物与物、人与人的连接更加紧密后的信息系统的集成能力跨越式进步,为信息化社会奠定了基础。而万物互联的信息化时代,才是真正为太空、宇宙时代进行奠基,而身为一个当代中国人,我亲眼见证了新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落后追赶,到信息时代刚刚来临之时,就高瞻远瞩的谋划布局,再到目前开启弯道超车的趋势,未来必定属于心怀全人类、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梦想,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必定要为此摇旗呐喊,并在祖国生日、举国同欢、神州共庆之时,敬上一份普通中国公民的祝福,我愿中华少疾寒、祖国富强天下安!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2 01:11:45
感谢你的关注,今天发表的过于仓促,现在重看错别字较多,加之我的阅读较少,导致专注深谈的能力不足,只能粗浅的泛泛而谈,见谅!这是一个系列,后文我将对浅谈一下我个人对时间和空间的定义以及我对时空宇宙的基本看法等系列问题,由于学术能力不足只能以杂谈、随笔的形式写作,对读者的阅读能力确实一大挑战。我也会进一步改正文风,力争论述的更加紧凑和严密,期待你的批评与指导,先行谢过。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2 08:24:51
所以,只有人类心怀虔诚的认识到,虽然我们创造的“主观世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是独立与自然的存在,但创造文明的每一个人却还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人类在本质上还是动物种属的一个分支。这句话修订为以下:
因此,只有人类心怀虔诚的认识到,虽然我们创造的“主观世界”(知识谱系)相对在某种程度上看作是独立于自然造物的存在,但创造文明的每一个人却还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人类在本质上还是动物种属的一个分支(因此,在绝对意义上讲智慧文明及其产物还是属于自然造物的一种)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3 10:06:11
鉴于本文意图尝试以散文和随笔的方式进行论述,思维较为跳脱、结构上也比较散乱,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带来一些压力和困难,下面我归纳、总结一下,本章想要论述的几个问题为读者提供继续消化和理解的方便,本章主要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文明实际上是人类将个人记忆转化、集成为集体记忆后的信息保存和传播系统,而这套系统的核心就是文字的发明、使用和完善,是人类通过阅读文字实现文明系统内的信息的上传和下载(详见上文)。
2、文明和文化的关系(上文有详细介绍,不再补充)。
3、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备的“时空观念”为文明(简单表述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谱系)的发展提供了整体的容纳(可以想象为文明的容器)和背景(详见上文)。
4、人类文明本质上是对自身生命形态走向完美(永续传承)的不懈追求的产物,而追求“真理”则是在理论探索的道路是对于思想与逻辑“完美”的不懈努力,从这个角度讲文明就是人类的生命美学,主要包括对美的认知感悟、审视检讨和实践创造,幸福感是一种接近过“完美”的生命体验,是一种安全感的最大体现(详见上文)。
5、情绪是生命自然界生发的一种力量,故压抑情绪就是压制力量,故释放和转化情绪才是避免反噬的有效方式(详见上文)。
6、人类的延绵传承和心智的发展逐渐智造出了相对独立于客观自然界界的“主观世界”即人类文明一套相对完整的知识谱系(信息搜集和传播系统),这个谱系的逐渐完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所致,它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界界的认知和人类对自身社会构建和发展的认知,以及人与自然界和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和及其相处的方式的表达和相处方法与技能的研究等等。它(人类文明)实际上还是主观的判断与想象的记忆传承,但它已经成为人类整体记忆的集成,而每个人都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要维持生存其认知和行为就必须遵守和符合自然界的客观性与运行规律,故对这个认知要求就是要无限接近自然界的真实与规律方才能够获得生存的安全与发展,而在系统集成的过程中,又把每个人不符合客观真实与规律的认识(认知与识别)进一步的剔除,故而随着文明的发展其客观性越高,越能接近自然界的真实。但它只能是理论与实践的无限接近,而但达不到完全等同于自然界的真实。所以,其中的误差就是人类认知和行为发生与自然界不符的错误的根源,而且误差只能缩小却无法消除。当误差缩小到一定的范围,误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时,安全性才能够得到保障,所以科学研究必须严谨和可靠,否则就会造成血淋淋的教训。
7、从第6条的继续延伸,我们就可以得出文明智造(创作)出的每一个定义和概念,都是主观认识的产物,包括时间和空间概念,实际上为了区分和识别自然界不同的运动状态,而将自然界时空熔融的状态刻意区分。因此,存在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创造,用它来描述一切物体和行为,就在逻辑上无法区分和识别,导致逻辑的混乱。“存在即合理”就是这种表达的混乱,导致人们对于其逻辑的争论。为避免这种混乱,我们应该在概念上将自然界的物质实在简称为“自在”,将自然界的能量实在简称为“自由”。于是,自然界状态的简单表达就是“自由自在”,多么美好!
8、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就是走向太空、翱翔宇宙,既有效的规避地球和太阳系寿元限制的风险,也是要讲文明的火种继续播散和传承的更远、更久,为实现完美的生命体验继续努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不停探索和前进!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5 00:23:04
上文已经说过人类文明所创造的知识谱系实际上是一个已经基本上独立于自然界的“主观世界”,哪怕是我们所察觉和了解的自然界的“客观实在”,实际上还是那些客观实在给予我们认知的一种反馈,至于这种反馈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接近“客观实在”的真相,需要衡量我们的认知对于“客观实在”的信息搜集程度,信息搜集的越全面则研究、分析就越接近真相,反之则越远离真相。
---------------------------------------------------------------
@弹指123 2021-10-03 09:12:52
真理是能够传播的。是容易被同行们,被高级专家们,接受的。英雄所见略同,就是这个意思。高级专家,所见略同。红楼梦,老娘们,喜欢80回;老爷们,喜欢120回。这是统计结论。
因为真理,具有这种特点,所以,惯例是学术成果,高级专家表决确认。所谓惯例,通常都是人类高级理性的集中体现。
-----------------------------
感谢你的关注,对真理的认知是一种信息,信息自然能够传播。至于“真理”本身么,我个人的理解,真理就是完美(上文有具体论述,就不在重复),所以求而不得。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5 10:32:25
@夜姬落 2021-10-05 09:40:47
资本是有分别的。
资本在勤劳智慧的劳动者手里可以创造社会财富价值带来社会大众就业改善民生。通过劳动创造社会财富解决社会大众就业、改善民生的资本哪里肮脏?将劳动者和可以创造社会财富和带来就业、改善民生资本对立起来,非理性。
相反,比如:当年,幕后支持德锅法西斯、日本军锅煮义的资本才真正最肮脏。幕后支持各种独圈助纣为虐的资本才有原罪,最肮脏。
圈力也并非天然正义。苛政猛于虎。
是否......
-----------------------------
你说的很对,站在资本背后的人才是资本使用方向的决定力量,但资本被批上了逐利的天性后,它本身就会对人性进行考验,如果不对人的物欲进行节制,那么就会给资本生事的机会和力量,人就会从控制资本转化到被资本改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制度,对资本进行严格监管,从而防控风险、保证人性的稳定。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5 13:40:00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5 00:23:04
至于“真理”本身么,我个人的理解,真理就是完美(上文有具体论述,就不在重复),所以求而不得。
------------------------------------------------------------------
@弹指123 2021-10-05 12:47:55
你这是不可知论。周汝昌和吴宓单挑,谁放屁了谁没放屁?在你看来,不可知。
在你另一个帖子里,听说你现在处于养病阶段。写文章,是为了激发斗志。但是,应该把握分寸,不宜过度劳累。应该保持良好心态,体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搞研究,写文章,都是很消耗体力的。身体养好了,再努力工作不迟。
-----------------------------
首先,非常感谢你的关心,我会谨记你的提醒,劳逸结合的,养病的好处就是有大把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而我的人生目标是致于生命美学的研究与传播,但难过的是,目前的工作与之根本不匹配,只能通过业余时间来思考与记录。现在,对我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其二,我不是一个不可知论者,如果非要有一个站队的话,我是一个对真相结论的严谨思辩论者,即在没有确定对信息搜集和分析的准确和全面之前,我是不会对真相是什么下结论的,至于是谁放屁了、谁没放屁的真相,只有当我们有了确凿的证据后,才能发表结论,或许真相还可能是两个人都放屁了或都没放屁,只是我们的感觉出了问题。一切的结论,只有在充分的逻辑思考和实践证明之后方有定论,这就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完美求而不得,但接近完美的生命体验是可以通过严谨的设计与实施而暂时感受到的。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5 20:07:35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5 13:40:00
至于是谁放屁了、谁没放屁的真相,只有当我们有了确凿的证据后,才能发表结论,或许真相还可能是两个人都放屁了或都没放屁,只是我们的感觉出了问题。一切的结论,只有在充分的逻辑思考和实践证明之后方有定论,这就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
@弹指123 2021-10-05 18:27:30
红楼梦,你应该看过。文学名著。
周汝昌和吴宓单挑,谁放屁了谁没放屁?谁信誉高谁信誉低?谁聒噪了谁没聒噪?(吴宓认为,后40回,是原作;周汝昌认为,后40回,是伪作。)
这个问题,显然,只有一个答案。
谁放屁了谁没放屁?差距这么巨大,完美,接近完美,应该是容易识别的。
-----------------------------
你好,首先感谢你的关注与留言。但我从其中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情绪,不知道是哪位令你不爽,可人在思考和分析问题时,带着情绪的话就会有点释放傲慢与偏见的味道了。
至少,我就可以肯定你并没有认真阅读上文我对完美的定义,只好再次叙述一次,我认为“完美”的完整概念应该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美、只有更美;没有最糟、只有更糟,没有最丑,只有更丑。”通过这个“完美”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的基本作用,其实是在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当中,不断的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
也就是“完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一种态度,即“上不封顶、下有底线”,所以说人类对知识的渴求是多多益善、永无止境的。故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但全人类的任务,自然是需要整个社会进行分工来实现,这就像是把一个艰难无比的大工程分解为无数个小工程,并且对大工程并没有时限的要求。那么,具体的小工程就有了实现和完成的可能,于是对于完美的个体生命体验还是可以有的,比如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产品丰收又畅销,苦苦思索终有明悟,只要目标清晰可行、方法得当再加上一点运气,幸福的小完美还是在个体生命体验中时有出现的。只是,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因为我们又要继续上路追寻“完美”了。
至于,你说的是谁放屁的问题,其实我真的没有兴趣参与,我感兴趣的是,放屁会不会带来风险。如果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是化解还是转移,亦或直接规避风险。至于站队问题,我已明确告知我是信息成果论证者,非要站队的话那我肯定站在实证主义的队伍里。
这下,算是解释清楚了吧,我的朋友!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5 21:13:53
@弹指123 2021-10-05对话合集:一个有趣的对话,一次思想碰撞的火花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6 09:23:31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5 20:07:35
至于站队问题,我已明确告知我是信息成果论证者,非要站队的话那我肯定站在实证主义的队伍里。
这下,算是解释清楚了吧,我的朋友!
-------------------------------------------------------------
@弹指123 2021-10-06 06:24:31
实证主义。证据的效力问题。旁证,作为证据,效力低。不能用旁证来定案。比如,脂本,脂批,都是这种旁证。120回文本,是直接证据。这种直接证据,只有张恨水,林语堂,王蒙,白先勇,王朔,这种长篇小说作家,才能进行识别。有表决权。胡适,周汝昌,之流,滚一边去。程序正义。规则,是无情的。
相互交流看法,没有别的意思。没有傲慢的意思。
-----------------------------
首先,感谢你的留言。个人理解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个人想法与情感的表达,是情绪释放的产品,本就是一个主观意识的流露。因此,对其的看法和评论也是主观的。至于,你说提到的红学问题,我认为相关的证据应该以历史和考据学发现为准,正如我上文所讲,学界的共识也不一定就是历史的真相,在新的证据出现,且效力充足的情况下,原有的结论是可以被推翻的,这就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与美学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高)的体现。
目前,我们只能通过信息的搜集整理去接近和还原历史的真相,在没有充足的证据、以及证据效力存疑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进行大概的推测,既然是推测就容许有误差,真相越辩越明晰,事实的真相从越多的角度去观察和审视就越可能接近真相。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6 12:43:08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6 09:23:31
首先,感谢你的留言。个人理解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个人想法与情感的表达,是情绪释放的产品,本就是一个主观意识的流露。因此,对其的看法和评论也是主观的。
------------------------------------------------------------------
@弹指123 2021-10-06 12:28:08
高级专家们的“主观”,和群众,妇女们的“主观”,一样吗?
-----------------------------
你好,感谢你的留言,烦请你下次回复时,请把我回复的全文看完,而不是只截取其中的一句、两句进行质问。让我感觉到你的态度是来抬杠而不是想解决问题的,那不是傲慢与偏见还是什么。
首先,我不赞同你对高级专家和群众、妇女们的群体划分,高级专家也是群众的一份子,妇女里有的是高级专家。我只能理解你表达的意思,是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主观理解”是否一样,我的答案是专业人士因为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在其研究领域范围内对其研究的事物的理解,要比非专业人士要更深入、更全面一些,而在其非研究领域那就无法评论了,没有相关信息的结果显示,我无法评价,更不愿把时间花在这样推测之中。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6 13:42:08
@弹指123 2021-10-06 12:38:53
假如你不是专家,不是小说专家,没有识别证据的能力,那么,你怎么判断“没有充足的证据”呢?有没有充足的证据,你说了算?
-----------------------------
感谢你的留言。首先,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阶段,但不代表者精英们就能够进行知识和话语权的垄断,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在提倡个人独立的思考,专业人士的意见对一个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人来说只能进行决策的参考,思想就是为了打破迷信,人类进行现代社会就是民众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的觉醒与复苏,而现代科学教育的普及,为非暴力沟通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沟通和交流中尽量不要带着情绪看问题后,你对信息搜集是否全面和可信,就会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从而为下一步选择提供参考。现代社会,每个成年人都需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自然要我自己选择的决策和行为负责,因此要对选择前搜集的证据(信息成果)说了算。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6 14:45:14
@弹指123 2021-10-06 13:50:20
胡适,周汝昌之流,显然,不是小说专家,不能识别证据信息,所以,滚一边去。规则,是无情的。你不是小说专家,你往前凑,这属于违规。
-----------------------------
谢谢你的留言,很幸运你能够一直保持着一种情绪与我交流,让我对执着又有了一份似曾相识的回忆。我曾经也是一个非常执着和较真的人,结果就是人缘不好,哪怕大家都能看到我的真诚,也不愿意与我作更多的交流,只因为我把普通的聊天当成了必须有一个结果的论辩,让大家的对生活的幽默,在我持续的追问中变得了无生趣。
好在,人的认知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慢慢的我也学会了聊天,有时候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别人愿意交流就交流,不愿意交流也不勉强,不会再在聊天的时候就一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了,有兴趣的话自己研究就好。今天遇见你,又让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只有一声叹息!
现在,我只能告诉你,关于“红学”的研究我真的没兴趣,作为一个市井小民我更喜欢金瓶梅的真实,哪怕红楼的文学修养和造诣更高,我也没兴趣观赏建构在劳动者血汗之上的花团锦簇和富贵祥和。所以,你说对了,我无意去凑这份热闹。
我尊重每个人表达想法和说话的权利,专家有专家的说法,劳动人民有劳动者的智慧,世上本无高低贵贱,只是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刻意的划分,随着历史的进步,人民的觉醒,规则制定的原则也会改变为,人人都有平等和理性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
楼主:纳凉天歌  时间:2021-10-06 17:16:36
楼主:纳凉天歌Lv 7 时间:2021-10-06 14:45:14
我尊重每个人表达想法和说话的权利,专家有专家的说法,劳动人民有劳动者的智慧,世上本无高低贵贱,只是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刻意的划分,随着历史的进步,人民的觉醒,规则制定的原则也会改变为,人人都有平等和理性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
----------------------------------------------------------
@弹指123 2021-10-06 16:22:58
这句,我有异议。不细说了。各自保留自己看法。
-----------------------------
感谢朋友理解,理解万岁,有兴趣的话可以私聊。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